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馬》第七卷 萬殊同野馬

第三十四章 天命之賊

第七卷 萬殊同野馬

第三十四章 天命之賊

其實這次攻守戰,另兩人所發揮的作用要比甄隨來得更大,一是楊堅頭,二是辛懷遠。楊堅頭原有一名幼子,此前在逃亡途中不幸失散,等他跟著甄隨返回河池之後,竟然聽說此子已被楊難敵所殺……楊堅頭當場哭倒在地,指天發誓跟老哥勢不兩立——終究是你親侄子呀,你就真下得去這般狠手?我將來一定要砍下你的腦袋,給我兒子償命!
有人回答說,要回去娶妻生子,然後老死床簀;還有人說,不願年老體衰,等活到四十,兒女滿堂后,就乾脆一刀抹了脖子算了;更有人趁機表忠心,說:「唯願為將軍奮戰而死!」
他問裴嶷,該當如何答覆。裴嶷回答說:「據彼等奏中所言,自故道而抵河池,道路險狹難行,轉運不易,則一旦進取下辯失利,關中無可救援,反成蛇足。且楊氏久據武都,勢成割據,幸得其兄弟相爭,朝廷才有插手的機會。若助楊堅頭殺楊難敵,恐是又造一氐王也。不如維持均勢,待明公率師上隴,奪取上邽,再自北道南下,可一舉而定武都,不至於反為他人做嫁衣裳。」
這個消息就是:宕昌羌發兵而東,有襲擊他的老窩下辯之意。
甄隨是沒有宗教信仰的,既不通道,也不信佛,但他有中國人傳統的敬天法祖的習慣,所以在圍城中,時時向上天和祖宗祈禱,希望自己可以逃過這場劫數。他有時候忍不住就想,我家世代為賊為寇,難道是因為自己悖逆祖宗成法,改做官兵了,所以祖宗才因此懲罰自己嗎?
這也是沒法可想的事情啊,若非山寨被官兵所破,部族星散,他又怎麼可能給王導為奴,繼而上了裴該的船呢?如今手底下沒有一個本族蠻子,全是仰慕裴該的中國士兵,他就想再重操舊業,也沒這個條件哪!
唯獨肯來救援司馬保的,只有隴城的陳安,他與楊曼、王連等率晉戎聯軍四千,直奔上邽而來……
那麼楊難敵為何而退兵呢?一來是打探到了官兵的增援即將抵達。
梁懃是先代移居宕昌的,漸得晉、羌擁戴,逐漸成勢。他本人並無野心,只想保家衛鄉,卻因為族屬矛盾,難免與仇池氐結下了深仇。仇池、宕昌之間相爭、仇殺非止一日,在原本的歷史上,楊難敵之所以不肯全力攻打河池,就也有擔心宕昌襲其後路的緣由在。這回若不是楊次帶了幾千秦州兵來,壯大其勢,他也不會急著來打兄弟楊堅頭。
同時甄隨還擔心,即便后軍趕到,恐怕也無濟於事。不在於后軍中沒有他這般猛將坐鎮,主要是兵員素質、水平,距離自己帶來這三百人差得太多了。「劫火中營」離開徐州的時候,也不過一千來人,進入長安后,很快擴充到兩三千,等到裴該留台關中,開始再次大爆兵,瞬間就滿額到了五千。
在楊難敵想來,官兵來救河池,不會就這麼兩三百人,而必有大軍在後,恐怕是擔心河池城難以久守,所以甄隨這蠻子才冒險率精銳先行。那麼一旦對方援軍趕到,我還有取勝的希望嗎?正是考慮到這一點,他才不肯全力攻打河池,而想要保存實力。
按照楊堅頭的意思,既然官軍大舉來援,就應當乘勝追擊,直取下辯,砍下我大哥的狗頭。他為此反覆求懇甄隨等人,但這回甄隨不敢再冒險了,一口就否決了他的提議。
裴該也不禁暗想:究竟誰是主角啊?其實這蠻子才是穿越者吧,竟然帶著天命之子的命格……
拉回來說,本年關中收成不錯,倉庫充盈之後,自然就該對外用兵了。按照原計劃,裴該親提四萬大軍,西征秦州,所過之處,各城邑無不望風歸降。終究司馬保復用張春、楊次,導致人心喪盡,就沒有誰再肯來救他。不僅如此,羽檄傳處,涼州牧張寔也遣司馬韓璞、撫戎將軍張閬率軍一萬南下,進取南安。
這五千人中,老兵數量其實並不多——不少被調往別營,還有到河南種地去的——新卒雖然經過了將近半年嚴苛的訓練,終究沒怎麼見過大陣仗,戰意和組織力都要大打折扣。甄隨之所以挑選精銳急行,把后軍遠遠甩開,就也有對那些兵的能力不報太大希望的緣由在內。
而就甄隨本人來說,他的性格從來是朝前沖,並不喜歡防守仗,更缺乏獨自指揮一場守城戰的經驗。甄隨這個鬱悶啊,他心說我自從跟隨大都督以來,除了在蔣集崗因為大都督馬驚先遁,吃過一場敗仗外,啥時候打得這麼窩火過?可是敵我態勢如此,他又不傻,也不想死,就不可能再打開城門衝殺出去。
最後這個比喻,本是後世語,但因為裴該經常說起,所以裴嶷也學會了。
甄隨苦守河池城,基本上是被楊難敵逼著打,毫無還手之力。終究雙方兵力對比太過懸殊,加上河池城又才剛易過手,城防工事破綻百出,若非楊難敵忌憚于甄隨的勇名,不敢全力押上,以免無益地損耗士卒,或許用不了五天,甄將軍便只有棄城逃亡一條路可走了。
甄隨盼望著后軍可以儘快趕到,但是計點時日,沒有十天半個月的,恐怕休想……因為後軍隨身還攜帶著相當多的糧秣、物資,則走起從故道到河池的小路來,必然如辛攀所說,「日行不過二十里」。自己能夠扛過十天半個月嗎?玄啊……
他派出很多探子到東方去偵察,因為得著消息,大批官軍經小路來援河池,估計兩三天後就會到了,正在急籌應對之策,突然間又傳來一個消息,才使他不禁望城興嘆,被迫鎩羽而歸。
好在老天爺還是眷顧這蠻子的,楊難敵猛攻河池城達九日之久,眼看城破在即,甄隨正在猶豫是逃亡好呢還是乾脆戰死好呢,他卻突然間退兵了,一夕之間,西躥無蹤。辛攀、楊堅頭都不禁跪地向上天禮拜,酬感天恩,甄隨卻愣愣地想著:難道是因為我還沒有子女傳承,所以祖宗不肯讓我就死嗎?
本年秋季,河朔大蝗——真所謂「風水輪流傳,今天到你家」……石勒為此而被迫暫緩了對厭次的攻伐,全力撫安幽、並、冀三州現有的領土。
他某次於城上護守,在打退了敵軍的一輪進攻后,就癱軟在地,隨口問身旁的親信部曲:「汝等將來,打算怎麼死法?」
可是胡焱、辛攀都勸他,不可一口回絕楊堅頭,免傷氐人之心,所以才借口向長安請求諭示,暫且加以敷衍——我們此來,本是為了救你,大都督可沒有說要主動進攻楊難敵啊。
消息報至長安,裴嶷不禁喟嘆:這蠻子運氣也未免太好了吧,這都能讓他守住了河池?從前在美陽也是如此,明明是無謀地急進,偏偏就馬到功成……你說楊難敵退個啥啊,再加一把勁兒,這蠻子不就完了嗎?
甄隨微微苦笑,道:「男子大丈夫,豈可老病而終啊,還是戰死來得乾脆。我必要身帶百矢,刀、矛之創數十處,于陣前死而不倒,這方是男兒本色!」
至於辛攀,此人並非純粹的文弱書生,對於軍事也是有一定了解、認知甚至是經驗的,想當初留在家鄉管理族務的時候,他就曾經組織民壯,多次打退過盜匪、亂兵乃至氐羌的襲擾。所以說他比較擅長防守戰,正是在其輔佐下,甄隨才能夠多次打退楊難敵的進攻。
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是非常原始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如歐洲中世紀的莊園經濟,但它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中央政權的穩固,有助於維持大帝國形態。裴該承認,就理論上而言,若在中國施行西式莊園經濟,有可能使得資本主義萌芽更早產生,工業革命可能會在東方而非西方率先展開,但這可能要以喪失大的一統中華帝國,以及造成長年兵燹,甚至於一戰類型的殘酷戰爭為代價,所以他不敢冒這個險。
相比起來,關中尚算風調雨順,是個平年,而且稅收所得,更在往歲平年之上。
但他終究可以利用戰亂的契機,削弱世族莊園經濟,而暫時性開展國家莊園經濟——也就是屯田。屯田的好處是很明顯的,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分工協作,擴大農業生產,所得超過半數歸入國家府庫,稅收比自然經濟狀態下增長了一倍還不止。但屯田的害處也不少,首先就是官府投入的管理成本過高,這在通訊、交通水平低下的古代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更難長久維持,其次以中國的社會土壤,農民也不可能長期受國家莊園壓榨而仍舊保持活力。
再者說了,自秦漢以來,大一統的觀念便已深入人心,僅以裴該一人之能,恐怕也難以徹底改變國內的經濟形態。盛行於六朝的世族莊園經濟,就在隋唐遭到嚴重破壞,從此只能作為自然經濟的補充,而不能再度站上前台,就是明顯的例證。
因此只能作為臨時性舉措,裴該對屯戶承諾,只要踏踏實實為國家墾殖五年,就有分田分地的資格,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復家庭式的小農經濟。希望在此之前,可以改革和完善舊有的官吏制度、管理體系,將來仍能夠代替族權維持一定的農村協作吧。
楊難敵也是一員合格的軍事統帥,氐中豪雄,而且論用兵的柔韌性和嚴密性來說,更在甄隨之上。此前遭受夜襲,純屬「閉門家中坐,禍事天上來」,根本料想不到的事情,然而吃一塹,長一智,楊難敵在城下紮營,刁斗森嚴,防禦嚴密,勢不可能再重蹈覆轍了。甄隨想要故伎重施,再搞夜襲,卻根本無隙可乘。
宕昌在下辯之西,位於羌水上游,羌人聚居,有種落數十。永嘉初年,這些羌部逐漸聯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大的部族聯盟,勝兵達六七千之多。不過宕昌羌的酋大卻並非羌種,而是一名晉人,姓梁名懃,本籍烏氏——也就是說,他跟梁芬是同族,論起來算是梁芬的從侄。
與其如此,我還不如乾脆戰死在這兒得了!
……
甄隨就這樣逃過了一劫,不久后胡焱也率后軍趕到,於是聯名上奏長安,彙報這一仗經過,並且求取進一步的諭示。
這回隨信還綁來了楊次,裴詵等素恨此人,於是向裴該請命,將其押赴刑場,明正典刑了。
他心說可別後軍趕來,疲乏混亂,結果反倒讓楊難敵給包了餃子。我吃一場敗仗無所謂,若是把整個「劫火中營」都折進去了,哪還有臉歸見裴大都督啊?而且日後我在諸將面前還抬得起頭來嗎?
楊堅頭的部族,在河池城破后遭到楊難敵的血腥清洗,城內可以說是家家哀哭、戶戶戴孝,無不對楊難敵恨入骨髓,因而在楊堅頭的煽動下,他們不要命地湧上城頭,與攻方展開惡鬥。雖然因為缺乏訓練,交換比並不好看,卻也給攻軍造成了相當的殺傷,使楊難敵遲遲難以得手。
主要是如今的關中,自耕農很少,將近一半產出來自於世家大族的莊園,更多一些則由留台直接控制的軍屯和民屯供應。屯田制度對於儘快恢復生產力是作用明顯的,這種非自然經濟形式,在生產上可以形成一定的分工和協作,在分配上也有利於商品的流通。最關鍵是把擴大再生產的職能完全收歸官府,大大有助於物資的徵集和調配。
本來以為自家既然勢大,又找上了司馬保這個靠山,宕昌梁氏當不敢輕舉妄動。誰想梁懃一直在關注著下辯的動向,當聽說楊難敵兵敗河池的消息后,膽氣陡壯,就此開始蠢蠢欲動起來。楊難敵聞訊,不敢再在河池城下多做耽擱,被迫退兵回去,防堵宕昌。
甄隨的意思,如今野外糧谷尚未收穫,你就城內這些儲糧,已經被楊難敵糟蹋過一道了,還剩下多少呢?如何資供我全軍西進?況且楊難敵兵不下萬,我只有五千人,而且遠來疲憊,一旦攻守易勢,勝算並不見得很大啊。關鍵是你手下那些氐眾,用來守城或許勉強敷用,帶著出征……我對他們真沒啥信心。
裴該就此下令,命留「劫火中營」一部于河池,助楊堅頭守城,甄隨等人率主力即刻折返故道屯守,以待軍向上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