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境秘蹤》第八卷 射落太陽

第三章 老爺山

第八卷 射落太陽

第三章 老爺山

徐教導員和馬教授並不急於見這幾個工人,而是希望更詳細了解這座煤礦的歷史。我當然不相信那一個圓柱形的合成物是在煤礦里發現,要知道煤的形成是森林在億萬年地質運動過程中形成的,雖然海內外不時有煤炭中發現金屬製成品的報告,但多是訛傳,並沒有可信的證據。
汽車駛出長治市后沒多久,我們又增加了兩個成員,讓我的驚訝的是這兩個成員的身份,一個我認識,金龍會的鐵漢,另外一位四十歲左右,身材幹瘦,兩隻眼睛外翻,灰濛濛的,卻是個瞎子。我有一點擔心,這是一次搜救活動,不求助於國內著名的探險隊員,而是九龍會這亦敵亦友勢力,徐惠他們在想些什麼。
我理解她的心理,在這裏度日如年的等待,還不如進去。但徐惠心如鋼鐵,堅決不讓步,她緊緊抱著蘇原:「如果我們都不能回來,得有人告訴後代,我們為了尋求真相付出的巨大犧牲,這個任務只有你最合適。」我能看見,她的眼圈紅了
這座煤礦的歷史還真夠悠久,早在漢代,就有人在這附近挖煤冶鐵,至宋代煤炭漸漸枯竭,只是在近代,隨著採煤技術的進步,對煤的利用率提高,加上在地下原有煤層下面發掘了新煤層,才開始重新挖掘。
她的理由根本沒有人相信,只到三天前,有人在上次發現屍體的那條河裡捕獲了一條魚,在魚肚子發現了一個布條,布條上竟然有字,這當然不是什麼黃天當立的話,字是陳世安寫的,內容雖然殘缺,但大意還能解讀,他要求永遠封堵煤礦,禁止人下去。
我能看出安全部門的負責人對徐教導員的敬畏,走路說話嚴格遵守標準,一言一行小心謹慎。一名老礦工自告奮勇擔任嚮導,還有兩名經驗豐富的搜救隊員,並配備了兩條專用搜索犬,加上我們一行,攜帶了全套的救援設備。
以他們的實力,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但這次他們卻一去不回,在這種情況下,封鎖礦井成了唯一的選擇。可是徐教導員並不甘心,她堅持認為陳世安等人還活在世上,只是因為某一種原因被困在某處。
老實說,我並沒有如此信心,陳世安等人可謂兵強馬壯,他們尚且被困,而我們幾個的實力無論如何也不能和他們相比,可是裏面不但有陳世安,白法海我的朋友,還有吳漱雪,我不可能置之而不管,找到他們,那怕找到后我也回不來,再陪上我的性命也算不了什麼大事。
汽車離開長治市不久,就來到一座縣城,在縣城向西北拐,車程大約二十鍾就進入到山區,陪同的地方同志介紹說,我們已經進入到屯留縣地界,這裏屬於上黨盆地與太岳山交界處,這裏的山屬於太岳山余脈,這座山叫三嵕山。
我們只在這裏停留了半天,沒有會見地方政府的任何人,便開始向煤礦所在地出發。隊長由徐惠擔任,林哥任教導員,馬教授任顧問,按徐惠的想法,蘇原留在長冶,我們其他人進入,但蘇原堅決不同意,哭的如梨花帶雨一般。
但是做為其中一員,我只能服從,不能詢問,金龍會奇人異士極多,和我們的關係也錯綜複雜,徐惠求助於他們,也許是迫不得已,也有自己的想法。
而企業提供的礦井示意圖很亂,現代、古代巷道相互交織,猶如蜘蛛網,當時出現出水事故后,技術部門最先懷疑的就是挖到了古巷道的位置,放出了裏面的積水。可是事實上並非如此,所有的古巷道都完好無損,但是據幾名生還者說,他們確實是曾經在古巷道里迷了路。
這說明了一條,陳世安他們還活著,雖然他發出了等級最高的警告,可是徐教導員卻不相信,人類已經能登上太空,還有什麼不可以征服的。在現代化的條件下,我們一定能克服困難尋找到他們,沒有人能拗過一個發瘋的母獅子。
陳世安他們失蹤的地方是在長冶市,長冶原叫上黨,又稱潞州,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岳山,與臨汾市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市交界。為太行山,太岳山所環繞,構成高原地形,通稱「沁潞高原」,又稱「上黨盆地」。境內山地、丘陵、盆地縱橫交錯,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間,最高的太岳山北台頂,海拔2453米。
飛機直飛長冶,在這裏我們住進了一處小型酒店,當地安全部門負責人早已經在此等候,我們沒有心思寒暄,也沒有時間客氣,當地安全部門負責人全權參与了此次搜救,他掌握著最全的信息。負責人告訴我們,第一次進去的工人還有五人活著,他們現在已經被隔離。
而在煤炭裏面容易含有雜物,主要是硫化銅,很容易讓人誤認為是現代金屬製品。而失蹤的人員一定是他們迷了路進入到其它地方,這是最合理的假設,而那名警察是為了尋找外出的通道而丟掉了性命。可是什麼樣的迷宮能讓困著陳世安等人,他們有最先進的設備。
原本這此的任務應該是有另一支外勤組進入的,但他們原有的工作出了問題,無法按時返回,總部只好調在國外的陳世安等人返回。因為是內部任務,所以只有我們的人,李大哥傷重,而徐教導員、蘇原要回總部參加外事培訓,加上在外沒回的我。除了我們四人,隊內精英盡出,在加上當地抽調的外勤人員一同進入。
我試著向徐教導員提出讓其它小組增援的請求,要知道普通人介入此事只能算是送死,但徐教導員的表情告訴我們,沒有其它小組增援,也許是他們有更重要的任務,也許是上級認為陳世安他們已經沒有再陪上一隻精英隊伍的價值,也許他們是對的,因為救援的第一原則是不再增加新的傷亡,但我們卻不能這樣做,我們沒有理由拋棄自己的戰友和親人。
嵕讀zōng,古代把小的山樑稱為嵕,一般指數峰並峙的山。三嵕山顧名思義是三峰鼎峙,一名麟山,一名靈山,一名徐陵山,其主峰在東,即麟山,為叢嶺迭峰之首。因為山中多廟宇,而當地又稱廟中的塑像為老爺,故又稱老爺山。時至今日大家都知道老爺山,反而沒人知道三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