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盜》第二卷 大瞿越國

第十八章 固定馬鐙

第二卷 大瞿越國

第十八章 固定馬鐙

謝慕華聽到潘美提起馬鐙頓時想了起來,正是宋遼期間,才出現了固定馬鐙的戰術,在那之後,騎兵的馬弓射程增加了一半,而在馬上衝鋒的時候,衝擊力也更加強大。
潘美笑道:「可惜雁門關的遼軍始終沒有滿城那邊多,耶律善補也不過是個區區統軍使而已,就算抓到劉繼軒這個漢賊,也算不上什麼大勝。而且這些遼軍馬匹精良,他們騎術又極精湛,就算是前後夾擊,想來戰果也不會太大……」
潘惟吉說道:「雁門關外的遼軍,看樣子是要撤了!」
潘美喃喃道:「契丹人的鐵騎著實厲害,若是我大宋能有一支皮室軍那樣的精銳精兵就好了。可惜,無論是驍武軍還是驍騎軍……侍衛馬軍司的精銳始終是稍遜皮室軍一籌。」
「既然契丹人撤軍,不如我們隨後追殺?」潘惟吉忍不住插口說道。
潘美親自領著兩萬大軍趕到雁門關,如此一來雁門關上下宋軍達到三萬餘人,無數軍旗飄揚如海,無數刀槍茂密如林。雁門關得了大批援軍,楊繼業更是勝券在握!
潘美只是說些雁門關上的軍情布置,謝慕華越聽越是無趣,這些事情多半他都是不懂的。正無聊的快要打哈欠的時候,忽然潘惟吉快步走到門前,大聲叫道:「有軍情稟告!」
謝慕華一聽馬鐙這兩個字,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用力拍了拍腦門,口中還喃喃自語道:「馬鐙……馬鐙……」
潘美如今可是名副其實的坐在雁門關的太師椅上了,雁門守將、謝慕華等人云集在此。潘美聽楊繼業這麼一說,轉臉朝謝慕華看去。
潘美想了想,說道:「耶律善補雖然攻城受挫,不過他手下遼軍還有兩萬餘人。遼軍騎兵又多,來去如風。我軍駐守雁門,多是步軍。出戰就算打勝也無法全殲敵軍。與其這樣不如堅守雁門關,待鎮州一線退敵之後,耶律善補自然知難而退了!」
謝慕華微微一笑,兩人的心思都飛到馬鐙上去了!
謝慕華低聲說道:「太師不必憂慮,契丹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孩童學會走路就開始騎馬射箭,騎術精湛那是自然。我大宋騎兵都是入伍之後才開始訓練,要想趕上皮室軍,倒要在器械上多下功夫……」
潘美心中暗罵小狐狸,狡猾狡猾地!贏了一場得了功勞之後,就開始老老實實當監軍了?看自己來到雁門關,便把大小事往老太師身上一推,這小子倒是油滑的很那!
楊繼業斬釘截鐵的答道:「有!」
潘美皺了皺眉頭:「果真有這條小路?」
潘美口中雖然是如此說話,但是他和謝慕華心裏都明白,固定馬鐙是確實可行的,但是騎兵的訓練也要跟上。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見到成效的事情。但是謝慕華這句話卻是給大宋的騎兵點出一條明路,這位在沙場打拚了一輩子的老將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潘美立刻站了起來,二話不說大步朝關口走去。謝慕華等人急忙跟在潘美身後,一行人快步走上雁門關城頭,舉目望去,遠處遼軍營寨塵土飛揚,一隊隊士卒往來穿梭。謝慕華並不懂行軍之事,卻聽楊繼業和潘美兩人指指點點,想必是遼軍之前來的那一支軍並不是要來強攻雁門關,而是來接應耶律善補的。如此一看,只怕是真的要撤軍了。
石保慶急忙出列,抱拳道:「末將在!」
潘美也被謝慕華一語驚醒,撫掌大笑起來:「原來如此,只需要固定馬鐙便可……」
謝慕華笑道:「太師,若是楊繼業此番成功,那也多虧了太師指揮有方。」
「我知道一條小路,可以從那裡繞過雁門關,若是有一支軍能吊住遼軍的話。我可以帶兩千軍馬繞到敵後,從北向南向遼軍發動突襲。如此一來,遼軍必然大亂,到時候我們前後夾擊,可獲全勝!」楊繼業還是有點不甘心,又提出一個建議。
此時城下遼軍已經開始撤退了。謝慕華仔細看著遼軍動態,這次遼軍採用的是交替撤退法,即在離雁門關最近的軍隊撤退的時候,他們身後的軍隊保持作戰狀態。待撤退軍隊撤過作戰軍隊後方,變換為作戰隊形之後,作戰軍隊向後撤退。如此反覆!直到進入安全區域,這才開始整軍撤退!
潘美想了想道:「兵刃?馬匹上無非就是韁繩、馬鞍、馬刺、馬鐙……」
「謝大人,你這獻策的功勞,不下於殲敵三萬啊!」潘美笑呵呵的看著謝慕華。
謝慕華頓時來了精神,卻還知道自己的身份,強忍著沒問出來,只聽潘美問道:「何事?」
謝慕華笑道:「在下雖然奉旨監軍,但是行軍打仗的確不是在下的長處。之前太師鎮守太原,在下才與楊將軍商議,蒙皇上庇佑,總算是勝了一場。不過是僥倖至極。如今太師親臨雁門關,在下自當謹守職責。退敵之事,還請太師和楊將軍決斷!」
潘美一聽這話,本來有點生氣,可是那畢竟是自己的養子所說,耐著性子說道:「惟吉,你仔細看看,遼軍此退,進退有據,井然有序。必定是做足了功夫。若是貿然追擊,只怕落入敵人圈套。」
「我想到了!」謝慕華忽然高聲叫了起來:「太師,你想,若是馬鐙能固定在馬鞍上,那又如何?」
楊繼業也有些惋惜,低聲說道:「若是不追,只怕是縱虎歸山了!」
楊繼業待要再說什麼,卻見謝慕華使了個眼色,便不再說話了。
當初在論壇跟網友辯論的時候,謝慕華就曾經說過,如果在對馬的訓練上無法戰勝游牧民族,那就要在器械上想辦法,只是來到大宋這麼久。謝慕華一直事務纏身,居然把固定馬鐙這一茬給忘記了。
花花轎子人抬人,潘美在官場混了一輩子,如何不懂得這個道理?謝慕華等人白白把功勞送上,要是潘美再不知道怎麼做事,只怕天下人都要奇怪潘美是如何當上大宋的太師,河東路的兵馬都部署了!
不等潘美答話,謝慕華就滔滔不絕的說了下去:「步弓之所以比馬弓更遠更勁,是因為步卒腳踏實地,能使用全身力氣放箭,不在馬背上顛簸,準頭自然精準。可是如果馬鐙能固定在馬鞍上,就可以大大減少騎兵控制馬匹的力量,馬弓威力至少增加一倍,兩軍交戰之時,騎兵雙腿能夠發力,威力更加強大……」
潘美終於姍姍來遲了,不過最好的消息就是,潘美終於來了!
潘美思索良久,終於下了決心:「我給你兩千精銳,你帶人潛入敵後。石保慶!」
潘美忍不住說道:「楊將軍行伍出身,想必不知道孫子兵法有雲,窮寇莫追。商鞅的商君書中所說——大戰勝逐北無過十里。何況現在遼軍並不是被我們擊退,而是自行退卻,他們能沒有埋伏?」
潘美看謝慕華這副模樣,不知就裡,急忙說道:「謝大人,不如先坐下來歇息一會吧!」
「太師!之前我軍避而不戰,是因為我軍兵少,遼軍又善於野戰,倘若出戰不利。唯恐雁門關有失。如今太師親率大軍來此,楊繼業願領一支軍出城野戰。取耶律善補首級!」楊繼業大聲說道。
潘美心中得意,他並不了解雁門關的地形,聽說有這條小路在,那便是勝券在握了。楊繼業在雁門關打了一輩子仗,只怕再沒有人比他對雁門關熟悉了吧!
謝慕華自家知道自家事,如今身居高位,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成百上千人的性命。潘美這麼做自有他的道理。已經是太師了,潘美又沒有篡位的野心,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而已。要是楊繼業再堅持出關迎戰,贏了倒好說,要是輸了,這個黑鍋總是要有人來背的。雖說花花轎子人抬人,可是牆倒也是眾人推。真要是楊繼業一力堅持,十有八九潘美會逼楊繼業立個軍令狀下來,讓他先把責任攬上身。
謝慕華倒不是覺得楊繼業一定會打敗仗,只是戰場險惡,沒有人敢肯定自己就一定能取勝。現在的歷史已經不是謝慕華在中學歷史課本上學過的歷史了。況且楊繼業很快就是自己的泰山老丈人,要是他背了黑鍋,就等於謝慕華自己背了黑鍋……
謝幕成長出了一口氣,呈報戰功的事終於讓潘美看清楚一個事實。他在這一仗里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換言之,楊繼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對大宋的忠誠,謝慕華親臨敵前,設計大敗遼軍;只要謝慕華願意,他大可以自己寫一份公文轉呈到東京去。只是到那時,趙德昭會怎麼看潘美這位駐守河東路的第一大員,那就很難說了!
「你領驍武軍,跟著遼軍卻不接戰,主要鎮住遼軍,延緩他們撤退的速度便罷!」石保慶得了將令,和楊繼業一起下關點兵去了。
謝慕華隱約想起在後世好像看過這樣的撤退法,要是遼軍採用這樣的策略。就算是追擊出去也不會有什麼戰果。其實在雁門關雙方只不過是交戰一次而已,遼軍根本沒有受到實質性的打擊,戰鬥力保持了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