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士》第三卷 青天歌

第二百二十四章 審結

第三卷 青天歌

第二百二十四章 審結

而且,孫鶴年本就犯了大罪,就算讓楊廷和來當這個主審,按律也要判他一個斬首。
要想活下去,活得滋潤,還得從其他地方想辦法。
因此,遇到這種事,他都是一概不見。
如此一來,這件驚天大案總算結束了。
既然這件案子皇帝已經定了性質,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無非是想辦法弄到人證物證,翟鸞在刑部侍郎位置上雖然呆得時間不長,可沒吃過羊肉,卻也見過羊跑,干起這活兒來倒也順手。
這件案看起來好生嚴重,但處理的時候,皇帝的扳子卻是高高舉起,然後輕輕落下,也傷不了這三人些許皮毛。
於是,大家又過了幾次堂,傳了相關人等,錄了口供。當然,孫淡和黃錦那幾位爺翟鸞是再懶得去傳他們過堂了,就算傳他們來也沒用,反會吃一肚子氣。
翟鸞知道這件案子的厲害之處,這可是被皇帝盯上了的,若私下接觸人犯家屬,他翟鸞就要上皇帝的黑名單,這輩子也被想再進內閣當差了。
因為這件案子牽涉到皇帝的兩大心腹,自然不好深究。黃錦和孫淡二人一點事沒有,只不過是在北衙閑住了大半個月。
而且,皇帝登基沒幾天,為了維持朝局面的穩定,換取皇帝對即將開始的政治改革的支持,楊首輔對這件案子保持了沉默。
能夠靠進翟鸞的也應該不是尋常人,翟鸞就留了心,客氣地點點頭:「正是翟鸞,你家主人是誰?」
等翟鸞和那個太監一行人抵達北鎮撫司的時候,外面的小廣場上已經來了不少人。乍一眼看過去,至少有上千人。
「揮淚斬馬謖,楊閣老做得沒錯,也讓人敬服。」翟鸞對楊廷和這個老人突然有些敬佩起來。
這期間發生了一件頗值得玩味的事情,皇帝竟然批准了楊廷和所提出的裁撤掉南京六部三百多閑官的奏摺,幫楊首輔頂住了政治上的壓力。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同幾個副主審商量了一下,大家都說天子聖明,本案如此處置很公允。
做完這些,然後將卷宗遞報內閣,內閣票擬之後轉呈司禮監,皇帝的批紅很快下來。
他這段日子也是煩不勝煩,這件案中的一干人犯的家屬門生們託了門路,不斷找上門來,說情者有之,打探消息者有之。
一提到劉大夏的名字,翟鸞心中卻有些不忍。說起來,老劉在兵部尚書任上的時候,他翟鸞還欠過他一個人情。
這其中最倒霉的自然就是孫鶴年了,被判了個斬立決,連帶著貢院的十幾個副考官、書辦也跟著人頭落地。
喬宇也是屁事沒有,只被罰了半年俸祿了事。這點俸祿對喬宇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明朝官員的俸祿是制訂得很低的,品級低的官員自然可以靠俸祿維持生計,但高級官員要想靠工資位置其奢華的生活根本沒有可能。所以,地方官的主要收入依靠稅務截流,比如實物稅的損耗,運輸途中應該扣除的人工和消耗等等。至於京官的,主要收入則來自於地方上的孝敬,比如每年夏天的冰敬,冬季的碳火。打個比方,一個七品的縣令,每年的俸祿是米九十石,也就是一萬三千多斤,這點糧米,也只夠他一大家人吃一年。
這些人有男有女,估計不是人犯的親屬就是門生同僚。
「可是……可是……」那個下人急得像是要哭出聲來:「大人,夫人說了,看在已過世的劉大夏劉大老爺的情分上,請大人務必過去一趟。」
這是一個值得人尊敬的老人。
「原來是劉夫人。」翟鸞有些意外,心中卻有些不悅。我翟鸞可是領了省治的,你說見就見啊,成何體統?可是,考慮到劉夫人乃是劉大夏的女兒,老劉在世的時候聲譽不錯,是個有才幹的人。看在他的面子上,翟鸞也不好發作:「回去對你家夫人說,翟鸞公務在身,不便去見她,還請諒解。」
掐指算來,從孫淡和黃錦等人進北衙等審,到現在已經大半個月過去了。時間也已經到了九月,天突然涼快起來,秋高氣爽,正是一個讓人非常舒服的季節。當然,這也是殺人的好日子。也不知道今科秋帷又有幾人被秋後問斬。
剛一落轎,就有一個下人走過來,恭敬地說:「可是翟大人?我家主母想請你過去一敘,還請屈尊。」
說起來,孫鶴年也算是楊廷和的門生,按理也不可能判得這麼重。可關鍵是,這科舞弊的考生中有十多個同他有關,也是他放進考場的。鐵證如山,換誰也翻不了案。
所以,這半年的俸祿對他來說不過是毛毛雨,根本不值一提。
上完早朝,翟鸞就領了聖旨,帶著判決書朝北鎮撫司走去,準備向一干人犯宣讀最後的審結結果。因為黃錦和畢雲是宮中的太監,皇帝另有旨意,就派了一個司禮監的太監跟著一道過去宣旨。
那個下人忙道:「我家夫人乃是會昌侯孫家的劉夫人。」
喬宇如今是吏部尚書,平日里少不了有人孝敬。他即便再清廉,必要的應酬還是需要的,只要不愛過分,對自己的聲名倒沒任何影響。而且,他在南京做兵部尚書的時候,主持過南京防務,手頭有兵,自然不缺錢。
商量之後,經過皇帝點頭,本案的結果出來了:孫淡和黃錦與本案無關,著即釋放;吏部尚書喬宇,身為順天府鄉試主考,有失察之罪,罰俸一年,任回吏部任職;至於孫鶴年,乃是科場舞弊案主犯,證據確鑿,按律當斬。其餘一干人犯,或斬或流,各有判決。
如此一來,這件皇帝登基以來的第一大案算是審結了。
政治或許是一種交易,可這事翟鸞覺得楊廷和倒做得很正確,凡事都佔著了道理。精簡機構本就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關乎江山社稷,相比于社稷之重,一個孫鶴年的命運自然輕到不可計量的地步。
到處都是藍呢大轎子,看樣子,還來了不少官員。
京城再大,也架不住長了翅膀的消息,今天要審結正德十六年順天府科場舞弊案一事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在城中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