《重生香港做大亨》第二卷 直掛雲帆濟滄海

第九十章 搭建財神投資

第二卷 直掛雲帆濟滄海

第九十章 搭建財神投資

三千兩百多萬,說多也不是太多,可要說少也無論如何說不上。在香港來說,應該屬於中上階層。當然,這是以身家來論,而要是以這筆錢搭建一家投資公司,從規模上來說就應該屬於中下等了。
如此一來,在高科技未能轉化成效益之前,創業者既不能從銀行獲得貸款,又不能發行債券或者是股票來集資,這就導致了許多科技含量超高的產品構想常常胎死腹中。
周興盛沒去追根究底,立即高興地接收了他,並似模似樣的安排了一個「總經理助理」的職位給他。他實在是忙得頭昏腦脹的,好不容易有了個壯丁,不抓來用不是浪費了?再說了,梁伯韜怎麼說曾經也是個上市公司主席,公司的問題對於他而言那是小菜一碟。
從外匯市場上果斷退出后,周興盛的賬戶上就多了三千多萬港元的,加上投入的一百七十萬,最後的金額顯示的是三千二百五十六萬!
當然,實際上很多投資公司並不會這麼輕易的就放過被投資者,除非真的是大善人,或者說被投資者的公司前途並不是太大,適時退出可以免於未來失敗的風險。不然的話,被投資者的公司有著遠大的前景,錢景一片光明。為什麼要放棄?
法務部,是對可投資項目的法律安全性進行各種評估分析。
第三類投資是私募股權投資,即對非上市公司以私募的形式進行的權益性投資。一般來說它的獲利行事是通過出售持股,也即先讓公司上市,然後再將股權賣出的方式。
投資公司的投資行為,又叫風險投資,往往分為了三大類。
哪種方式能獲得最大的利益,給他帶來最多的回報,他就選擇哪種方式。
或者他什麼時候來了興趣,自己成立一家從事實業的公司,然後由投資公司成為大股東也不是不可能。
特別是進入到現代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許多高科技技術擁有者也加入到了創業者的行列。但是,往往高科技的同時擁有著巨大的風險,投資了但並不一定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所以常態的融資市場上很難籌集到創業需求的資金。
投資人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辦公室,負責公司的後勤工作,包括人事、文案、倉庫、保全等等。
梁伯韜不會不懂得規矩,所以這裏面的主要人手,還是得由周興盛自己去解決。周興盛再笨蛋,再信任梁伯韜,他也不會將這個部門輕易的交到別人手中,所以梁伯韜一說他就點頭答應了。
投資公司是一種金融中介機構,它將個人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投資于眾多證券或其他資產之中。
看著賬單,周興盛好一陣發獃,而等他高興過後,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將他的「財神投資」搭建起來。
「算了,先不想這些了,還是先把投資公司的架子搭起來再說吧!」這樣想著,周興盛也就不再去想了,轉而開始忙碌了起來。
一類是「VC」,又叫:「創業投資」,是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競爭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一般來說是先期投入資金,待公司壯大之後,通過市場機制將股權以資金的形式賣出,收回投資。
四個部門,除卻法務部因為需要的是專業性質的律師顧問,所以由梁伯韜全部負責了之外,其餘三個部門的主管人員,全部空缺著,全部得由周興盛自己去解決,梁伯韜只是提供了幾個人選給他。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奉行的是有錢大家一起賺,你什麼時候都想著獨自一人吞掉,不找人合作,你就永遠別想將生意做大,永遠不要想成為真正的成功企業家。
不過周興盛並沒有氣餒,三千多萬,不少了,足夠讓他投資眾多後世極其興盛,但現在還沒有發家或者說建立的公司了。
第二類投資是「天使投資」,屬於個人投資行為,一般來說金額比較小。往往投資人是曾經的創業者和大型企業的高管階層,後世的浙商、溫商就是這類型投資的典型代表。
倒是後來者的迷H,這個就不是那麼好打發了,因為它並不甘心於只充當一個投資人的角色。它收購盈科數碼的百分之二十之後,又收購了IDG百分之十三,最後還不肯罷休,繼續收購,最後從騰訊創業團隊手中收購了一些股份。使得最後的股份佔到了騰訊的百分之四十六點五,比騰訊創業團隊手中的股份還多,成為了真正的大股東!
可是,後世知名但現在還沒有發家的公司何止三四十家?
三個步驟:融資過程,投資過程。退出過程。
這個部門非常重要,無論是在哪個公司,哪種類型的公司,因為這關係到一個公司的命脈。這個部門出事了,一切完蛋大吉。一般來說,在股份制公司這個部門由董事會監管,個人公司則是全權由老闆親信或者是老闆自己掌管。
三種形式,看上去相差不大,其實主要也就區別在於投資人的決策。
當然,中國人做生意,人情要比金錢重要,當人情大過金錢的時候,周興盛也不是不可能高高興興的當一回大善人。
而投資公司這一中介機構,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適時的誕生了。
他說過讓梁伯韜過來幫他,當時梁伯韜並沒有答應,只說考慮考慮,不過第二天的時候就過來找他了,點頭答應了下來。
由於大表哥劉家成這位專業經理人並沒有過來幫他,所以這些事情他都是親力親為的。只有不懂或者疑惑的時候才找劉家成討教一番,聽聽他的專業性意見。
周興盛很快就想通了。
除非是走到了絕路,創業者自己沒條件,其它投資人也不肯投資,這樣他才能有機會。
雖然最後迷H真正控股的意圖沒有如意,但股權分配上,它卻是和騰訊創業團隊平起平坐。額,各佔一半的股權。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中介機構,是因為很大一部分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缺少創業必備的兩大條件,一個是資本,一個是管理。其中,資本無疑是第一要素的,畢竟管理而言創業者可以由學習得來。
三千兩百多萬,就算不用去管花銷,只管投資,頂天了也就三四十家公司。
沒錯,他看好這家公司,願意投資,創業者和其它投資人又不是傻子,又怎麼會看不出來?有條件的話為什麼要他進來摻和一腳?
財務部是對可投資項目的財務風險分析,也包括財神投資公司內部的財務問題、派駐各個被投資公司的財務監督及審計問題。
財神投資,他周興盛是總經理,梁伯韜是總經理助理,下設四個部門,業務部、財務部、法務部、辦公室。
周興盛想著投資的問題,先給自己定了一個調子,不管將來如何,目前投資的方案還是以股權來算,投資一家公司,肯定得獲得這家公司的部分股權,這是不容置疑的。只是,當他一想到即將有無數未來的知名公司等著他去投資,他又變得有些撓頭了,因為他怕錢不夠啊。
IDG也退出了,雖然還留有一部分股權,但大部分股權是賣了出去。
「招聘主管啊?又要有經驗,又要可信任的,這可難辦了,難道還要讓我去招聘會招來?另外,這趟去內地,還要靠梁伯韜幫我出面主理事物,我自己還得去找一個專業的秘書回來;又怕過去之後會發生意外,我還得招幾個肉盾回來充當保鏢,又得招可信任的人……,我的天,竟然一大堆人手等著我去招?」梁伯韜將公司所有報告呈上來后,周興盛看著人事報表上空缺了名字的地方,只覺得一陣頭大。
非要定一個標準的話,只有一個字:錢!
每一家公司,或多或少都得投資個幾十萬上百萬的吧?
周興盛成立的「財神投資」,以哪種方式進行投資,以哪種方式獲得回報,周興盛目前並沒有一定的標準,也不覺得有設標準的必要。
一時之間,周興盛都恨不得再賺個三千多萬,或者將這些錢掰開來當成兩半來用。
事實上,梁伯韜的能力不是蓋的,三兩天的功夫就將「財神投資」的架子給搭了起來,人員也招聘得差不多了,只有關鍵性的幾個位置還沒有安排,因為這幾個位置的人手他不能插手,還得周興盛自己來搞定。
就像後世的騰訊公司,一開始是IDG和盈科數碼共同投資220萬美元分佔百分之二十的股權。這兩者吃相好一點,盈科數碼當了回大善人。第二年就將手上的股權賣給了南非的迷H。當然了,盈科數碼的投資也在這一年內給它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回報率超過了十倍。投資一百一十萬美元,最後賣了一千多萬美元。
琢磨來琢磨去,周興盛突然撲哧的一聲笑了,拍著腦袋暗罵了句:「你傻啊,你想投資,人家還不一定答應呢。再說了,錢是賺不完的,所有賺錢的行業你都想摻和一腳,你以為你是誰啊?做人吶,不要太貪心了,有錢大家一起賺才是真的。」
業務部是拉業務的,或者應該說是負責尋找可投資項目的。
而且,什麼賺錢的行業都想摻和一腳,有那麼多精力嗎?也太貪心了點吧?
周興盛邊上獃著的,只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梁伯韜。
出售、持股、併購……,都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