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79》第三卷 復興之路

第188章 我有一個夢想

第三卷 復興之路

第188章 我有一個夢想

李經述道:「我從小就喜歡研究歷史,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在爭奪王位的鬥爭中獲勝的,往往不是最有學問、最有魄力的政治家,而是那些集陰謀和背信棄義於一身的野心家;當然,這些野心家還首先是一位出色的演員,他必須能熟練地扮演成一個平庸的、最無鋒芒的人。斯大林成功了。他的成功來於他善於掩藏自己的內心世界、善於組織和利用各種政治力量;當然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在政治上的短視,不能不說是斯大林成功上位的重要原因。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只看到了托洛茨基的傲慢、固執,而沒有看到斯大林冷酷無情的殘忍本性。在斯大林的監獄中,已經明顯的臨近死刑的邊緣時,他們還對斯大林可能發發善心抱有幻想而不斷地給斯大林寫信,並在斯大林指定的認罪書上籤了字。他們被當作托洛茨基分子而開除出布爾什維克時,季諾維也夫還質問斯大林:『你知道什麼叫感恩嗎?』斯大林的回答是:『我當然知道,那是一種狗的病症。』除了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政治短視和失誤外,斯大林能獲得勝利,還在於他的另一個對手托洛茨基更加重大的失誤:對陰謀詭計的藐視。在決定斯大林命運的那次中央全會上,當時有托洛茨基派的人反對季諾維也夫的提案,不同意讓斯大林繼續擔任總書記的職務,但作為這一派的首領托洛茨基本人,卻始終保持著消極的態度;有時,他居然在政治局會議上閱看法文小說,而不屑介入那種被他認為屬於低俗的喜劇。不過,現在這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現在的對手是斯大林!我不會給斯大林任何翻牌的機會!」
「用堅船利炮、潛艇坦克,守衛海棠土,讓四萬萬中國人民都活得有尊嚴;讓科學與民主,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讓四萬萬中國人民過上泰西腐朽墮落的生活……這些也確實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伍廷芳點點頭,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回答李經述說:「明白,大總統,我這就去跟曾廣鈞發電報。」
斯大林奪權后,李經述派人去把外交總長伍廷芳等人請到總統府,要對中國的外交戰略做出重要調整。李經述知道,一個權力集中的蘇俄不容小視,尤其是陸軍,他想聯手陸軍強國德國,共同主導瓜分沙俄。
李經述笑了笑,對伍廷芳說,你要想知道斯大林為什麼會上位,我先給你講個故事。據我所知,列寧在遺囑中這樣評價斯大林:「斯大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黨人的來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處於總書記職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但是列寧病危之時,處於接班劣勢的斯大林,表現出極大的謙卑,他與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結成政治聯盟,以抵制最具繼承人資格的托洛茨基。斯大林同時謙虛地向所有可能的繼承人表示,任何人都不能以個人的身份繼承列寧的事業,列寧的位置必須由集體來繼承。斯大林這種反對個人權力的集體主義精神,還有沒有鋒芒的政治姿態,使得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這倆位資歷很深的革命領袖也被他騙了,不遺餘力地為挽救斯大林的政治生命而行動起來,最後,布爾什維克召開中央全會特別會議,宣讀列寧遺囑。加米涅夫宣讀了列寧遺囑。會上,斯大林沉痛地表示,為執行列寧的遺囑,他願意辭去總書記的職務;但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動員一些中央委員卻說服斯大林收回辭職要求,並建議中央委員會,仍由斯大林擔任書記處總書記。此時,會場一片沉寂。斯大林繃著臉,面色陰暗,兩眼直望著窗外,等待著對他的命運的裁決,結果,斯大林的總書記被保住了。
與此同時,李經述簽發了大總統令,命令中國的軍隊為了向莫斯科進發,以馮國璋為司令的中國陸軍第一集 團軍已經集結準備完畢,總計為4個步兵軍,約30萬人,其中集團軍直屬部隊為裝備山炮的第1南京步兵師、第2河南步兵師、第3陝西步兵師,還有一個坦克軍團和十個榴彈炮營。為了打好這一仗,馮國璋集中了各類火炮、迫擊炮1000餘門,300多挺馬克沁重機槍,600多天龍機槍,超過了以前歷次戰役。以鄧世昌為司令的遠東艦隊,更是裝備了7000噸級別以上的軍艦15艘,一萬噸級別以上的軍艦5艘,潛艇驅逐艦5艘,到達了中國的領土海參崴港,做好了對俄戰爭的準備!
李經述說:「我有一個夢想,做大總統,用堅船利炮、潛艇坦克,守衛海棠土,讓四萬萬中國人民都活得有尊嚴;我有一個夢想,讓科學與民主,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讓四萬萬中國人民過上泰西腐朽墮落的生活;我有一個夢想,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是中國的行省,印尼是中國的香料地,新加坡是中國的港口,印度是中國的茶葉種植園,澳大利亞是中國的牧場,我要讓中華帝國的旗幟,在世界之林高高飄揚!所以,我希望通過一次世界戰爭,使得中國的軍工業得到很好的發展,將來,我們還要挑起英國和德國的戰爭。中國最後必將成就另一個日不落帝國。我相信這些,也是很多中國人民的夢想。這些夢想,需要我們這些從政者繼續為之努力奮鬥。」
伍廷芳問李經述:「德國陸軍雖然之前一直跟中國的關係不錯,中國士官學校也聘請了很多德國教官。但我聽說沙皇尼古拉二世最近極其想和德國、法國結成同盟。中國和德國因為山東的利益問題鬧翻過,德國肯和我們結盟嗎?」
1905年3月31日威廉二世訪問摩洛哥丹吉爾,並表示支持摩洛哥獨立,公然挑戰法國在摩國的影響力。原來,1904年,英國與法國達成摯誠協定。在該年,英國與西班牙承認法國在摩國的利益,令德國有感利益受損,故此以外交途徑挑戰法國。於是,威廉二世想邀請歐洲各國舉行會議,企圖借挑釁與測試三國協約的實力。
伍廷芳表達了自己另一個擔憂,說:「我們和德國結盟瓜分俄國,英國人會不會有意見?德國萬一強大了。對中國會不會也造成威脅?」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所以,李經述有信心,德國會和中國合作。德皇威廉二世的野心,將可以被中國人利用。
比如,德皇威廉二世經常在國內外公開發表煽動性演說,這讓各國對他很頭疼。比如在慶祝德意志帝國成立25周年的集會上,柏林的德意志帝國電台播發了威廉二世慷慨激昂的賀詞:「德意志帝國要成為世界帝國。在地球遙遠的地方,到處都應當居住著我們的同胞。德國的商品,德國的知識,德國人的勤奮要漂洋過海到全世界。尤其是歐洲的英國、法國、俄國,驚悸地聽著這稱霸世界的宣言,感覺到一個龐大的火藥桶就在身旁,隨時可能爆炸而禍及自身。」
李經述說:「放心,彼一時此一時。德國在歐洲的地理位置先天不足,海上被英國死死扼住出口,陸地上處於四戰之地,被法國和俄國包夾成了『三明治』。在西部,法蘭西人口稠密且民族主義強烈。和德國有色當戰役之仇,成為死敵。整個德意志地區的面積,即德意志邦聯中,不算奧皇統治下的非德意志民族聚居區。總面積大概只有七十萬平方公里。並不算特別大的國家。德國要想在陸上擴張,只能向東找俄國火拚。」
在這次千載難逢的瓜分俄羅斯帝國的機會中,李經述決定讓外交總長伍廷芳告知中國駐德大使曾廣鈞,讓他去跟德國人聯絡,兩國在協約國之外,秘密結軍事同盟,主導戰事合作和戰後瓜分沙俄的大局。曾廣鈞是曾國藩的長孫,其詩驚才艷麗,王闓運稱為聖童;梁啟超譽為詩界八賢,頗有才學。曾紀澤1890年去世后,由他接任中國駐德大使,他在德國的外交如魚得水。
伍廷芳問:「請大總統明示,我們中國的全球戰略是什麼?」
伍廷芳問李經述道:「據我收集到的情報所知,斯大林是一個既沒有理論修養,又沒有才智的人,他是布爾什維克領袖中唯一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缺少口才,談吐拘謹,語言乏味,寫文章平鋪直敘;托洛茨基甚至稱他為布爾什維克內最傑出的庸才,說斯大林的意志力看起來不亞於列寧,但他的智力只有列寧的智力的十分之一,儘管斯大林被列寧任命為書記處總書記,但當時的書記處歸政治局和組織局領導,只處理黨內一些事務性工作,無權干預政府和軍隊的大事。他怎麼會控制了布爾什維克?」
伍廷芳聽完這個故事,仍表示不解,問道:「總統,你的意思是?」
正如李經述預料到的,這個時候,歐洲並不是鐵板一塊,德國很需要政治盟友,為了在陸地上擴張,樂意於中國結盟。德皇威廉二世繼位后,積極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具有強烈軍國主義的色彩。威廉二世欲借殖民地擴張,為德國尋找「一個太陽下的位置」。他通過1897年與1900年的新海軍方案,實行提爾皮茨計劃,以加快帝國的海軍擴張,趕上大英帝國的海軍力量,這與俾斯麥嘗試跟英國保持良好關係的政策背道而馳,很多次觸怒了英國。
德皇的言論令法國民眾普遍震怒。在得到英國的支持下,法國外長泰奧菲勒·德爾卡塞提倡在摩洛哥設立一個保護國,並促請政府採取強硬立場;但法國恐怕德國會開戰,所以反對他、迫使他下台。危機在6月達到高峰:德爾卡塞下台後,由溫和派法國總理莫里斯·魯維埃兼任外長。7月時,德國已受到孤立,所以法國同意以和平方法解決問題。然而,法德仍然劍拔弩張—德國在12月調動後備軍隊,而法國更在1906年1月派兵到與德國接壤的邊境。
李經述說:「而且德國國內認為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根本不配擁有現在這麼大的國土,只有俄國受到了削弱,德國地東部邊境才可能變得更安全。所以德國人絕對不會跟俄國和法國結盟。那只是尼古拉二世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辭退俾斯麥以後,德國跟俄國簽訂《再保險條約》在1890年失效。威廉二世未積極與俄國洽談如何延續該條約,就是最好的證明。況且,我觀察了很多年,現在德國在世界上受到孤立,我想充滿野心而且衝動魯莽的德皇威廉二世會欣喜于和偉大的中國結盟的。」
伍廷芳說:「德國現在確實實行積極對外軍事擴張的外交政策。」
李經述哈哈大笑。說:「一個強大而又充滿仇恨的俄國,將是中國和德國的巨大威脅。但一個強大的德國,並不違背中國的利益。我們就是要利用普魯士這把軍國利劍,斬斷舊世界的格局,促使大英帝國衰落。對歐洲各國勢力進行再平衡。德國在俄國適度擴張,必定結下更深的仇恨,這對我們中國的全球戰略極為重要。」
令人感到目瞪口呆的是,威廉二世19世紀末,曾計劃襲擊美國紐約和波士頓等港口城市,以清除美國海軍設置的障礙,從而使德國在太平洋地區擴張殖民統治的道路暢通無阻。這一襲擊美國東海岸城市的計劃首先是由當時年輕的海軍軍官埃伯哈德於1898年提出的。曼泰的最初計劃是要出其不意地襲擊位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和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兩地之間的港口城市,從而迫使美國與德國談判,使德國能夠橫霸太平洋地區。威廉二世1899年曾親自率領過海軍。為使德國戰艦和數十輛裝煤的貨船能夠順利穿越大西洋,威廉二世在曼泰計劃的基礎上,根據德國海軍的具體情況制訂了更詳細的襲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