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79》第三卷 復興之路

第195章 中國中立

第三卷 復興之路

第195章 中國中立

「是嗎?斐迪南大公沒有死?」李經述皺眉道:「怎麼會這樣……具體情況查清了嗎?」
伍廷芳同意李經述的看法,說:「大總統說得對,為了對付主要敵人德國,大英帝國已經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外交政策,迫切地尋找同盟者,並同法國接近。1904年,英國和法國就簽訂了協約。協約規定:法國承認英國在埃及的特權,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特權。兩國也調整了在紐芬蘭海岸、甘比亞、尼日、暹羅(泰國)、馬達加斯加(馬爾加什)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島的矛盾。我看主要戰爭國可能分為兩大軍事集團。一方為英國、法國、俄國組成的協約國集團,另一方為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帝國組成的同盟國集團。」
雙層車窗是李經述的創意,他當時只是為了增加國產高級轎車的安全性,方便出口才在考察中國天津第一汽車時提出了這個設想,沒想到會改變了薩拉熱窩事件的結局。李經述陷入了沉思,以前,在很多事情上。他都能先知先覺佔盡優勢,此時,歷史的「蝴蝶效應」已經大大改變他所熟知的「歷史」,比如,在數年之間,奧匈帝國的哈布斯堡家族厄運連連,家族中的男性成員相繼遇禍,或非命而死,或一病不起,唯有僅存的斐迪南大公自幼從軍,宏圖大略,可繼皇位。若這次斐迪南遇刺身亡,奧匈帝國就只有奔潰了,歷史上也是如此。現在費迪南大公竟然沒死,而且,足智多謀的德國總參謀長施利芬也還沒死就發生世界大戰,未來的戰爭結局,到底會怎麼樣呢?歷史,說到底,往往那些關鍵人物大手一揮,就決定數千萬人的命運。
李經述說:「我們還要考慮一個國家,那就是美國,美國現在雖然處於經濟危機,一旦經濟恢復,或許也會加入協約國,渾水摸魚,撈點好處。」
大會開始后,當時世界大戰還沒爆發,馮國璋等人還不相信世界大戰會爆發,馮國璋說:「巴爾幹地區的戰爭,就像是天要下雨一樣,每隔幾年就發生一次,原來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戰爭都發生了十余次了,一次也沒打成世界大戰,這次為了一個塞爾維亞,英國和法國會和德國、奧匈帝國打起來嗎?」
李經述搖搖頭,說:「彼一時此一時也,從三十年前開始,歐洲各國列強在大陸和全世界從事爭霸和瓜分領土的鬥爭,世界性的戰爭危機就不斷出現。現在作為後起之秀的德意志帝國,像一個急著要糖吃的小夥子,要求與衰落的大英帝國重新瓜分世界,並開始與奧匈帝國、義大利組成同盟。作為老牌帝國主義的大英帝國,為維護自身在全球的大國霸主地位及殖民地利益,已經感受到了德意志帝國帶來了較大的危脅,要抑制德意志帝國的擴張,即便沒有巴爾幹半島的衝突,英國和德國的大戰也無可避免。這一次,我相信戰火很快會燃遍歐洲大陸,延及非洲和亞洲,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都將成為戰場。我們的陸軍和海軍,要做好隨時參戰的準備。」
李經述點點頭,說:「我相信歐洲絕大多數國家很快都會加入這場戰爭,一方是同盟國。主要包括德國和奧匈帝國、義大利;另一方是協約國,包括法國、英國和俄羅斯。歐洲其他一些國家要麼加入同盟國,比如保加利亞,要麼加入協約國,比如羅馬尼亞、葡萄牙。兩大陣營的軍事實力旗鼓相當,鹿死誰手,現在還很難判斷。」
歷史教科書上,梁士詒是大反派形象,但李經述並不這麼認為,李經述喜歡用歷史上有名的人,在他看來,能在那個紛亂時代里留名的人物,有幾個是酒囊飯袋?他去親自接觸這些歷史故人,他們一個個生龍活虎,才華橫溢。比如這梁士詒,翰林出身,還是帝國少有的理財能人,他創辦交通銀行,首創交通系,在金融方面極有建樹,李經述一度讓他擔任總統府秘書長之職。外交總長伍廷芳已經66歲,頭髮花白,頂多再干滿一屆,中國的外交方面,急缺睜眼看世界的人才,李經述便讓四十歲左右的梁士詒做了外交部副總長,準備接伍廷芳的班。此次也是李經述欽點,讓梁士詒出席這次重要的會議。
在座的其他陸軍將領,比如馮國璋、蔡鍔等人也表示認同段祺瑞的觀點,因為畢竟中國新式陸軍很多東西都是學習德國的。德國人在歷史上就是戰鬥種族,他們和羅馬人開戰,和法蘭西人作戰,和瑞典人作戰,和斯拉夫人作戰,戰無不勝。德國單兵作戰素質高,執行命令堅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更重要的是,德國陸軍參謀部的指揮能力舉世公認。
段祺瑞最近一直在關注歐洲的局勢,尤其是德國的軍隊的動向,他說:「德國和奧地利希望能夠儘快地取得戰爭的勝利。我看紐約時報上報道說,德國將領已經制定了一項確保勝利的計劃,以絕大多數德國的軍隊對法國進行突然襲擊,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法國,然後再回身橫掃俄國,這樣一來,德國就不會同時兩面受敵。德國陸軍能參与作戰的,估計有兩百萬左右,據說現在已經屯兵比利時邊境,兩百萬德國陸軍,大總統也知道他們的實力,肯定是勢如破竹的,所以我覺得德國有七分勝算。」
「美國人就是狡猾啊!值得我們學習!」李經述笑道,「那我們不妨也保持中立,大力發展軍工業!中國可以向同盟國和協約國賣軍火,後期參戰,也會其帶來相當可觀的戰爭賠償。無論是殖民地還是國際地位,都會獲益不菲。」
梁士詒這時站起來力挺伍廷芳,不緊不慢地說:「我覺得伍總長看得很清楚,德奧兩國在巴爾幹的擴張威脅著英國和法國的利益,德國已經佔領了烏克蘭和波蘭,三B鐵路一旦築成,德國將成為土耳其和黑海海峽的主人,英國出入黑海海峽將受到德國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法國都感到有必要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德國。英法不僅在亞洲、非洲調整了兩國在爭奪殖民地上的矛盾,還簽訂了協約規定:把伊朗分為三部分,北部屬法國勢力範圍,東南部屬英國勢力範圍,中部划為『緩衝區』;法國承認阿富汗為英國的附屬國。瞧這陣勢,明顯是英國和法國要共同對付德國了。」
海軍總長劉步蟾首先表態,說:「我訪問過歐洲這幾個國家。英國、法國如果連起手,不管是海軍還是陸軍實力,都遠遠超過德國和奧匈帝國。」
聽段祺瑞說起義大利,李經述哈哈大笑,說:「義大利現在雖然是協約國,但義大利人一向是牆頭草。如果英國和法國收買義大利,義大利或許會倒向協約國。」
梁士詒那天來得比較晚,走得比較急,一到會議室,就氣喘吁吁向李經述報告說:「大總統,根據您的指示,我收集了薩拉熱窩刺殺事件的情報,斐迪南大公在這次刺殺中倖免。」
梁士詒說:「美國地理位置特殊,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因為歷史地理等諸方面的因素,美國國內一直流行一種以本土安全為主的孤立主義情緒。孤立主義佔據了主流民意。他們認為美國不應干預美洲大陸以外的事務,不要參与歐洲糾紛,更不能捲入未來的歐洲戰爭。而且1907年美國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企業倒閉。成千上萬的工人失業,流浪街頭,造成了美國人的普遍恐懼感,人們的將注意力普遍地集中在國內,他們只關心經濟復興,關心就業,而對於美國以外的事務,特別是對歐洲問題基本不感興趣。美國人認為,美國地理條件優越,得天獨厚。遠離舊大陸,歐洲發生的事與美國關係無關,更不必管它。而那些與德國壟斷資本有密切聯繫的美國大財團,現在將各種軍事物資裝備和武器輸入德國,支持德軍擴軍備戰。從而謀取大量超額利潤。所以美國現在的立場,是很明確的中立!據美國《紐約時報》最近的一篇報道,美國現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說:『這是一次對我們而言是無所作為的戰爭,他們之間的戰爭與我們沒有什麼關係。』我看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支持總統的政策,他們都不想捲入戰爭之中。美國的官方政策是中立,美國想與交戰的雙方都進行貿易往來。」
李經述說:「德國的潛艇是很厲害。但是這種威脅會包括企圖繼續保持與協約國貿易的國家,尤其是美國。我們不得不考慮,一旦美國加入協約國,那協約國的勝算會大大增加。」說完,李經述轉身問外交副總長梁士詒:「梁總長,你最近訪問了美國,美國上下對歐洲大戰的立場是怎麼樣的?」
段祺瑞留學過德國,對德國陸軍實力很崇拜,他不同意劉步蟾的觀點,站起身說:「那不一定。德國現在的工業實力和英國差不多,德國陸軍打起仗來,是很彪悍的。特別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炮兵,那絕對會讓英法聯軍聞風喪膽。況且俄國雖然也是協約國,被布爾什維克一鬧,現在實力基本為零,除了能派一些苦力勞工,也沒啥用。而同盟國方面,義大利的實力也不弱。」
李經述在總統府召開了高級軍事會議,在總統府,中華帝國的陸軍總長段祺瑞、陸軍上將馮國璋、陸軍上將王士珍,還有新晉陞的陸軍中將蔣百里、蔡鍔,以及海軍總長劉步蟾,海軍上將鄧世昌,海軍中將薩鎮冰等人參加了這次高級會議,另外列席會議的還有外交總長伍廷芳、外交副總長梁士詒。
李經述這時哈哈大笑,道:「加入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決定是一大難題,這也是今天我召集大家來的目的,大家好好議一議。」
最終,中國決定在戰爭初期保持中立,外交部很快發布公告,呼籲衝突各方克製冷靜,和平解決問題。這個消息公開發布后的第二天,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就找上門來了,到總統府求見李經述!
劉步蟾說:「那這麼看來,還是協約國力量強悍一些。我們應該加入協約國。」
外交總長伍廷芳首先站起來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捋了捋自己花白的鬍子,說話聲音洪亮:「奧匈帝國此時已宣布向塞爾維亞開戰。俄帝國現在雖然奔潰,但似乎有英法兩國在背後撐腰。沙皇尼古拉二世表態說俄國現在願意就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的戰爭提供任何援助。而奧地利也有盟國,最重要的是德國。德國希望英國、法國、俄國不要介入奧地利和塞爾維亞的戰爭,一旦英國、法國、俄羅斯拒絕時,德國就會向俄羅斯和法國、英國宣戰。所以現在我們如果跟德國結盟,就會面臨英國、法國、俄國等的協約國。我建議,中國可以保持中立政策。」
海軍上將鄧世昌主管中國潛艇部隊,他知道潛艇的威力,說:「劉總長好像忽略了德國另一種海上武器:潛艇。德國可以利用潛艇擊沉任何從英國海岸附近駛出的船隻。」
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儲、奧軍副總司令弗蘭茨·斐迪南大公在塞爾維亞遇刺,他的愛妻索菲亞身亡,斐迪南大公悲痛欲絕,欲出兵攻打塞爾維亞,他向塞爾維亞下了最後通牒,提出了最苛刻的條件,塞爾維亞當局表示無法接受。德皇威廉二世對外公開表態支持奧匈帝國出兵塞爾維亞,當時,除了李經述,還沒有人預料到,這次刺殺將引發一次世界大戰。
「雙層車窗?」李經述笑道:「原來是轎車的雙層車窗救了斐迪南一命。」
鄧世昌站起來說:「那我們中國,到底應該加入協約國,還是同盟國呢?」
這時,海軍總長劉步蟾站起來,表達了不同意見,他說:「除了考慮陸軍,我覺得最重要的還要考慮海軍實力。如果一旦同盟國和協約國開戰,協約國會立即採取措施減少德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英國海軍肯定會搜捕開往德國港口的補給船隻,如果這一行動延伸到封鎖任何試圖向德國出口食品的船隻,德國面臨飢餓的威脅。因為按照現在德國的海軍的實力,德國水面艦船是無法打破英國的封鎖。」
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敵人是法國、俄羅斯和英國。德國的打法是先以閃電戰形式擊敗法國,然後,再掉轉頭去打俄國;結果陷入兩面作戰,最終戰敗。但李經述的到來,使得此時的沙俄帝國已經奔潰,不是德國人的對手,而且,一旦中國加入同盟國的陣營,在亞洲開闢第二戰場,英國和法國等協約國就不一定能取勝。李經述此時也拿不準,到底要不要和德國人結盟,因為蝴蝶效應,很可能一步走錯,就墮入黑暗無底的深淵。所以他希望綜合伍廷芳、段祺瑞、馮國璋、劉步蟾等人的智慧,做出最穩妥的決定。
梁士詒不知道總統李經述為什麼對斐迪南大公的死活這麼感興趣,但外交部駐歐洲總幹事曾廣鈞的報告裏面說得很詳細,他回答李經述說:「當時刺客向斐迪南的座車連開兩槍,擊碎了車窗,因為費迪南選的車子是中美合資的特種車,車窗採用雙層加厚玻璃。光線通過兩層玻璃的折射後會改變原來的方向,其對手槍和遠距離步槍射擊有影響,車外的槍械無法精確的瞄準車內的目標,兩槍都沒有打中大公,但他的妻子沒能倖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