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港做大亨》第三卷 內地之行

第十七章 東方亮了再亮西方!

第三卷 內地之行

第十七章 東方亮了再亮西方!

如此一來,投資這一塊,周興盛竟然發現自己有些捉衣見肘。
估計也是這個原因,張睿敏去年還是一家中等規模國企的經理,但今年卻成了破落小廠的廠長。有領導的期許看重,也有他自己想要做一番大事業的熱血和決心。
老話說得好,賠本賺吆喝!
現在思前想後,想到這些,周興盛是冷汗都快出來了,甚至於對直接一千萬投資萬科地產這事,他都隱隱有了些悔意。
周興盛遞過名片之後,一直微笑著看著張睿敏,這時聽他問話,立即就回答道:「貴幹倒沒有。只是對貴公司比較好奇而已,不知道張先生能否為我介紹介紹?」
的確,如今的內地是塊開發的熱土,到處都是賺大錢的好機會。
而等到項目成功,資金充裕,他的投資生意才會迅速的發展壯大。到時候,想要投資什麼公司,就能夠有充足的資金投資什麼公司。
有話說得好,只要鋤頭舞得好,沒有挖不倒的牆腳。
但是偏偏做生意發財,也只有大多數人有購買力的時候,你才能發大財。
梁伯韜的建議,讓他將張睿敏給挖過來,周興盛雖然聽了之後是非常意動,但也是目瞪口呆。
財神投資,投資公司,只要是生意人,沒誰不知道這類型的公司是幹什麼的。
於是,周興盛在最後想著,他應該投資一個項目,然後將它發展壯大做成品牌。一來可以在發展中建立公司的班底,打牢事業的基礎;二來也可以獲得他的第二桶金,而且這捅金還將會是非常的充裕,並且源源不絕。
張睿敏自然是知道的,不外乎看準了哪家公司有潛力。然後就投資入股。等時機一到賣出,低買高賣,以此來賺取巨額利潤。
第二個理念是「先有市場,再建工廠」,以市場為導向。
「自然是沒問題。」張睿敏眼神一閃,儘管不明所以,但還是熱情的為他介紹了起來。
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死局。
這周興盛雖然看著是年紀輕輕,很讓人打心底里輕視,但頭頂上的所謂「財神投資公司總經理」的名頭,不得不讓張睿敏心下起疑,難道這周興盛看中了他們的青島電冰箱總廠?
也因此,造就了如今要在內地搞投資開發,不得不做好這幾年不停追加投資的準備,或者年年虧損的準備。要熬,就像媳婦熬成婆一樣,要熬得住,熬過這段艱辛的創業期,或者應該說賠本開發市場的時期。
……
廣交會持續二十天,三期,周興盛每期都到,場場必參觀。
張睿敏是新中國成立那年出生,可以說是趕上了一個好時候。現在八五年,已經三十六歲了,正處在了年富力強,人生的黃金時期。經驗、資歷、底蘊、人脈……,全都固定成熟了,正是做一番大事業的時期。
這個決定一下,周興盛再次回過頭去一想。
過仔細一琢磨,周興盛就知道這事對於他來說不太現實,因此並沒有付之以行動。只是張睿敏畢竟是後世經營大神,不上去結交一番那也太浪費了,所以下一刻就領著梁伯韜等人走向了青島電冰箱總廠的展區。
雖然沒能達成一筆投資生意,但光是結識了張睿敏,就已經令他不虛此行了。更別說和張睿敏熱絡之後,不時的就商業方面和張睿敏進行交流,得張睿敏傳授管理經驗。正所謂苦練十年不如名師一,他重生為人,是為苦練十年,而張睿敏就是那位生意場上的名師。
不得不說,張睿敏的口才一流,做生意的心得雖然沒有後世那樣老練,但已然形成了自己的生意經,自己的管理體系。
這個時候,除了那些個先行一步的弄潮兒,普通大眾是別想買得起房子的。他投資萬科地產,這不是拿錢不當錢嗎?誰買得起啊?
不過張睿敏畢竟不是常人,轉念一想就知道不太可能。以他們青島電冰箱總廠的條件,是沒有一家投資公司會看中的。所以很快就回復了神色,微笑道:「幸會幸會。就是不知道周先生有何貴幹?」
貌似,等到他的投資項目做成功,時間也該進入九十年代這個諸多後世知名公司井噴誕生的投資黃金時代吧?
而這三個步驟,哪一個不是賠錢的貨?
這個理念真正的意義是先專註于發展一個項目,等這個項目功成名就了,再觸類旁通發展其餘項目,或成產業鏈或者橫跨諸多行業成就大型集團公司。也可以說成是「品牌戰略」,先將一個產品做成品牌。成功后再加做其它產品。
這幾年,並不是他這樣一個身家僅有三千萬港元的人投資的好時機。
期間,除了收集分析整個內地市場情況之外,周興盛也頗有收穫。
構建銷售網路,培育市場,打響品牌,三個步驟,是一個也不能少。
另外,為期二十天的廣交會期間,周興盛也漸漸的對自己在內地的投資生意有了一個決定。
「香港財神投資總經理?」看著眼前這個滿臉笑容的年輕人,再看看手上的這張製作精美的名片,張睿敏疑惑不已,心下也打了個突。
周興盛的最終決定,是感觸于張睿敏的「東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決定自我沉澱,將心沉下來專註于某一個行業的某一個項目,將自身的基礎打好、打紮實,並藉此獲得事業上的更大發展。
張睿敏說到這個之時,神情明顯的比平時更為興奮。雖然沒有說出來。但是周興盛立即就能夠明白起來,因為「海爾」的發展其實就是按照張睿敏的這個理念來的。別看海爾集團後世之時什麼電器都做,但起步之時,海爾可是做電冰箱做了整整七年,就專註于電冰箱一個產品。
這個理念翻譯過來,其實就是穩紮穩打,周興盛聽得明白。
兩個理念,周興盛前世的時候其實也時不時的聽到過和看到過,甚至於都有老套了。前世之時,他聽得是耳朵都有了繭子,並不以為意。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一世和張睿敏談著這些老套的經驗之談,心裏的觸動卻非常之大。
貌似,世界上能叫得上名號的投資公司,哪家不是以實業起家和做支撐的?
談話間,雖然說辭斷斷續續的,有一段每一段的,但周興盛也從中提煉到了兩個張睿敏的經營理念,並且深以為然。佩服之極。
期間,周興盛也只是不時的插上幾句嘴。其它時間都是由張睿敏的口若懸河的解說著,他在邊上聽著。
任何進入內地的產品,都得經歷開發市場這個階段,這是毋庸置疑的。
「此行不虛!」廣交會結束后,回到香港財神投資公司總部的周興盛,想著手上的資料,想著前前後後的見聞,長出了一口氣,雙眼光彩熠熠。
房地產、汽車、衣服等等等等,不論是什麼東西,個位數的買賣,價格都不是一般人能夠買得起的。
但是,也正因為它是熱土,所以很多地方都只是待開髮狀態,整體的經濟水平很是低下,市場之類的就更別提了。
來內地之前,估計是得來三千萬港元太容易,導致周興盛都有得意忘形了。現在一番沉澱,他才恍然警醒,知道自己是太孟浪了,以為有了三千萬就可以來內地呼風喚雨、投資眾多後世知名的大公司。
從張睿敏的言談中,周興盛能夠清晰的感覺到張睿敏對這個理念的推崇。說做實業不是規模大、產量大就是好的,一切都要看市場。只有佔有了市場,產品無滯銷,現金流量充足,那個時候才能想著擴大規模。
而且比起商品房來,做這些更有賺頭,也更能將萬科地產發展壯大。
一個是理念是「東方亮了再亮西方」。
一千萬港元已經投給了萬科地產,他現在也就剩下兩千萬港元了。而且,說不定什麼時候又要增資萬科地產,所以算來算去,他可用的資金其實不會超過兩千萬。
周興盛自然不是特意來聽什麼青島電冰箱總廠總結髮言的,所以張睿敏介紹完之後,又找了話題和張睿敏聊了下去,從電冰箱聊到電器行業,再聊到現在的廣交會,最後聊到生意場。
不過,悔意也只是一瞬間的事,馬上他就想到,做房地產的,又不是一定要賣商品房。這個時候賣不了多少商品房,他可以去承接政府的基建單子或者專註豪宅、替別的公司蓋大樓之類的,這不也是地產行業?
將張睿敏從青島電冰箱總廠挖過來,理論上來說,這並不是不可能。
滿足人們物資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的產品,你就是生產出來了,也不見得有多少人購買。因為經濟水平低下,工人的工資一年也就百十來塊,你叫他們購買什麼?而且市場沒有形成,人們也不相信你的產品。
整體市場還沒有形成,就憑他那三千萬,投入進去估計一個水泡都不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