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馬》第八卷 戰聲煙塵里

第十四章 大都督有疑心病

第八卷 戰聲煙塵里

第十四章 大都督有疑心病

李四腆著臉諂笑道:「我日日向上天祈禱,保佑排長和伍長遇難呈祥、長命百歲,二位是斷不會死的,連帶小人,也可得生……」
再說馮翊戰場上,劉粲一連多日不能擊敗陶侃,不免又命人到夏陽城下,去催促劉驥,劉驥也正在著急上火,甚至於一言不合,竟然揮鞭笞責李景年——連攻了好幾天了,夏陽城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卻偏生聳立不倒。
甄隨撇嘴道:「汝本烏氏梁的分支,說不上有多尊貴,汝妹也非天仙相貌,又是二婚,難道汝以為,我必要與汝家聯姻么?似汝這般出身,雍、秦兩州多是欲攀附老爺的,我又何必尋到武都來?但揮師平了宕昌,我不信羌中便無姿色超過汝妹之女!」
楊清心說大義凜然個屁啊,我就隨口那麼一說罷了。其實吧,最好連我本人都不死,要死也得死在大都督眼前,希望他將來能給自己立個墳頭,想起來再上炷香……這死在偏僻的夏陽城裡,叫什麼事兒嘛。
其實甄隨前面說的都是真心話,最後兩句則純屬扯謊,他壓根兒就不在乎立不立功,名爵是否止步不前,更不再乎梁家能不能傍著自己往上爬——老爺只是想打仗啊!越是大仗越不能少得了老爺!
「我此前率軍攻張春,及此番來取仇池,諸將多有煩言,大都督亦頗猶豫,老爺真是費盡唇舌,才能夠獨當一面。我早便料定,今秋胡寇八成要來侵擾關中,此後有無數大仗可打,故此才一見汝面,便言及婚事,即便汝妹不甚美,也肯屈從了。倘若胡寇不來,婚事自可暫緩,今胡寇已至,我又怎敢拖延啊?今夜便要與汝妹成婚,隨即送汝妹往長安去住,我乃可以揮師馮翊,或者竟能東渡去滅胡了!
張參反問道:「倘若排長一家老小都在此城之中,汝棄之而逃,或可保全自身,而老幼皆死;汝若不逃,則與家人同死。當此情狀,排長又肯不肯逃呢?」
「舅子,我立大功,于汝大有好處;我若就此止步不前,汝家焉能顯貴啊?」
……
話音未落,就聽不遠處有軍吏高聲喚道:「登城,登城!胡賊又將來也!」
梁懃堅決不肯讓步,說:「吾妹雖然生於羌中,終是世家之女,婚事豈可輕慢啊?將軍如此行事,非止侮辱舍妹,抑且辱及我梁氏一門了!」
最初那一排人,部分是在城上或中箭,或為攀爬的胡兵所殺——也有身負重傷的,只得退出戰鬥隊伍——部分則是東門曾一度為胡軍以撞車攻破,周晉親率士卒封堵,血染征袍,好不容易才用土石重新把門洞堵上,楊清的排在那仗中數息間便即戰死了六名之多。
他跑去勸說從妹,梁氏倒是不難說服——她是真真正正的二婚,這年月的禮法雖然並不鄙薄婦人再嫁,但她自丈夫死後,因為夫家矛盾,被迫遷出依從兄而居,實在沒什麼資本跟梁懃討價還價——只道:「若實與家族有益,阿兄說何時成婚,那便何時成婚吧。」
楊清不禁嘴唇一抿,嘖了一聲,然後答非所問地道:「周督這是……要先多殺幾個胡兵,好為一城軍民墊背啊……」
軍列中還有一乘漆壁香車,由甄隨親信部曲五六人及梁氏仆佣六七人衛護,以安置梁氏。計劃先把老婆送到長安城外,甄隨統率大軍自然是不進城的,正好轉道北上,去援馮翊。
「舅子,實言相告,若無此番出征事,便與汝妹先定下親事,不急於成禮,也是無妨的。然而……胡寇蟊賊,只要老爺一臨陣,必然望風而逃,一敗塗地……」甄隨最近這幾年接觸的高層多了,學問倒也見長,簡單的成語學會了不少——「說不定大都督便要下令,趁勝揮師,東渡直取平陽!
楊清道:「周督這便想差了,此城遲早要破,百姓難逃一死,倒是我等這些當兵的,若肯棄城而走,尚有一線生機啊……」
梁懃是真沒想到,這個瞧上去粗豪不文的蠻人,其實會有那麼多花花腸子,當下聽得是滿頭的冷汗,無奈之下,最終也只得依從了甄隨所請。
甄隨感覺跟梁家這門親事頗說得過——女方雖非天姿國色,比起自己老家那些蠻女來,終究是要白皙、水靈一些的。再者說了,等熄了燈,美醜之間,真能有太大的區別嗎?
梁懃道:「我早便承諾與將軍結親了,將軍又何必心急,乃至苦苦相逼?我這便遣人送舍妹往長安去,覓宅暫居,候將軍戰勝歸來,隨時可以成禮……」他心說我還希望你遵守承諾,說動裴大司馬前來主婚呢,那我這做哥的,面子上也有光彩啊。
張參當即轉述傳言道:「司馬之意,夏陽已成孤城,既然難守,不若棄之,余部北向或西向入山,尚可有一半的存活,胡軍急於克城后南下,或許不會緊追。他還轉述大都督所言,說什麼:『存人失地,人地可以皆存。』此前固守,乃是為了拖延時間,好處置城內存糧……」
張參擠擠眼睛,問他:「若那萬民中,有排長一家老小,汝真捨得么?我等皆肯為大都督而死,但若非止己身,一家一族都要為大都督去死呢,又如何捨棄得了?我雖孤寡一人,設想起來,卻無排長這般大義凜然啊。」
急忙岔開話頭,追問張參道:「便為此事,周督與司馬爭吵起來么?結果如何?」
甄隨見勸不聽,只好把梁懃扯到一旁,壓低聲音解釋道:「舅子,休恃汝世家出身,各自心照,分家已久,洛陽梁司徒未必還會允許汝家歸宗。汝若想保全自身,保全一族,保全宕昌,則必須與我結親……」
——此際不但秋糧已經入庫,而且去歲還有穀物從南方運來,以備夏陽之守,所以城內糧食是頗為充裕的,即便這幾天一直敞開了讓士卒們吃,也不可能在短短數日內吃盡,若欲棄城而走,除了背得動的口糧外,剩下那些都需要預先處置了。然而軍糧的存儲向來都很講究,層層堆疊,雜以它物,防火防盜,若打算一粒米都不留給胡軍,無論是埋、是燒,處置起來也都需要一定時間。
於是便跟梁懃商議,說且等大都督令旨下達,我就帶著你們一起返回長安去,然後請大都督主婚,我與令妹完了婚事吧。梁懃自然不勝之喜。
楊清揉著下巴,側耳傾聽,到此忍不住插嘴說:「司馬于軍中宣講,每言大都督愛民若子,還說什麼孟子有雲:『君為輕,社稷次之,民為重。』但要我說,若大都督與萬民遇難,自當舍萬民以救大都督,有大都督在,才能夠逐卻胡虜,使更多百姓可以安居……」
行周公之禮的時候,甄隨雖未成婚,卻有經驗,立刻就發現新娘不是完璧了,不禁在心中暗罵梁懃。但他也不點破,也不聲張,只是奮力馳騁半宵,翌日起身,通體舒泰。隨即與梁懃、熊悌之告別,率師自下辯北門而出,迤邐東歸。
張參對此就不忿啊,說:「初從軍時,軍吏便轉述大都督所言道:『捨生求死乃可得生,畏怯貪生反而易死。』本以為是至理名言,但放在李四身上,完全不確么。難道是他爹娘積了什麼福德,佑護其身不成么?」
「然而秦州初定,雍州也不甚安,大都督暫時是離不開的,必歸長安去。則將遣何人率師東渡呢?實言告汝,我自江南即從大都督,久在其側,深知其性,大都督實有疑心病啊,唯恐諸將自擁其眾,不聽調遣,故此每每打散各營重組,又設各級司馬為其耳目……則命一大將總統雄兵,出於數百上千裡外,又有大河為阻,訊息難通,大都督如何能夠放心啊?」
張參擺擺手,把李四轟遠一些,隨即湊近楊清,壓低聲音道:「我昨日偶然得聞中部第三排王小五言道,說他是聽周督部曲趙陸或劉柒說的,見周督與營司馬為了是否棄城而走,爭論不下……」
張參擰擰眉毛,答道:「結果么,我也不甚清楚……但軍事終是周督執掌,他若憐憫百姓而不肯走,估計司馬也莫可奈何……」
於是甄隨一方面整備士卒,下令明日便要啟程東歸,一方面盛排酒宴,當晚召聚諸將,痛飲一場,然後就出門去迎梁氏——雙方住得也不遠,幾步路就到了。梁氏塗脂抹粉,盛妝乘犢車而來,甄隨牽其手遍示諸將,隨即一雙新人便即並肩而入洞房。
楊清就撇嘴,說:「若無我等在前面死扛,那廝早便萬箭穿心,亂刀分屍了,安能活到今日啊?」隨即狠狠瞪李四一眼,呵斥道:「且待我等死了,看汝還能多活幾時?」
當日楊清左腿也被捅了一矛,還好不甚深,其後不久,肩膀又中一箭——這在城內,就已經算是輕傷啦,必須不下火線。張參倒是第二日肩頭被創后,再沒有負過傷,至於李四,他基本上不會舞刀弄槍,又怯懦畏縮,寧可包下全排日常的所有力工,只求臨戰時可以縮在後面,倒是始終活蹦亂跳的,身上唯有些擦傷而已。
「故此必命有家室者,留其家人于長安以為人質,大都督才可安心命其統眾。諸營督中有家人老小者不在少數,唯我孤身一人,則若不早早成親,豈能得此重任?
梁懃聞言,不禁輕輕打了一個冷戰。就聽甄隨繼續說道:
在這數日的守城戰中,夏陽守軍損失也很慘重,楊清這一排幾乎大換血,唯余他本人和老卒張參,還有那名大戶常氏的賬房——這人姓李,名字很拗口,楊清便直接喚他李四——三人了。
梁懃聞言嚇了一大跳,急忙推辭,說這無媒無證,都尚未下聘,怎麼能就舉辦婚禮呢?而即便不管那些俗禮,婚姻大事,也不是一兩天就能準備齊全的呀——「將軍如此操切,得無怕我悔婚么?將軍乃大司馬心腹,戰功卓著,威震華夏,末吏豈敢……」
「……司馬道,如今糧食皆已安置下了,臨行時放一把火,即可燒盡,則此時不走,更待何時啊?然而周督卻尚且猶疑,說城中還有數千百姓,豈忍彼等落於胡寇之手?司馬便道:『慈不掌兵,將軍未免太過婦人之仁了。』周督還口道:『若大都督無仁心,不撫愛百姓,安得自徐方而向關中,直至於今日哪?』」
甄隨立刻喚來梁懃,把裴該的公文遞給他瞧,隨即便道:「不及返歸長安了,可使令妹收拾洗沐,今晚便要成婚!」
原本還以為這般彈丸小邑,可以一鼓而破,最多攻個兩三天,所以他也不封堵四門,只從城南發起猛攻。其後見不能克,乃使「聲東擊西」之計,佯攻南壁,實取東壁,卻也被周晉看破,硬生生給堵了回來。如今胡軍萬余,封鎖了夏陽東、西、南三側,只留北側——劉驥的意思,你們趕緊逃吧,給我把城池空出來!
甄隨兩眼一瞪,打斷他的話,厲聲道:「我是蠻子,不講那一套,世在武陵,擄得女子當夜便圓房,本乃常事……」梁懃心道時至今日,難道你還當自己是山賊么?就聽甄隨又說:「汝妹也曾許人,算是二婚,二婚何必排場?」
楊清輕輕嘆口氣,說:「既陷圍城,誰能不死?」隨即皺眉道:「難道周督真打算與城池共存亡么?」
甄隨撇撇嘴,長出一口氣,那意思:你偏要讓我把話給說透了啊……
然而隔了沒兩天,裴該令下,任梁懃為武都縣長,即刻上任——那意思,你不必到長安來謁見了——熊悌之守郡,甄隨和王澤等都要率師東歸,以御胡侵。
楊清聞言,趕緊也把腦袋湊過去,低聲問道:「如何爭論?都說了些什麼?」
這分明是威脅了,梁懃不禁觳觫,只得拱手道:「將軍恕罪……然而,將軍何以急於成就婚事啊?若所言有理,末吏必不敢攔阻……」你好歹說個理由出來,也算給我個台階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