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士》第四卷 嘉靖一年

第二百六十三章 分工

第四卷 嘉靖一年

第二百六十三章 分工

孫佳抽了口冷氣:「蠶絲有這麼大產出量?」
隨著商業城市的增加,商人、手工業工人也增加了,這就形成了一個市民階層。未來保護他們的利益,他們又建立了不少商業行會。於是,資本主義的萌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萌發了,如果沒有後來的農民起義,沒有滿清入關,歷史不知道要走上什麼樣的軌道。
「是是是,我也是擔心過頭了。」史萬全道:「就目前而言,就算整個房山縣改農為桑,一年也紡不了多少絲綢,再加上整個河北,連江南一個府的產量也趕不上。就這點產量,光一個順天府就能吞下。」史萬全嘆息道:「我晉商主要經營騾馬布匹和糧食,這東西利潤雖大,可主要客戶卻是草原上的牧民,再怎麼擴大生意,規模總歸有限。前些年我去過一次江南,想看看能不能打進絲綢圈中。在浙江的時候,光一個嘉定府,一年的絲綢產量就達五十萬匹。」
史萬全猛地抓起桌上的茶杯湊到嘴邊:「大人,先容小人算算帳。」
史萬全自不用說,他本就是商場老鬼,而孫佳有聰慧過人,只微微一想,就看出其中莫大的商機,二人都興奮起來了。
史萬全冷笑:「那些百姓的心思孫小姐還不明白啊!蠶沒吐絲之前,產量多少,沒人預先知道。況且,遇到天災人禍怎麼辦。就算遇到大豐收,產量一高,價格突然落下去一大截怎麼辦。我們預先同農民簽下契約,約定收購價格,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也降低了風險。再說了,人總有一個心理習慣,看得到現錢,要先抓到手裡才塌實。而且,到蠶吐絲前有一段青黃不接的日子,而那個時候又該繳夏稅。農民需要現錢繳稅,自然會用上我貸給他們的銀子了。」
孫淡閑著無事,在衙門裡看了一天公文,到下午時就去驛站要了一匹馬回北京城去了。
孫淡:「要做就做大一點,弄個三千台回來。否則,一旦風聲傳出去,別的商人看到其中的利潤,再涉足這個行業,只怕會惡性競爭。」
史萬全終於叫出聲來:「如此就好,如此就好,這下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只要朝廷以後實行那啥鞭子法。」
一想到又要給那群小太監教書,孫淡心中有些期待,回京城的宅子后還著實做了些功課,從大腦中的資料庫里找了幾本合用的書出來。
史萬全聽到這話立即緊張起來,他如何不知道這筆生意的好處。可是,既然這樁業務這麼賺錢,以孫淡和他背後的陸家錢莊的實力,還用得著自己嗎?
孫淡哈哈一笑:「老史你不要急,我還沒有說完呢!這生意上的事情,大家合股,將來會有很多麻煩。我有一個想法,絕對虧不了你。你看這樣好不好,你在房山成立一個商號,預先向願意改農為桑的農民發放貸款,再同他們簽定一個收購協議,等到蠶絲上市統一收購,然後賣給我的織造局。以後,我只從你手頭收購蠶絲。」其實,孫淡讓史萬全做的這種生意就是後世的公司加農戶,再加小額貸款。
孫淡派孫浩和韓月出去忙了一天,總算收集到二十幾戶依附到郭撲頭上的百姓的口供,真要清算郭撲,還需要一點時日。
孫淡摸了摸嘴唇上的絨毛:「你們現在明白我的用心了嗎?」即清丈了土地,又不得罪地方豪紳。皇帝那裡我孫淡可是干出政績來了的,也能有個交代。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
孫佳無聲地豎起了拇指。
史萬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小人以為不交錢的人要用鞭子抽呢!」
孫淡打斷二人的對話,說:「就現在來看,光房山,甚至加上整個河北的蠶絲產量的確很小,本地市場就能個完全消化掉。可我的目標是將房山打造成北方的紡織中心,今後的生意肯定會越做越大的。因此,海貿一事也該早做籌劃,一年不成,兩年,兩年不成,三年,只有海貿才能帶來滾滾財源。」
孫佳:「我算了一下,光房山一縣的產量,只需要五百台織機,考慮到整個河北,一千台應該夠了。」
史萬全也連聲道:「要做就做大點,一口氣把市場給擠滿,讓別的人跨不進來。」
孫淡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緊跟這個時代潮流,並大賺一筆。
實際上,開辦大規模的紡織工坊間在南方也不是一件希奇事情。比如現在的蘇州紡織業就非常發達,富裕的機戶開設工場,雇傭機工。蘇州城中就有五千多機工,這五千機工以每人養活四口人計算,至少有兩到三萬人直接受惠于工業生產。再加上與絲綢紡織相關的運輸,銷售,種植,可以說,整個蘇州已經變成了一個有著一頂現代氣息的商業城市。
孫淡:「我等你。」
史萬全說得粗俗,孫佳氣得眉毛都豎了起來。
史萬全說完,尷尬地看著孫淡:「孫大老爺,我知道你老是有大學問的,小人出身寒微,粗魯不文,你老說的好些話,咱聽得半懂不懂。以後能不能用白話?」
「教書,教什麼書?」孫佳和史萬全不解。
孫淡:「一條鞭法。就是將勞役和實物稅擰在一起,摺合成現銀,擰成一條鞭子。」
史萬全見孫淡不提自己的名字,心中一急:「大人,你把小人叫到房山了,織造局的生意有不讓我插手,這不是要一腳將小人踢開嗎,大人不是叫小人過來同你合股嗎,怎麼現在又反悔了?」
孫淡也不好解釋,支吾了幾句,就將二人打發掉了。
史萬全說:「這事等小人去了蘇州,就找業內人聯繫一下。的確,海貿是一個來錢的生意,如果能直接聯絡上紅夷,可少被中間人盤剝一道。」
孫淡好象看出史萬全的心思,道:「史老闆,我的確是陸家錢莊的股東之一,按說,從錢莊里借貸個幾十萬兩現銀應該沒任何問題。可是,你應該也知道,陸家錢莊那邊的事情有些複雜,我、今上、陸炳和黃錦都是股東,裏面的事情我是不打算過問了,每年就吃些股息了事。」在孫淡心目中,陸家錢莊是為將來的中央銀行準備的,等資本主義和商業信用體系初步建立,才能有所動作。將來也許會拆分成幾家也說不一定,可現在時機還沒有成熟,一動不如一靜,暫時先不用去理會,就當一個生金蛋的母雞,讓它自己先下著。
孫淡平靜地說:「不用擔心,這事我早有準備。當今皇帝陛下的意思是,房山今年的所有勞役和實物稅全部摺合成現銀交納。今上派我來房山,就是想試試這個一條鞭法的效果如何。如果好,就向全國推廣。」
史萬全點點頭,嘆息一聲:「不去江南,不知道天下之富。」
孫佳也咯咯地笑了起來。
孫佳吃驚地看著孫淡:「偌大一個蘇州才五千台織機,我們一下子上了三千台,有那麼多蠶絲嗎?」
新產業的出現從來都是暴利行業,只不過,北方商人因為信息不通還看不出其中的商計,沒有人複製南方的商業模式而已。
說句實在話在,這個老西兒手頭的流動資金多得驚人,向收購蠶絲這種需要大量流動資金的累活就讓他去干吧。以孫淡現在的經濟實力,要想餵飽三千台織機,光海量的現金就能讓他立即破產。這種風險索性轉嫁到晉商頭上去,收購他們手頭蠶絲的時候還可以拖欠他們三五個月,也算是一種空手套白狼吧。
「只怕也不夠,還有一個問題,據我所知道,房山可沒人養蠶。土地可都在大戶人家手裡,那些傢伙,你要說服他們養蠶,恐怕有點困難。」史萬全醒悟過來,突然發起愁來。
孫淡:「老史你總算明白過來,你想想,將來整個順天府百萬戶每人都向你貸款,就算一家只給你借一兩,一年也是一百萬兩啊。光賺利息就能撐死你。」
「妙啊!」史萬全一拍大腿:「這個法子好,農民的自耕地用來養蠶,收入一下子增加五成。這五成除了交納皇糧國稅,剩餘部分比他們依附豪門的收入可多多了。這些農民看起來笨,其實一個個精明著呢。大人這招高明,就是讓他們自己窩裡斗,然後坐收漁人之利。只要房山搞起來了,看到真正的好處,用不了兩年,我看整個順天府的土地都會全部種上桑樹,到時候,我們的貨源也不用發愁了。」
史萬全也不去喝茶,右手就那麼定在空中,良久才將杯子重重地放下:「這不就是開錢莊放貸嗎,這可是大利啊!」
孫佳這才恍然大悟:「還是史老闆看得透徹。」
孫淡又說:「我手頭還有十幾萬兩銀子,我那宅子先不建了,全花在這個織造局上。織機的錢我來出,織造局的生意由我和孫佳經營。」
他笑了笑:「算了,不懂就不懂吧,以後我注意一些,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話與你們交流。不過,你們放心,這是一筆長期生意,絕對能讓我們大賺一筆的。」
孫佳眼睛一亮:「嘉定府有幾個縣?」
「老史,你也不用搞得太明白。至於生產出來的絲綢的銷路你不用擔心,如果賣不完,可以賣到海外。單純供應官府和皇宮,用量畢竟有限,不是做生意的路子。」
這還只是蘇州一地,整個江南地區,包括南京在內,這種單純依靠商業而興旺起來的城市還有許多。
史萬全不敢說話,陸家錢莊的來頭實在太大,一想起就讓人膽寒。
「虧你想得出來!」孫淡很是無奈。
「啥航海,啥關係?」史萬全完全被孫淡給說糊塗了,眨巴著眼睛,一臉的迷茫。
史萬全激動起來:「好生意啊好生意,孫大人真是大才,這樣的財路都能想出來。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農民繳稅大多是實物稅和勞役,也不需要現錢啊!」
「我讓整個房山人都種桑養蠶。」孫淡不動聲色地說。
孫淡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不過,這國際國內形勢,真用古代的話說來,還真不好概括。光一個資本主義,就得解釋半天。
孫淡和史萬全、孫佳也顧不得休息,很快合計出了一個數字。
「好,既然你們都沒意見了,我再談談細節上的事情,孫佳是我的全權代表。我和史老闆是出資方,現在我們商量一下各人的權益和義務。」
孫佳:「那些大戶人家可都是有些來歷的,讓他們退地,只怕比殺了他們來難。」
孫佳傻了眼。
「清丈土地,讓他們把地都退出來好了。」孫淡解釋說:「從內心來說,我是不大想去觸動豪門大戶的利益的,就算要清退土地,也不該由我來出面。」
史萬全興奮地說:「如果以後國家統一徵收現銀,不收實物了,對我們商人來說卻是個天大喜訊。你想,農民要現錢,手頭的糧食和土產都要靠我們商賈互通有無,用不了十年,這天下間不知道要出現多少富可帝國的鉅賈大賈。不行,我得把握好這個機會,大幹一場。搶先一步,日龍日虎,遲到一步,只能日貓屁股了。」
「我自然是有好法子的。」孫淡不屑地一笑:「就我所知,種桑養蠶的收入比單純種糧食要高出五成。一旦我們的織造局搞出來,農民的蠶絲有了銷路,看到現成的好處,自然有人種桑。到時候那些將土地和人口依附到豪門身上的農民見種桑的好處比他們逃稅得到的好處還多,不用我去清丈,他們自己就會哭著喊著讓主家將土地退給他們自己。」
第二日,孫佳、馮鎮、史萬全帶著幾十個夥計去了通州,然後押了幾船現銀順流朝蘇州而去。如果一切順利,一個月之內應該能打個來回。
孫淡卻有些佩服史萬全靈敏的商業嗅覺,這傢伙果然不錯,一點就通:「好了大家都歇息了吧,你們明天一大早就去蘇州。本縣還要派人收集郭撲非法吸納百姓土地一事,後天還得去京城教書呢。」
史萬全:「九縣。」
「等等,等等。」孫佳又有反對意見:「農民種桑第一年若賺了錢,手頭活泛,還會跟史老闆借錢嗎,他們捨得白白出利息嗎?」
確實,如今正是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很多後世看起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點子,在明朝都是神來之筆。比如孫淡所說的開辦織造局,其實就是現代工廠的雛形。而絲綢,作為手工業產品,比起一般的農副產品的附加值要高上許多。
孫淡呵呵一笑,這才意識到自己說的東西,不要說是史萬全這個大商人,就連這個時代最博學的學者也理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