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魂》第三卷 前進,中國!

第568章 德國的戰爭準備

第三卷 前進,中國!

第568章 德國的戰爭準備

西班牙的長期苦戰將使世界的注意力從德國雄心勃勃的重新武裝計劃上轉移開去。但他確曾保證繼續援助西班牙以反共;若軍事災難有可能來臨,他便會增加軍援。他最後說的一段話可說是狡猾的一著。他將大規模軍援的榮譽讓給了墨索里尼。在西班牙問題上陷得越深,墨索里尼便越有求于德國;如果這場衝突久久延長下去,他便在口頭上和行動上都要承擔義務。
相信元首一貫正確的不但是黨的忠實信徒,連勞埃德·喬治對自己在德國之所見所聞也幾乎置信不疑。在《每日快報》的一起文章中,他寫道:希特勒單槍騎馬救德國於水深火熱。他是天生的領袖,是具有堅強意志和英勇無畏性格的人物,既受老人的信任,也受年輕一代的崇拜。
1929年世紀經濟危機波及了西班牙,其直接政治後果就是引發了1931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我海軍、空軍、陸軍已經全部做好準備,隨時可以投入攻擊。」蔡鍔借口說道,接著大是感慨:「自從日本強盛之後,我中國屢屢遭受欺壓,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風水輪流轉那,我國竟然一再擊敗日本,而現在,卻又要投入到和日本的決戰之中!」
在反對右翼反動勢力的鬥爭中,促進了西班牙共產黨和社會黨以及其他左翼政黨的團結。1936年1月,它們建立了人民陣線,並且在2月的議會選舉中獲勝,成立了政府。新政府開始實施人民陣線綱領,加速民主改革,實行政治大赦,恢復在10月罷工中被解僱的工人的工作,恢復加泰羅尼亞自治,解散一些反動組織,加速實行土地改革等。
「日本海軍吳海造船基地在經過修復之後,又重新開始運作。」
統治者的倒行逆施激怒了人民,抗議活動遍及全國。在西班牙共產黨和社會黨等左翼政黨帶領下,1934年10月爆發了全國總罷工,參加者達數百萬。在首都馬德里和重要工業城市比斯開的阿斯圖裡亞斯礦工起義,在礦區主要城市奧維多升起了紅旗,建立了為期半個月的蘇維埃政權。阿斯圖裡亞斯礦工英勇的「十月戰鬥」,遭到了由佛朗哥率領的外籍軍團的鎮壓而失敗。
蔡鍔和蔣百里相視一笑。
大會的最後一天,人們觀看了大型軍事表演。在模擬空戰表演和最近代化的高射機槍的效能表演后,在體育場上表演了一場真如實戰的機械化戰鬥。黨的生日紀念結束了,一方面保證實現和平,宣布新的目標;另一方面又在炫耀可怕的武力威脅。
蔡鍔和蔣百里知道,大總統所說的戰爭挑起者,是德國,但同樣也是一個人,阿道夫·希特勒……
1936年3月,預定充當叛軍領導人的將軍何塞竄往柏林求援,希特勒應允支持其發動武裝政變,並將由德國商行供應軍火裝備。5月,墨索里尼擺脫了阿比西尼亞戰爭之後,也利用西班牙局勢以實現其地中海的戰略設想。於是德意合夥給西班牙圖謀叛亂分子提供物資和軍事支援。德意的諜報人員甚至參預亂計劃的制定,積極偷運武器彈藥,為這場武裝叛亂作好準備。
1936年夏天,阿道夫·希特勒用可怕的語言,就戰時經濟問題起草了一份冗長的備忘錄。該備忘錄一式三份,戈林和勃洛姆堡各執一份,另一份由他自己存查。在備忘錄中,他寫道,德國的潛力有多大,軍事力量就應有多大。這是一項緊急任務,不允許「優柔寡斷。」德國不但缺乏原料,且人口過剩,靠自己的土地不能養活自己。
中國、德國、俄羅斯簽署《維護世界和平協定》,一個三國軸心正式形成,中國、德國、俄羅斯被捆綁在了一輛戰車上!
……
而在阿道夫·希特勒積極利用西班牙內戰催動戰爭腳步的時候,一個新的聯盟成立了:
很難相信正是此人片刻前在向瘋狂地歡呼的衝鋒隊揮動胳膊,大聲疾呼:「這個時代的奇迹是,你們發現了我——千百萬人中的一無名小卒。」
但西班牙一切反共和的力量得到了法西斯義大利和納粹德國的支持,義大利早在1923年就已支持過西班牙獨裁者德里維拉建立親法西斯的軍事專政。西班牙成立共和國后,它又支持反動將軍何塞於1932年發動了一場未遂軍事政變。1933年,一些陰謀推翻共和制度的反動軍官在軍隊中秘密組織「西班牙軍人聯盟」策劃武裝叛亂,並立即和德意建立了聯繫。前獨裁者德里維拉的兒子何塞也組織了西班牙的法西斯黨—長槍黨。納粹德國不但給予經濟上的支持,還幫助他們進行軍事訓練。
這些在國內外引起了一片赤化的叫囂。在西班牙國內,一切反共和的右翼力量,尤其是手中握有武器的軍人,加緊勾結國外反動力量,圖謀叛亂。
20世紀的西班牙截然不同於16世紀的西班牙,16世紀時,這個國家是歐洲最強大、最令人生畏的國家。在16世紀至20世紀之間的幾個世紀中,西班牙衰落的象徵是1898年的西美戰爭,美國輕易地奪走了西班牙的大多數剩下的殖民地,使西班牙丟盡了臉。這場戰爭不僅暴露了西班牙軍事上的弱點,還暴露了統治這個國家的,已處於牢固地位的寡頭政治集團的腐敗和無能。
1936年在紐倫堡舉行的納粹黨的生日紀念,可以預言,給勞埃德·喬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此同時,阿道夫·希特勒又試圖鞏固與英國的關係,而在對付一位如此富有決心和如此狡猾的領導人時,英國人又一再表現出他們是何等的愚蠢。他們堅信,用讓步和諒解的辦法,他們定能讓希特勒就範,而他則在去年一年利用了英國人的誤解,與他們進行妥協談判,並含混不清地提出簽約。
1936年秋後,希特勒主要操心的是西班牙。
1936年1月,西班牙選民改換了政治班子,由左翼西班牙共產黨、共和黨、社會黨和勞動者總同盟等民主力量組成人民陣線,2月在國會選舉中以微弱優勢當選,組成聯合政府,實行民主改革。以長槍黨為首的西班牙右翼分子、法西斯主義者和反馬克思主義者加強了對反對黨的支持,並與德、意法西斯密謀並經過充分準備后,決心發動顛覆共和國的武裝叛亂。
赫爾姆斯走了。對於他在塔樓之所見,比諸在體育場所看到的一切,他印象尤為深刻。他覺得,在這裏,他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其計劃也是合理的」。
這次的紀念活動比先前的更加壯觀不說,它還以兩大運動為標誌:為達到自給自足而實行的「四年計劃」和以反對「混亂力量」為名。星期天上午,天氣晴朗。在紐倫堡龐大的體育場上,希特勒對集結在該處的16萬名褐衫黨徒和黨衛軍發表講話,大談布爾什維克威脅。之後,他便乘敞篷小車回城,不時向擁擠在狹窄的道路兩旁和站立在陽台上朝他喝彩歡呼的人群揮手致意。
帶著希望和善意的英國要員繼續湧向德國。從德國回來的歷史學家阿諾爾德·托因比竟相信希特勒懷有和平意圖。凡爾賽條約的作者之一、戰時的首相戴維·勞埃德·喬治,也有同樣看法。儘管他曾極力推行「絞死德皇」的口號。
「風水輪流轉那……」蕭天站了起來:「今日之中國,已非當日之中國,今日之日本,也非當日之日本。日本是咬了牙的上了超級戰列艦計劃,為此還弄了個『2.26兵變』出來,聽說這次為了計劃進行他們的『虎計劃』,已經是砸鍋賣鐵了。好,好的很,我很想看看他們竹籃打水一場空之後,看看他們的超級戰列艦沉沒之後會是什麼樣的表情……」
1934年,西班牙右翼政黨的聯盟—西班牙西達黨建立過勒魯政府,對民主革命的成果進行了反攻倒算:取消共和國初年所進行的一切社會改革,歸還教會產業,修改憲法和土地改革法等,被稱為西班牙歷史上最黑暗的兩年。
蔣百里把一疊文件放到了蕭天面前:「按照計劃,日本海軍1號艦船和2號艦將於本年年底和明年年初分明下水,而後編入艦隊……」
1934年3月,義大利和西班牙保皇黨簽訂協定,承擔了財政援助、供應軍火以協助其顛覆共和政府的義務。
9月4日下午,希特勒在貝格霍夫的台階上熱烈地歡迎了他。「對促進兩國間的良好關係本人歷來是很感興趣。」勞埃德·喬治說:「在戰爭結束后本人也重新作出了努力。」他說,現在必須採取行動,以便在爾後數月內簽約,否則,兩國便會分離。
「但是,這場戰爭不該由我們率先挑起,而是德國。英法懼怕戰爭,他們比任何國家都更加要懼怕戰爭,但越是害怕,戰爭卻越不會放過他們……」
「我們用了十多年的時間來準備戰爭,不僅僅是針對一個日本,而是針對即將到來的戰爭。」蕭天重新坐了下來,若有所思:
合眾社記者理查德·赫爾姆斯的小汽車緊跟其後。與赫爾姆斯同行的還有五六名各報記者,他們均應邀前往紐倫堡城堡與元首共進午餐。
客人們被請到城堡的塔樓上。在那裡,他們看到的希特勒已不再神氣十足了。使赫爾姆斯留下深刻印象的倒是他平易近人的態度。早些時候的那種炫耀的表演不但已完全消失,相反,他顯得手足無措,雙腳不停地前後搖擺。
1936年夏,右翼軍官計劃發動起義。1936年7月13日,極右翼領導人卡爾沃·索特洛被謀殺,這就成了戰爭的催化劑。4天後,在擁有土地的特權階級和教會的支持下,佛朗哥幫助發動了反對民選政府的軍事政變。身經百戰的佛朗哥軍隊從摩洛哥調集到西班牙南部,開始向首都馬德里挺進……
20世紀的西班牙是一個落後的半封建君主制度的國家,由波旁王朝的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統治。作為半封建制度的社會基礎和重要支柱的是農業大莊園制和天主教會。由少數貴族地主佔有的大莊園往往佔地數萬公頃,由中世紀一直沿襲下來的沉重地租奪去農民收穫物的一半甚至更多,把農民壓得喘不過氣來,大批農民完全失去土地淪為僱農。在30年代初全國只有不到一半的土地有人耕作,大片土地荒蕪,廣大農民生活貧困,階級矛盾尖銳。
戈林這一番話公布后,佛朗哥的新任代表威廉·福貝爾將軍便傳來令人不安的消息:除非立即派遣一師德軍和一名教官,否則,戰爭便有可能失敗。
宋子文知道大總統對日本開戰早就已經決定,而且不戰則已,一戰必定解決日本問題,此時聽了也不以為意的笑了一下。
「本人衷心同意」,希特勒回答說。年輕時他就有建立這個同盟的幻想。兩個民族系同盟,主要是要互相了解。
因此,德意一開始就捲入西班牙國內各政治派別的紛爭,和西班牙政局的發展息息相關。
在此之前,阿道夫·希特勒曾向佛朗哥提供給養,數量雖小,意義卻重大。此時,希特勒正考慮給他提供大量援助。11月,一支可供起義部隊戰術使用的特種機群業已投入戰鬥。11月18日,希特勒終於承認佛朗哥政權為西班牙的合法政府。
正當外交部敦促希特勒要謹慎行事時,現在負責四年計劃的戈林則把西班牙的內戰看成是一場真正衝突的前奏。「我們業已處於戰爭狀態中。」12月2日,他在空軍軍官會議上說——雖然,第一槍還未正式打。即使如此,從新年開始,「所有飛機工廠均需全力以赴,就像動員令業已頒布一樣。」數日後,在柏林,在對一群工業家和高級官員的講話中,他也同樣直言不諱。他透露,戰爭已指日可待,德國即將動員。「我們之行將到來的戰鬥」,他說,「要求我們採取重大措施,提高生產能力。重新武裝是不受限制的。可供選擇的是非勝則亡。」
但是,威廉大街對此建議置之不理,福貝爾於是便將此事面稟元首。12月21日,他會希特勒于總理府。在座的有戈林、勃洛姆堡,霍斯巴赫、弗立契,以及剛從西班牙回國的在佛朗哥總司令部任軍事代表的瓦爾特·瓦爾利蒙中校。福貝爾請求希特勒派遣三師援軍,以結束曠日已久的戰爭。希特勒徵求瓦爾利蒙的意見。瓦爾利蒙指出,由於這是一場內戰,佛朗哥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贏得這場戰爭。西班牙和德國兩軍之間是不能成功地進行合作的。業已給予的軍援足以使起義部隊免於失敗。加之,佛朗哥正合其位,定能力挽狂瀾。在座的軍人均支持瓦爾利蒙的看法。
希特勒同意眾人之所云。他說,德國不準備大規模派遣援軍。他的理由並非出於軍事,而是出於政治原因。接著,他便坦率地透露,他最不需要的是佛朗哥迅速地取勝。
「老這樣說是毫無意義的。我們現在必須將措施付諸行動,才能在將來最終解決問題,在此之前則應暫時鬆弛一下。解決的辦法在於擴大生存空間,或擴大我國人民的原料和食品的來源。最終解決原料短缺的問題是政府的責任。與其要等待到下一次大戰,不如在和平時期便著手考慮和解決這些問題。雖然還有其它需要,也必須著手進行經濟調查和試驗。必須儘快建立起自給自足的經濟,以達到下述目標:1,德國軍隊必須在四年內作好戰爭的準備。2,德國經濟必須在四年內作好戰爭準備……」
國教—羅馬天主教會在西班牙具有特殊的勢力和地位,它深入到城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教會擁有全國約三分之一的地產和一大批企業,在政治上也有重大的影響,教會與國家的關係頗類似於俄國東正教會與沙皇專治政權之間的關係。主教由國王提名,他們中有些人還是參議院議員;但最重要的是,教會控制了國家的大部分教育。西班牙不像西歐其它國家,沒有完整的國家教育體系。因此,現存的學校大多數都在教會的管轄之下。
1931年4月14日,西班牙宣布成立共和國,這標志著西班牙進入了共和時代。它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明顯的。
「那就是我們開戰的時候了。」蕭天淡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