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第六卷 血火榮耀

第122章 巔峰對決(中)

第六卷 血火榮耀

第122章 巔峰對決(中)

射擊指揮官鏗鏘有力的指令聲透過艦內通訊線路傳遞至各主炮塔,炮手們按照標準操程調整射角、裝填彈藥,8門50倍徑16英寸主炮傲然昂起炮口,粗長的炮管幾乎達到了最大仰角。伴隨著「開火」命令的下達,其中4門主炮瞬間發出震天咆哮,緊接著,位於「提爾皮茨伯爵」號後方三百米處的「海因里希親王」號亦以半數主炮齊聲怒吼。
通過水上飛機的連續偵察,達德利·龐德對敵方艦隊的動向保持著清楚的認知,他豈會讓對手輕易搶佔T字頭?接敵之前,英國艦隊四度轉向,在追蹤敵艦隊的同時避免雙方的距離突然拉近,從而保證了足夠的戰術迴旋空間。
戰後近二十年,軍用航空技術的發展相較傳統陸戰和海戰兵器更為迅猛,不少人意識到航空母艦和艦載航空兵在海軍戰略中的價值日益增加,但列強國家對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近乎瘋狂的「痴迷」使得許多人依然將重炮戰艦視為海戰勝負的決定力量,所以每個國家的海軍都有戰艦派和航母派,不同之處在於哪一派相對佔優勢,在愛爾蘭,航母派無疑是正統主流,而在德國、美國、英國、日本,航母派非常活躍,但總體而言還是戰艦派更有市場。
自從德皇胞弟海因里希親王退役、德皇幼子約阿希姆殿下脫離德國海軍之後,身為奧爾登堡大公國第二繼承人的威廉·奧古斯特·馮·奧古斯特便被人們視為德國皇室成員在海軍界的傑出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位驍勇善戰的指揮官曾擔任新式輕巡洋艦「格勞登茲」號艦長一職,並在第二次弗蘭德斯海戰期間一戰成名,此後平步青雲,戰爭結束時已經晉陞海軍准將軍階,由輕艦艇部隊轉入主力艦隊服役,很快就任新式戰列巡洋艦「興登堡」號艦長,1926年晉陞海軍中將,任德國公海艦隊第二偵察艦隊指揮官,4年後專任德國大西洋分艦隊司令,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兩支艦隊猶如高手較量,一邊在運動中尋找最佳契機,一邊窺探對手的舉動,德國人始終將自己置於可進可退的方位,英國人不急不忙地跟在後頭,而除了艦載的水上偵察機之外,雙方皆未派遣僚艦實施火力偵察。
此前的對峙,英國艦隊見招拆招,充分展現出了指揮官達德利·龐德的成熟、從容以及艦隊官兵過硬的技術素養,最後幾分鐘的風雲突變則顯現出威廉·奧古斯特的狡黠與敏銳,德國艦隊雖然沒能成功搶佔T字頭,卻在攻擊的時機上牢牢把握住了先機,考慮到德國戰艦在光學測距和彈藥技術方面的傳統優勢,這樣的先機很可能成為打開勝利之門的鑰匙!
目睹如此情景,普通水兵或熱血沸騰,或感慨滿懷,而在兩艘德國戰巡的射擊指揮室里,軍官們幾乎忙成了陀螺。戰場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而主炮校射又是一項要求極為嚴格的工作,容不得任何一點就疏忽,只有那些精於炮術的佼佼者才有資格勝任。機械式的射控計算器雖能大幅度提高演算速度,但畢竟還處於較為原始的階段,仍需要大量的人工計算作為輔助。
英國艦隊的航向調整稍晚于對手,儘管艦上的軍官和水兵全力以赴,兩艘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完成射擊準備仍較德國人慢了一拍。等到兩艘德國戰巡上第二次閃現橘色炮焰時,旗艦「胡德」號才匆匆打出第一輪射擊——由於裝備的是三座三聯裝主炮,它的輪替射擊每次發射三發,在試射校調階段能夠節省不少彈藥,而在齊射階段又能夠爆發出密集強大的火力,在火力輸出及彈著點集中度方面較雙聯裝主炮有顯著優勢,但三聯裝主炮絕非完美無缺,謹慎且精明的德國人自從艦炮口徑升級到12英寸之後,就又重新回到了雙聯裝主炮路線,便是因為三聯裝主炮在防護、生存以及機械可靠性方面存在不小的隱患。具有戲劇性意味的是,英國人自從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之後,所有主力艦皆選用三聯裝主炮,但儘管配備了美式半自動裝彈系統,同等口徑的艦炮,英國海軍的射速依然遜色于自己的老對手。
就策略傾向而言,威廉·奧古斯特和達德利·龐德都屬於戰艦派,然而在這場一觸即發的海戰中,前者的優勢在於他擁有一艘中型航母擔當支援,後者則可以期待另一個小編隊的兩艘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在關鍵時刻抵達戰場。
天已放亮,敵艦就在眼前,德國人已無繼續保持無線電靜默的必要。
響亮的重炮轟鳴猶在海面回蕩,德艦官兵紛紛將視線投向海際遠端,敵方艦隻在肉眼中還只是一群朦朧黑影,當己方打出的炮彈帶著驚人的動能墜落海面,頃刻間衝起一團團巨大的水柱。
「提爾皮茨伯爵」號的射擊指揮室里,射擊指揮官接到了戰鬥艦橋的明確指令,他一面安排軍官們進行測距並演算射擊諸元,一面令通訊官利用無線電聯絡「海因里希親王」號的射擊指揮室,雙方通報各自測距和演算結果,這時不必強求統一,而是以各自測定的射擊參數,錯開進行第一輪交替射擊,將兩組彈著點觀測數據以及兩艘戰艦的相對距離輸入機械式的射控計算器,得出第一組校正數據,以此進行第二輪交替射擊,彈著點接近目標后迅速轉入全火力齊射。
在「提爾皮茨伯爵」號和「海因里希親王」號的射擊指揮室里,負責無線電通訊的技術軍官們對著電台忙碌起來,這部無線電收發機並非艦上的備用通訊手段,而是有專門的技術用途。
以往的艦隊炮戰,各艦通常是各自觀瞄,射擊效果取決於各艦射擊指揮部門的發揮。預見到艦隊炮戰的交火距離將越來越遠,德國海軍的炮術專家們創立了一套新的戰術理論——在艦隊遠距離對戰時,如果雙方實力相差不大,未必要固守以往一對一的單挑模式,可安排兩到三艘戰艦攻擊敵方一艘戰艦,從而形成局部優勢,重創或擊沉一艘再對付下一艘,最終瓦解敵方艦隊的戰鬥力。縱觀歷史,英國海軍很早就意識到這種戰術的優點所在,並曾在日德蘭大海戰以及北方的法羅群島海戰中做出過嘗試,儘管兩場海戰皆以英國艦隊慘敗而告終,善於學習總結的德國軍官們卻發現了這種戰術的潛在價值,經過反覆的研究和推延,他們琢磨出了玄機所在,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採取所謂的「多位一體戰術」,將戰艦和火力的數量優勢轉化成為攻擊效率。通過大量的實彈操演,德國海軍相信他們的「多位一體戰術」能夠將射擊效率提高50%以上……
在弗洛里斯島東北方海域,意志堅定並且雄心勃勃的威廉·奧古斯特遇到了一位來自英國的勁敵,達德利·龐德海軍中將,此君人贈雅號「狡猾的老獾」,上一場大戰期間就是英國海軍主力艦「巨人」號的艦長,說起來還跟威廉·奧古斯特有過戰場上的交集。儘管英國輸掉了戰爭,國家聲望從巔峰直落谷底,達德利·龐德的表現依然可圈可點,而在傑利科、威姆斯、傑克遜、布洛克等一批老將退役之後,以查特菲爾德、龐德、巴克豪斯為代表的「70后」將領已然成為了皇家海軍的新一代中流砥柱,他們出眾的才幹和謀略使得英國軍民對這場復讎之戰寄予了無限厚望。
德國艦隊航行在前,經驗老到的威廉·奧古斯特知道如何將這種形勢轉化為戰場上的主動權,做出迎戰的決定后,他不是讓艦隊直接調頭迎擊對手,而是率領艦隊急轉向南,等到英國艦隊相應調整航向,他令艦隊連續轉向,在海面上兜了個大圈子,為的就是在英國艦隊面前搶佔T字頭——這是巨艦大炮時代最經典也是最有效的艦隊戰術,能夠充分施展主炮火力的一方將在戰鬥中獲得事半功倍的優勢。
在這種形勢微妙的運動對峙中,雙方官兵共同迎來了新一天的日出,但誰也沒有心思讚歎大自然的美麗。如此僵持下去,對雙方而言都是極大的冒險——英國人懼怕部署在弗洛里斯島的德軍航空兵以及尚未露面的德國航母,德國人憂心敵人的後援力量殺奔而來,所以隨著時間的推延,雙方指揮官的心態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兩支艦隊的距離緩緩拉近,從肉眼不及到遙遙相望,德國艦隊猛然發力,各艦在高速狀態下整體轉向,等到英國艦隊相應調整時,德國人已在兩萬米位置上擺開架勢:兩艘提爾皮茨伯爵級戰列巡洋艦進入了標準的左舷接敵狀態,兩艘輕巡洋艦居於己方戰巡左側海域,以便在戰鬥中起到混淆敵方測距的效果,另外三艘驅逐艦緊跟在輕巡後方,隨時可以利用高航速投入攻擊或是防禦。
「是,長官,集中火力攻擊敵方首艦!」
「全體主炮,射擊方向角277度,射擊仰角028度30分,左右輪替射擊一輪,穿甲彈裝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