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軍閥》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1090章 義大利出兵

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1090章 義大利出兵

開戰之前,因為德國先一步向義大利開出一系列條件,並且允諾提供一筆戰爭經費,故而先行宣布加入同盟國陣營。可與此同時,義大利並沒有忘記暗中跟英法兩國保持聯繫,向英法兩國討價還價。正因為如此這種投機行為,才讓義大利從開戰到今天都沒有遭到戰爭影響,相反還得到英法兩國積極的回應。
如果從軍事角度上來說,事實上德國軍隊已經處於一種疲憊之態,再也沒有像之前拿下馬恩河戰役那樣一路高歌猛進。相反,英法聯軍反而成功阻擋住德軍的步伐,在軍事實力上漸漸初露幾分優勢。
至於兩位日本皇族親王,與西園寺公望相比反而沒有任何可圈可點的地方,完全是為了襯托日本天皇對這次談判的重視。
除此之外,義大利同樣是需要快速發展,通過古老但有效的殖民方式來擴大國家實力,但因為本身國力不濟,這種殖民擴張的方式只能藉助其他列強大國來得以實現。
之前協約國同樣開出類似的條件,諸如貸款、減債和北非殖民等等,但一直以來都沒有正式以條約的方式簽署。不僅如此,協約國還忽視了義大利對夢寐以求的兩個拓展方向的重視程度。其一正是臨近義大利國土的阿雅克肖島,其二則是隔著地中海的北非。
這份協議里規定,德意志帝國將會提供一筆五年期的戰爭貸款計劃,以及一筆十年期的經濟建設援助計劃。其中戰爭貸款計劃是首開先例的「保率低息」貸款,也就是在保證恆定匯率的情況下,以最少的利息來貸款。
為了讓這次接洽會顯得隆重,也為了進一步爭取與中國和談的可能性,日本政府決定派遣西園寺公望出任外交代表團主席,陪同前往的還有伏見宮貞愛親王和閑院宮載仁親王兩位皇族將軍。這可謂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對外派遣的外交使團最高級陣容,甚至在與英國、法國等歐洲列強交涉時,都沒有如此鄭重。
一年之前,德國開始與中國建立秘密合作。這是因為歐洲大戰爆發一年之久,在此期間義大利竟然不發一兵一卒,這讓德國感到非常失望。
義大利一下子被英國和德國兩邊漠視,舉國上下顯然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
所以對於義大利而言,他們首先要確定的就是不與英國為敵。
之所以說「卅日通電」能夠震驚國際,是因為在歐洲戰場陷入膠著戰局之際,一個原本中立的國家選擇站在同盟國一邊,必然在氣勢和局勢上極大的推動了同盟國一把。國際間的輿論一下子猜測紛紛,同盟國陣營士氣也因此得到提升。
只不過對於外界那些不懂軍事的星斗小民們而言,他們看到的僅僅只是德國攻佔巴黎首都,幾乎吞下了三分之一的法國領土,因此才會認為是同盟國佔據絕對上風。
初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日本政府主動點名指姓的要李鴻章前往日本和談,但這次中國一言不發,日本政府已經主動派出西園寺公望和兩位皇族親王前來,可見若不是實在走投無路了,也不會如此自甘委屈。
而這種撼動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又體現在軍事上,在巴黎和凡爾登兩線上的英法聯軍士氣受到嚴重的挫傷,協約國陣營之一的日本國居然被中國打敗了,並且中國現在正在向南亞蔓延,法屬殖民地早已經被毀,用不了多久就會輪到印度和海峽殖民地。
德國大軍在巴黎與英法聯軍僵持了八個月之久,凡爾登戰役到目前也沒有任何進展。
而這一切直到七月二十二日才得到改善,因為在這一天日本國內傳出消息,時任內閣總理大臣的大隈重信于凌晨三點鐘切腹自盡,同樣是在這一天以死謝罪的還有前駐華公使日置義、參謀本部總參謀長大山岩,以及撤退到朝鮮大邱的第十八師師團長柴勝三郎。
義大利原本認為德國無法贏的這場戰爭,可中國的加入以及軍事評論員對朝鮮戰爭的分析,一下子讓義大利之前的預判動搖了起來。自從開始,義大利漸漸減少與英法兩國的溝通聯絡,轉而再次向德國要求援助和一系列許諾。
相比之下,同盟國的士氣卻有整體上的提升,無論是奧斯曼土耳其還是奧匈帝國,儘管這兩個國家參戰的規模還不足德國的十分之一,而且之前的處境一直不太理想。但經過這次中國大獲全勝的刺激之後,兩個國家都得到了不少的鼓舞。
無奈之下,義大利政府只能選擇繼續保持僵持局面,一邊甘願在同盟國陣營里佔一席之地,一邊又不發兵參戰,就這樣繼續觀望。
當中國元首吳紹霆在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發布震驚國際的「卅日通電」,宣布中國加入同盟國陣營,並以同盟國陣營身份向日本宣戰之後,這對義大利造成了第二次衝擊。
縱然沙俄默許義大利在北非分一杯羹,但終歸沒有威廉二世來的霸氣,除了簽訂正式的外交協議之外,還在協議中用「全體同盟國陣營保護之下」的字眼,這就讓義大利感到非常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恰逢那段時間里,德國利用空軍嚴重破壞英法聯軍的後勤,進而在馬恩河取得戰略性的突破,因此更有信心加大對戰爭的投入。在一九一六年二月二十四日,威廉二世與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秘密簽署了一份協議,因為這天正是西方國家的復活節,於是這份協議被後世稱為「復活節協議」。
在日本政府眼中,西園寺公望的資質和身份幾乎可以與當年晚清時期的李鴻章相比。
這一系列軍政大員的自殺,意味著日本軍事派政客勢力從此沉沒。
威廉二世不僅漸漸開始忽視義大利,甚至還將原本打算資助義大利的戰爭經費轉而資助到中國。這件事給義大利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再加上義大利與奧匈帝國存在長期已久的利益矛盾,當時義大利幾乎已經決定向協約國倒戈。
畢竟西園寺公望是與伊藤博文齊名的明治九元老之一,雖然此行會讓西園寺公望大感恥辱,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也只能硬著頭皮拖著老邁的身軀前往中國。再者,這場戰爭的失敗已經意味恥辱,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讓人委屈呢?
在這種濃厚同盟國佔優的氣氛熏陶之下,一直按兵不動的義大利終於做出了反應。
面對這樣的大局影響,哪怕是最基層的士兵都會生出危機感。
自歐洲大戰開戰以來,義大利雖然是同盟國陣營,可從始至終都沒有參与任何軍事行動,相反一直在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陣營之間搖擺不定。如今的義大利在歐洲的國家地位是最弱小的一位,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在歐洲列強眼裡,義大利的國家實力還不如塞爾維亞和土耳其,而且以大部分國土臨海的地理區域,隨時都能遭到英國海軍侵襲,義大利是不可能經受住如此漫長的消耗。
中國外交部在收到這份接洽會名單之後,不得不承認確實感到很有面子。
很快,中日外交接洽會的消息先在上海傳得沸沸揚揚,隨即又在整個中國引起不小的反應,縱然中國老百姓們對日本人的誠信仍然持懷疑態度,可戰爭終歸不是好事,能夠儘快結束那是最好不過。不僅如此,一些時政圈的人士都認為中國現在應該把精力集中到南亞,幫助周邊小國獨立復國,建立以中國為首的亞洲新勢力。
不僅如此,協議還規定戰爭結束之後,義大利可以分得法國領土北部阿雅克肖島,以及在同盟國全體保護之下取代沙俄帝國在北非的所有殖民擴張特權。
只可惜就在義大利政府不斷催促英法兩國儘快落實優惠條件時,因為中日戰爭的爆發,英國不得不轉而加大對日本的資助,以圖幫助日本在最短時間里打垮中國,然後派遣艦隊到地中海來參加歐洲大戰。而這最終導致要暫緩與義大利的談判,只希望能暫時讓義大利保持現狀,既不偏向同盟國也不偏向協約國。
就在當天下午,中國外交部主動聯絡日本外務省,約定月底之前在上海舉行和談前的接洽會。之所以稱之為接洽會,只是給日本一個機會,至於是否和談還要看接洽的情況如何。
這次歐洲大戰,雖然危機重重,可卻同樣有很多機遇。正是義大利這種貧弱國家一賭國運最好的時候。
民間的意識最終會影響政治觀點,所以在政治角度上來看,同盟國確實風頭正盛。
然而,隨著亞洲戰場幾經波折的局勢最終一錘定音,整個歐洲政治層面再次遭到撼動。
輿論的聲浪漸漸擴到全世界,中日外交接洽對歐洲戰場的影響同樣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