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港做大亨》第五卷 香港大亨

第三十五章 實業:十五萬員工!

第五卷 香港大亨

第三十五章 實業:十五萬員工!

也並不是說香港就沒有專業模具公司,有一家,周興盛知道,整個模具行業的人基本上知道,無論這人是內地、香港、台灣還是全球其它國家和地區,這家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龍記」,專業做模架的公司,世界四大模架生產廠商之一,亞洲銷量第一。而這家公司老闆的真正名字雖然大部分人不知道,但姓氏卻是一清二楚,因為老闆是姓「邵」,和邵大亨是同宗。
簡直坑死人不償命。
二十二世紀呢?依然是人才!
旗下,包括有家用電器行業,研發和生產VCD、DVD、液晶彩電、冰箱、洗衣機這些產品;電腦也屬於家用電器的一種,只不過在規模上和重要性上都要遠遠超出其它家用產品,所以獨立了出來,並且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電腦硬體的研發和生產,一部分是電腦軟體的研發。另外,手機的研發也是其中之一。
可以想象,上萬、數十萬、數百萬人的數倍甚至十數倍,牽一髮而動全身,嚴重者直接撬動了一個國家。
彈丸小國不用說,一動就死,即便是美國、中國這樣擁有龐大市場的超級大國,同樣是承受不起這種損失。
當然,在以後,旭升科技肯定要獨立出去,財務問題直接由內部管理,財神投資只是負責監督而已。
內地的不說,大部分現在還在初期階段,或者還沒開始,或者開始了但不是專業做模具。台灣方面,專業做模具的有很多,不過最知名、現在也已經開發發力的模具公司已經有了,就是富士康的前身:鴻海精密!
旭升科技這家公司,周興盛打算做成一家集研發和生產於一體的大型電子公司。
除此之外,像鳳凰傳媒、周師傅控股、真功夫飲食、和興置業這些下屬控股公司,人才的缺口也是始終存在。
說起來,開辦制衣廠成功的模式,似乎也是很多香港人的套路,很多成功的商人擁有制衣廠,像立新集團。
人類社會在活動,從來缺少的始終都是人才!
想到這裏,周興盛不禁看向了右手邊辦公桌上的幾份合作計劃書,也該是時候給他們迴音了。
周興盛擺了擺手,打斷他的說話,好笑道:「行了,我也只是發發牢騷而已,你沒必要這麼緊張。其實我也知道,高科技方面的投資向來都是很大的,在國外都是動輒數億美金的,所以你不用擔心我會因此有心病。我之前招你們過來的時候就說過,各種軟硬體環境你們儘管放心,你要要什麼設備我都給你採購,要多少投入我都給,只要出成果,不超出我的能力之外,我都一定滿足你們。這句話之前有效,現在有效,以後也有效。另外,我也決定了,等旭升科技走上正軌,我將拿出每年利潤的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多投入到技術中心,支持技術升級和創新!」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還是人才!
其次是周師傅食品,員工數量將近三萬人。
周興盛笑道:「謝過做什麼?應該我謝你們才是,沒有你們專業人才的努力,我以後需要的產品可就出不來了。要知道,我是一個商人,看重的還是你們能為我創造利潤。」
想到就做,周興盛一次性連撥了四通電話出去,分別約定了之後四天的合作商談。
不過現在,旭升科技遠遠沒有到盈利的地步,每年都還在貼錢,即便VCD項目還是發力,但初級階段的利潤,和投入還有這相當大的差距。所以到現在為止。旭升科技一直都是靠著財神投資公司的資金在周轉。
這兩家公司,財神投資只是佔了部分股份,是第二大股東,所以周興盛並沒有算在內。
泥煤的,不待這麼玩的,員工數量現在都是動輒以「萬」來計算的么?
反觀走金融、貿易的公司,就算公司規模再大,身家再多,在社會上也沒有多少地位。因為金錢這種東西,一旦多了,只是一堆躺在銀行里的數字而已,並不具備任何意義,政府說凍結就凍結,一紙命令就能將你打落凡塵。
更別說,還要不斷的招收新員工。
周興盛每天看著公司的報表,要不是習慣了,換一個普通人來看,非被嚇死不可,心臟受不了啊。
老一輩的就不說了,那是國家棟樑,寶貝似的,就技術而言並不比國外,甚至美國的差。別看他們身處閉塞的內地,但畢竟喝過洋墨水,又是國家級的專家,什麼技術沒見過?沒聽過?就算沒見過,以這些人的智慧。要上手也是極快的。看看兩彈一星就知道了,這還是六七十年代的事情,連原子彈、氫彈都搞得出來,連衛星都能夠上天,還有什麼技術能難得到他們?
周興盛認真的看了看採購清單,也看到了上面兩個財務的印章和簽字,一個是子公司旭升科技的財務印章和財務主管的簽字,一個是財神投資總公司的財務印章和主管簽字,說明這份清單已經經過了價格方面的審核,於是也爽快的簽了字,並蓋下了自己的印章。
周左光要特別提一下,他和周興盛是本家,但輩分上而言卻要足足高了兩倍,是周興盛的爺爺輩。
現在才89年,內地恢復高考不過幾年時間,人才斷層嚴重;再加上一直閉關在家,接觸世界的水平有限,所以年輕一代,真正高深的技術人才還是極少的。
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富士康開始的時候並不是電子公司,更不是IT公司,其實就是一個模具公司,專業研發和生產模具的。而後來的大牌子「富士康」,其實是屬於鴻海精密旗下的一個牌子,只不過牌子太大了,連母公司都漸漸的沒人叫起了而已。
四人中,劉金昌是個胖子,開的是鞋廠,規模不大,但也有兩百多號人,效益還算可以。
「劉老闆嗎?你好。我是周興盛,關於雙方合作開發內地市場的計劃沒有問題,我想我們可以找個時間簽訂合約。就明天,怎麼樣?」
到目前為止。除了只佔一小部分股份的公司,譬如香港的華人置業、美國的蘋果、微軟之外,財神投資真正控股的子公司,鳳凰傳媒、周師傅控股、真功夫飲食、旭升科技等等。這些公司擁有的員工加在一起,已經超過了十四萬人,接近十五萬人!
無語,周興盛聽完之後是直接無語了。
馬有才點了點頭,這才沒有說話。
再看看後世的中國,私人的高科技企業基本上就沒幾家,最著名的也就百度,老總李某人開發出了自己的搜索專利,然後成立了百度。
「廣老闆嗎?你好,我是……」
而更重要的是,這麼多人,但各個子公司的負責人來給他打報告的時候卻都要提出一個算是老大難的問題,人才不夠,還需要擴招。
這也難怪後世諸多實體公司,尤其是擁有員工數量N多的實體公司老總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N多榮譽名頭隨便往頭上戴不說,當地政府乃至於中央都輕易動不得,國家領導人都頻繁接見會面,共同商談國家乃至世界經濟大事。
廣德生是個瘦弱的中年人,早年間聽說是長江的員工,後來下海經商,開辦了一家玩具廠,目前為止,發展得還算不錯,產品也多為出口歐美國家。
「可惜,內地現在的水平離世界還有很大的距離,而那些真正的頂尖人才又都是國家的寶貝,肯定是不會放手的。看來,得加快內部員工的培養了!」周興盛暗暗想到。
所以說,其它三人不提,對於周左光,周興盛倒是挺好奇的。
四個老闆,一個姓劉,劉金昌;一個姓何,何盛;一個姓周,周左光;一個姓廣,廣德生。四人都是中小型企業的老闆,都上門來尋求他的投資,就在前不久的時間。說起來,上門尋求投資的企業,並不在少數,但惟獨這四家卻記憶猶新,主要的還是因為這四家企業的老總居然聯袂而來,想不讓他留下印象都不行。
周興盛也更深層次的體會到了做實業的能量。
但金額較大,上了百萬港幣,這就需要內部財務和財神投資財務兩個主管簽字,並且報備周興盛這個大老闆簽字才行。
至少周興盛前世了解到的形勢就是如此。
特別之處只在一個地方,周左光居然開辦的是模具廠,專做出口模。當然,周左光和廣德生一直都是重要的合作夥伴,這是毋庸置疑的,玩具、模具通常都是不分家的。
在這方面,多數是台灣人以及後起之秀的內地人。
額,別看旭升科技不盈利。但宋仁昌的VCD、DVD、彩電這項家用電器項目的研發,就招聘了兩百多人;蒂姆·伯納斯·李的萬維網項目以及各種電腦軟體的項目,更是足足招了近三百人。還別說電腦硬體方面的研究以及手機方面的研究,才不到一百人,離滿額的三百人還足足差了兩百人。
難怪高科技、重工業這些投入極大的產業,諸多後起國家都是傾國之力來完成。因為按照這些產業的投入,私人很難玩得轉先不說,太不划算了才是最大的主因。都想著,我做貿易、金融、輕工業不是挺好的嗎?技術投入低,見效快,利潤也大。所以人人都奔著這些去了,重工業、高科技這些就變得無人問津。
而在這個方面,以真功夫飲食之下的華美達酒店員工數量最多,高達十萬人。
這都還在初級階段。不論是宋仁昌四人組建的VCD項目小組,還是蒂姆·伯納斯·李和馬有才組建的萬維網項目小組,投入的資金都是千萬港幣來計算。招的人也是技術高手,一個個的工資都是極高的。至少在香港來說是屬於高收入金領;採購的設備都是世界一流的電子設備,不是美國、法國、就是德國、英國這些工業強國的產品,價格更是高得離譜,而且你還不得不買,因為全世界就他有,蝎子拉屎——獨(毒)一份。
周興盛統計了一下他旗下擁有的員工數量,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之後就是旭升科技、亞洲電視台、周師傅茶餐廳等等,員工數量加起來也上萬人。
「何老闆嗎?你好。我是周興盛,合作方案我們基本上是同意的,你看什麼時候一起約出來把它一次性談妥了,順便把合約也簽了?明天嗎?哦。可能不行,明天我還有要事,就後天吧。到時我電話約你,你看怎麼樣?」
何盛,名字聽起來和大貪官「和珅」諧音,很容易惹來誤會,但何盛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斯文人,相貌文靜,鼻樑上還帶著一副金絲眼鏡,像極了《功夫》里的那位會蛇拳的「四眼田雞」。何盛辦的是制衣廠,早年間在香港開了一間成衣店,後來眼見得別人粉粉嫩嫩投資辦廠,他也跟著投資辦廠,去了馬來投資開辦了制衣廠,結果大獲成功。到目前為止,制衣廠已經擁有了員工五百人,資產過千萬港幣。
這還不算員工福利、獎金以及公司設備採購這些問題,如果算上,相信一年下來沒有個上百億港幣的支出還真搞不定。
旭升科技是子公司。財務問題一直都是內部和財神投資共同管理
而這,也堅定了周興盛走實業發展的道路。
周興盛想想,光是發工資,以平均工資四千港幣來算,一個月也得六個億港幣,一年下來也就是七十二個億,恐怖啊!
十五萬人,這簡直是一個獨立王國!
說來說去一句話,二十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
小金額的採購,旭升科技內部財務主管簽字之後就行。
馬有才一怔,旋即感動的道:「老闆,謝謝!」
「又要採購設備?總金額一千萬港幣?」周興盛看著馬有才拿過來的採購清單,一臉的鬱悶地說道:「這是這個項目以來的第幾次了?投入實在是太大了。」
周興盛真正統計的時候也是被這個數目嚇了一大跳。不知不覺間,他旗下居然有著超過十五萬人的員工。十五萬人靠他吃飯,前途都掌握在他的手中;雖然有點誇張,但他卻是深深的影響著這些人的命運。
香港人,極少有辦模具廠的,這裡是指專業做模具的,只是附帶模具部門的企業不算。
可以說,旭升科技都是建立在一片空白之中,目標則是追趕後世的水平。
只是何盛的能耐沒有林白欣來得大,所以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是很艱難,發展起來后也困難重重,但動輒上萬、數十萬,乃至於擁有數百萬員工的公司,在社會上無疑是擁有著巨大影響力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因為這些員工可都是靠著你這個老闆吃飯的。
至於在美國、英國這些資本主義國家,這樣的實體公司老總和家族,更是直接在幕後掌控整個國家!
「周老闆嗎?你好,我是周興盛……」
拿著手續完成的採購清單,馬有才很快就出去了。
但饒是如此,將近十五萬人,來年還將繼續往上增長的員工人數還是讓周興盛好一陣不適應。
在這種情況下,研發的能力就格外重要了,這就迫使了周興盛不得不持續不斷的廣招人才。
當然,不是同一堂下,也不是同一宗,輩分關係根本沒用。
當然,周興盛倒不會因為投入大而放棄,畢竟他並不缺錢,他也深深的知道他手底下的這些研究在成果出來后將會給他帶來多麼龐大的收益。
一直坐在老闆椅上的周興盛,這時卻是忍不住嘆了口氣,難怪高科技的公司都號稱是耗錢大戶,果然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還不算家盛電子以及萬科地產這兩個員工大戶,像萬科地產,人數現在已經過萬了,至於家盛電子,則更加龐大。到現在為之,家盛電子的員工數量就已經超過了五萬,但劉家成卻興奮地對他表示,在今年年底,員工數量有希望再翻一番,達到十萬人,然後在爭取明年繼續翻翻,超過二十萬人!
周興盛已經多次在香港各大高校舉辦大型招聘會了,每年的畢業季不說,平日里也沒少去,招的人也不在少數,光是旭升科技就招了將近五六百人!
再一個,如此規模的實體公司,上游、下游,肯定是一條相關利益的產業鏈或者產業群,這又勢必不動則已,一動就整個產業鏈或產業群動,影響到的人無疑是要遠遠超過公司員工數量的,乘以數倍乃至於十數倍。
馬有才急忙解釋道:「老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些伺服器、電子元件、cpu都是試驗用得上的,我們已經很大程度上節儉了,這個也是……」
至於其他的,大部分是房地產,要麼就是做保健品的,要麼就是做網路遊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