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第三卷 無畏之戰

第27章 仗劍高歌

第三卷 無畏之戰

第27章 仗劍高歌

之前望見德國無畏艦群以頗為整齊的階梯型戰列直衝而來,伯尼中將心裏著實打了一陣鼓,畢竟他這裏只有8艘實力平平的無畏艦——3艘柏勒洛豐級、2艘聖文森特級、2艘巨人級以及首開全重炮戰艦先河的「無畏」號。它們裝備45或50倍徑的12英寸主炮,火力是英國無畏艦隊最弱的,因為缺乏經驗,設計上也存在一些缺陷。在外人眼裡,這些無畏艦威風凜凜、霸氣十足,實際上,它們並非無敵的存在。獲知德國海軍無畏艦的一些性能參數后,英國海軍高層大為震驚,他們認定這些早期建造的英國無畏艦不足以在對等狀況下應付德國無畏艦的挑戰,因而迫不及待地開工了更新更強的戰列艦,並將前期服役的柏勒洛豐級和聖文森特級拖回船塢進行了改裝,想方設法增強了防禦,但也由此降低了設計航速,最終導致了戰術運用上的硬性制約。
見德國戰列艦群以駭人的氣勢猛撲過來,為英國主力艦艇護航的驅逐艦連忙出擊。第一梯次四艘,第二梯次六艘,十艘英國驅逐艦試圖逼近德國艦隊發射魚雷,而它們很快遭到了來自德國第4偵察艦隊3艘輕巡洋艦和1艘裝甲巡洋艦的阻截,緊接著,順利完成雷擊的德國第1雷擊大隊所屬大型魚雷艇也轉身前來參戰,雙方很快絞殺在一起,一時難分難解。
伯尼中將麾下的柏勒洛豐級、聖文森特級和巨人級均屬早期建造的無畏艦,各艦實際所能達到的最高航速較艦齡更新的那些無畏艦慢了1-2節。航程的前半段,英國大艦隊有條不紊地編隊航行,而在收到貝蒂艦隊的求援信號之後,它們不得不加快航速,整個大艦隊由此分成了三個部分,由最新最強的喬治五世級、鐵公爵級、獵戶座級戰列艦組成的第2戰列艦分艦隊在傑利科的親自率領下在前猛趕,伯尼中將指揮的第1戰列艦分艦隊只能跑出18節的航速,由前無畏艦組成的第3戰列艦分隊以15節航速落在後頭,至於作為輔助艦艇隨同出航的水上飛機母艦,離開斯卡帕灣不久便被德國潛艇發射的魚雷擊中,在幾艘驅逐艦的保護下蹣跚著返回基地去了。
「差不多是時候了。」
當測距人員報來最新觀測數據時,「腓特烈大帝」號戰鬥艦橋里的氣氛已經不能夠用緊張來描述了。平常的訓練操演,針對的無外乎是那幾種可想而知的情況,而真正的戰鬥充滿了不確定性。複雜的夜戰環境,首尾難以兼顧的龐大艦隊,躊躇滿志的年輕指揮官,以及無法通過肉眼觀察確定部署的英國艦隊,德國公海艦隊司令部的參謀軍官們本該演算分析、運籌帷幄,此時卻完全猜不透戰局的發展方向。艦上的軍官們倒是大多懷著興奮而又忐忑的心情看待戰局發展,夜戰當中,遠程炮擊收效寥寥,唯有拉近距離才有機會給對手重擊,而且,德國主力艦的艦炮口徑普遍小於同期建造的英國戰艦,且選擇了有助於提高命中精度的高速輕彈,考慮到雙方在裝甲厚度和防禦布局方面的鮮明差異,近戰對德國艦隊更為有利,但同時也增加了許多不可預知的偶然因素。
「與敵艦隊相距8000米!」
艦橋上方的觀察台有人按耐不住地發出叫喊,而更多人選擇以安靜沉穩的方式直面敵手。其實在剛剛天黑的時候,德國偵察機投放的照明彈就曾映照出英國艦隊的方位。只不過那時候相隔甚遠,德國旗艦上的人員必須藉助高倍光學望遠鏡才能在海面盡頭看到模模糊糊的影跡。現在,雙方相隔不及10海里,只要照明彈燃放的位置恰到好處,甚至以肉眼就能夠識辨那些航行於波峰浪尖深色艦影。
時機已經到來,夏樹從容不迫地摘下軍帽,單手順了順頭髮,復又將其戴上。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軍官帽分為冬季和夏季兩種款式,冬季帽頂帽牆皆為藍色,而襲擊帽頂為純白,帽牆為海藍,帽檐為純黑,碩大的帽徽中心為普魯士圓環,上端是象徵皇家權力的皇冠,周圍是飽滿的橡樹葉,象徵著勇氣、忠誠與榮譽。
海面前方,兩艘英國驅逐艦突然擺脫德國輕艦艇的糾纏殺將前來,它們並不盲沖直撞,而是遠遠發射了多枚魚雷。望見海面上若隱若現的魚雷尾跡,夏樹同樣不敢大意,在隨行各艦已開始自行轉向規避的情況下,他根據自己的預判作出了一個關鍵性的決斷:令第1戰列艦分隊6艘無畏艦避開魚雷攻擊後轉至「腓特烈大帝」號後方,第3戰列艦分隊8艘無畏艦避開魚雷攻擊後分別以「拿騷」號和「赫爾戈蘭」號為首艦編成兩列。
「看到英國艦隊了!」
咚、咚、咚、咚!
德國無畏艦群心驚肉跳地閃避魚雷的時候,已經雞飛狗跳過一陣的英國艦隊正重新編攏隊形。經由之前的炮戰,他們已經將自己的實力暴露給了德國人——裝備13.5英寸重炮的鐵公爵級和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確實處於后列,同德國無畏艦群正面抗衡的是歸屬英國第1戰列艦分艦隊的第4、第5和第6戰列艦中隊,它們共同的指揮官是英國大艦隊副司令塞西爾·伯尼海軍中將。
在完全無聲的情況下,遠處的海面突然出現一顆一顆的耀眼亮點,它們的奪目光芒勝過於天穹之上的任何一顆星辰,即便月亮以最完滿的姿態出現在海面之上,瞬間帶來的光亮度也遠不及此。
大約二十分鐘前,勇敢的「斯坦丁」號用照明彈指明了英國艦隊的準確方位,德國無畏艦群藉此同英國艦隊打了差不多十分鐘的炮戰。隨著「斯坦丁」號被英國輕艦艇擊沉而回撤,英國艦隊趁勢隱入黑暗當中,德國艦隊只好停火,但彼此都很清楚,戰局發展到這個程度,在決出勝負之前,沒有任何一方會輕易放棄。炮戰停息的這十分鐘,雙方的注意力雖為艦隊後方傳來的隆隆炮聲所吸引,卻都沒有停止臨陣排兵、應戰遣將。所以當德國無畏艦群再挑戰端之時,在它們的對立面,英國艦群同樣已經好了迎戰準備。
十數年來的努力,有朝一日終於化成挑戰強者的資格。且不說最終的結果如何,這已註定是許多人生命中的巔峰時刻。
片刻之後,准許各艦自由射擊的信號旗升上「腓特烈大帝」號的信號索,與此同時,通訊人員用探照燈向整個戰列編隊發出清晰無誤的燈碼信號。
看著己方艦隊發射的炮彈不斷在遠處海面轟起水柱,而對方艦隊閃動的光耀皆是炮焰,夏樹依舊保持著他那與年齡不相符的鎮定。在火控雷達技術出現之前,無論海軍投入多少精力用於夜戰訓練,戰鬥效果也逃不脫人眼對光的依賴。十數輪射擊過後,德國無畏艦群依然沒能取得哪怕一次直接命中,但它們的猛烈炮擊顯然吸引了對手的注意力,不甘示弱的英國人同樣咚咚隆隆地打得起勁。趁此機會,德國第1雷擊大隊的9艘大型魚雷艇冒著英國艦隊的攔截炮火發動了一次雷襲。遵照旗艦指令,這些狂飆疾進的德國戰艇衝到距英國戰列線3000米遠處發射魚雷。雖然這個距離超出了G型魚雷的有效戰鬥射程,海面上接踵出現的魚雷尾跡還是讓英國人驚出一身冷汗。他們的戰列艦不得不扭動龐大的身軀進行規避,護航的輕型艦艇更是忙得團團轉,在緊張的氣氛的驅使下,幾艘英國戰艦差點發生碰撞事故。最危險的一刻,一艘戰列艦的鋒利艦艏幾乎擦著一艘巡洋艦的艦舷偏過。
英格諾爾別無選擇,他點了點頭:「各艦自由射擊。」
齊齊指向右舷海面的戰列艦主炮紛紛進行最後的微調,短暫的醞釀之後,重炮轟鳴響徹海面,炮火焰光染紅夜空,海面又一次沸騰了!
整好軍帽,夏樹對英格諾爾說:「下令開火吧!」
將杯中的最後一滴咖啡飲盡,夏樹昂首挺胸,極目遠眺。此刻,德國公海艦隊的精華所在,14艘線型敦厚、氣勢磅礴的無畏艦,正以階梯形陣列航行在日德蘭半島以西波濤漸怒的海面上。在它們的右舷方向,一支同樣雄壯強盛的艦隊同向而行,只不過夜幕遮蔽了它們的身影,浪濤掩蓋了它們的響動,而夏樹和他的同僚們清楚地知道,它們就在那裡。
就在英國艦隊忙於規避魚雷的時候,已經看清對方陣容的夏樹審時度勢地下達了新的戰術指令。14艘德國無畏艦在隨行輕艦艇的掩護下右轉45度,以18節的高航速直衝向對方。兩支艦隊以差不多每分鐘400米的速度迅速縮短,短短十分鐘之後,雙方的戰鬥距離就已拉近至萬米。
短促的炮響帶來明晰的震動,擔任公海艦隊總旗艦的「腓特烈大帝」號一馬當先地投入進攻。在實現跨射之前,艦長馮·盧比奇上校照例令全艦主炮進行輪替射擊,每座雙聯裝主炮塔單次僅以一門炮開火,待到彈著點的觀察情況傳回之後,另一門炮按照調整后的射擊參數開火。不過,夜戰的環境顯然給戰鬥人員的觀察瞄準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有時兩艘戰艦差不多同一時間向同一目標開火,彈著點混在一起難以區分,碰到這種情況,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拉開間隔再進行另一輪射擊。
通過對德國艦隊炮擊情況的觀察,伯尼中將同樣意識到當面之敵是何等陣容,他在第一時間向傑利科所在的英國大艦隊總旗艦「鐵公爵」號發去報告,並向海軍上將詢問是要艦隊前陣放慢航速,還是艦隊后陣加速趕上,而傑利科給出的答覆是「保持航速,堅守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