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魂》第三卷 前進,中國!

第631章 追擊!!(二)

第三卷 前進,中國!

第631章 追擊!!(二)

而在第16摩步師穿越過橋頭陣地之後,眼前日軍的抵抗明顯大大減弱了。但「項羽」摩步師只向南進行了小規模的試探性攻擊,沒有什麼大的動作,全部攻擊主力駐紮在南岸的橋頭堡里……
現在,中國軍隊有兩個方案可以繼續追擊敵軍:在新田村以東乘橡皮艇渡河,然後步行追擊;或者是開足馬力沿著上島河支流行駛,從東岸炮擊日本人。第一個方案很快就被戰鬥群的指揮官否決,顯然靠步行是不太可能追上正在撤退的日軍。因此,儘管燃油供應不足,戰鬥群指揮官依然決定採取第二套方案,將部分部隊滯留在原地,燃油集中分配給部分狀況較好的車輛,迅速開始追擊南撤的日軍。
師部此時設在春日野的一個有著茂密樹林的美麗村莊里,這裏的燈火幾乎和戰時一樣通宵達旦。
3排長隨後命令所有的汽車迅速離開河岸,躲到後方的開闊地上去。中國軍隊的迫擊炮馬上開始還擊,巨大的煙塵開始籠罩著陡峭的河岸……
第2炮兵團各營也在為進入茶水河南岸沿線陣地做準備,以便為此後1團擴展橋頭堡、攻取石川提供足夠的火力支持。不僅如此,的第16摩步師也從後方趕了上來,他們同樣將從這裏的橋頭陣地出擊,不斷向南挺進。
時值11月26日,茶水河上的橋樑已經竣工,這份功勞當然要記在效率奇高的中國軍隊工程人員的身上。各款重型武器——牽引炮、坦克及突擊炮勢如破竹般地駛過了人工橋,緊跟在其後面的是各式各樣的汽車、卡車。
1個小時之後,工程人員建好了一個能供重武器渡河的筏子,3排長隨後親自駕著船、搭載第一批的大炮和迫擊炮渡過了茶水河,當雙腳踏上河南岸的土地時,中國士兵明白我們已經戰勝了大自然設置給中國軍隊的最大障礙——茶水河!
同時,2團2營也接替了正在大石附近執行偵察任務的第2偵察營,該部隨即被派往春日野以南,在之後的戰鬥中他們將被用來擴大現有的橋頭堡。
據此,「項羽」摩步師接到命令,保證茶水河與上島河之間的地區,同時掃除尺鶴至摩章之間可能存在的威脅。當然這樣的行動顯然沒必要出動整個師,蕭遠迅速組建了一些必要的戰鬥群,用以應付各種各樣的突髮狀況。
同時,友軍第16摩步師的先頭部隊也在這天抵達了尺鶴,並著手開始渡河。黃色的灰塵煙霧遍布了整個陡峭的山坡,慢慢地向西方飄去……
儘管有過犧牲,有過流血,但一直到現在為止,「項羽」師還從來不知道失敗是什麼滋味,而這樣的滋味,蕭遠和他所指揮的將士們也永遠不想知道。
「……我們繼續在炎熱的天氣下前進,在上島河沿線的鹽沼中,我們只有一個奢望:水!
由於不斷得到重武器和反坦克炮的加強,蕭遠已經擁有了向南方做出更多幻想的空間,而且在晚上,第2偵察營也渡過了茶水河,該部現在的任務是負責南岸橋頭陣地附近的防禦工作。之前由於缺少燃油而一直滯留在後的2團也加快了進軍的步伐,當天相繼有不少單位渡過了茶水河。
蕭遠自然也不會坐視好不容易到手的橋頭陣地有什麼閃失,他同樣向那裡派出了眾多的增援部隊,其中就包括在北野村附近的橋頭堡陣地上的突擊1團2營。
在之後的幾個小時里,1團的先頭部隊已經在河的南岸站穩了腳跟,在軍官的率領下,他們把橡皮艇、迫擊炮和重機槍拖上河岸,隨後趕來的工程人員則開始勘測建橋的位置,並將其立樁標出,而更多的士兵則開始繼續向前推進。
我和其他一些傷員一起被安置在了山洞里。我們孤獨地度過了整個夜晚,一直在等待,四周死氣沉沉,直到24小時之後,我們才被接出……」
在尺鶴村,師屬工程兵和剛剛到達的第1裝甲集團軍的工程兵已經開始了建橋工作,110個浮塊被放入水中。工程兵們必須忍受著天氣的煎熬、雙腳浸泡在水中和他們的建築設備呆在一起。
繳了他們的武器之後,我們又來到其他幾個屋子裡,同樣的情形發生了好幾次;此外我們還在馬廄、道路旁的溝渠、農舍中發現了更多的日軍士兵,誰知道還會出現睡著大覺的日本兵。看起來感覺就像我們奇襲了一支睡夢中的日軍大部隊!」
這是在日本南部最後的一次大型戰役了,隨著戰鬥的進行,日軍的力量被極大削弱,甚至無以為繼,京都,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不設防的城市……
還在河岸上的3排長通過望遠鏡觀察著河面上的一切,突然,對岸白光一閃,是日本人的大炮!3排長大喊道:「散開,找掩護!」炮彈在離他身邊不遠處炸開了花……
由何屹立率領的機槍連在20毫米高射炮的支援下,穿過眼前的開闊地帶,對石川發起了進攻。但此後由於遭遇到對方的頑強抵抗,該村一直到當天晚上才被1營拿下。與此同時,第2裝甲營的第一批坦克部隊也渡過了茶水河。
「……在沿上島河支流追擊日本人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分散行動,這回我們總共只有兩個排的兵力。我們穿過一片高高的向日葵地,遠處依稀可以看到一個孤零零的小村子,聽說這裏的房屋都是用牛糞造起來的,屋頂由玉米稈鋪成。
突擊2團13連的一名下士描述了他在沿上島河支流一線追擊時一段有趣的戰鬥經過:
同時,第16摩步師在試圖強行穿越上島河的過程中與渡口的日軍守軍發生了激烈的交戰。
很難想象日本的11月天氣居然會如此惡劣,快臨近中午的時候,軍隊抵達了新田村。3營隨即將此處作為基地,對東北方向各派去了一個摩托排。很快兩支部隊便有消息傳了回來——向東南方向前進的那個摩托排在幾公里之外受阻於上島河的支流而不能繼續向前推進,東北方向的偵察隊則報告說村田已經被敵軍佔領著。從偵察機那裡得到的消息卻是日軍主力已經退過了村田附近的上島河支流,正沿河向南撤軍,因此留守在村田的日軍只可能是負責斷後的小股部隊而已。
大約早晨4:00后,3營從開始出發,這次伴隨他們一起前進的還有一些來自其他單位的部隊:1個輕型榴彈炮連、1個重型榴彈炮連,來自2團第16、17連的2個排以及信號營的一個無線電班,用於同師部聯絡。此外,第2防空營的兩個連也將由他們的指揮官率領,一起前進。
當然類似13連這樣的情況只是極少數,整個攻擊戰鬥群遠沒有他們那麼幸運,隨後在附近穀物地窖的報告展現了戰鬥中更為困難的一面:
向京都發起總攻擊!
在一間屋子旁,我看到了一條白毯子,從下面伸出8條腿!我對邊上的人說:『向空中開槍!』他照辦了。四張驚愕的臉從毯子下面伸了出來,顯然他們是日本人的前哨,當我們向他們走來的時候他們居然還在睡大覺。
儘管沒有得到上級的具體指示,但那些「項羽」摩步師的士兵們可是不甘寂寞,1團7連的部隊開始主動向西面方向靠攏,他們首先要確定西宮浜附近的大橋是否還能繼續使用,結果卻讓人失望,經偵察表明該橋肯定已經無法使用,3小時之後部隊撤離了那裡。
在蕭遠的字典里,勝利將是自己唯一的渴望,從一個勝利再到另一個新的並且更加輝煌的勝利!
2團11連、13連,第2炮兵團1連,第2防空營2連依次展開了攻擊隊形。與此同時,原先滯留在北岸的最後一批日軍部隊也搶渡過了上島河支流,他們順道還摧毀了所有的船隻和渡口。
當然,他的部隊只得到了短暫的休息時間,緊接著他們便向河邊進發。在其他的部隊還在尋找河岸邊的泊船及其他渡河方式的同時,1營、3營率先乘坐橡皮艇渡河。當第一批充氣艇在重型武器的掩護下渡河時,已經是正午了。
京都,日本南部最後一個大型城市,一旦這裏被成功攻克,那麼進軍東京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第11連被俞星上校親點為首支渡河的部隊,同時還肩負著為築建部隊掃清障礙的使命。
1937年12月1日,當「項羽」摩步師的各個戰鬥群還在茶水河與上島河之間追擊南撤日軍的時候,蕭遠終於等到了他期盼已久的新命令:
毫無疑問,此刻在尺鶴村附近的戰事正朝著對日軍不利的方向發展,他們曾無數次試圖摧毀中國軍隊的築橋行動,但每次均無功而返。
而得到加強了的1團1營則作為整個師的開路先鋒迅速向上島河方向挺進,但很快也停下了腳步。日軍炸毀了上島水壩,引起了很大面積範圍內的洪水,在整個上島河流域上形成了一個大湖泊……
乍看之下這村子好像沒人居住。但我還是聯想到了從書本上學到的所有陰謀詭計,小心翼翼地踏進了村子。不幸的是這次我們還是遭了日本人的道!一陣機槍從我身旁不遠處掃過,好幾名戰友倒在了血泊中,身體還在不停地顫抖著。好在不久之後夜幕就降臨了,我們乘機撤出了村子,繞道趕到上島河支流河畔。我們看到在河中矗立了一根根類似碼頭的橋樁,我們向它走去,一邊端倪一邊考慮怎樣利用這玩意渡河
排長朝大家喊道:『我們得從這裏過河。』我轉身對身邊的人說:『看,這裡有腳印,一直伸向水中,在對岸又出現了。我們應該可以過去的。』
沒時間繼續浪費了,營長下令馬上開始渡河。他和他的副官一個躍身率先跳進了已經布置在河岸邊的橡皮艇上,緊接著第一批的幾個班開始沖向河岸、跳進了橡皮艇里。同時,中國士兵的機槍和迫擊炮開始拚命向對岸開火,試圖壓制對岸的打擊火力。渡河情況卻出乎意料的順利,很快第一批渡河的橡皮艇回來了,搭上了第二批的士兵。
蕭遠放下了手裡的望遠鏡,嘴角流露出了一絲微笑。
稍事整頓之後,幾乎已經基本到達茶水河南岸的突擊2團繼續向前推進,並於11月26日當天拿下了高度……而1團此時將他們的指揮部也移到了南岸,連第1炮兵團也把指揮部挪到了前線。
與此同時,留在後方負責警戒的2團3營被派往庫北方、切斷沿岸地區日軍部隊的撤退路線,並和第23裝甲師將其死死套牢在中國人已經下好的口袋裡。
建橋工作持續了整整一天一夜,期間不斷遭到日軍大炮、迫擊炮、甚至是步兵武器的襲擊。第1防空營的高射炮則早早地進入北岸的陡峭斜坡上布陣……
說完我就把自己的機槍掛在背上,邁入到齊腰深、含有很多淤泥的水中。跋涉了50~60米之後我們終於抵達了對岸,很快其他戰友也跟了過來。眼前一片漆黑,我們什麼都看不見。突然,從黑暗中閃出了一個白鬍子的人影。我抓住了他,對他喊道:『日本人在哪裡?』『就在那邊!』我用火柴點燃了一堆玉米稈,附近馬上就被照亮了。
連長和各班班長對於所屬範圍進行了劃分;同時,對重火力的分配也確定了下來。作為連里最老資格的排長,3排長將在連長不在的情況下承擔其領導渡河行動的使命。同時,連里的炊事員也開始為每位戰士分發午飯,能供大家休息的時間並不多,每個人都顯得非常緊張。
25日白天,突擊1團3營主動出擊,開始主動向南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此後的一天里,攻擊戰鬥群在月見(Sherebkoff)附近遭遇日軍大部隊的強有力的阻擊。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
自己和自己所指揮的「項羽」摩步師,參与了在日本南部的幾乎所有戰鬥,幾乎成了第1裝甲集團軍,乃至整個中國軍隊的象徵。
就在這時,一個中隊的「雨鷹」呼嘯著從頭頂掠過,它們顯然剛剛完成一個轟炸任務;也就在同一時刻,如雨點般的炮彈砸落在我們河岸邊的集結地附近,觀察哨大聲喊道:「對岸有日本人的大炮,大家快卧倒!」
持續的增援很快就緩解了尺村橋頭陣地的防禦壓力,不僅如此,中國空軍也開始持續轟炸1團向南推進的第一個關卡——石川村。
不久之後我們就驅車前往在埃里斯塔的穀物地窖附近搜索。卡車在距離目標300米遠停了下來,緊接著我們步行逼近那裡。沒走上幾步,槍聲便響了起來,而且密集程度遠遠超過我們之前的想象。一枚子彈正好從我的眼前擦過,突然間我什麼都看不到了,一切都變得血朦朦的……
沒過多久,一座大約為200×400米的小型橋頭陣地建立起來了,俞星上校則忙於在日軍能夠對其做出反應之前鞏固來之不易的橋頭陣地。突擊1團1營和3營的士兵們紛紛坐著橡皮艇過河,由於組織比較混亂,經常可以在一座橡皮艇上找到來自四五個連隊的士兵。
這一路上,中國軍隊沒有遭到任何、哪怕是象徵性的抵抗,部隊在夜色中抵達了山養,在那裡安營紮寨。第二天的清晨,13連被派往土赤,它們的任務是要同第23裝甲師、第126擲彈兵團取得聯繫,據估計此刻他們應該已經前進到以南大約12公里的地方。
而在石川失陷之後,日軍部隊主動向南撤退了,此舉更是給中國軍隊空出了足夠的發揮空間,而前進方向上不利的地形也迫使突擊2團3營放棄了北野南岸的橋頭陣地。
與此同時,南岸日軍的抵抗也開始變得更為頑強了,在沿河的樹林中時不時會傳出短促而又激烈的槍戰聲,而得到了迫擊炮和反坦克炮加強的日軍開始了一輪輪頑強的反擊,橋頭陣地上的中國軍隊不得不通過一次次的近距離交戰來維持自己的既得陣地。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有越來越多的連隊抵達南岸,戰況對中國軍隊越來越有利,橋頭陣地也愈加鞏固,俞星上校總算可以稍稍鬆口氣了,還不時能進行小規模的試探性進攻。
時至1937年7月23日中午,在近3個小時的激烈巷戰之後,俞星上校終於如願拿下了規定攻擊目標尺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