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魂》第三卷 前進,中國!

第554章 大總統到訪

第三卷 前進,中國!

第554章 大總統到訪

這已經威脅到了阿道夫·希特勒的根本利益,甚至已經上升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阿道夫·希特勒和曾經的親密戰友羅姆間的決裂已經無法避免。
而這也預示著,中國的國際戰略已經發生重大改變,從英法之前的盟友,轉變到了德國一方,成為了德國最強大而可靠的盟友。
這個攻擊不是沒有理由的。在某種意義上說,他之退出一個歧視戰敗國的組織,是拒絕凡爾賽條約的象徵,而不是對西方的挑戰。他破例向法國人重申其和平願望,並希望德國與法國和解。
這便使矛盾激化了。馮·勃洛姆堡將軍於是便請求希特勒裁決。1934年2月的最後一天,希特勒懊喪地把衝鋒隊和國防軍的領導人請到國防部的用大理石作柱的訓導廳里開會。在他的「動人的,揪心的」演講中,希特勒勸雙方妥協。他說,黨解決了失業問題,但在8年後,經濟又會衰退,唯一的補救辦法是為過剩的人口創造生存空間。這可能會有必要先在西方然後在東方採取短暫的、決戰決勝的軍事行動。然而,羅姆所建議的民兵「一點兒也不適於國防」。解決的辦法是建立人民軍,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並用最新式的武器武裝他們。衝鋒隊必須將自己限制在內部政治事務的範圍內。
希特勒的閃電戰術是賭博。然而,由於聲言和平,這又是包贏不輸的。不出所料,英國人同情多於譴責。赫特伍德的艾侖勛爵在上議院說:「……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過去15年來,我們和其它國家均未將明智的公平正當手段交給德國,而這種手段,當德國從自己的土地上拱手將發動戰爭的政權交出去時,德國是理應得到的。」
然而,這句話並未使希特勒產生什麼印象。特別是就在那時,他往窗外瞧了瞧,發現有艘軍艦,桅杆上掛的不是艦隊的旗幟,而是水兵們的五花八門的襯衣和內褲之類,令他目瞪口呆……
「那個荒唐透頂的下士說的話算個屁」,羅姆在事後狂暴的對自己的追隨者說,「我根本不想遵守這份協議。希特勒是個叛徒,最少也要去休假……要是有了他,目的便達不到,我們乾脆就不要他。」
「萬歲,元首!!萬歲,領袖!!」
同年3月,中國與德國聯合宣布創辦「世界和平主義同盟」,簡稱「世盟」,中國與德國同為「世盟」創始國。隨後,俄羅斯、沙特、科威特、卡爾巴拉等國宣布加入「世盟」。
當蕭天和阿道夫·希特勒並肩從這些人面前走過的時候,所有的黨衛隊員和衝鋒隊員都齊齊舉起了自己的手臂,然後大聲呼道:
他辯解說,由於德國已被解除武裝,他有權要求其它國家裁減軍備。接著,他便詳盡地列舉了他通常的論點。為了提高這封信的重要性,他便差戈林前往義大利送信。
從飛機上走下來的蕭天,穿著筆挺的中華民國海陸空三軍大元帥服,蹬著高統皮靴,當見到老朋友阿道夫·希特勒的時候,蕭天手臂用力向外一揮,邊上的德國記者如此形容:
「尤其是在衝鋒隊的管理之上,這樣的形勢更加嚴重。我曾經答應過削減衝鋒隊,並且對這樣的保證是真心誠意的。多年來,衝鋒隊表現出來的獨立性使我傷透了腦筋。尤其是近幾個月來,衝鋒隊的司令官羅姆上尉又一直要求將他的手下,改編為部隊。自然,軍方是反對此舉的。
這正是阿道夫·希特勒想要聽到的,很快,阿道夫·希特勒便與中國大總統蕭天達成了繼續延長彼此部隊駐紮時間半年的約定。
在阿道夫·希特勒上台之後,中國政府的態度也變得愈發強硬起來。
1934年1月,羅姆對納粹外交家盧戴克說:「阿道夫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樣任意踐踏我的主張,我已經今非昔比了。別忘了我有三百萬衝鋒隊,所有關鍵職位都被我的人佔據,阿道夫也知道我在國防軍里也有不少朋友。如果阿道夫講道理,我們就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如果他不這樣,我就打算使用武力了。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我們的革命……阿道夫要把我們都出賣了。他和反革命份子打得火熱,只相信那些東普魯士的將軍們!阿道夫曾經是我的學生,他的軍事常識都是從我這裏學來的。可惜阿道夫骨子裡仍然是一個平民,一個筆杆子,一個空想家,一個小資產階級……」
「……大總統的動作如此剛勁有力,讓人懷疑這一揮,是不是幾乎要把手臂都給揮出去了……」
今天的阿道夫·希特勒也隆重的穿上了褐色的衝鋒隊服,臉上也顯然經過了精心修飾。
阿道夫·希特勒動員了黨衛隊和衝鋒隊的精銳,接受中華民國大總統蕭天的檢閱,而蕭天則或者是禮貌性的,或者是發自真心的讚揚了元首親自挑選出來的這些部隊……
「中國軍隊在這次演習中的表現非常精彩……」阿道夫·希特勒熱情地說道:「我希望德國軍隊在中國進行的演習同樣也能有優秀的表現。同時,為了表達對您的尊敬,這兩個師的中國武裝力量,將在您訪問德國期間,負責您的安全……」
英國和法國方面緊急派出代表進行斡旋,但此時已經為時已晚……
1934年6月18日,中華民國大總統蕭天到達德國,進行友好訪問。
「為了德國的未來,必須牢牢的把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即便為此要付出一些代價!」
希特勒的國外新聞秘書和非漢夫施坦格爾也往訪墨索里尼,並建議他與元首會晤。「你們兩人都是瓦格納的崇拜者,這就給了你們共同的出發點。想想看,如果您把他請到威尼斯瓦格納逝世的地方文德拉明廣場,那該有多大意義!從您的長期經歷中,他能得到好處,得到迫切需要的從德國國外去觀察歐洲問題的洞察力。」
在遠東,中國是德國的盟友,而在歐洲阿道夫·希特勒同樣也需要一位盟友。最有可能成為這一盟友的是義大利,但它的領導人自1924年拒絕借給希特勒幾百萬里拉以來就一直對這一聯盟沒有多少興趣。求人一事使希特勒很不痛快,但驕傲不得不向需要讓步。他再次作出努力。希特勒壓住怒火,致函墨索里尼道:「……本人既對閣下之具有歷史意義的努力表示欽佩,又期望以真誠友好之精神與閣下合作。兩國在意識形態上緊緊相連,若適當地注意一致的利益,兩國則為歐洲的穩定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之所以如此精心準備,除了與蕭天的友誼之外,更多的是阿道夫·希特勒想要挽回自己不久前訪問義大利時所丟失的面子。
墨索里尼並不反對這個想法,發出了邀請。希特勒表面上推辭了一番后,接受了邀請。
中國和德國先後退出國際聯盟,創辦「世盟」,讓英國和法國措手不及,狼狽不堪。
隨著這一聲響亮的聲音,吳佩孚精神抖擻的出現在了蕭天面前。
阿道夫·希特勒回了一個納粹舉手禮,然後和走先舷梯的蕭天緊緊擁抱了一下。
羅姆進行了反擊。4月,他在柏林召開記者招待會,出席的除外國記者外,還有各外交使團的官員。他身材又矮又胖,渾身是勁,威風凜凜,講話的語氣也咄咄逼人,好像非服從他不可似的。「衝鋒隊是德國革命的意志和思想的英勇化身」,他對外國人這樣說,但下一段話卻顯然是說給希特勒聽的。他說,黨內反對衝鋒隊的人,都是反動分子和資產階級因循守舊分子。「只有衝鋒隊才代表國家社會主義革命!」
黨衛隊隊員和衝鋒隊隊員整齊的排列在飛機場上,接受中國總統和德國總理的檢閱。
柏林的街頭上,到處都是歡呼著中華民國大總統到來的人群,那些飄動著的中德兩國旗幟,似乎正在那裡象徵著什麼一般……
在此前,即1933年秋,阿道夫·希特勒決心退出國聯。當興登堡詢問退出國聯是否明智時,阿道夫·希特勒辯解說,為求得德國之完全平等,這勢在必行。
希特勒雖然同情激進派,但他的頭腦告訴他,除非德國從經濟災難中恢復過來,並重建起武裝部隊,否則,進一步革命是行不通的。這點,若沒有工業界和軍隊的全力支持又是做不到的。與此同時,為了息事寧人,他讓羅姆在內閣擔任不管部長,還答應讓他出任國防部長。於是,他便於1934年1月1日書面表揚了他。希特勒的原意是,一方面稱讚他,另方面要婉轉警告他,保衛國家的事情還是要留給軍隊去做,但羅姆未領會這點。他以為有希特勒撐腰,膽子便大了,竟向國防部發去一份照會,聲稱保衛國家的安全是衝鋒隊的特權。
希特勒被刺痛了。他明白,他不但遭到了墨索里尼的冷落,而且在外交上也遭他暗算。元首同意承認奧地利完全獨立,但他得到的卻是墨索里尼對裁軍問題並未作肯定支持的保證……
這些話一字不漏的傳到了希特勒的耳中,但是希特勒對於羅姆的激憤之詞不以為然,然而衝鋒隊員的舉動卻讓希特勒感受到了驚慌。
10月14日,希特勒通過電台正式向世界宣布,德國不參加會議並退出國聯。「在一個沒有這樣的平等權利的組織內寫下自己的名字作為這樣一個組織的成員。對一個有6500萬人民、熱愛榮譽的國家和熱愛榮譽的政府來說,是個不能容忍的恥辱。」
「敵人,總是要剷除的。不管這人是誰」蕭天微笑著看向阿道夫·希特勒,然後用平靜的語氣緩緩說道:
蕭天表達了自己的謝意:「謝謝,德國軍隊在中國的表現同樣也非常優秀,因此我個人建議,中德兩國分別派駐的軍隊,能夠在彼此國家繼續延長派駐時間,分別增加了解,熟悉各自的作戰方式,以為將來更加全面的合作,紮下良好的基礎……」
這是在阿道夫·希特勒上台之後,到達德國進行訪問的最高級別外國元首,而且又是德國和阿道夫·希特勒本人的堅定盟友,蕭天的到來,再度讓德國上先陷入到狂熱之中。
在德國和義大利兩國元首會晤的時候,希特勒不停地說話,很激動。墨索里尼則在聽著,一聲不吭,臉有不悅之色。在長達兩小時的會談中,墨索里尼很少開口。希特勒之唾沫橫飛令他生厭。當晚,在正式招待會中間,他匆匆起身而去,宣稱他任何人都不見。
大量蓋世太保搜集來的關於羅姆的罪證堆積在了阿道夫·希特勒的案頭,但是對於如何處置羅姆阿道夫·希特勒卻遲遲無法下決心。
國際聯盟創始國之一的中華民國鄭重宣布,鑒於國際聯盟已經不能承擔起維護世界和平及穩定發展之重任,更兼國際聯盟管理混亂,中華民國將於1934年2月6日正式退出國際聯盟……
大總統閣下,我知道生存下去的最好辦法,是支持軍方領導人,因為沒有他們的全力支持,我是無法實現他的最終目標的。我宣布在我國,只有國防軍才准許持有武器;衝鋒隊只負責對人民進行政治教育。但是這番話使400萬衝鋒隊員徒怒火復燃,他們將自己看作是黨內激進主義的象徵。羅姆一直在鼓吹二次革命,認為只有那樣才能得到他們為此戰鬥過的社會利益和物質利益。雖然大部分黨員都有反資本主義和保守主義的情感,但最激進、最熱切的還是衝鋒隊。羅姆反覆鼓吹說,他和他的手下才是國家社會主義的真正衛士……」
「目前德國國內的一些局勢,非常讓我頭疼。」在與中國大總統蕭天的私人談話中,阿道夫·希特勒如此說道:
此時,希特勒強迫勃洛姆堡和羅姆當著他的面簽署協議。衝鋒隊得到了兩項半事事任務:沿國境線起警察的作用;18歲至21歲青年的軍訓由它承擔,21歲至26歲未在部隊服役的青年則進行「衝鋒隊體育」訓練,這是有組織的軍訓的代號。
「報告大總統,我中華民國警衛隊派駐德國演習部隊總指揮吳佩孚歡迎大總統到來!」
就在德國與義大利外交努力失敗的時候,中華民國大總統蕭天來了,這讓阿道夫·希特勒如同在絕望中忽然發現了光明一般。
次日,兩人在聖馬爾科廣場檢閱法西斯部隊。兩隊士兵爭論誰該從檢閱台正前方走過。兩隊各不相讓,同時前行。這時,樂隊開始像貓叫春似的吹打起來。後來,希特勒問他的新任副官弗里茨·魏德曼,這樣的軍隊軍事價值有多大。戰時曾在希特勒所在兵團當過副官的魏德曼回答說,戰鬥力與遊行毫無關係。
蕭天完全能夠理解阿道夫·希特勒的擔憂,並且沒有人比自己更加清楚的知道,阿道夫·希特勒和羅姆以及衝鋒隊將來會發生什麼。
由於這一輕蔑態度被傳了出去,義大利報界傾巢而出,「看看這位畸形怪人希特勒。」6月14日,當阿道夫·希特勒在里多機場步出容克座機時,身穿毛嗶嘰服,外披舊軍大衣的希特勒,看上去像個在作絕望掙扎的推銷員。
在此前到訪德國的中國軍方高級軍官代表團與德國方面簽署的一攬子軍事合作計劃之中,就包括了在1934年6月,中國武裝力量警衛隊,和德國國防軍,將各向彼此國家派駐兩個師,分別進行一次公開軍事演習。
但是這次歷史性的會晤從一開始便註定要失敗。墨索里尼的動機主要是想見見這位全歐都在議論的政治家。「希特勒是個頭腦糊塗的笨蛋」,墨索里尼曾經私下說過:「他腦子裡塞滿了政治和哲學的標籤,且全是毫無條理的貨色。我真不明白他為何要等這麼久才把政權拿過來,為何要扮演丑角,搞什麼競選,搞什麼合法掌權。真是荒唐!要不是向羅馬進軍,法西斯義大利就永遠不會出現。我們是充滿活力的,希特勒先生不外乎是個空談家。」
而到了1934年,更加讓世界震驚的世界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