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第六卷 血火榮耀

第23章 頑強抗爭

第六卷 血火榮耀

第23章 頑強抗爭

沒有了醒目的炮焰,敵方艦隊頗為精準的炮火果然降低了犀利程度,岡薩雷斯一面令「拉托爾海軍上將」號悄然向麥哲倫海峽後撤,一面觀望著驅逐艦的出擊結果,若幸運女神今夜格外眷顧智利艦隊,讓智利人獲得1904年日本海軍襲擊旅順口俄國艦隊那樣的戰果,就算不能逆轉取勝,至少也能阻擋敵方攻勢,讓智利海軍的主要艦隻全身而退,其戰略意義並不遜色於一場重要勝利。
事已至此,岡薩雷斯將軍不再心存僥倖,他下令「拉托爾海軍上將」號全速向麥哲倫海峽駛去,為此不惜破壞原有的航行秩序。在避讓旗艦的過程中,老式鐵甲艦「普拉特艦長」號不幸觸礁,但艦員們沒有倉促逃離,而是勇敢無畏地使用240毫米口徑的克虜伯艦炮向處在極限射程邊緣的敵方艦隊開火。
不等美國人和英國人說話,岡薩雷斯將軍果斷向他的軍官們下令:「命令所有驅逐艦和魚雷艇向敵艦隊發動魚雷突擊,務必逼近目標再發射魚雷,告訴所有人,今晚這一戰,智利海軍將再次揚名世界!」
「德國人瘋了嗎?他們難道不知道這個舉動很可能挑起一場新的世界大戰?」
這是德國海軍慣用的輔助戰術,法羅群島海戰中曾讓英國艦隊吃飽了苦頭。為了將這種作戰技巧的效果發揮到極致,德國人孜孜不倦地往每一艘巡洋艦、補給艦甚至是一些大型驅逐艦上裝載水上偵察機,而且艦載偵察機的更新換代速度永遠排在海軍航空兵的第一位。
「他們沒有瘋。」貝里將軍冷冷分析說,「日耳曼自古以來就是個勇猛好戰的民族,近代以來,普魯士乃至德國的崛起不單得益於商業和工業的發展,更藉助了一場又一場戰爭的勝利。丹麥、奧地利、法國、比利時、英國、俄國,德國人的勝利清單上囊括了歐洲最強的國家,他們肯定很希望擊敗歐洲以外的最強國家,所以,他們非但不懼怕戰爭,反而非常渴望用一場新的戰爭來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他們相信自己可以踏著美利堅的屍骸成為獨一無二世界霸主。讓我感到疑惑的是,為什麼愛荷達號被擊沉事件還不足以讓你們認清他們的險惡面目?」
呆在艦橋上的勒維斯·貝里將軍,一位經歷過日德蘭大海戰的英國皇家海軍將領,久久凝望著遠處海面的黑影,火光映照出它那模糊的輪廓,對於普通航海者來說,它跟周圍的艦艇似乎沒有太過明顯的差異,但數十年如一日服務於海軍的職業軍人對它的敏感就好比老廚師聞香知味。
聽到這話,智利艦隊司令岡薩雷斯將軍面色鐵青,目光凝滯。德國海軍的直接插手是他所能料想到的最壞結果,如今噩夢變成了現實,他卻不願意相信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
從敵方艦隊搶先開火到現在,智利旗艦發炮四十有餘但無一命中,夜幕下難以直觀觀察彈著點情況,岡薩雷斯作為智利艦隊指揮官,對麾下將士們的能力非常了解,再這樣對轟下去,失敗的結果將是難以避免的。與其如此,乾脆劍走偏鋒,放手一搏。
以德國海軍對外公布的數據,馬肯森級的標準排水量是三萬六千噸,較「拉托爾海軍上將」號高出七千多噸。這七千多噸的重量可沒有堆砌在防禦裝甲上,而是轉化成了技術上的全面優勢:德國戰巡的主炮口徑較智利旗艦高了一個級別,航速快了6節。在正面交手的情況下,除非德艦官兵全部換成了阿根廷水手,否則的話,憑「拉托爾海軍上將」號的實力根本無法逃出惡鯊之口!
顯然是受到智利驅逐艦干擾的關係,阿根廷與德國艦艇組成的聯合戰鬥艦隊沒有及時對拚命撤退中的智利艦隊主力發起追擊,但在己方水上偵察機成功點亮了智利旗艦所處位置后,大口徑火炮的射擊又重新變得準確起來,「拉托爾海軍上將」號航路前方、左右兩側以及艦尾後方到處是升騰而起的大團水浪,每隔三四分鐘就會有一到兩發炮彈對其形成近失傷害,而就在智利旗艦行將進入到麥哲倫海峽東口第一個彎處時,一發15英寸口徑的高爆彈重重砸在了它主煙囪右側位置。若是一枚工作正常的穿甲彈,「拉托爾海軍上將」號這一下沒準就直接給報銷了,而這枚德制高爆彈除了讓整艘戰艦猛烈顫抖外,就是將它右舷舯部的上層甲板給轟了個稀爛,順勢將第二層甲板的幾門炮廓式副炮給揉成了廢鐵,堆放在炮位上的彈藥當即發生了連串的殉爆,烈焰竄升、濃煙滾騰,不知實情的人看了還以為智利旗艦已遭致命一擊。
吵雜的環境中,「拉托爾海軍上將」號的艦員們大都沒有察覺到天空中的嗡鳴聲,突然間,一顆照明彈在相距兩三千米的半空中點亮並緩慢落下,儘管這顆照明彈直接映亮的是一片空空如也的海面,可是從飛行員的角度仍能捕捉到智利艦艇的行蹤。片刻過後,第二顆、第三顆、第四顆照明彈相繼點亮夜空,它們並沒有完全排成直線,卻是奔著後撤的智利艦隊而來。第五顆照明彈終於在「拉托爾海軍上將」號上空綻放,這艘體型龐大的戰列艦終於無所遁形地暴露出來。
在麥哲倫海峽東口,倉促展開陣列的智利艦隊被宛若狂風暴雨的炮火所籠罩,滿載排水量接近三萬噸的智利旗艦「拉托爾海軍上將」號時而被紛揚的水浪所遮蓋,時而在驚風駭浪中顯露出磅礴的艦體,威力強勁的14英寸重炮不斷發出不屈的怒吼,鼓舞著士氣近乎崩潰的智利艦隊穩住陣腳,但戰鬥開始還不到一刻鐘,敵方精準的炮擊就取得了驚人的斬獲:擔任前哨的驅逐艦「瑟納諾」號身中數彈,傾覆翻沉;緊跟旗艦的老式裝甲巡洋艦「埃斯美拉達」號中彈起火,聳立的艦橋幾乎被火焰所吞噬,濃烈的黑煙形成了一根極為醒目的煙柱;處在炮火風暴中央的「拉托爾海軍上將」號先是吃了兩發近失彈,緊接著,一發重磅穿甲彈命中艦艏,這裡是英式戰列艦防禦的薄弱位置,離主彈藥庫和動力艙室較遠,即便炮彈爆炸也未必造成致命傷,而這發大口徑穿甲彈直接從艦艏左側貫入、右側穿出,把艦上的官兵驚出了一身冷汗。
「該死的,我敢肯定那是德國的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是的,馬肯森級!」
半個世紀錢的1879年,智利海軍在與秘魯、玻利維亞的硝石戰爭中一舉擊敗秘玻聯合艦隊,幫助智利最終贏得那場攸關國運的戰爭。時光飛逝,如今的智利海軍依然處在世界二流與三流之間,但他們的對手可不是貧弱的南美小國,而是得到德國海軍直接幫助的阿根廷海軍,從敵方艦隊打來的炮彈看,阿根廷僅有的一艘主力艦「里瓦達維亞」號應該也在此地恭候,「拉托爾海軍上將」號實際上處在了以一敵二的不利境地,而且艦隊中有不少驅逐艦和魚雷艇受制於所載燃料有限,這時候仍在麥哲倫海峽中的智利港口裝煤,能夠在第一時間投入雷擊作戰的只有7艘驅逐艦和6艘魚雷艇,距離理論上的戰場飽和攻擊還差得很遠。
灼熱的炮彈如隕落星辰般劃過天際,湛藍夜空被火紅的焰光染成了異色,猛烈的爆炸攪起墨黑的海底泥沙,巨大的水團衝天而起……
戴維斯上校咬牙切齒,怒目圓瞪,就在這時,「拉托爾海軍上將」號的主炮發動了新一輪齊射。由於還未對目標形成跨射,它的五座雙聯裝主炮尚採取交替射擊的方式,因而震耳欲聾的炮聲在較短的時間里響了兩輪,猶如戰鼓擂了兩通,給逆境中的戰士們注入莫大的勇氣。岡薩雷斯將軍那雙因驚愕而失神的眼眸重新有了光亮,他看了看貝里將軍,一隻手搭在滿心惱怒缺無處宣洩的戴維斯上校肩膀,開口道:「難道說我們完全沒有打敗對手的機會?」
前一道命令發出之後,岡薩雷斯將軍稍作醞釀,緊接著下令讓落在艦隊後部的三艘老式鐵甲艦一邊不計效果地開火射擊,一邊往麥哲倫海峽裏面撤退。等到命令傳達出去了,他毅然下達了讓人們頗為吃驚的命令:「拉托爾海軍上將」號暫停射擊!
交戰開始時,兩支艦隊相隔大約20公里,而在夜戰環境下,對手並沒有迅速迫近的打算,所以打了近半個小時,雙方主力艦的對射距離仍在一萬六千米以上,智利驅逐艦穿過戰場抵達魚雷射程需要十多分鐘。過了差不多七八分鐘,遠處接二連三地出現綻放刺眼光芒的照明彈,接著是一束束不斷游移的光柱。在此過程中,各種火炮射擊和炮彈爆炸的轟鳴聲愈發密集,靠近敵方艦隊的海面上隱約可見樹林般的水柱。
本想跟著智利戰艦觀賞一場漂亮仗的美國海軍軍官戴維斯上校不敢置信地叫道。
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是德國戰後開工建造的第一級主力艦,它們繼承了德國戰巡防禦強、航速快的特點,又裝備了跟巴伐利亞級戰列艦相同的15英寸主炮以及第一流的光學儀器和無線電設備,除了造價偏高之外,它們簡直就是那個年代完美無缺的戰艦。從10年代末到20年代中期,三艘馬肯森級取代巴伐利亞級成為了德國海軍的象徵,它們遠航至世界各地,向大大小小的國家展示德國海軍空前雄壯的軍威和稱霸海洋的實力;它們是射擊和戰術操練的常勝軍,擁有德國海軍最出色的軍官團隊和水兵群體;它們在亞速爾群島危機中扛起衝線,跟實力數倍於己的美英艦隊叫板而不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