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第六卷 血火榮耀

第194章 跳島攻略(下)

第六卷 血火榮耀

第194章 跳島攻略(下)

4時11分,德國第2海軍陸戰師第5陸戰團1營3連的士兵們踏上了科爾武島東南部的淺灘,10分鐘后,該師直屬戰車團編號N-217的「條頓騎士」隆隆駛離登陸艦,迎面射來的槍彈悉數被裝甲車身彈開,威力強勁的75毫米戰車炮輕鬆拔除了海灘附近殘存的守軍火力點,登陸部隊以超出預期的速度站穩了腳跟,但駐守於此的美英部隊並沒有放棄戰鬥。科爾武島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面積都是地勢崎嶇、通行不便的山區,德軍當年曾在這裏構築了縱深防禦體系,美英軍隊進攻該島時摧毀了一些永備工事,駐軍放棄抵抗前又自行炸毀了一些,可仍有相當一部分落入了敵人之手——在爭奪亞速爾諸島的過程中,美英軍隊沒有像德國人剛剛進駐時那樣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而是在原有的防禦設施的基礎上進行翻修鞏固和適當擴大,所以如今科爾武島的防禦力度較早前只強不弱。
美英軍官們從不同的視角和思維方式進行分析,等到發現運輸機群向北飛去的戰鬥報告傳回指揮部,爭論的範圍終於縮小到了弗洛里斯島和科爾武島,但陸軍和空軍將領們並沒有試著以海軍的眼光來審視這場戰鬥,敵人發動攻島作戰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奪島么?
夜空中的那一輪明月,令滿天繁星顯得黯淡無光。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支規模不大但編隊嚴整的艦隊繞過近來雙方爭奪激烈的弗洛里斯島,從西面迅速接近僅有17.6平方公里的科爾武島。這座火山島的最高點是海拔777米的戈多峰,美英軍隊佔領該島之後,在那裡建立了一座雷達站,但就在兩天之前,從德國航母「施瓦本」號上起飛的俯衝轟炸機用重型航空炸彈將其炸成了碎片。
小個子二等兵繼續嘟囔道:「得了,老兄,我只是不想死得不明不白。」
連日來,同盟國軍隊跳過相距較近的亞速爾中部諸島,對弗洛里斯島和科爾武島投入重兵,先是摧垮了美英軍隊在弗洛里斯島的航空部署,而後以突然進攻的方式登陸僅有少量部隊把守的科爾武島,他們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成為壓在美英聯合作戰艦隊指揮官查特菲爾德心頭的一塊大石,讓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到了這個節骨眼上,他再也無法像之前那樣穩坐釣魚台了,這不天還沒亮,他便親率艦隊駛離暫時安身的皮庫島海域,急匆匆向北駛去——既然之前沒能半道攔截敵方登陸艦隊,那就乾脆趁著敵人登陸行動還在進行中,給他們來個大大的「surprise」。
面對同盟國的突然進攻,科爾武島上的美英駐軍果斷棄守低處的陣地以及被炸得不成樣子的機場,迅速撤退至高處的防禦工事——從同盟國軍隊事先掌握的偵察情報來看,守軍在山區至少有兩座配備遠程火炮的大型炮壘、6座配備步兵炮或迫擊炮的堡壘式據點以及20處防禦掩體。若守島的美英軍隊決死頑抗,同盟國軍隊以常規作戰方式進攻必然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作戰時間更是無法保證。
以德國無畏艦「大選帝侯」號和「卡爾大帝」號為首的炮擊艦隊在距離科爾武島南端約15公里處減緩航速,它們轉換陣列,昂起炮口,掩護載有4200名德軍官兵和1400名愛爾蘭將士的16艘驅逐艦、28艘登陸艦駛向科爾武島西南和東南海岸……
等到士官重新坐下,斯蒂夫身旁的小個子二等兵不安地嘀咕說:「下面全是大海,要是這時候敵人的戰鬥機突然從雲層里鑽出來,我們可就麻煩了!」
飛行途中,這個傘兵班的領隊士官用他的大嗓門向眾人叮囑道:「記住了,如果發現風把你們吹向海面,解開武器扣環,丟掉步槍和彈藥,往這根管子里吹氣,可以讓你們落水后浮在水面上,那時你們會有比較充足的時間解腰扣、卸背帶,不要驚慌,你們可以從降落傘的纏繞中脫身,就近游向海岸,或者是原地等待我們的艦船路過。」
這名二等兵當即反駁說:「要是敵人真是這樣不堪一擊,我們為什麼不直接進攻特塞爾或者弗洛里斯,而要去那個最不起眼的小島?」
Ju-26的吵雜機艙里分兩排坐著12名全副武裝的愛爾蘭傘兵,斯蒂夫倚著裝有胡伯特-IIK步槍的防撞囊,心無旁騖地等待著。相較於在科恩半島進行的空降作戰,這一次的飛行航程要遠得多,好消息是空降區域的敵軍部隊只有極少量的防空武器,而且有可能在己方艦載機的輪番掃蕩下消耗殆盡。
斯蒂夫聳聳肩:「先進攻哪座島嶼是指揮層的決策,我們要做的就是服從和戰鬥,贏取勝利,光榮凱旋。」
天明之時,在位於聖米格爾島和聖瑪利亞島的各處軍用機場上,20架He-28中型運輸機、20架K型突擊滑翔機、42架Ju-26輕型運輸機已經全部做好了執行空降任務的準備,愛爾蘭空軍第5傘降營的士兵們在軍官們的帶領下陸續登機。在運輸機群起飛之前,700多架同盟國戰機分成3個梯隊,氣勢洶洶地朝特塞爾島、弗洛里斯島以及皮庫島殺去,多架由福克G-51改裝而成的偵察機混跡其中,專門對特塞爾及附近島嶼和周邊海域進行偵察航拍,用以確定美英主力艦隊的行蹤。
不多時,一陣異樣的聲音透過機窗傳入耳中,斯蒂夫扭過頭,驚訝地發現幾架敵機從東面的雲里鑽出來,一小隊護航的福克G-51連忙轉向迎擊。雙方迎面相錯,然後在空中你追我逐的廝殺起來。
此前美英艦隊由特塞爾島南部泊地移師皮庫島海域,而在這個早晨,同盟國偵察機搜遍兩處海域都未發現敵方主力艦的蹤跡。獲此情報,戰區指揮官依然做出了發起空降行動的決定。伴著陣陣轟鳴聲,德制運輸機及其拖曳的滑翔機載著980名愛爾蘭空降兵——其中軍官11名、士官82名、士兵887名,飛向300多公裡外的科爾武島。
1933年10月6日凌晨3時30分,第二次科爾武島之戰正式拉開帷幕。30分鐘內,兩艘國王級無畏艦共向島嶼南部的海防工事和守軍陣地傾瀉了204發305毫米和425發150毫米炮彈,重巡洋艦「弗雷亞」號、「維納塔」號、「漢莎」號則發射了203毫米炮彈1400餘發,猛烈的炮火將科爾武島南部變成了火海,烈焰映紅了夜空,這一幕在隔海相望的弗洛里斯島上都能清楚看到。
在這個充滿夢想的時代,還差40天就將年滿20歲的愛爾蘭上等兵斯蒂夫·奎恩是愛爾蘭軍精銳傘兵部隊的一員。作為家中的老三,斯蒂夫1932年初應召加入愛爾蘭皇家空軍,次年即以二等兵的身份參加了對科恩半島的進攻作戰,因作戰出色獲得了一枚二等勇士勳章,並被擢升為空軍上等兵,而後跟隨部隊參加了突破塞文防線、攻克伯明翰的戰鬥,再度獲得勇士勳章。
這支精銳的空降部隊,正式番號是愛爾蘭皇家空軍第5空降營,它以大名鼎鼎的愛爾蘭皇家空軍第1空降營2連為班底組建,成軍時間雖然非常短,卻有著齊整的編員和完善的配備,四個連當中有三個傘降連、一個機降連,必要時可將沒有空降經驗的陸軍士兵增補進入機降連,從而達到臨時增強部隊戰鬥力的目的。
另外一邊,在位於特塞爾島的美英聯合作戰指揮部里,高級軍官們還在為同盟國的攻擊方向爭執不下,有人覺得同盟國軍隊的目標就是幾乎被炮火夷平的科爾武島,但不少人都認為這隻是敵人的佯攻,同盟國軍隊真正的進攻對象要麼是扼守供應線的弗洛里斯島,要麼是地處樞紐位置的皮庫島。
「我們周圍有足夠的戰鬥機護航。」斯蒂夫寬慰道,「而且我們前一陣子已經把敵人的航空部隊打垮了,這種擔心毫無必要。」
採取精兵路線的愛爾蘭軍隊,空降部隊的裝備水平要讓許多國家的軍隊自嘆不如。使用毛瑟標準步槍彈的胡伯特-IIK步槍是最基本的傘兵武器,通常情況下,每一名愛爾蘭士官都會隨身攜帶一支點45口徑的勃朗寧M1911,每個傘兵班配備至少一支伯萊塔T-28衝鋒槍和一挺仿勃朗寧M-1918的胡伯特-22輕機槍,其近戰火力能夠輕鬆壓倒一個英軍步兵班,而德制L-26型50毫米輕迫擊炮、IG-18F型75毫米步兵炮以及利默里克車輛製造廠生產的山貓-II型兩輪摩托車等裝備皆以較高比例配備至愛爾蘭空降部隊。
小個二等兵這時候倒是沒再碎碎念,而是不斷在額前和胸口划著十字。儘管這一幕讓坐在運輸機里的愛爾蘭傘兵們看得心驚肉跳,但在護航戰機的全力保護下,到頭來只有寥寥數架Ju-26遭到敵機攻擊,而且沒有任何一架被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