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奮鬥》第一卷 舊時代

第240章 留學

第一卷 舊時代

第240章 留學

在聽到費舍爾博士話后,李蘇北驚喜交集的開口說到,只有費舍爾博士願意出面,李蘇北相信這件事估計是要成了,原本就沒考慮過和德國人一樣享受免費的義務大學教育的李蘇北,那裡可能會在這方面計較,基金會早已經計算過包括學費和生活費在內的一切開支,中國自己的留學生他們留學期間所需要的費用,當然是由中國人自己負擔不是。
在德國政府前顧問費舍爾博士的鄉間別墅里,李蘇北必恭必敬的開口說到,李蘇北知道只有眼前的這位費舍爾博士能夠幫助自己完成自己的此行的目的。
德國軍隊不會擔心中國軍隊參戰,畢竟對於中國軍隊的戰鬥力,甚至還不如法國的殖民地部隊,但是統帥部和參謀部卻懼怕人口比歐洲還多的中國,在參戰後向歐洲派出比德國人口還多的勞工,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勞工,這一點即便是參謀部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
作為一名學者章炳麟知道對於目前的中國而言,向德國第一流學府派出大量的留學生,對於目前技術落後的中國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尤其是在當前利潤甚豐的情況下,國內實業界發展迅速,但技術嚴重不足的實業界而言恐怕更為重要。這恐怕也是國內實業界鉅子們不惜花費巨資建立這個教育基金會的原因。
「費舍爾博士,雖然戰爭已經幾乎切斷中德之間的交流,但是卻無法阻止中國的學子們學習的熱情,我們對於費舍爾博士五年前號召並集資在中國建立同濟工學堂的遠見欽佩不已,同時也勞記著您對中國教育事業的幫助和支持。這一次我身負中華教育復興基金會的委託,穿越戰爭的封鎖來到貴國,再一次向您尋求您的無私的幫助。」
「無色的水樣液體?」
拿著手中的電報的章炳麟有些激動的難以自抑的開口說到,作為中國教育復興基金會的會長,章炳麟知道此事的成功無疑將開啟中國向歐洲第一流的學府大規模派出留學生的先河,而這三千名學生將只是一個開始,隨後的每年都會基金會都會資助更多的學生到德國留學。
今天是由國內各省實業界的知名人士聯合資助的中華復興教育基金赴德國留學生考試篩選的日子,只要通過入選考試,就可以得到中華復興教育基金會資助學費以及生活費赴德國留學的機會,雖然此次基金會提供的資助學生名額高達3000多人,但是這樣的名額分配到全國各地,仍然是杯水車薪。
「良旭,這麼難得的機會,全上海有多少學生會不參加,你不也來了嗎?這一次咱們可是競爭對手啊!」
生產高效的農藥用於滅蟲滅蝗是西北化工集團的一項主要產業,而和其它的化學試驗室不同,作為化工集團下屬的第六化學試驗室,這裏一直都是在進行著各種農藥的研發,當然這種研發只是偶爾進行,大多數情況下試驗室時里的研究員們,所從事的不過是參考「外國農藥」資料,對其進行國產化研究。
一邊跑著一邊吃著油條,當跑到了考點所在的江蘇第二師範學堂的時候,沈良旭看著大門前已經擠滿了上百名年青人,他們應該都是和自己一樣來這裏參加考試,以取得留學、德國的資格。
「師傅,麻煩你快點!快來不急了!」
「太炎先生,在建立這個基金會的時候,有人問過我資助三千名學子出國留學,一年學費加生活費需要二百萬元,這麼做值嗎?我的回答是值,那怕就是花費一千萬都值,一個國家沒有教育就沒有未來,太炎先生,相信當德國政府同意大規模接收中國留學生的時候,恐怕要不了多久英、法、美三國也有可能跟著表態,支持接受基金會資助的學生到三國留學,他們是不會坐視咱們和德國人走的這麼近的!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從來都利益至上。」
「先生,這是你……找你錢。」
不過這也只是在二十一世紀,在二十世紀初,全世界最好的理工科學校並不是在美國,而是在歐洲在德國,那怕是美國最聰明、最有抱負的年輕人都會遠到德國像海德堡、萊比錫和哥根廷這樣城市中的大學去攻讀博士學位,德國的理工科大學此時就像是全世界理工科學生心中的聖地,這一點那怕就是在二十多年後,都是無人可以取代的。
「為什麼這種高危化工品,在國外沒有得到應用呢?」
看著那些在校門外等待著進入考場的學子們,沈恩孚在感覺欣喜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帶著一些擔心,擔心他們的安危,在這些參加考試的學子之中,只有最優秀的學子才有機會通過考試遠赴德國求學。
「吱、吱、」
「使用三氯化磷與甲醇反應,得亞磷酸二甲酯,加熱,得甲磷酸一甲酯,與三氯化磷及氯氣反應制得甲基氧二氯化磷,在制取過程中需避免與水接觸.因為三氯化磷遇水強烈水解。」
教育才是一切的根本,而目前受限於目前國內的能力,恐怕短期之內若想尋求高等教育上的突破,只能通過大規模派出留學生的方式,以彌補中國接受過高等教育人員的不足。正是因為如此,司馬才會聯合內地的實業家們一起建立這個以資助學生出國留學為主的教育復興基金會,目的就是通過大規模資助留學生,來解決目前的技術困局,畢竟外國專家學者,只不過是一時應急而已。
※※※※
「這……這怎麼可能?」
「這些中國美食味道好像更好,馬克,你可以試一下這個,味道非常不錯!」
「不是吧!怎麼會有這麼多人?」
法國的後方每增加一名中國勞工,前線就多一名拿著步槍的法國人,這就是現實情況,現在在法國的勞工是法國人高薪雇傭的就多達十萬人,如果中國政府參戰呢?那麼到時候會有多少中國勞工出現在歐洲。
「德國人同意了我們派出留學生的要求!今年我們向德國派出第一批三千人,先在德國預科學校中學習半年的語言,然後根據成績申請進入德國的各個大學、專科學校學習。沒想到一切竟然如此這般順利!德國政府甚至許諾,其潛艇不會攻擊搭乘中國留學生的郵輪,但是前提船上不準攜帶任何軍用物資。」
考慮一下之後,費舍爾知道自己有足夠的理由說服皇帝接受自己的意見,批准接收來自中國留學生,並在保證運送這些留學生的商船在地中海航行時的安全,但是費舍爾卻明白德國政府所做的僅只是如此,至於這些中國留學生能夠被那些學校接收,那麼就要依靠他們自己的努力了。
※※※※
「全省一百六十三所學校無償借用校舍教室,因而節約的經費時等於間接資助了五十名學生赴德留學,若是算上全國,至少一千名學子受益於此,豐臻兄可謂勞苦功高啊!」
聽著陳燕鴻還能談笑自如的開著玩笑,沈良旭不禁開始有些佩服眼前的這位校友,至少像這份輕鬆自己是萬萬做不到,於是略帶著佩服之意的說到。
「可惜像這樣的正式晚宴,不能帶著孩子們參加,否則這些讓人垂涎三尺的大餐,一定會讓孩子們歡呼不已。他們從未見到過如此豐盛的德式大餐。」
在感覺到費舍爾博士的有些意動之後,李蘇北開口說到,這些天李蘇北一直在遊說德國高等教育司的官員,他們並不反對接受中國的留學生,但是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李蘇北所需要的是來自德國政府高層的歡迎和支持,而眼前的費舍爾博士就是其中溝通的一個橋樑。
「戰火無法阻擊我們的求學之夢,對於在戰爭期間向貴國派出留學生,其間所承擔的風險早已經在我們的意料之中。現在英國、法國、俄國、日本早在三年前就已經向貴國宣戰,可是在貴國的數百所大學以及專科學校之中,仍然有著上萬名來自這些國家的學生在大學里正常的學習,我們相信貴國的寬容並不會僅僅只局限於英、法、俄、日、美等國。我們相信即便是在中國政府對德宣戰之後,理智的德國政府同樣會善待在德留學生,當然我們會儘可能的動用自己的影響力,來阻止中國政府對德國宣戰的決定,至少會拖延這一切的發生。請相信我們的誠意,德中之間的所需要的是友誼和交流,而不是槍炮的廝殺。」
但是在和美國的大學進行了接觸后,美國大學的入學限制是司馬無法接受到的,尤其是他們的那個所有學員必須像清華留美預備學校一樣,接受幾年的預科學習後方能赴美,這一要求太過於苛刻,在時間上司馬絕對無法接受,正是因為如此,司馬才會在這個時代理工科學者的聖地德國的身上打起了主意。只要能夠在德國的身上打開一扇大門,英國、法國、美國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必定會放寬對基金會派出留學生的限制。
「很難想象會在這裏吃到這麼正宗的下薩克森的爆炒肉絲。」
宴會廳里的樂隊在那裡演奏著古典德國音樂,讓這些在美國因為自己的德裔身份,而受到排斥的專家學者們和他們的太太都感覺到一種莫名的親切,而餐桌上的傳統的德國大餐,還有那些叫不出名字如藝術品一般的中國菜的時候,更是讓這些專家學者們從中感覺到中國人的誠意。
看著櫃中的試驗結果,這種末知的化合物所帶來的快速的致死性超出了施明德的想象,施明德突然之間意識到這並不是一種普通的高危化合物,曾經接觸過氯氣、光氣等幾種毒氣的施明德意識到自己合成出來的絕對不是農藥,它根本就是一種毒氣!
「信卿,此次中華教育復興基金會舉辦的資助留學考試,恐怕是共和建立以來的教育界第一盛事,全國兩萬余學生競相報名,今年資助3000名學子,以後每年2000學子,十年內我國教育、科技、實業人才困局必定可以為之扭轉,得到基金會的資助進入德國一流的學府學習,這種機會實是難得至極。」
對於這個中國人的提出的請求讓費舍爾為之一驚,驚訝他們竟然在這種戰爭時期,要把自己最優秀的青年派到德國求學,僅僅只是那些中國學生,在朝德國來的路上其間所擔負的風隊費舍爾博士忍不住會為之擔心。
「用氟化鈣加濃硫酸加熱,生成氟化氫……反應在銅容器中進行,用鉛容器接收。可惜沒有詳細的資料,否則也不用這麼一點點的摸索。」
今天的西北飯店宴會廳之中是一片歡歌笑語,兩百多名從跋涉數萬裏海路后從大洋的另一邊的美國來到中國尋找新生活的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們,攜著自己夫人在這座宴會廳之中參加特意為他們準備的歡迎宴會。
對於曾經出任政府顧問的費舍爾而言,費舍爾可以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一個改變德國形象的機會,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戰爭時期,德國需要這個機會來證明自己,更何況也許可以一定程度上拖延中國參戰的時間。
和自己的先生不同,作為瑞典人的阿索勒夫太太對這些德國大餐並沒有什麼期待,不過對餐桌上的那些風格別緻、做工精美的中國菜的興趣更大,尤其是那些看來像是藝術品一般中國菜,味道就像他們的如藝術品一般的外形一樣,只能用藝術品來形容。聽到馬克的話后,阿索勒夫太太開口勸說到。
在第六化工試驗三樓的全封閉的危險化工試驗室中,穿著雙層橡膠防護服、頭戴著防毒面具的施明德按照資料上的提到過程,嘗試著試驗室資料室中的資料里提到的一種高效農藥。
看著眼前的這個做著人油條果子的師傅動作顯得有些兒慢,心下大急的沈良旭焦急的開口說到,如果不是怕在考場上到時受了餓,考不出好成績,估計沈良旭根本不會在這裏等著吃早點。
「李先生,對於貴國教育事業的支持和幫助,是我國政府以及高等教育司一直以來的方針之一,但是很可惜現在戰爭阻塞德中兩國的文化教育交流之路,相信在戰爭結束之後,德中兩國會很快恢復包括文化教育在內的正常交流,請相信我,李先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
「燕鴻你說笑了,只要你願意來參加這個考試,這名額你還不是到手擒來,小弟的心裏現在可沒有一點底,這可是全國同時篩選,全國數萬人同時競爭這3000名留學德國的名額,小弟自知水平,那裡敢有絲毫放鬆。那像燕鴻你還能如此這般輕鬆。」
蝗災是共和時期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具有高度的續發性、繼起性,明顯的季節性、地域性,以及時間長、分佈廣的特點。尤其是在黃河的南北地區幾乎是年年都發生了規模大小不等的蝗災,蝗蟲飛起來遮天蔽日,對莊稼的破壞異常嚴重,在這個化工農藥不過剛剛起步的時代,沒有高效的農藥前提下,大多數時候,黃河南北蝗災高發區的百姓更多的時候只能坐視著蝗災的發生。
看沈良旭如此這麼的緊張陳燕鴻便出於一個校友本分的關心開口勸解到,以便其能夠稍放鬆一些,否則像這麼緊張,根本考不出什麼好成績。
「費舍爾博士,您曾經在十七年前出任務過駐華公使的確參贊,對於中國的教育現狀,你是非常了解的,雖然戰爭已經阻攔了一切,但是卻無法阻人們求知之心,我國的學子期望能夠在貴國學習到世界上最先進的知識,以改變我國技術落後、人民愚昧的現狀。為此我們希望費舍爾博士能居中協助,幫助中國的學子的求知之夢,勸說德國各大學接收中國留學生,給予中國留學生以公平公正的求學機會。戰火無法阻止德中兩國的交流,同樣戰火也無法阻止我們求知之夢。」
當甲基氧二氯化磷及異丙醇反應反,密封收集皿里得到了幾十毫升的無色液體的時候,看著收集皿中的幾十毫升的無色液體,施明德不敢肯定收集器皿中液體是不是資料中提到成品,畢竟之前的無數次的失敗,已經讓施明德可以冷靜面對這一切。
「李先生,和您的談話,讓我感覺到你們對於知識與科技渴望,請相信,我會提供儘可能的幫助,但是您要知道一點,德國大學的免費義務教育僅僅只是針對德國公民。所以即便是我國政府決定接收貴國留學生,貴國留學生還是需要自行負責學費以及生活費。同時我國政府那怕是在同意接收貴國留學生后,貴國留學生仍然需要按照德國大學以及專科學校的要求,在達到入學要求后才能入學。」
因為並沒有懷錶不知道時間的原因,沈良旭並不知道這會已經幾點了,只是在心裏焦急的埋怨著自己,如果錯過這麼好的一個機會,沈良旭恐怕會後悔一輩子。
「燕鴻!你也來了?」
「當然,費舍爾博士,在德留學生的學費以及生活費將全部是由中國教育復興基金會承擔,包括設立在貴國預科學校的建校費用都是我們自己承擔,絕對不會給貴國添加任何麻煩!」
對於章炳麟的驚喜,司馬雖然很是高興但是還是儘可能的平靜的開口說到,按照司馬最初的設想,美國才是近期派出留學的第一選擇,畢竟在這個戰爭時期到德國所費周折太多,而且路上還需要承擔很多的風險,所以並不是最佳的選擇。
施明德從欄中取出了幾隻小白鼠,然後把它們放入玻璃製成的密封的試驗櫃,隨後從裝著無色液體的密封收集皿取出了幾毫升液體,在氣壓的作用下幾毫升液體被滴入試驗櫃之中,隨後液體開始在櫃中開始揮發著。
「漢斯,我想有一天,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會娶一個中國妻子並在這裏定居,我想我已經愛上這個地方了。」
當甲基氧二氯化磷和氟化氫在反應得到甲基氧二氟化磷后,正在準備著完成最後一步試驗的施明德在心裏想到,在化工資料所內有相當多外國最新的化學試驗資料,像這種高危化工合成物,卻沒有詳細的試驗數據資料,所有的只不過是幾句簡單的文字資料表述而已。
當看到人群中一個熟悉的身影的時候,沈良旭自動的把名額從3000人下調到2999人,因為那個人只要來了,就絕對不會落選,作為校友對這一點沈良旭還是明白的。
在施明德看來,目前西北化工生產的幾種農藥滅蝗的效果很是一般,尤其是面對大規模蝗災的時候,在化工資料室里找到的高危化工合成物的資料后,施明德就試圖合成那些高危化工合成物,進而以其為原料製造出高效的農藥。
「早知道昨溫書時就不溫那麼長時間了!」
聽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子於是陳燕鴻便轉身一看,是同校的校友沈良旭和他談不上熟悉,不過到也算是認識,於是陳燕鴻便開口笑說到。
正當那些德裔的美國專家學者和他們的夫人在宴會廳里享受著德國大餐時候,而在宴會廳的一旁的會客室里,司馬在和幾個人一起在慶祝著什麼。
更何況上個月政府剛剛通過決定恢復無限制潛艇戰,對於可以利用土耳其海軍基地的德國海軍而言,地中海早已不是什麼安全之地,而且已經有一條運送華工的商船被擊沉,而現在中國人竟然還要向德國派出留學生。
剛剛吃下一塊正宗的巴伐利亞風味的脆皮豬肘之後,品味完了它的香味喝了一口啤酒後的居恩開口說到,雖然只不過是初來到這個處處都透著陌生的城市,但是居恩感覺自己已經喜歡上這個城市了。以至於讓妻子早逝的居恩心生一種在中國找一個妻子定居的念頭。
作為政府的前顧問費舍爾知道在中國推廣教育,實際上是威廉二世皇帝的世界政策之一,而費舍爾當年就是基於此才會支持上海德商的提議創辦了同濟工學堂,但是在現在這個戰爭時期,這一切早已經被人們所忽視了。
看著眼前的費舍爾博士李蘇北開口說到,這一次轉道瑞士來到德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勸說德國的大學接受中國留學生,而眼前的這位曾經出會德國政府顧問的費舍爾博士無疑是李蘇北此行最重要的一個助力。
年齡不過才二十八歲的施明德,在過去的二十八年中經歷了多達九次大規模的蝗災,少年時曾看到的那些因蝗災而餓死的災民的模樣,一直以來都刻春施明德的腦子之中,在國外接觸到化工農藥的時候,施明德就立志要研製一種高效的農藥用於滅蝗,這也是施明德來回國來到西北工作后,一心赴到試驗室的原因。
感覺著口中的肉絲的汁稠肉嫩的口感,馬克·阿索勒夫開口輕聲對身邊太太說到,原本馬克·阿索勒夫可是都做好像初到美國一樣,和德國美食說拜拜,結果沒想到,竟然吃這麼正宗的德式大餐,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在這個危化試驗室中穿著一身防護服的施明德因為長時間的工作,已經感覺到了一絲疲憊,施明德已經記不清了這是自己第幾次重複著這些原料的合成,拿著筆在記錄本上記錄下合成過程的施明德自言自語著。
看著餐桌上梅克倫堡的烤全鵝、柏林的咖哩香腸、黑森的法蘭克福熱狗腸、漢堡的什錦海鮮等等各式各樣的豐盛的德式大餐,阿貝夫人不禁心叫著可惜,即便是在德國生活十幾年後才移民美國的阿貝夫人,也未曾見到過這般豐盛、包含著德國各邦特色大菜的德式大餐。
剛榨好幾根油條果子的師傅用報紙把油條果子包了一下,就遞給眼前這個顯然是有什麼要緊事的年青先生送了過去,結果沒曾想那年青先生一接過油條就拿出幾塊銅元放在攤子上飛也似的離開了油條攤子。
「李先生,你應該知道,目前你們的國家,正在討論對德宣戰事宜,你們的政府隨時都有可能對德宣戰,在這種特殊的戰爭時期,你們決定要把自己最優秀的青年派到德國,如果一但中國對德宣戰,你們派出的這些青年學生,很有可能會承擔不必要的風險,這一點你是否認識到,請不要忘記上個月,剛有一艘運送華工的船被德國海軍擊沉。這些風險你們可以承受嗎?」
如果在後世二十一世紀,對於志在理工,尤其是電機、計算機、機械、土木等……工科的學生來說,位於美國東北部的文化名城老闆頓,以科技教育獨步全球的著名學府——麻省理工學院才是全世界大多數理工科學子們的「第一志願」。這座在當時被稱這歷史上把科學界創新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學校,是全世界理工科學校中的NO.1。
看著大門外早早就站滿的近百名準備參加考試的學子,賈豐臻面帶著喜色的對身邊的沈恩孚說到,正是因為看到這次私人基金會資助留學生對國家之利,身為江蘇第二師範學校校長的賈豐臻才會在無償借用教室給其考試,同時又到處遊說其它學校和自己一起無償借用教室給其使用。
「良旭,是你看的太重了,雖說這是次難得的機會,但是僅僅只是一次機會而已,即便是錯過這次機會,也並不意味著以後我們沒有其它的機會,再則這個由實業界鉅子們創辦的教育基金會不是承諾,每年都會資助超過2000名學生赴歐美日留學,今年不行,明年還可以再來不是!」
但是這一路上穿越戰區所擔負的風險,將遠遠超過世人的想象,沈恩孚無法想象如果發生什麼意外的話,這些中國最優秀的學子因此有所折損的話,對本就缺少人才的中國會造成多麼大的打擊,但是面對如此珍貴的機會,任何人都不可能就此放棄,這是一次兩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