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馬》第一卷 宇宙初倒懸

第三十九章 無妄之災

第一卷 宇宙初倒懸

第三十九章 無妄之災

裴該一開始並未在意,但眼角偶然間一掃,卻見其中一人面相有些熟悉,不禁勒停了坐騎,又再俯身細瞧。果不其然,此人一張方面,五官雖然扭曲,還能看出原本應該頗為精緻,鬍鬚雖然沾了血被黏得如同毛筆一般,仍然留存有仔細梳理過的痕迹——唉,這不是曲墨封么?!
石勒「哈哈」大笑,忙伸雙手把王贊攙扶起來,隨即提出要求:「正長,可肯為我書一封信,奉勸苟道將也倒戈來投么?」
……
王贊這幾天始終和裴該呆在一起。他先是請求拜見裴妃,然後就纏著裴該詢問對方降胡的經過,說著說著,話題又扯到了寧平城之戰上——王贊多方打問細節,詢問某人某人當時可在軍中,結果如何?裴該不好意思說全軍盡沒,就只有自己一個歸降了石勒——什麼石勒敬自己的志氣、愛自己的才能,以及胡營約三事等事,太過曲折,也不容易取信於人哪。一個說不好,反倒顯得王衍等輩全是節烈,就自己一人貪生怕死……
王贊見裴該勒馬,也不禁停了下來,問他:「文約,何事?」裴該揚起鞭子來朝那些人一指,提高聲音問道:「彼等所犯何事?受了誰的鞭笞?」
世家門閥體系以東漢朝為其濫觴,到魏晉時始得成型,期間風雲變幻,政權起落無常,但絕大多數源自漢季的頭等門閥卻始終屹立不倒,把家族顯赫的政治聲望一直延續到唐代乃至於北宋——比方說潁川荀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高平郗氏、弘農楊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等等,河東裴氏自然也列名在內。
詳細情形,這小兵也不怎麼明白,要等一行人都安置好了以後,裴該才從簡道口中得知確信。當然啦,簡至繁也是跟他們一起來的,並沒有親眼得見,但架不住那傢伙人頭熟,又好打聽啊,所以得到情報比裴該要早,而且相當的詳細。
苟晞這陣子實力日蹙,心倒飛得比天高,他本來就施法嚴苛,這一抖起威風來,就更是細過必罰,小罪必誅,搞得是人心惶惶,終於眾叛親離。因此石勒才剛攻了半天城,就有人主動打開西門,引導胡漢軍入內,隨即數名親信直接把苟晞及其弟苟純捆上就給押過來了。
這些世家出身的子弟,從來眼高於頂,非清要顯職不肯接任,非宦門之後不與交遊,非門當戶對者也不相婚姻,別說瞧不上次一等門第的士人、官僚了,就連皇帝都未必放在眼裡。終究司馬氏在漢季只屬於次等門閥,雖以經學立身,卻沒出過什麼大家——不象荀氏有荀爽、王氏有王經、鄭氏有鄭眾、郗氏有郗慮、楊氏有楊震、崔氏有崔琰、盧氏有盧植……而琅琊王氏的王祥、王覽兄弟,河東裴氏的裴茂、裴潛、裴秀、裴頠四代祖孫,雖然算不上經學魁首,亦皆可為一世之師矣。
石勒說「餘黨不論」,當然不是指進城之後不燒不殺、不搶不掠,跟「人民子弟兵」似的,而是指對於主動降順的將吏不再施加懲處——那幾個倒霉蛋和新太子司馬端算是例外——降將他要任用,降卒他要收編,至於普通百姓,對於流動作戰的胡漢軍來說作用不大,則自然難逃厄運。不過總體而言,蒙城還算是「和平」接收的,前後殺傷兵丁、百姓也不過一兩千人而已,在這年月就已經算是難得的慈悲為懷啦。
曲墨封真正是流年不利,才遭逢此無妄之災。且說「君子營」內眾士人大多雖有職司,卻無正式名位,因而他們就自己冠上頭銜,只為的相互稱呼時候好聽一些,比方說徐光和程遐都自稱司馬——左右就不論了,誰都不肯排名在對方之下。但這理論上只能私底下叫,不可宣之於大庭廣眾之間,只是大家說順嘴了,石勒、張賓等人貌似也並不怎麼在意,故此就連奏事的時候也往往會忍不住帶將出來。
即便如此,大軍入駐,自然導致街面上冷冷清清,就沒有什麼百姓再敢露面,來來往往都是胡漢兵將。王贊還想跟裴該談詩論賦,裴該看到蕭條的市容,卻壓根兒提不其興趣來,只得隨口敷衍。正行之間,忽見幾名胡兵拖著數人經過,那幾個人全都滿身臟污,加之道道鮮血淋漓的鞭痕,也不知道是犯了什麼罪,要遭到如此嚴懲。
果然不出石勒、張賓所料,苟晞才剛接到陽夏失守的敗報,當場慌了手腳。終究他也是當世宿將,頭腦一時間混亂而已,相信很快便能恢復過來,籌謀應對之策——要麼進攻,要麼防守,要麼乾脆棄城遁往它處。可還沒等他開始鎮定下來謀划呢,胡漢大軍就已然到了城下,二話不說便發起了猛攻——真正是「兵貴神速」。
就這麼著,兩人一連膩了好幾天,年齡雖然相差甚遠,貌似還頗為投契——不過詩文之道並非一兩日便能有所進益的,而文章靈氣么,即便拜投了明師,自身又足夠努力,該找不著仍然找不著……
只是如今司馬已有人選,石勒在收降苟晞以後,即任命他為左司馬——空著個右司馬的職位,眾人私下傳言,是給裴該留著呢。故此今日曲彬還不是正式奏事,只是在和徐光就公事交談的時候,尊稱對方為司馬,偏偏被苟晞路過的時候聽見了,苟晞深感惱恨,當場就跑去稟報了石勒。石勒聞言大怒——其實主要是做給苟晞看的——當即召徐光和曲彬過來,對徐季武僅僅申斥幾句而已,對曲墨封就沒那麼客氣了,當場下令責罰三十鞭,以儆效尤!
只得含糊應對,趕緊把話題給扯遠去了。一開始他不打算多搭理王贊的,但說著說著,就聽王贊感時傷世,開始吟詩,裴該不禁心中微微一動——這或許派得上用場啊……
東晉南朝,文採風流,士人基本斷絕了漢儒的傳承,因此被迫著不是去清談了,就是去做詩了,於是上承建安風骨,開啟文壇一段盛世——「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想想也實在悲摧到可笑。
裴該是打算落跑去江東的,天下雖大,只有那裡還勉強可算一片凈土,即便自己還有恢復之志,也起碼先得把裴氏安置在那麼一個安全的地方吧。可是若赴江東,就免不了要跟一票酸腐文人打交道,在這方面,他無論前世還是今生,學問是有,靈性絕欠,根本就沒有吟詩作對的天賦。聽裴氏說,這王正長倒算是個挺有水平的詩人哪,不如我先來向他請教一二吧。
於是他在和張賓商議過後,都沒來得及詢問刁膺、蘷安等人的意見,便匆匆集合主力,親自領兵,連夜出了陽夏,直取蒙城。
那小兵回答道:「此人是得罪了苟將……司馬,苟司馬言于郡公,郡公勃然大怒,即命鞭笞三十……」
苟晞這會兒為了活命,什麼事兒不肯做啊?當場便親手斬殺了司馬端,割其首級,跪獻石勒。石勒大喜,即拜苟晞為左司馬——和張賓的名位一般高。
裴該看到這一幕先是苦笑不得,繼而就彷彿跟吃了只蒼蠅那麼噁心。他只是暫時棲身胡營而已,壓根兒就沒打算幫石勒的忙,沒想到僅僅投胡這一件事,就已經算是幫大忙啦……
當然啦,這三點其實是互為因果的:若不明經,則得不到出任高官的機會;若然不出高官,很難兼并巨量的田產;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也無法保證子弟世代學經,進而歷朝出仕。然後因為基本上壟斷了經學的學習權和解釋權,又財雄勢厚,才能任由政治風雲動蕩、朝代更迭,始終維持家族聲勢不倒。
這些第一等的門閥世家,必須要符合三個條件:一是在文化上,祖上出過經學名家,世代以儒經教育子弟,家中藏書甚豐,甚至獨掌一家學說;二是在政治上,世代都出二千石以上高官,最好能有入朝任卿、拜相的;三是在經濟上,家族繁茂,人口眾多,廣有田產,阡陌縱橫,雄霸一方……
裴該等人是三日後離開陽夏,前往蒙城的——這算石勒的后軍,家屬營加輜重隊,仍由逯明護持,戰兵五千,各類非戰鬥人員倒有近三萬之眾。「君子營」成員除張賓、徐光、程遐等十餘人隨軍聽用外,也大多都在隊列之中,這會兒又多了一個王贊王正長。
石勒並沒有如同攻打陽夏城那般,先派人拿著王贊的手書去蒙城勸苟晞投降。因為根據王贊所述,苟晞這會兒還在倚紅偎翠,做著曹操再世的清秋大夢呢,換言之,他正狂著哪,哪肯因為一封老朋友的書信就降順胡漢國呢?
王贊略顯尷尬地笑一笑,不接這個話頭,只是重複裴該的問題:「彼等所犯何事?」那小兵隨口答道:「都是冒犯了石……郡公的軍令,因此受此鞭笞之刑。」裴該指指緊閉雙眼,生死不明的曲彬:「此人違犯了什麼軍令?」
而且石勒還把多份箭書射入城內,內容很簡單:「三日必克此城,破城后雞犬不留,婦孺並殺!若三日內開城歸降,則只罪苟晞一人,餘黨不論。」
所以當聽說這種頂尖門閥的嫡派子弟竟然降了石勒了,你說王贊能不吃驚嗎?王贊雖然姓王,但祖籍義陽,跟琅琊王、太原王全都挨不上邊兒,家系不入上品,天然地對頭等門閥抱有高山仰止的崇拜心態。由此裴該就這樣被石勒當做馬骨給供起來了,還是具金燦燦的馬骨,得空就亮出來給王贊之輩瞧瞧——連裴家都肯歸順於我,汝何人耶,而敢以不文胡兒目我乎?!
於是王贊驚愕過後,當即俯伏在地,向石勒表態:「明公威武,氣蓋當世,至德亦感天地,贊不才,今願降矣。」
小兵們只管拖人,理都不理。但王贊貌似認得其中一人,於是高聲呼喚其名,那小兵抬頭見了王贊,不禁大吃一驚:「王侍郎也降了……歸順了漢國么?」
……
這一來他幾名叛主的親信全都傻了眼,連聲問說不是只罪苟晞一人嗎,怎麼不怪罪他了呢?那將軍您又打算如何處置我等?石勒一瞪眼:「汝等背主不忠,還奢求活命么?!」下令將這幾人全都亂棍打死。隨即安慰苟晞道:「將軍無罪。天下皆司馬氏所壞,將軍何罪之有啊?」暗示苟晞把他才剛擁立的太子司馬端斬首來獻。
石勒下得馬來親解二人之縛,這才遞上王贊的書信。苟晞幾乎是瞬間從天上跌落泥塗,巨大的心理落差徹底摧毀了他的抵抗意志,等見到好朋友的勸降信,不禁長嘆一聲,當即跪拜在地——堂堂苟大將軍投降了!
但也正因為如此,石勒猜想苟晞尚且無備,有機會將之一舉成擒——據說蒙城糧秣還算充足,若等他回過味兒來,大肆擴軍備戰,那便很難快速攻取了。要知道南邊兒還有個王彌,隨時可能揮師北上來插一腳,石勒倒不怕王彌和苟晞夾擊自己,怕的是王彌搶先一步滅了苟晞,并吞其部眾,到時候實力躥升,恐非自己所能拮抗了。
簡道將此事稟報裴該,裴該不禁冷笑道:「曲彬諂上而傲下,固當罹此難也!」他雖然覺得這小子就一廢物,根本無須關注,但當日奉程遐之命大大咧咧來召喚自己的事兒可還一直記在心裏呢,他裴文約肚量可沒多大,很記仇的。只不過既然苟晞先幫忙收拾了那傢伙,倒是省得自己費腦筋和動手了。
隨即懇請簡道:「至繁,有勞卿為我收集城內公私圖書……」
裴、王二人並轡而行,跟隨大隊進入蒙城。王贊多年擔任地方官,也領過兵、打過仗,馬術自然是嫻熟的,還教了裴該不少速成的竅門兒——胡人打小騎馬,反倒未必懂得。此時蒙城街道也已經真正「清理」乾淨了,再看不到多少遭逢兵燹后的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