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軍閥》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1085章 弗倫奇軍團撤退

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1085章 弗倫奇軍團撤退

尚文泰連忙點了點頭,感嘆的說道:「有元首大人這番話,在下心安理得了。一切單憑聽從元首大人的安排,絕無其他貪念。」
吳紹霆將雙手背負在身後,沉思著來回走動了一下。
吳紹霆笑道:「尚兄,該來的總是會來的,不必著急。如今朝鮮戰爭業已接近尾聲,但畢竟戰爭還沒有正式結束。不過你放心,這段時間我會安排專員陪同你,專事負責復國的前期準備以及琉球政府的成立工作。」
隨後,吳紹霆又與尚文泰細細說了一些國公分封的問題,以及其他相關的雜事。
復國之後的琉球王國國土,在獲得日本割讓土地之後會增加一倍之多。但之前的幾個島嶼名稱都將重新改名,目的就是為了消弱日本文化留下來的影響,改為宣揚中國文化。目前幾個島嶼的名稱已經都有了結果,除了琉球古都那霸的名稱保留下來之外,與論島改名魏北州,沖繩島的兩座小島嶼合稱為秦西州,伊江島改名為衛山州。
中山州和華表州屬於最接近日本的地方,因此必然要安排重兵駐守此處。
在會談結束之前,尚文泰最終還是按耐不住自己的期待心理,忍不住向吳紹霆詢問了這些問題,當然都是用一種非常委婉的方式。
吳紹霆冷冷哼了一聲,譏諷的笑道:「弗倫奇大元帥還真是不死心啊。」
王長齡走進辦公室,徑直來到吳紹霆面前,壓著聲音說道:「元首,剛剛收到的情報,從海峽殖民地發來的消息。」
至於從日本割讓的島嶼更要改名,南鹿兒群島當中的三座大島,屋久島改名為中山州,轄區還包括屋久島以西海域內的所有小島嶼;種子島改名為華表州,附屬島嶼就是馬毛島;奄美島改名為洛陽州,周邊的幾座小島嶼都歸屬在行政治理之下。
按照國策研究室制訂的草案,琉球王國將會冊封五位國公,其中三位為普通國公,另外兩位則為世襲國公。當然,目前所謂的「國公」只是暫時的代稱,籠統的指是有封地的王公貴族而已,至於這些正式的稱謂和職位名稱,到時候可由尚文泰親自擬定。
就在尚文泰、鄧鏗等人離去后不久,吳紹霆正準備與總統府的幕僚們一起起草關於琉球復國的獨立宣言,然而這個時候辦公室的房門又敲響了起來,門外傳來王長齡的聲音。
王長齡繼而補充了一句,說道:「可是,情報上說,弗倫奇軍團打算轉戰南亞,參加暹羅和緬甸的防守。」
尚文泰在聽完這些雜事之後,對於他來說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於是紛紛點頭應諾贊同。他連國體政治都能忍讓,難道還在乎一些行政區域劃分和名稱嗎?他現在最關心的問題,還是自己什麼時候可以登基稱王,什麼時候可以讓琉球宣布正式復國!
吳紹霆露出了一個冷冷的笑容,語氣卻是一種暢然,他說道:「是嗎?這可是好消息!」
商議既定,吳紹霆讓鄧鏗安排幾名總統府幕僚和特勤局警衛追隨尚文泰,所有人事安排和任務活動都遵照草案步驟開始執行。他額外做出強調,最好能在兩個月之內將琉球王國政府框架擬定,自己相信用不了多久琉球就能順利復國了。
那霸為琉球王國中央政府所在地,衛山州因為地理面積相對較小,也屬於中央政府直轄。魏北州、秦西州兩處則為王公的封地。這些就是琉球王國舊有的國土範圍。
「是啊,他們從海上撤軍速度很快,北方第一集團軍還有四個國防師怎麼也要在遼東和朝鮮多守一些時日,戰爭善後、威逼日本,肯定是來不及抽調兵力南下支援。到時候單憑我們南亞戰場上的這些兵力,還真有些不夠用。」王長齡憂慮的說道。
尚文泰連忙應道:「元首大人深謀遠慮,鄙人一定謹記在心。」
吳紹霆說道:「琉球王國本來是由四座大島和許多小島嶼組成,日後等我們跟日本國談判結束,取得南鹿兒島的屋久島、種子島和奄美島的土地,主體上就會有六座大島的國土面積。反正島嶼與島嶼之間有天然的隔閡,王公分封封底索性就以島嶼為限。」
聽完吳紹霆的介紹之後,尚文泰陷入一陣沉思,隨後小心翼翼的說道:「元首大人,我琉球小國,國土面積有限,若是還要分封出眾多王公城邦的話,會不會顯得過於捉襟見肘?」
吳紹霆轉過身來問道:「哦,什麼情況?」
王長齡說道:「弗倫奇軍團要撤軍了。」
吳紹霆笑了笑,說道:「尚兄,你太言重了。我之所以這麼做,主要還是擔心貴國復國之後,國內的日本人與琉球人之間的矛盾激化。把政治區域劃開,同時也能將人群分開,儘可能的減少摩擦產生的矛盾。」
吳紹霆還計劃在這兩個地方開設海軍基地,與對馬島互為犄角,一旦日本日後有任何動作,中國都能在第一時間發起反擊。
尚文泰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現在他什麼都沒有,自然意味著也沒有任何話語權,只能聽之任之。他說道:「承蒙元首大人幫助鄙人規劃國家大體,鄙人感激不盡,必當努力經營好國家,以報答元首的大恩大德。」
「弗倫奇軍團如今少說還有六萬多人,而且少了日本軍隊的累贅之後,物資充足、後勤暢通,如果讓他們先一步增援到南亞,只怕說不定會打出一些逆襲來。」
王長齡點了點頭,說道:「確實如此,據說這個決定就是弗倫奇本人親自做出來的。根據情報部門分析,英國人很有可能在七月七日這天宣布撤退,七月九日到七月十五日這幾天陸續乘船經海峽殖民地,然後轉移到暹羅登陸集合。到時候可能會兵分兩路,一路參与德烏敦會戰,另外一路則長驅直上馳援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