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第五卷 國主威武

第9章 鷸蚌之爭(上)

第五卷 國主威武

第9章 鷸蚌之爭(上)

對丹麥的訪問主要是出於禮節,昔日的海上強國早已淪為末流國家,而且丹麥政府、議會以及民眾對戰爭的態度也跟瑞典人一樣,他們努力置身之外,只不過曾經讓丹麥繁華富裕的地理位置變成了中立的最大負擔,戰爭期間,丹麥人如履薄冰地處理著與交戰國的外交關係,為了海戰中漂至丹麥海域的英德落難艦員苦惱許久,直到戰爭結束,他們才真正鬆了一口氣。
「哈,瞧瞧,皮特,岡瑟,你們兩個看起來好極了,是真正的男子漢了!」
夏樹爽朗地伸出雙手,逐一拍了這兩人的雙肩。皮特·諾伊豪斯,岡瑟·呂特晏斯,兩名德國海軍的青年軍官都曾擔任過他的副手。前者稍稍年長,如今以中校軍銜擔任裝甲巡洋艦「約克」號的副艦長;後者1889年出生,只比約阿希姆大一歲,現在是海軍少校,負責指揮新服役不久的大型魚雷艇G40號——它屬於1913年級的改進型號,能夠勝任突擊、反潛、護航、警戒等多種角色,是德國海軍現役艦艇中的多面手。
以德國海軍的現有資源和作戰經驗,以大規模登陸作戰為突破口的「沿海推進戰略」在兵棋推演中勝算頗高,然而付諸執行的時候,德國海軍卻遇到了棘手問題——要在里加灣登陸,首先要解決盤踞在這裏的俄國海軍力量,消滅或重創其戰鬥艦艇,掃清雷區障礙,之後才能掩護登陸部隊上岸,可第一個步驟就碰上了釘子。
這是一種血脈相連的奇妙感覺!
在進攻沙俄的軍事行動中,德軍不像是在法國那樣傾力出擊,僅以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所指揮的第8軍團以及威廉皇儲第5軍團、老將克盧克第1軍團深入俄境作戰。以夏樹的理解,這一方面是因為德國高層認為沙俄軍隊已經不堪一擊,有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聯手夾擊,一隻手就足以將俄國人打翻在地,沒必要勞師動眾。另一方面,遼闊的俄國領土和糟糕的交通條件對任何一支軍隊的後勤供應都是巨大的挑戰。要知道從柏林到法國腹地只有1000公里,而且全境鐵路遍布、路網縱橫,從柏林到基輔就有1200公里,到聖彼得堡需要跋涉近2000公里,貫穿全程的鐵路線只有一條,沙土路碰上雨季簡直就是災難。
正是因為俄國艦隊當初沒有冒險,如今才有機會在里加灣對德國海軍進行強有力的阻擊,而德國海軍此番並未輕敵,萊因哈特·舍爾親自率領公海艦隊主力掩殺而來。除「國王」、「凱撒」等多艘主力無畏艦,還帶來了老牌航母「俾斯麥」號以及另一艘輔助航母「哥廷根」號。進攻里加灣的第一天,德國艦載機就率先發現並攻擊了俄國海軍部署在這裏的兩艘戰列艦——「光榮」號和「太子」號,兩艘俄國戰艦雙雙被德國飛機投下的炸彈擊傷,但俄國海軍官兵的反應非常迅速,他們很快將這兩艘老式戰列艦開到了靠近岸防炮台的淺水區,以便在局面惡化的時候擱淺保艦,同時利用小型艦船在「光榮」號和「太子」號周圍拉起了防雷網。等到德國艦載機再次來襲時,俄國人已經利用艦炮和岸防炮組織起了頗為頑強的防空火力,使得德國海軍航空兵沒能進一步擴大戰果。
戰勝拿破崙的沙俄皇帝亞歷山大一世,本身是個庸碌無能、剛愎自信的人,能夠擊敗法國全賴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神勇。如今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平庸軟弱、野心勃勃,但他卻沒有庫圖佐夫那樣的得力幹將。大戰爆發時,擔任俄軍總司令的是他的叔父尼古拉大公。大公身材魁梧,相貌英俊,風度翩翩,他是一位職業軍官,在日俄戰爭中曾擔任騎兵總監,後任聖彼得堡軍區司令。在沙俄軍中,大公的威望比沙皇尼古拉二世還要高,但俄軍官兵之所以對他欽佩,最主要的原因卻不是他的才能和功勛。大公對待部下不假辭色,常有粗暴言行,人們因此把他看作是俄國皇室宗族裡唯一的男子漢,從未見過他的農家出身的士兵都津津樂道於他的趣聞軼事,把他說成是一個專與「德國幫」以及昏庸腐敗官員作鬥爭的神聖俄羅斯的捍衛著。
大戰爆發時,俄國波羅的海艦隊以准無畏艦「帕維爾一世皇帝」號和「聖安德烈」號、老式戰列艦「光榮」號和「太子」號為主力,另有裝甲巡洋艦6艘、防護巡洋艦4艘、驅逐艦和大型魚雷艇36艘、潛艇11艘、布雷艦6艘,在德國海軍將主要精力放在對抗英國海軍的時候,俄國艦隊的紙面實力對部署在波羅的海的德國海軍力量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但這支艦隊並沒有真正做好參戰準備,何況德國海軍可以通過基爾運河在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迅速部署艦艇,驍勇善戰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指揮官——具有德國血統的馮·埃森上將從未應英國人的強烈要求對德國採取過主動攻勢,而他的決策無疑是較為明智的,即便是在德國主力艦隊北上法羅群島期間,德國海軍也在本土保留著一支足夠應付俄國艦隊的戰鬥力量,只要俄國艦隊敢於前來,甚至不需要動用戰列艦,數量龐大高速魚雷艇群和實力強勁的海軍航空兵就足以將大多數俄國艦艇送入海底。
夏樹對穆克塔爾上校說:「唯一讓我覺得於心不安的是,讓『約克』號這樣一艘獵豹般的大型戰艦前來護航似乎太過奢侈了。」
隨著德軍進入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腹地,補給線過長的弊端果然顯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提出了「沿海推進戰略」,想讓德國軍隊沿著波羅的海沿岸一路向北推進,威逼沙俄首都聖彼得堡,迫使沙俄接受同盟國提出的停戰條件。
「殿下,能夠為您護航,『約克』號全體艦員都感到無比榮幸。」穆克塔爾上校轉頭看了看這艘正處於平穩航行狀態的裝甲巡洋艦,稍稍壓低聲音道:「不瞞您說,殿下,『約克』號在攻擊里加灣的戰鬥中受了損傷,執行這次護航任務之後,正好返回德國接受大修。」
當瑞典艦隊將愛爾蘭游輪「自由萬歲」號護送出領海時,兩艘灰白迷彩塗裝的戰艦早已在公海等候,它們的桅杆上飄揚著的黑鷹十字旗是夏樹再熟悉不過的,而且在只看輪廓的情況下,他就能準確說出這兩艘戰艦的型號與技術參數。
在波羅的海沿岸,俄軍業已棄守立陶宛,在離俄國腹地較近的拉脫維亞地區設立新的防線。執行沿海推進戰略的威廉皇儲軍團很快進入了拉脫維亞,但這裏的陸上交通條件跟森林遍布的白俄羅斯不相上下,德軍推進速度很慢,而且還要小心防備俄軍騎兵的襲擾。於是,小毛奇又提議德國海陸軍在俄軍防線背後的里加灣發動一場登陸作戰,既可以讓俄國守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又能夠迅速將德軍戰線向聖彼得堡推進數百公里,而且登陸作戰進展順利的話,德軍下一步還可以考慮在愛沙尼亞甚至聖彼得堡地區發動登陸作戰。
在這個近十年來最涼快的夏天,東線的火熱戰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英法相繼退出戰爭之後,俄國固然無心戀戰,怎奈同盟國陣營開出的停戰條件太過苛刻,沙皇不願將有著東歐糧倉之稱的烏克蘭連同盛產石油的亞塞拜然一併割讓出去,談判破裂只好繼續在戰場上分高下。面對德奧軍隊的聯手進攻,俄軍試圖利用白俄羅斯的廣袤森林和烏克蘭的河流水系層層阻擊,同時分派多支步騎兵部隊前往敵占區展開游擊破交戰,掩護主力部隊且戰且退地撤往俄國腹地——103年前,俄國人就是用這樣的戰略對付不可一世的拿破崙軍隊,最終在嚴寒天氣的幫助下徹底打垮了這個空前強大的對手。
等他們寒暄過後,「約克」號的現任艦長佩特·穆克塔爾上校向夏樹簡略敘述了接下來的航程安排,兩艘德國戰艦將把「自由萬歲」號從瑞典海域一路護送到丹麥哥本哈根,只要天氣條件沒有大的變化,中途將不作停留。
一大一小兩艘德國戰艦迎上前來,通過旗語向它們的設計者以及建造監督者致以崇高敬意。
與老上司重逢,兩人的欣悅之情顯現出他們發自內心的欽佩。
尼古拉大公的仇德情緒是人所共知的,他認為只有把德國徹底粉碎,將它重新分隔成一個個小邦國,讓它們與世無爭地過著快活日子,才能使全世界有希望在和平中生活,然而堅定的戰爭立場並沒有讓尼古拉大公成為庫圖佐夫那樣力挽狂瀾的英雄人物,俄軍缺乏效率的體制在戰爭中暴露無遺:各級指揮機構效能低下,武器彈藥嚴重缺乏,後勤運輸有如災難。從6月份開始,俄軍開始大規模退卻,德奧軍隊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地進入了烏克蘭腹地,並且佔領了白俄羅斯的多處戰略重鎮,若不是同盟國軍隊擔心重蹈拿破崙法軍覆轍,因而選擇穩紮穩打的推進策略,士氣低落的俄國軍隊早就被趕回第聶伯河以東了。
緊接著,這兩艘戰艦各放下一艘小艇,穿過波濤起伏的海面來到「自由萬歲」號放下的舷梯旁,幾名穿戴整齊的德國軍官登上甲板,有的面孔夏樹只是略有印象,有的面孔對他來說就像是親人一樣熟悉。
德皇威廉二世對這一戰略大加讚賞,隨即批准執行。
聽上校的口氣,「約克」號近期的戰鬥經歷不那麼讓人愉快,但從官方公告、報刊新聞以及廣播等各種信息渠道的情況來看,同盟國對俄國的軍事進攻一直是較為順利的。出於好奇,夏樹將登船的德國軍官們請到船艙里喝茶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