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士》第一卷

第八十章 賭注,案首之爭

第一卷

第八十章 賭注,案首之爭

「一甲第十九名,孫岳。」
很快,幾個副考官抱著幾大堆考卷過來了。
王元正手中的茶杯落到地上,他頹然坐在椅子上,喃喃道:「怎麼可能,怎麼可能……每個人寫文章都有自己的風格,再怎麼掩蓋,也會從中尋出蛛絲馬跡。可這個孫淡,一篇文章一種風格……這已經不能用才華二字來概括了……」
「怎麼可能,第二名才是孫淡,案首應該是孫岳。」王元正不動聲色:「你想怎麼賭?」
二人爭持了許久之後,楊慎才道:「算了,我們也別爭了,現在說這些也沒用,等名次下來,撕開卷子一看名字不就清楚了。」
王元正笑了笑:「也對,讀文章得先從劣作讀起,然後再讀佳作。就像吃甘蔗,先得從淡的一頭吃起。其實,這篇文章也不錯,我剛才的話有失公允了。」
「好,我看看。」楊慎接過卷子細細地讀起來。
「我看可以。」
說完,又拿起另外一本卷子,只看了一眼,頓時惡向膽邊生。這篇文章格式嚴謹得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不但如此,還寫得繞七拐八,讓人抓不住重點。按說,這樣的文章只需看一眼就可以扔到垃圾堆里去。可看了半天,王元正卻找不出任何淘汰它的理由。
很快,考卷拆封了。
沒錯,這篇幅文章正是孫淡所抄的那篇。王元正素來喜歡華麗的文字,讀的書多了,對文字也異常挑剔。而呂留良本是文章大家,這篇《日知其所》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文字雖然華美,但卻緊扣著題目洋洋洒洒兩千多字,撒得很開,卻並未散掉。到結尾處陡然峰迴路轉,工整精緻得令人髮指。
那邊,副考官們忙又將兩份卷子遞過來:「稟王大人,這兩份卷子也不錯,可評第二和第三名。」
眾人都點頭。
「我不會弄錯的,孫淡縣、府兩場考試的卷子我都看過,這就是他的風格。」
很顯然,這份卷子不知經過了幾雙汗淋淋的手,上面還沾著副主考的五指印。看到這份已經有些發皺的卷子,王元正心中先有些不高興。
「恩,卻是這個道理。」王元正點點頭,很快將名次排了下來。先前大家都齊聲讚歎的那本卷子自然得了第一;最後看的孫浩那篇自然是第二名,雖然很討厭這樣的文字,可王元正還是覺得這篇可惡的文章在一眾考生中也算是出類拔萃。
實際上,這也是一篇可以進入教科書的範文。
「我知道元正兄這次來山東有意收幾個佳弟子入門,大概是瞧上了孫家的兩個青年才俊了。」
「等等,還有沒有其他看得過眼的卷子。」王元正是個謹慎之人,卻不肯輕易點頭。他將這孫淡這篇文章遞給楊慎:「用修,你來品評一下。」
楊慎也大感意外,在他看來,孫岳的才華雖然比不上孫淡,可在山東童生中也算一流,至少也應該在前三,卻不想名次卻這麼低。
「好文字。」那邊,楊慎讚歎一聲:「王正兄好運氣啊,第一次當學政就遇到這樣的好卷子,休說是一個院試,就算是秋闈和會試,一樣能中。如果我沒猜錯,這一定是孫淡的手筆。」
一共兩百多份,副考官們已經分定了名次和名額,王元正所需要做的就是審下稿子,若過關,就提筆在上面圈一下。
「是有這個想法,孫岳文章詩詞都合我心意。孫淡也是個少年才子,雖然文章老辣古板,卻也是可造之才。」按照科場上的規矩,王元正是今科考官,自然是一眾童生的座師。
楊慎哈哈大笑:「多謝元正兄把這麼一個佳弟子讓給我,多謝多謝!」他心中微微有些得意,暗道:也只有孫淡這個小子才有資格做我楊慎的親傳弟子,若能收他入門,也不枉白來山東一趟。
那張卷子寫得不錯,文筆華麗,靈氣十足,在一眾山東學童中非常搶眼。這種文字正合王元正的胃口,若是在往常,他早就讚歎出聲了。可是,在看過剛才那篇文章之後,再讀這樣的文字,卻感覺有些俗不可耐。
「對,一定是孫淡的考卷,這就是他的風格,而且,他是在故意賣弄。」王元正肯定地想,「這小子……不行,今此非得壓他一下,讓他得第二。」
王元正只看得頭皮發麻,等到讀完,卻不忍將卷子放下。良久才嘆息一聲:「這樣的卷子竟然出自一個童生之手,當真讓人意外,爾等剛才喧嘩驚嘆也可以理解。」
可惜王大人剛讀了孫淡的文章,再看同類的作品,感覺上總有些不對味。
其實,這篇幅文章正是孫岳所作。孫岳本是孫家才子,又想投王元正所好,這一篇文字當真是做得花團錦簇,華麗得令人眼花繚亂。
有個副考官不停報名上來。
這完全是對主考官的智力和眼光的赤裸裸的挑釁。
……
「啊!」王元正瞪大了眼睛。
眾人忙賠笑說已經算是好的了,這看文章也講究個先後秩序。就像讀詩,若你先讀了李太白的《將進酒》,再回過頭去讀普通人的詩作,自然看不入眼。反之,則不然。
王元正接過去,先看了一本。
王元正半天才醒過神來,苦笑道:「你是楊大才子,我自然是爭不過你的。罷了,硃筆一定,不能更改,發榜吧!」
他展開卷子只看了一眼,不禁擊節讚歎:「果然是字字珠璣,誰說八股文暮氣沉沉,寫的讀的都沒甚趣味。我看這篇卷子就寫出花兒來了,哈哈,這幾天我成日看卷,都看得老眼昏花苦不堪言。直到讀到此文,才感覺眼前一亮。『今夫時積而日,日積而月,月積終身焉,故無人不行乎其也!』哈哈,這樣的佳句,老夫是寫不出來的。有此錦繡文章入眼,這幾日的辛苦也不算白費。」
一口氣出來四個秀才,孫家聲勢大振。
至於看的另外一篇文字華麗的文章,因為有前一篇文字對比,就顯得不那麼突出了。王元正就讓它得了第十九名-----邯鄲學步,東施效顰,不刷掉它就已經夠意思了,好名次就別想了。
雖然楊慎不住解釋,可王元正就是不肯相信。
……
「呵呵,其實,我也有意收孫家子弟入門。」楊慎道:「可你是本科座師,將來可是要順理成章要收他們入門的。這樣,楊慎重就跟你打個賭,若元正兄熟了,把孫家的幾個子弟讓給我。」
「剛才你們看的是那一份卷子,挑出來看看。」
說起來,這次院試,會昌侯府還真是大出風頭。第一第二名都是孫家子弟,孫岳雖然名次不高,好歹也算是中了。至於孫桂,卻也出人意料地勉強上榜。
「一甲第二名,孫浩。」
「那篇文章竟然不是孫淡寫的,怎麼會這樣?」王元正腦袋開始糊塗了。
實際上,王元正再次弄錯了,這篇文章卻是孫浩的。
「呵呵,好,賭了。孫家的小子真是福氣。」
「王大人平素也是個嚴謹之人,能讓他如此動容的文字還真不多。」
「你說是孫淡寫的,搞錯了吧。如果我猜得沒錯,應該是孫岳寫的。這才孫淡的文字。」王元正將手中的卷子遞過去。
「這一篇文章應定為案首。」
「是這份。」一個副官將那份卷子呈了上去。
王元正將卷子扔到一邊,呵斥道:「這什麼文章,你們也好意思拿給我看。」
楊慎:「元正兄肯定弄錯了,孫淡能寫出那樣的五言,又在我船上幫我補齊了《寶劍記》,他的文筆我比你更熟悉。」
「弄錯了?」楊慎有些驚訝,接過來看了一眼,就笑出聲來:「這卷子也有些意思,不過,肯定不是孫淡的。孫淡才華橫溢,絕對不會寫這種老氣橫秋的東西。」
「案首----孫淡。」
排好名次之後,正要登記之後拆封,楊慎突然一伸手欄住王元正:「元正兄等等,長夜漫漫,閑得無聊,我們索性打個賭。我賭本科案首這篇文章是孫淡寫的。」
讀了幾句,竟讀不下去。
楊慎也覺得奇怪,他依稀記得孫家長房有個叫孫浩的孩子,可沒聽說過他有什麼才氣,卻不想也能寫出這種老成到滑不留手的樣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