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奮鬥》第二卷 大時代

第33章 到達

第二卷 大時代

第33章 到達

「月初,我們這是在什麼地方?」
一踏上阿克套的土地的時候,趙永強感覺到真正的安全,儘管不知道調查部為什麼命令自己撤到突劂斯坦,但是調查部命令自己可以完全信賴自由軍團的旅級以上的軍官,這個命令讓趙永強有些疑惑,但是隱隱又猜測出了一些東西。
望著的那些下船的東方人漢斯在心想著,漢斯相信自己已經發現了自由軍團的秘密,一直以來是誰在向自由軍團提供武器、資金,對於這個情報,參謀部一直非常有興趣。
「迎接他們的是哈勒姆司令!難道?」
在1582年到1589年間,新城和舊城被一座石頭建造的要塞阿斯特拉罕克里姆林宮取代。這座克里姆林有7座塔樓,其中的3座建有出入大門。紅門和尼古拉門位於克里姆林的西北部,通向伏爾加河。第三座普列奇斯津斯基塔有一個鐘樓,與東牆和為一體,通往郊區的白城。18世紀初彼得大帝把該城作為通往中亞的橋頭堡。
「司馬主任,請您相信一點,德國永遠站在您這一方,相信在不久之後,德國政府會用實際行動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
看著這個明顯俄羅斯人的相貌的伊萬,趙永強很難想像眼前的這個俄羅斯人是自由軍團的聯絡員,要知道現在整個俄羅斯都因為發生在突劂斯坦的屠殺,而極度的仇視自由軍團,一個俄羅斯人會為自由軍團服務,就像魔鬼和上帝合作一般。
傑米多科夫船長看著隨伊萬海關專員一起上船的,眼前這個韃靼人模樣的趙永強疑惑地問道,傑米多科夫是科年別科夫號的船長,這一次在卸完一般從突劂斯坦運回幾千噸棉花后,就按照自由軍團的要求阿斯特拉罕的碼頭上等著眼前的這批人的到來,然後把他們運到突劂斯坦。
「你好,趙先生!我是伊萬.伊凡雷奇,阿斯特拉罕港海關專員。自由軍團駐阿斯特拉罕聯絡員。」
在經過最初的寒暄之後,海德里希開始把談到了此次拜見司馬的主要目的了,儘管現在德國非常期待西北和俄國之間的戰爭的擴大化,但是隨著三國公使從京城的啟程,現在的西北是否會把這次戰爭進行下去,就成為了最大的懸念,德國的援助不可能提供給現在已經對德宣戰的協約國家,即便是親德的地方勢力。
握著趙永強的手,馬寶根語意雙關地開口說道,馬寶根知道到那時,也許自己就能回家了。先前已經有三批一萬多名武裝華工撤到了這裏,接下來的幾天還會有三萬多武裝華工撤到這裏,到時在突劂斯坦就有超過四萬武裝華工,到那華人就會成為自由軍團中一隻舉足輕重的力量,一切都不會太過遙遠。
「所有人快上船!明天一早咱們就能到達目的地。」
儘管這場勝利並不顯眼,但是從俄軍入侵買賣城的時候,德軍參謀部幾乎興奮到差點用開香檳的方式來慶祝俄羅斯的愚蠢,而現在中國軍隊不僅擊退了俄軍,而且還佔領了俄羅斯的一座城市,任何人都知道,接下來中俄兩國之間會發生什麼。會是規模更大的戰役。
在「科年別科夫號」順著伏爾加河順流南下的時候,在兩千多公裡外的彼得格勒,恰克圖的失守以及謝德洛夫的投降震驚了臨時政府,同樣震驚了整個俄羅斯,在幾個小時之前,陸海軍部長古契柯夫向臨時政府總理李沃夫遞交了辭職信,原司法部長克倫斯基被臨時政府任命為陸海軍部長。
懷抱著女兒面色顯得有些憔悴的卡特琳娜看著碼頭上輪船的影子,開口問道身邊的丈夫。而月初也是一臉迷茫地看著眼前的碼頭,這裏就是阿斯特拉罕嗎?
像是現在的阿克套野戰海岸炮台從設計,到其使用的150毫米海岸炮,都是德國提供的。為了把這十二門150毫米海岸炮從土耳斯運到這裏,德國的情報部門可是沒少費功夫,最終還是成功的把這些火炮運到了這裏,並在阿克套港附近構建了現在的這個簡晚的海岸防禦炮台。
李沃夫幾乎用絕望的口氣把這些不利的消息說出來,現在的俄羅斯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在歐洲,協約國要求俄羅斯立即發起進攻,在亞洲,中國的軍隊已經佔領了俄羅斯的國土。而協約國則以貸款和援助為要挾,要求俄羅斯遵照他們的利益,對德國人進攻,對中國讓步。
躺在懸崖邊躺椅上的漢斯坐起身來的時候,看到那般停靠在港口旁的俄羅斯商船上黑壓壓的乘客從船上走下來的時候,於是便拿起望遠鏡朝那港口看去,看到那些黃色皮膚、黑色的頭髮的亞洲人時,漢斯皺著眉自語道。
見眼前的趙先生有些詫異伊萬便解釋道,的確一個俄羅斯成為自由軍團的聯絡員是很荒謬,但是對於從小在塔什干長大從來沒有見過父親的伊萬而言,伊萬更多的時候是把自己當成吉爾吉斯人,而不是俄羅斯人。
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後,海德里希站起身來開口說道,有了西北的這個承諾一切就已經夠了,海德里希相信,在中國發起對下烏金斯克進攻的時候,德國政府會提供一筆不菲的援助以支持中國人把這場戰爭進行下去。
「你好,趙會長,歡迎你們來到阿克套。」
※※※※
在西北邊防公署司馬的辦公室內,德意志帝國駐西北商務代辦處全權代辦專員海德里希.馮.福朗克幾乎是強壓著內心的喜悅之情,向司馬祝賀著西北軍所取得的這場勝利。
當西北軍表現出對俄國的敵意的時候,德軍參謀部和外交部就滿懷期待著這裏的一切,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還沒等中國人挑起戰爭,俄軍就打來了。接下來的一切發展的是如此的眩目。俄軍被擊退、投降,俄國的城市被中國人佔領。這場中俄兩國之間的戰爭註定要進行下去了,只要他們彼此不妥協的話,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的威廉皇帝在沉默了十幾秒后,幾乎是激動的感著「只要中國人願意和俄羅斯人打下去,那我們就給他們需要的一切!」
在克孜西姆從名單中查到科年別科夫號的授權后,漢斯重新睡在了躺椅上,享受著裏海明媚的日光和裏海溫馴的海風,這種愜意的享受,絕對不是在土耳其的炮台的能夠享受到的。
「總司令部參謀部的意見是,我們必須要在中國軍隊佔領上烏金斯克切斷西伯利亞鐵路前,把他們打回去!突劂斯坦的錯誤絕對不能在下貝加爾重演。目前,我們唯一能調動的軍隊,就是從高加索地區抽調原定增援的草原總督區的突劂斯坦第二軍,在草原總督區和西伯利亞鐵路之間,我們必須要作出選擇。西伯利亞鐵路承擔著40%的外來物資供應,上烏金斯克絕對不能淪陷。我們必要要在各國調停失敗前,把足夠的援軍調到上烏金斯克,以防止恰克圖的悲劇重演。彼克留拉得夫中將發來了電報,電報中再一次提到飛機,如果沒有飛機,他不可能在中國人的飛機轟炸中守住上烏金斯克!」
「英國大使、法國大使要求我們立即停止在下貝加的軍事行動,接受中國人的條件,和中國和談,將全部的軍事力量投入到和德國人的戰爭中。義大利大使更是發出公開聲明,假如我們不立即發起對德國人的進攻,將會支持日本在西伯利亞自由行動,同時支持中國軍隊在下貝加爾地區的軍事行動。」
穿著一身自由軍團的土碣色軍裝的馬寶根,此時顯得有些激動的,畢竟半年多來,這是馬寶根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同胞,在外人眼中自己現在是吉爾吉斯人,黑卷的頭髮、碣色的眼睛,凌亂的鬍鬚,和吉爾吉斯人沒有任何區別。雖然早已經習慣了別人叫自己哈勒姆師長或司令,但是在骨子裡馬寶根還是希望別人叫自己一聲馬寶根。
凌晨一點時,隨著碼頭上響起下工的鈴聲,原本在碼頭上忙碌著的黑色工人們便扮扮離開了碼頭,結束了十五、六個小時的辛苦工作。
在突劂斯坦的外裏海州的蒂布卡拉甘角和佩夏內角之間的阿克套,是裏海東岸最大的港口,自從三百年多年前第一艘俄羅斯冒險家的帆船停靠在這個天然良港開始,這裡在隨後的兩百多年之中,便成為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擴張前哨,直到三十年前,當鐵路修建進突劂斯坦的錫爾河州之後,這一切才有所被改變。
「漢斯長官,外海駛來了一艘俄國商船!打出了請求入港的信號。」
前後兩個月的時間就已經足夠了,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隨著三年前,駐守突劂斯坦的第二軍,和一年前第一軍的被調走,在整個突劂斯坦除了分散在幾十個城市中的一萬多名俄軍和幾萬名警察,還有那些動員的武裝農夫,根本無法阻止被民族仇恨武裝起來的自由軍團,隨著一個月前阿克套港的淪陷,突劂斯坦已經完全被自由軍團佔領,同樣的錯誤再也不能重演了。
「海德里希專員,這一次,在俄國軍隊末被徹底擊潰之前,俄國人不會主動提出任何和平建議。英、法、美三國作為西北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們需要考慮到他們的面子,正基於此,在三國調停時西北將會開始適當的和平條件。1905年在第二太平洋艦隊覆滅之前,俄國人並沒有接受日本提出的和平條件。所以我個人對此次調停並不抱任何希望。」
「美國的弗朗西斯大使在今天下午,要求我們必須採取果斷的措施鎮壓國內的革命運動,根據目前的形勢,美國政府將重新考慮對我國的貸款和物資供應,因為美國不會將資金提供給有負美國期望和不執行協約國政策的國家,他們擔心我們會把美國援助的物資用到和中國人的戰爭之中,而不是德國人,他們讓我們做出選擇,要麼按美國政府要求的立即對德國發起進攻、鎮壓反戰標威活動、停止我們挑起和中國人之間的戰爭,和中國人和談接受他們的條件,要麼就不要美國的資金援助。三小時前,駐美大使館傳來消息,美國政府已經扣下了對我國階段性援助的1.373億美元。」
在碼頭上的工人們都離開后,通明的碼頭隨著電燈的關閉也被黑暗籠罩著。伴著「嘩啦啦」鐵門被拉開的聲音,停在專運線上的火車的車廂的車門被打開了,車廂里的人們用好奇的眼光看著陷入一團黑暗的碼頭。
「我母親是吉爾吉斯人!」
「一定要弄清楚他們的來歷!」
儘管從一開始就反對對中國的軍事冒進,但是克倫斯基明白現在俄羅斯已經沒有了退路,除了將這場錯誤的戰爭打下去,俄羅斯沒有其它任何選擇。至少在調停失敗后,俄羅斯沒有任何選擇。
「你好……伊萬先生。」
「嗯?我來看一下!科年別科夫號,克孜西姆,你查看一下,這艘船有沒有得到自由軍團的授權!」
從望遠鏡中看著在碼頭親自迎接這些人是,自由軍團阿克套城防司令的哈勒姆,於是漢斯在心下推測著。
對於西北這個突然崛起的中國的地方實力,他所展現出的對於德國的友好政策,一直都被德國外交部門及情報部門所側重,先前的西北接受在美國受到排斥的德裔技術人員,德國接受西北派出的留學生,以及西北提供的反坦克步槍,把兩者的關係接近到極點,現在的西北在德國政府的眼中,屬於絕對親德的中國勢力。
「哈勒姆司令,請代我轉答向偉大的阿格那耶夫總司令的敬意,你們的援手之情,我等必銘記在心,我們將傾其所有支持你們的正義的事業。」
如果其未得到授權,那就擊沉它,一個月來阿克套港的這幾處臨時構建立的簡易海岸炮台,已經擊沉兩艘俄國人的內河炮艇和幾艘俄國商船。
聽到海德里希的問題后,司馬一語雙關的回答到,司馬相信海德里希能聽懂自己的意思,1905年日本在消滅第二太平洋艦隊之前,受到各國調停,為了照顧他們的面子開出了一個把俄國當成戰敗國的和平條件,俄羅斯沒有接受,現在他們還會接受嗎?
「司馬主任,我國皇帝和政府及我個人對於貴軍在恰克圖,所取得的如此輝煌的勝利表示祝賀,同時我國政府委託我發出承諾和保證,將會向貴國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幫助,以幫助貴軍徹底擊敗並戰勝俄羅斯這個邪惡、貪婪的敵人。」
「咦?韃靼人?中國人?日本人?」
拿著望遠鏡看了一下正朝港口駛來的俄國商船,漢斯認出了船體上的俄文船名后,便對身邊的士兵說道,一直以來自由軍團都在利用著其控制的資源和俄國人做著各種貿易,一些可靠的商船也因此得到了授權,可以進入阿克套港。
「司馬主任,現在英國、法國、美國駐華公使已經啟程前來西北,他們奉本國政府的命令,將介入調停中國抗擊俄國侵略的戰爭,不知道對於各列強的調停,西北將作出什麼樣的表態。」
在阿拉套港的炮台上,一名自由軍團要塞炮兵,從高倍望遠鏡中看到外海幾公裡外的懸挂著俄羅斯國旗的商船,在這艘商船打出入港信號后,於是連忙向一邊正在享用著咖啡的德國教官報告到。
臨時政府總理李沃夫異常憔悴的對著新任的陸海軍部長克倫斯基說道,原本之所以支持在對中國的軍事行動,是想用一場對中國人的軍事勝利,來挽回臨時政府的威望,同時震奮已經厭倦了戰爭的俄國人,俄羅斯現在迫切需要一場勝利,無論是對德國人,還是對中國人的。只需要一場勝利,俄羅斯人已經承受不起失敗了。
兩個月前,在接到國內的命令后,漢斯和幾十名駐士耳斯德國軍官,離開了土耳其來到了突劂斯坦,成為了自由軍團的軍事顧問,和其它同行一樣,在這裏主要是幫助自由軍團訓練炮兵,尤其是海岸炮兵的訓練。
現在的李沃夫已經體會到了德國人的困境,德國人在東西兩線作戰已經捉襟見肘,而現在俄羅斯卻需要在歐洲、高加索、突劂斯坦、下貝加爾五個戰場,同時進行五場戰爭,兵力已經完全不能滿足要求。
看著眼前的有些興奮的海德里希專員司馬同樣是非常高興的用外交語言回答著海德里希,現在的德國就是過街的老鼠,和德國人合作是沒有可能,但是司馬卻不介意接受德國提供的援助,先前俄軍剛剛入侵的時候海德里希曾經代表德國政府表示可以提供兩千萬馬克的援助,那麼現在他們願意給出多少援助呢?司馬相信只會比這高,而不會比這個數低。
在突劂斯坦如果自由軍團剛剛興起時,就能快速調動幾個師到那裡,恐怕自由軍團的叛亂很快就會被鎮壓,可惜最終一切都晚了,在當時的正準備調動軍隊的時候,隨後其來的革命打亂了一切,隨後一個多月的混亂局勢,更是導致增援突劂斯坦的行動化為泡影。
「和中國人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錯誤,我們的將軍們總是在用十七年前的勝利來看待中國人。我們對買賣城發起了軍事進攻,但是失敗了,中國軍隊佔領了恰克圖。軍事上的勝利,已經讓中國人看到了希望,他們不再滿足先前的條件,中國大使拒絕了會面的要求,只是委託他國轉交了中國政府抗議。中國人已經表明了他們的態度,這場戰爭,我們挑起了,什麼時候結束,在什麼地方結束,由不得俄羅斯作主。中國的軍隊的主力正在向恰克圖集結,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上烏金斯克。至少在各國調停失敗之前,而在突劂斯坦,修整了一個月的自由軍團,正在醞釀著對草原總督區的進攻。」
「海德里希專員,謝謝你們的支持,我永遠未曾懷疑過德國對西北的友誼,就像西北對於德國的友好一般,西北今天的一切都包含有傑出的德裔技術人員努力,這種友誼絕不是用金錢可衡量的。在這場正義的戰爭中,貴國是第一站出來發出正義的呼聲的國家,對此我們永遠銘記在心。來自德國的幫助和支持,讓我們相信在這場正義的事業中,我們並不孤獨。」
阿斯特罕位於伏爾加河三角洲地區,分佈在有運河和小溪相連的11個島嶼上,1558年,伊萬四世的軍隊兵不血刃地佔領了阿斯特拉罕,將其納入到莫斯科公國的版圖。在阿斯特拉罕發展史上的另一個轉折點亦是在1558年,新的阿斯特拉罕城在河的左岸奠基。
「韃靼人?」
即便是在一個月前,在自由軍團付出四萬人的傷亡代價后,佔領了阿克套這座城市后,每天仍然有大量的突劂斯坦出產的糧食、棉花從這裏裝船運出,在俄國國內發生的飢荒的特殊時期,即便是這些糧食都是從野蠻的、殘暴的自由軍團控制下突劂斯坦運出,也無法阻止阿斯特拉罕、巴庫、馬哈奇卡拉的投機商們用外匯、金盧布去購買這些糧食,甚至於有時候直接用武器去交換這些糧食。
「注意警惕,進港后如果有異動立即開炮!」
在這列從彼得格勒使來的火車駛入港口專線的停下之後,伊萬看著從火車上下來的人,是自己等待多時的人後,於是便走過去笑容滿面的說到。
儘管如此,因為便利裏海水運的關係,阿克套即便是在現在,仍然是裏海最為重要港口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突劂斯斯坦生產的糧食、棉花、礦物都從這裏裝船,運到阿斯特拉罕、巴庫、馬哈奇卡拉等裏海沿岸城市。
「謝謝你的支持,有了你們的支持,相信不久之後,突劂斯坦一千萬各部族民眾,將會取得直正的自由!」
當看到碼頭上自由軍團的高級軍官在歡迎這些人的到來的場面,漢斯意識到這些乘客身份的不同尋常。在從君士坦丁堡,出發的時候,奧托.利曼.馮.桑德斯將軍曾經親自接過過自己一行,當時特意交待查清楚自由軍團的幕後的一切。
「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誰策劃了這次自由軍團的起義。」
此時的碼頭上仍然一片繁忙的景色,碼頭上隨處可見俄羅斯商人從突劂斯坦請來「黑色」搬運工和本地的韃靼搬運工,在碼頭上卸運著棉包、糧包,按照投機商的報關單上說,這些貨物都是從波斯進口的,但是碼頭上的海關人員和投機商們都清楚,這些貨物來被自由軍團那些野蠻的土著人控制下的突劂斯坦。
夜幕籠罩著這個伏爾加河畔的城市的時候,伴著蒸氣機車的汽笛聲,一列火車緩緩地駛入了位於基里洛夫斯卡啞禮拜堂后的阿斯特拉罕得主碼頭。使建於17世紀的阿斯特拉罕碼頭,一直以來都是俄羅斯連接中亞的橋頭堡,在上個世紀末鐵路修進阿斯特拉罕之後,更是修建了一條貨運專線直通碼頭,以便運輸從中亞運來的糧食、棉花和礦物。
儘管俄國人、英國人都相信自由軍團的起義是德國情報機關策劃的,但是德國人自己知道,德國情報機構並沒有參与自由軍團起義。即便是現在,也是在自由軍團發出邀請后,德國才欣然答應派出顧問組,同時給自由軍團提供一筆不菲的援助。
隨著自衛隊的長官們的呼喝聲,在悶罐車中呆了五十多個小時的人們,便立即從車廂上跳了下來,然後順著長官們的指引登上了停靠在碼頭上的「科年別科夫號」貨船。一個多小時之後,在最後一批人登上「科年別科夫號」之後,得到海關專員特別許可以的「科年別科夫號」便駛離了阿斯特拉罕港,順著伏爾加河順流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