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馬》第十二卷 丈夫北擊胡

第三十三章 項莊舞劍

第十二卷 丈夫北擊胡

第三十三章 項莊舞劍

朱飛頷首道:「唯有死人,是再不會攀誣的。」頓了一頓,又說:「實不相瞞,明達唯恐禍及天家,已自剄矣,尚書可執其首級而歸,及其供詞,送至五校……」
實話說,倘若初命即是鄧攸,即便因為種種原因,查不明白真相,也不至於如和濟一般荒唐塞責。然而既經和濟審過了一場,這該問的,或者說能問的人也都問過了,能取的,或者說該取的供詞也都取到了,除非鄧伯道是名偵探柯南,否則還真查不出更多的信息來。尤其千餘五校兵卒,鄧攸一個人又哪裡問得過來啊?最終還須依賴張奇等小吏……
鄧伯道少年以孝節著稱,長大以文學入仕,雖染清談之風,卻曾陷身於羯,復逃依李矩、祖逖,理論上還是個有膽識、肯辦事的人。既入尚書,他受到荀邃、梁允等人影響,逐漸地故態復萌,又復垂手坐談,但碰上這種大事兒,復為荀邃直接點將,卻不敢不打點起十二分精神,去詳細調查事情的原委。
朱飛左右瞧瞧,然後壓低聲音說:「尚書誤矣,倘若將明達縛送右衛,才恐會累及天家哪!」
才入轅門,便聞得一股血腥氣,隨見遍地伏屍,和尚書當場一陣五內翻湧,直接扶著車軾吐了一地。就此不敢入營,只在附近覓一背風處設席坐下,遣人各處去召還逃亡的五校兵將,並且嚴加審訊,調查事件的具體經過和因由。
張奇道:「不如推說是羯賊的姦細,先期潛入洛陽,欲圖造亂,以呼應羯兵來犯,且已為我所偵得,卻拒捕而為所殺矣——即殺二三人以塞責,或許可以矇混過關吧。」
他大聲斥喝宿衛,要對方速速入宮稟報。宿衛去了約摸一頓飯的時間,祖納都等得快不耐煩了,宮門方才稍啟,有中官揚聲道:「陛下有命,宣祖尚書入宮。」
明達的首級,是當日午後送到的洛陽西門。裴丕既死,表面上即由其屬將余寶統領右衛軍——裴詵和王貢自然不合適露面,也沒有資格代掌其職——這余寶本亦孝廉出身,是知書達理的,但在王貢的唆使下,卻故意裝大老粗,梗著脖子不肯與祖納對話,只是站立城頭,遠遠拱手打個招呼,便命將明達首級接將進來。
「汝可歸告諸尚書,我家將軍于洛陽城內遇害,必非小小閹宦所敢為,此事當有隱情,恐還有主謀!送幾個死人頭來,及兩份含混不清的供詞,便打算塞責了么?如何能安眾軍之心啊?!」
朱飛面色沉重地說道:「尚書亦知,明達乃陛下潛邸舊臣,久隨左右,向來忠謹,陛下亦深愛之。今雖因無能而致亂,終非其本意,陛下實不忍其為卒伍所辱……」
結果訊問了一整個晚上,小吏們個個眼圈發黑,唇焦舌燥,最終卻還是一無所獲。
張奇抬起頭來,眼神朝那軍士身後一瞥,就見王貢藏身營內,正遙遙地向自己以目致意。於是大聲問道:「此事確乎如供狀所載,是羯賊的姦細所為,明通事實不知其事,因負督責不利之罪而自剄,姦細亦皆殺之,何得有假啊?哪來的隱情,主謀?」
這時候裴詵已經回過神兒來了,細思事變的前後經過,不免疑雲叢生。但他硬憋著,不向王貢探問,兩人只是聚在一處,商量此後的行動方案。王貢說了:「此正天賜良機,可促大司馬上洛。當此時也,我等須鎮之以靜,控扼西門,不管朝廷做何舉措,都一概不理、不信為好。」
祖納聽了這話,眼睛當場就瞪起來了,嘴巴張開,卻半天說不出一個字。好不容易,他才鎮定了情緒,急忙偏過臉去,痰咳一聲,清清嗓子,這才轉過頭來對朱飛道:「如此,我便縛明達先入省中,審訊得實,再送右衛。」
小吏來向和尚書請示,這批人,您是不是要親自審訊哪?和濟厭煩地擺一擺手:「此等庶務,豈是我當親勞的?汝等且審,若得兇手,再縛來稟我可也。」
天色逐漸黑了下來,從人來稟,說五校營內的屍首都已經處理好了,並且以凈水洗去血跡,也清掃了衙署,恭請尚書入駐。和濟本不願久處此間,才剛下班的點兒,他就打算吩咐幾句,便即返歸自家去休歇了。然而荀邃卻幾乎是每個時辰兩趟遣使,緊著追問他審訊的結果如何,他因此不敢遽離,只得捏著鼻子入于營中,命人從家裡取被褥和宵夜來——「本尚書坐鎮於此,汝等連夜細審此案,若無結果,本尚書絕不肯歸!」
和濟苦著臉道:「五校卒伍奔散,其實難捕,兇手亦必遁去,哪裡還敢現身啊?濟實無能,還望荀公別命能吏肩此重任吧。」
「發箭暗害裴右衛的兇手,當是排列於五校兵軍陣後方,是以無人知其為誰。且五校奔散,尚且滯外不歸者,十之五六,兇手亦必知罪不可綰,應是逃去無蹤矣——末吏等無能,未能問出實情,懇請尚書責罰。」
五校雖然奔散,好在具體名冊,在尚書省內也有備案,就此案圖索驥,陸陸續續把有家人或親眷在城內者,全都給找了回來,還要他們協助去搜拿餘眾。然而除了宿衛宮禁者尚且未散外,尚有二三千五校兵,寥寥數十名尚書令史,怎麼可能關照得過來啊?一直忙到天黑,也僅僅聚攏起來千餘人罷了。
所以明達的首級送進來之後,右衛軍就跟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似的,仍然固守西門,也不散去。祖納屢屢催促,說要面見余將軍商談,軍士卻只是回復說:「方驗首級,無暇見尚書——且閹宦雖授首,放箭的兇手安在啊?」
荀邃左右一掃視,就見祖納垂首,褚翜望天,鄧攸顧左右,這一個二個的,都不打算挑擔子啊。梁允倒是站出來說:「不如由允前往五校營,重理此案。」然而荀邃擔心梁允屬於西黨,怕他不肯實心用事,最終還是一點鄧攸:「伯道素有智計,此事還須仰賴於君。」
祖納冷冷地回復道:「唯有縛明達,並捕獲兇手,押往右衛,大患或可稍息。」
朱飛道:「明達向陛下請罪,細述端委,披肝瀝膽,實無害人之意,多因御下無方,乃至於此。然若縛送右衛,彼等豈甘心『誤殺』二字啊?倘若必索主謀,捏造供詞,誠恐項莊舞劍……近日的形勢,尚書亦不會毫無所察吧?」
那軍士喝道:「既雲姦細是拒捕被殺,如何倒有供詞?既有供詞,如何不能將人生致於此?汝當我等皆是老粗,不識官吏狡詭么?!速速歸報尚書,勿得塞責,嚴捕兇手,並其背後主使,方可使眾軍心安!」
「兇手」的首級,要等第二天午前,方才送到西門。呈送者乃是尚書令史張奇,他的身份地位遠不如祖納,所以也不敢說要面見余將軍,只能拱著手端立營前,等候答覆。一直等到紅日西墮,才有一名軍士出營來,指著張奇的鼻子罵道:
祖納愕然道:「這是何理啊?」
朱飛苦著臉道:「不過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舍此尚有何計?」其實他勸說明達自殺,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共事多年,實不忍同僚落於卒伍之手,不但要受刑受辱,說不定還會死得極其凄慘……
他這純屬臨場發揮,王貢不禁頷首微笑。
……
祖納厲聲打斷朱飛的話,呵斥道:「五校謀害國家大將,焉知非明達所指使啊?若不能受縛嚴訊,誠恐事累天家!朱君亦知書,難道不明此理么?!」
亂世之中,武夫暴虐,士卒亦無約束,那真是多麼殘酷的事情都能做得出來啊。朱飛還記得當初長沙王司馬乂的下場——先被囚于金鏞城,繼而張方入金鏞,「收乂……炙而殺之」……藩王尚且如此,況乎一介小小的中官呢?
張奇領命而去,才出衙門,就不禁輕聲嘆息,自言自語地道:「這般無謀之輩,只因出身高門,竟然得任尚書,而我等卻沉淪下僚……此天不公如此!」
祖納棄了車,步行而入宮中,行不多遠,就見朱飛端立階下,腰彎得如同蝦米一般,深深作揖。祖納沉聲問道:「陛下安在?」朱飛近前兩步,拱著手說:「五校營中之事,陛下已盡知矣。此禍之生,端由中官,陛下亦深感慚愧,但命我探問尚書——省內對此,有何章程?」
另一方面,祖納乘車前往宮廷,一方面要將事變的消息稟奏皇帝司馬鄴——雖然估計明達早就已經稟報過了,但自己作為尚書省的代表,是必須再走一遍程序的,順便也申明一下省內的態度——另方面搜捕肇事者明達。
祖納多少有點兒慌神,忙問:「朱君既如此說,想必已有對策?」
然而他卻被堵在宮門前,宿衛說明通事有令,任何人都不準邁入宮中一步。祖士言當場就躥了:「一介中官,豈敢隔絕君臣?明達畏其罪,難道打算造亂不成么?!」
……
還不如自己直接抹了脖子,總歸來得舒服一些,但願真如吉友大師所說,尚有來世,可以托生一好人家……不,要在託身于太平世道。
究竟是誰發的箭,射的裴丕呢?貌似是個隱形人,反正目前歸來的那些五校兵卒中,竟無一人知曉,而且也沒人能夠提供任何有用的線索——反正審訊的結果是如此。翌晨和濟起身後,張奇便來稟報,呈上厚厚一摞審問記錄,說:
諸尚書商議,使和濟前往五校營,一方面鎮定局勢,一方面調查事情的原委。和濟百般推託不得——他入省最晚,所以排位最低,原本還有出身低微的殷嶠可以踩兩腳,可惜殷嶠卻出城去了鞏縣——只得苦著臉,先召自家及親朋門客、家奴百餘人,並尚書小吏數十人跟隨保護,一直拖延到臨近中午時分,方才戰戰兢兢地前往五校營中。
眼瞧著祖納的背影漸行漸遠,且脊背佝僂,似有不堪重負之意,朱飛不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頗有兔死狐悲之感傷。
所以事情就僵在這兒了,一連兩天,審訊毫無進展,右衛也始終固守西門不動。荀邃親往求見病中的卞壼,請他扶病前往西門,去勸說右衛軍將。然而卞望之還沒登車,那邊王貢就得著了消息,急命將軍中徐州舊人盡皆撤至門樓之上,留在營前的,全都是裴丕在河南所召的新兵。這些新兵可不賣故徐州刺史的面子,緊閉營門,絕不搭理。氣得卞望之扶軾而昏,被從人七手八腳,輿回了家中……
這小吏躬身領命,下去之後,就悄聲對同僚張奇說:「和尚書果然不肯理,止命我等訊問。」張奇點點頭,微微一笑道:「當如何問,君等心中有數了吧?」那小吏連連點頭:「我等皆必不負所望。」
和濟說這不廢話嘛——「那又當如何做?」
祖納頓足道:「竟然已死……死人固然不會攀誣,然死人之言,其誰肯信啊?」
祖納無可奈何,只得首肯了朱飛所言,於是朱飛即喚一名小宦來,捧著盛裝明達首級的木匣,隨其出宮——陛下您就不必見了,趕緊送去右衛軍中,把這事兒了了最要緊啊!
張奇提起袖子來,擦擦濺在臉上的唾沫星子,緩緩回復道:「以末吏想來,若說此事純出偶然,乃五校兵驚駭之下,誤發箭而中裴右衛,則右衛必不肯信;若說兇手逃去無蹤,右衛亦不肯善罷甘休……」
朱飛苦笑道:「亦同理也。右衛不甘『誤殺』,或不信省中之斷,則最終不但累及天家,也將累及諸位尚書……」
張奇假作惶恐之狀,抱頭鼠躥而去。他跑回尚書省稟報,荀邃不禁大怒道:「送幾個小卒人頭過去便了,為何還要捏造供詞?!」張奇眼角朝斜側一瞥:「此乃和尚書所命……」荀邃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啊,戟指和濟:「汝……君……誤大事矣!」
和濟大怒,手拍几案,當場就把張奇給罵了個狗血淋頭,但等罵完了,他卻反倒問張奇:「然今將如何辦?如何向右衛交代啊?」
和濟連連點頭:「此計大好——汝可下去,速斬三……四人首級來見我。」略頓一頓,卻又忙道:「也不必來見我,捏造一篇這四人的供詞,並首級一併獻往右衛軍中。此事若辦得好了,我保汝三歲之內,升任尚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