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港做大亨》第四卷 傳媒帝國

第四十一章 傳媒工作室

第四卷 傳媒帝國

第四十一章 傳媒工作室

明星們成名之後,不甘於只充當娛樂公司的一枚棋子,他們想要自己當老闆。於是乎,挂名在娛樂公司之下的明星個人工作室便應運而生。實際上,這種模式也就相當於七十年代開始,嘉禾電影公司實行的衛星制度。
「和多家影視媒體有業務來往?」
工作室的名稱,周興盛想了個「傳媒工作室」,直接冠以「傳媒」二字。
版權問題,不容置疑,周興盛可沒有大方到將版權讓出的地步,哪怕是百分之一的版權也不行。
最終,一天招聘下來,也就面試了三十多人而已,而當場決定錄用的人才不過五個。
薪資待遇以及福利待遇,在眾多白領之中那都能算極好的了。
「至於駐外人員,很簡單,我們需要人手派駐外地,或者是臨時性的派駐到電影劇組裡去,或者是長期派駐到其它公司,需要懂得法律以及財務知識。」周興盛對另外一個職位也稍作解釋,雖然這個職位需求的人員很少。
在場的求職者無不驚訝,心中震動,看向周興盛的雙眼都亮了起來。文字編輯的不重要,重要的居然是這家所謂的財神投資公司居然和多家影視媒體有業務來往?
招聘人才是第一步,周興盛不得不親自出馬,因為只有他自己知道工作室需要哪些人才。
實業方面,自有財神投資去發掘然後運營,工作室的主要發展方向,周興盛傾向於傳媒行業。
更何況如今還不是後世那個互聯網的時代,找工作不是有熟人介紹,就是在家附近找。當然,最重要找工作的途徑,還是看招聘廣告以及在招聘會上了。
面試,只能是打電話讓這些人到公司來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他自己在經營這些副業的時候,常常都是只提個想法,具體的實施完全就是力不從心。因為以他的水準來說。或者說知識水平來說,這些東西他往往都只是半桶水,有的時候甚至是十竅通了九竅,還有一竅不通。
寫小說、寫電影劇本、當電影監製、偶爾客串一下電視節目的開發和製作,忙東忙西,如果沒有一個團隊來協助,要他自己一個人親力親為,他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就這幾天,他已經覺得自己的生活夠亂套的了,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有時候忙著忙著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會忘了,譬如和梁香凝美女約會。
就像周興盛說的,公司給了想法以及大綱,再給薪水,身為員工,如果還想要版權,那可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不過周興盛並沒有失望,反而很滿意。
「文字編輯,顧名思義,其實就是編輯文字,就好像考試的時候打完草稿還要修改一下,然後才謄抄在試卷上一樣。當然,我們公司文字編輯的工作不可能這麼輕鬆,我們這裏還需要你自己來寫作。具體的,是我們公司和多家影視媒體都有業務來往,我們公司負責齣劇本和小說,然後和電影公司以及報社、出版社合作,所以打算在公司成立一個專門的編劇小組以及小說小組。由公司給出想法以及大綱,然後再由編劇小組、小說小組進行文字編輯,對劇本和小說進行文字填充,最後形成的劇本和小說再由公司審核,可以的話就推銷出去。文字編輯,就是這樣。」周興盛笑著解釋道。
所以為了處理他的這些「副業」。成立一個工作室似乎是種很好的選擇。
又或者「請用你認為最美的詞彙來描寫一個女人?」「用你認為最合適的情節來表現一個人的性格?」「請你構思一下,如果你在追求一個美女,期間會發生什麼?你需要有些什麼才能得到美女的放心」……這些,考驗一個人在文學方面的水準。
圍繞明星來運作,將明星本身當做一件商品來運行,是個人工作室成立的全部功能。
唯一可能有點不同的是,個人工作室圍繞的是明星本人來運作,而嘉禾衛星制度下的電影公司卻是帶有相當大投資的性質。
雖然85年下半年經濟稍微回暖,到86年現在,經濟一直在向上增長著,但陣痛可不是那麼快就會過去的。
後世鬧得沸沸揚揚的,在周興盛的記憶力,應該是黃小明的個人工作室。當時而言,不知道什麼原因,黃小明痊癒出院后不久,他便在各大媒體報紙上刊登了招人的信息,廣招媒體從業人員去他的個人工作室工作。
「個人工作室」這種商業化的運行模式,在後世比較盛行,主要集中在娛樂圈內。
財神投資公司畢竟只是個投資公司,不久的將來是一定要獨立運營的,不可能由他這樣瞎搞。不專業。
「版權當然是公司全權所有,畢竟是公司給出的想法以及大綱,文字編輯只是純粹的槍手而已,公司可是要付給你們薪水的。」周興盛想也沒想的回答道。
「你喜歡看小說嗎?」對待希望成為文字編輯的求職者,周興盛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周興盛這個時候之所以冒出了在自己的財神投資公司名下成立一個圍繞他來運作的個人工作室,當然並不是像明星那樣將自己推銷出去,他不需要,他完全是為了方便他自己在文藝圈內行事。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版權問題該怎麼算?」有求職者敏銳的問出了這個問題。
另外,隨著他手上資本的急速擴充,他又想到了拍好萊塢大片衝擊世界市場;或許他又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又對製作電視劇、對電影公司、出版行業等等傳媒行業感興趣了,那時又該怎麼辦?
頭腦人物負責提想法,不正是一個真正頭腦人物應該充當的角色嗎?誰見過一個大型集團的董事長會親力親為的,他主要負責戰略問題而已,另外偶爾再負責一下戰術問題。
後世的進步,相對於現在,不正是先見性的想法么?
周興盛趕到現場的時候,現場已經是人山人海了。香港雖然是四小龍之一,經濟發達,人均水平也是極高,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工作的,也不是每個人都滿意目前的工作。何況84年中英聯合聲明一出,都倒了不少公司,也有一部分公司遷移出了香港,所以失業的人如今還是蠻多的。
前一天就和舉辦招聘會的機構聯繫好了,所以周興盛是直奔自己公司的展台。
招聘進行得很順利,是現場拍板決定的。
然後,「你看過在《明報》上連載的仙俠小說《星際仙途》沒有?」「覺得這本小說怎麼樣,看完之後有什麼感覺?」「假如,我是說假如我也想寫這樣一本小說,裏面有段情節,主角的修為遇到了瓶頸,要想辦法突破,要你續寫的話,你會怎麼寫這一情節?」「你看過《賭聖》沒有?」「《賭聖》里阿星來到香港的第一個遭遇,如果不是叫自動售貨機機老大,而是別的一個什麼情節,換做是你的話,你會寫成一個什麼樣的情節?」等等等等,一系列考驗想象力的問題。
衛星制度,明星成立電影公司,挂名在嘉禾名下,和個人工作室幾乎相當。
和王京說了一下,第二天的時候他就出發了,帶上辦公室的一名女秘書。兩人直奔招聘市場而去。
「原來是這樣。」
很快,兩人剛剛坐下不久,立即就有不少求職者圍了上來,雖然沒人投遞簡歷,但有人馬上就上前詢問起這兩個職位來。
文字編輯這個職位上,周興盛都沒有在學歷上做特別的限制,而且也根本沒什麼要求,只問了幾個有關的問題。只駐外人員要求高了一點,學歷有限制,至少大學畢業,還必須懂法律和財務,而且還要有一定的經驗。
周興盛也知道這樣的弊端,純粹的文字編輯,很多天才型的人物往往不會來應聘。不過他也不在意,他要的只是文字編輯而已,你再天才,難道還有他這個重生者來的「天才」嗎?就算是有吧,周興盛也不缺那些。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高水準的評論人。熟讀唐詩三百,不會作詩也會吟,看多了後世的網文和精彩大片,故事情節、描寫詞彙這些,好不好,能不能吸引觀眾,他還是能夠準確的分辨出來的。
有個工作室,招聘專業的人才來負責具體實施。他這個頭腦人物則負責提出先見性的想法,不僅解決了他不懂的難題,而且起到了雙劍合璧,最大限度的將後世的一些進步發揮應用到現在。
誠然,周興盛自己在文學方面的水準並不行,周興盛也不會否認。
這一次,他打算招聘的職位有兩個:文字編輯和駐外人員。
春季,向來都是招聘人才的繁忙季節。
有後世的賣座大片、爆紅小說,少了天才們的創新,對他而言也沒有損失什麼。
畢業生、待畢業生,都需要找份工作。
有求職者掉頭就走了,不過更多的求職者還是留了下來,一個個開始排隊投遞簡歷,同時進行簡單的面試。
招聘會結束后,周興盛吩咐了被錄用的五個人下個星期正式上班,然後就和女秘書一起,每人抱了一盒簡歷走出了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