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魂》第三卷 前進,中國!

第440章 官員需要做到的!

第三卷 前進,中國!

第440章 官員需要做到的!

在連番整治之中,許多官場風氣已經得到了糾正,官員隊伍總體上來說是好的,但不可避免的,總會有那麼一小撮人存在。
官員面對公私利益衝突時,始終把國民和國家的利益放到首位,乃至犧牲個人私利而服從人民、黨和國家的利益……
廉潔是中外政治倫理史上對官員道德品質的基本要求,集中體現了道德政治化和政治道德化的雙重特徵,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官員的各種慾望中,貪婪是最主要的惡欲,正是由於貪婪的普遍性才彰顯出廉潔品質的道德價值。廉潔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公正,也是官員必須做到的。公正是公平和正義的合稱,在中國古代政治倫理史上不乏對公正的真知灼見,儒家的『正心誠意』理論就是明證。
而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自己的任務,就是反覆和這些官員進行較量,但蕭天並不在乎,他相信最後的勝利一定是自己的。
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官民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國民由過去的奴僕變成了社會的主人,由對強權的屈從變成了對自由的肯定,由草奴人格變成了獨立人格。
在古代社會廉潔以官員對貪慾的克製為前提,在社會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官員的多貪就意味著百姓的少得,這是清官之所以受到人民群眾追捧和愛戴的重要原因,官員要少貪就必須在禁慾和貪慾兩種極端性選擇中做出有效節制,節制不是徹底地消除慾望,而是在理性指導下合理地追求慾望的滿足。
在自己的身後,是一個強硬的政府,和強大的國民。有了這樣的支持,什麼樣的困難,自己也都不會害怕!
當官其實非常簡單,你為老百姓考慮了,為老百姓做好事了,老百姓自然就愛戴你。而林樹這樣一個小小的官員,竟然能夠得到那麼多百姓的衷心愛戴,發人深思……
春秋時公儀休當了魯國的宰相,《史記》里說他『奉法循理,無所變更,百官自正。』
民國政府和我本人,之所以把廉潔的道德品質看得如此重要,是因為廉潔是一種重要的政治力量,它不僅表現在廉潔者的浩然正氣和無所畏懼給腐敗行為造成的巨大威懾力,而且廉潔者還會給人以巨大的人格感召力和道德引領力,激發起強大的社會正氣,蕩滌掉官場中的污泥濁水和歪風邪氣,為政府執政奠定紮實的群眾基礎……」
忠誠。忠誠作為對政府官員的品德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官員要始終如一、無條件地遵守和實現自己的道德要求,它是中國傳統官員品德體系的一個核心範疇之一。
寬容。寬容也是政府官員應當具備的一種道德品質。在大是大非面前講政治、講大局、不弄權、不鬥氣,講支持、講尊重、講信任、講諒解,培養自己容人、容言、容過的寬容氣度,善於取人之長,容人之短,而不是在政府部門內大搞專制獨裁,排除異己,唯我獨尊。
蕭天推開了窗戶,天亮了。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會有這麼好的官員隊伍?因為公儀休奉行的原則是『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蕭天揉了一下眼睛,在這份文章的最頂部,寫下了:
法為正法、理為常理,奉法循理倒沒什麼,必須的;至於無所變更,有些人就不理解了,這兒無所變更,那政績怎麼能做得出來?或者政績怎麼能被看得出來?幹嘛不嚷嚷顛覆舊法、破壞成法,先搞一套說詞,把自己弄成一個銳意進取、大胆改革的名相,哪怕一將成名萬骨枯也在所不惜呢?
官員必須從內心尊重正義,努力成為具有正義品質的人。在施政行為上處理事情公平正當,在公共領域不謀私利,面對社會不公敢於直言,遇到恃強凌弱勇於挺身而出。要具備上述道德品質,就要求官員能夠篤信自己所從事事業的正確性,不因邪惡勢力脅迫而喪失原則,真正做到大公無私。
一是道德心理層面的廉恥心,二是道德行為層面的廉潔行為,二者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官員廉潔的道德品質。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可我看這句話得改下,改成『當官不為民服務,不如回家賣紅薯』……
令人悲哀的是,在禁慾說教的背後是無法克服的縱慾,許多封建官吏對自己是縱慾,對百姓是禁慾。
「……官與民的關係作為政治倫理的重要內容,不僅反映著官員的道德態度,而且也是區分不同社會官德本質差別的分水嶺,在中國古代社會,雖然有大量的民本民貴思想資源,封建君王和有遠見的思想家也反覆強調『愛民如子』、『為民做主』,但從本質上講,當時的統治階級重民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僅僅是鞏固封建君王政治統治的主要手段。
而這,也是蕭天希望看到的。
夜已深了,紙筆就鋪在面前。
要真正培養起領導幹部『為民』的道德品質,必須建構起完善的政治制度,其中公民社會制度的建立尤為重要,因為單靠公民個體的力量,無法對抗強大的公共權力,只有讓廣大公民建立起自己的民間組織,以有序參与國家政治生活的方式去保障自己的神聖權利,才能確保各級官員對國民永保敬畏之心,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什麼才是中國需要的官員,蕭天。」
而在這個時代,廉潔更應成為政府官員的重要品質之一。
中國古代的儒家把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視為整個社會的基本美德,古希臘人把智慧、勇敢、節制、公正當作城邦公民的四大美德,中世紀的基督教把信德、望德、愛德看作基督徒的三主德。
天亮了,所有的黑暗和陰霾都會在陽光下無所遁形!
忠誠作為一個歷史性的道德範疇,對於今天政府各級官員幹部而言,對其忠誠的道德要求在本質上不同於古代社會,它強調從總的傾向上來把握個人對政府的根本態度,忠於黨、忠於國民、忠於國家、忠於職守。
在《論語》中曾子就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在這裏孔子所言的『忠』,指的是克盡己責。之後的《孝經》強調『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亦即在家盡孝,在朝盡忠,忠是孝的延續。
出事了不要緊,關鍵是如何制止它,挽救它,彌補它,以避免日後再有這樣不斷事情的發生。
官員手裡的權利,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全體國民給你的。你的職責,只是服務,服務於國民,服務於這樣國家……
但是,從我們的官員方面來說,還有許多人對『甘為公僕』的觀念遠未樹立起來。要徹底改變這一局面,就必須使廣大國民和各級官員深刻認識到,國民是我國政權的根本性質,國民是國家一切權力的最終來源,全心全意為國民服務是各級政府官員的根本職責。
忠於國民這一點上,我們的官員絕不能對上奴顏媚骨,對下橫行霸道,更不是對國民當面信誓旦旦,過後信義全無,更有甚者,將對群眾一時的承諾作為愚弄他們的機巧手段,拿自己的誠信當兒戲,最終使政府的公信力徹底消失……」
「這次來安陽,遇到了兩件事情,一件讓我覺得憤怒,一件讓我覺得欣慰。遇到了一些不為民做主的官員,也遇到了一名讓人聞之落淚的好官……
安陽發生的事情,帶給人許多震動。
現在咱們政府許多官員就在這麼做嗎?把當地折騰得要命,他自己博得名聲后,扔下元氣大傷的攤子,起身升職當更大的官去了。
蕭天按滅了手中的煙蒂,終於在紙上落筆寫道:
公儀休沒有這樣干,而是奉法循理,無所變更,不貪這個名聲。雖然不說就是上古聖賢治理天下時所謂垂拱而治,但魯國在宰相公儀休的治理下,『百官自正』,即官員普遍都是好乾部,官員隊伍很廉潔公正有效率,社會風氣也良好……
洋洋洒洒寫了許久,抬眼看的時候,天色已經微亮。
這是自己的想法,雖然有些並不一定正確,但大方向卻並沒有錯,希望這份東西,能帶給大部分官員一些警醒,不要再發生更多的錯誤。
最後一點,就是我們反覆提到的廉潔!
蕭天點了根煙,在那想了許久,然後繼續落筆寫道:
官員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品德?
什麼是大?就是國家給你的俸祿,還有榮譽、地位即受人尊重的名器,這個名器就是『大』!這個大,不是指錢多,不是指佔有國家資源多,不是指你能操縱的事兒多、你能擺平搞定的人多,而是指作為一個文明人享有的景仰與尊崇。
那麼在這個時代,我們的官員呢?
呼了一口氣,站起了身,活動了下筋骨,又看了一眼這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