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士》第一卷

第四十八章 急迫的考期

第一卷

第四十八章 急迫的考期

等孫淡行完禮,又坐定之後,李先生問:「你來找我做什麼?」
聽李先生解釋完學政官的典故之後,孫淡對明朝的考試製度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又問:「老師,學生們今次若能順利通過府試,等到五月就要在濟南參加院試。學政王大人從京師來山東,提前一個多月安排考試事務,順便考核以往的學員,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從椅子上站起身來:「事不宜遲,我馬上寫信叫人連夜送回鄒平,讓孫岳過濟南來。」
「正常年份,院試都會安排在五月底。我們考完這次府試之後,還有兩個月時間準備功課。
因此,一到童子試考期間,中央才從翰林院、督察院得各部抽調人員短期兼任這一職務。
孫淡不為人知地撇了撇嘴,這麼長時間,多長時間,也就一個多月而已,老實說,自己還真沒從他身上學到什麼東西,可口頭上還是說:「先生教訓得是,學生這也是關心則亂。」
學政就是提督學政官的簡稱,負責每省的秀才考核。秀才雖然說起來沒什麼了不起,可一旦中了秀才,就有參加鄉試的資格。而且,取得秀才資格的學童算是正式成為了「士」,有見官不跪,免除一應徭役賦稅的特權。只要中了秀才,就算是擠進了社會中堅階層,是明帝國的統治階級。
問題在於院試那一關,據李先生打聽回來的消息說。今科山東院試,濟南府共分得十個八秀才名額,競爭十分激烈。也不知道到最後,孫家有幾人能中。
現在是三月初七,離府試還有二十三天,離院試還有二十八天
李梅亭道:「如果你連過府試著一關也沒信心,也枉我教了你這麼長時間。」
孫淡一呆,府試的考期是三月二十五日。考完,從閱卷到發榜也需要五天。等三十號那天發榜,確定好參加院試的學童名額之後,到院試只剩一天時間。也就是說,獲得院試資格的學童只有一天時間備考。
「呵呵,我倒忘記了,你是江南水鄉的女子。北人騎馬,南人乘船,自然是不會暈船的。」看到江若影面上的笑容,孫淡心情非常好。
又問了幾句,孫淡這才知道。原來,李梅亭的急信一大早就到鄒平。
花了這麼多錢,就為孫家能在今次出一個秀才。甚至只為孫岳能考中秀才。實際上,孫家人也認為,今年院試,能過關的大概也只有孫樂。其他人都是來陪考,熱身的。
府中大房的洪夫和二房劉夫人商量了一下,覺得茲體事大,馬虎不得,立即就讓孫岳收拾好行裝出發。而江若影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姑娘,竟說動了孫岳,悄悄跟他一同來了濟南。
府試的難度比起縣試來說,也差不了多少,考的就是學童們死記硬背的能力。而且,出題和監考的也是濟南府知府。這人同孫家有舊,加上孫家平日間又有派人過來活動,這一期十三個孫家子弟中,過他七八個人應該不難。難的是院試那一關。
「是孫淡呀,快進來。」李梅亭還沒睡,加上有喜歡這個學生,就讓孫淡進了屋子。
「好一個玲瓏心竅的小子,能舉一反三,連這都能看出來。不錯,不錯。」李先生一笑:「你是我看好的學生之一,這些事情自然要讓你知道,你且坐著,聽我一一說來。這王元正就是今科山東院試的學政。」
這是孫淡第一次看到孫家內宅各色人等,心中感嘆,這個家族還真是大啊!
大家族辦事就是麻利,尤其是遇到大事的當口。
李梅亭剛才的舉動有些古怪,事關將來的府試,孫淡也不敢大意。
在這段時間中,山東各府的學童們不斷朝濟南彙集,總算達兩千之巨。
為師已經找人去搜集王元正在各地當學政是出的考題,準備細心揣摩,大概估計一下他進科出題的範圍,和個人喜好。以便投其所好,給你們圈定一個答題範圍。只可惜……」
學政官一般在院試或者大比之前任命,等考試結束之後,就回京繳命。
孫淡比之一眾懵懂的孫家學童來,不知要精明多少,略微一思索,就發現其中的不對,也顧不得同孫桂置氣,拱了拱手,徑直去了李梅亭所住的房間門口,敲了敲門:「李先生,學生孫淡求見。」
李先生寫好了信,立即就有一個下人帶了信連夜坐船回了鄒平。
「怎麼不是!」李梅亭一拍桌子:「有什麼樣的天子就有什麼樣的臣子,今上荒誕不經,王元正也是胡鬧……」大概是覺得背後議論天子有些過分,李先生適時將嘴閉上。
五日後,孫家各房夫人、少爺、小子、丫鬟都乘船來了濟南,浩浩蕩蕩,一共兩百來人,將偌大一個通樂院擠得人聲鼎沸。本以為通樂院很大,這事卻覺得小了。
正因為秀才的身份是如此重要,為防止有人舞弊,國家並不專設學政官,為的就是防止學政和地方勢力上下勾結。
錄取生員,就是主持院試,也就是孫淡他們所參加的童子試的最後一場,由學政出題,並組織人閱卷和錄取;考核以往生員就是讓往屆秀才單獨考上一場,以決定其能否獲得或保持「廩生」的資格,對成績太差的,甚至要給予「青衣」或「發社」的處罰,就是不準其再穿秀才的「襕衫」而穿一種「青色」邊欄的衣服,或不讓其再在原來的州、縣、府學讀書而下送到「社學」去讀書。要知道,秀才中的前幾名可是要領「廩米」拿國家工資的。
孫淡一驚抬頭看去,只見門口處走進來一群人,為首的正是孫岳,後面跟著正在做鬼臉的江若影。
「恩。」李先生沉重地點了點頭,解釋說,一般情況下,學政官三年任期中要進行兩輪巡考,即歲考和科考各一個輪次,但實際執行的過程,也有不少歲科並考或補考的情況,具體原因可能出自多種,如戰爭、兼任他職等人事安排上困難的或路程上的困難等等,導致學政缺任缺考。所以,考期一般都不固定。
對於府試,孫淡倒不操心,畢竟有孫家的公關工作在,十三個學童中,中他七八個沒任何問題。
學政官每屆任期的任務也很簡單:錄取生員和對以往生員進行考核。
即便如此,能到濟南度假,對深居於閨中的女眷們來說,也是一次盛大的節日。
李梅亭皺著眉頭道:「你的點心也可以理解,府試且不說,簡單。我真正操心的是院試,王元正這次提前來濟南,做的事可有些過了。」
等到第二天傍晚,孫淡正在院子里曬太陽時,就看聽到一聲女子的尖叫:「好一個孫淡,別的學童都在溫習功課,就你一個人在這裏偷懶,好意思嗎?」
孫淡見李先生心情不好,勸到:「先生,進科院試考期緊,對我孫家學童固然不是一件好事。可對府中其他學童而言也是一樣,一樣沒有備考的時間。也就是說,能考中的就算時間再緊,一樣能中,不能中的,備考時間再長,也要名落孫山。」
用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來形容此刻的孫家也不為過。
「只可惜什麼?」
一個翰林院編修跑到濟南,這事情本身就透著不同尋常。
孫家的人也覺得這次院試事關重大,況且,孫家每年夏季又有到濟南避暑度假的習慣。索性提前幾個月到濟南獃著。於是,全家人都在準備行裝,準備搬到濟南來。
「有我在,你們幾個過府試應該沒任何問題。」李梅亭自信地說。
略微搜索了一下腦中的資料,這才知道李先生口中的王元正正是本朝翰林院編修。
江若影吐了吐舌頭:「我怎麼可能暈船,我可是蘇州人喲!」
「省一級的學政不常設,而是又中央下派。」李先生緩緩開口,說出這一番話來。
窮家富路,不動則已,一動就要花錢。
「剛才進先生心緒不佳,加上馬上又要府試。而先生剛從府學回來,又說王翰林突然來了濟南。學生一心要考取功名,心中操切,忍不住過來諮詢。」孫淡小心地回答。
正如先前李梅亭自己說過的,秀才身份實在太重要了,國家對院試是高度重視。不但從中央派出考官,考卷也採用糊名制,還專門派人謄寫試卷,可以說將人為因素降到最低。
孫淡有些驚訝:「還請教先生,山東院試的學政不專設嗎?」
這次孫家舉家來濟南度假,銀子如流水一樣撒出去,幾日間竟用了千余兩。各房的日常用品,修整宅院的消費、生活設施的維護,都是一筆天文數字。
這些背後的小動作,李先生自然不方便同孫淡講。
孫淡忙問她怎麼來了,有沒有暈船。
孫淡:「這事是不是有些荒謬?」
看她們才吃穿用度,孫淡大開眼界。
「怎麼了,院試一關可有什麼變故?」孫淡忙支起了耳朵。
李梅亭恨恨道:「只可惜,當今天子遠在揚州駐蹕良久,死活也不肯北返。內閣那邊的奏摺條程堆積如山,翰林院也要幫著處理公務。王元正急著將山東進科的院試儘快主持完畢,就將考期提前到了四月一日,來一個府試,院試兩科聯考。」
翰林院不過是一個五品衙門,可地位特殊,是掌制誥、史冊、文翰之事,考議制度,詳正文書,備皇帝顧問,是天子的智囊團。不少內閣大臣都是翰林院出身,因此,翰林院雖然品級不高,卻是有名的清貴之地。
「對,我怎麼沒想明白這個道理。」李先生一想,立即高興起來:「我雖然也在四處託人弄王元正以前的考卷揣摩,其他人也未必沒有這個心思。現在,大家都來不及準備,到便宜了我。我同濟南府熟,和王元正也有一面之緣。找機會就近了解一下王元正這個人,看能不能從他身上嗅出一些味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