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兵天子》霸王再世篇

第246章 南陳舊臣(一)

霸王再世篇

第246章 南陳舊臣(一)

那年輕士兵愣了愣,急忙轉身飛奔入內。沒過得多久,只見有條高瘦身影小跑著從宅內迎出,未等楊昭和李靖看清楚對方面貌,此人早恭身長揖到底,朗聲道:「下官虞世基,見過王爺。」
虞世基陪笑道:「今朝皇上有旨,要封存逆賊楊素府邸,又責令內史省查抄其家產,然後再沒入國庫。下官恰好今日當值,所以也跟來這邊辦事。」
這是個不折不扣的馬屁大王。楊昭只聽得這麼一句話,立刻就給對方下了個結論。不過說老實話,偶爾聽人拍拍馬屁,感覺倒還不壞。小王爺笑笑,道:「那麼你不好好在內史省當值,卻跑到這裏來幹什麼?」
楊昭心中微微嘆了口氣,搖頭躍下馬背,和李靖一起向楊府正門走去。門口把守的兩名士兵同時手按刀柄,上前兩步擋住去路,硬邦邦地喝道:「此宅已被查封,無關人等,不得進入。」
「這位是左衛大將軍兼尚書令加上柱國,河南王殿下。」李靖沉聲喝道:「快去入內通報。」
楊昭「哦~」地點點頭,道:「這位是本王的王府參軍事李靖。現在本王要和他進去找一個人。虞通直,應該不妨事吧?」
內史省是隋朝三省之一,與尚書省、門下省並列,負責起草並宣行皇帝制詔,最是天子信重的近臣,所以通常都以宦官擔任內史令一職。但省內其餘大小官員,卻也並不限定必須是太監才可。不過通直郎只是從六品下,芝麻綠豆一樣的小官,楊昭自然沒工夫去多記這種層次官員的姓名,所以儘管得李靖提醒,還是想不起來此人到底是誰。嘛,反正都無所謂了吧。楊昭聳聳肩,道:「免禮,平身吧。虞世基,你認識本王?」
「這……」虞世基面上有點為難。按規矩,查抄期間是不能讓外人進去,以免少了什麼要緊東西與人物,事發后便不好交代。但楊昭是正當紅的王爺,將來最有機會登臨大寶,正位九五的。虞世基自然不敢輕易得罪了他。更何況當初虞世基在南陳時候,擔任的太子中庶子兼散騎常侍,乃是正三品上的大官,歸隋以後卻只得了個芝麻綠豆的通直郎,少不得心下鬱郁,頗有懷才不遇之嘆。今日好不容易有機會與河南王接觸,自然要著力巴結,也好得個機緣出頭。當下便把心一橫,也不去再稟報自己上司作定奪,隨即陪笑道:「自然不妨。王爺,請、請。」側身讓開道路,伸手做個「請進」的姿勢。
楊昭笑了笑,道:「你們的上司是誰?把他叫出來。」語氣雖頗為溫和,但身為王爺的那股威儀,仍是自然而然地將那兩名小兵震得一陣失神。兩名士兵隨即相互交換個眼神,放軟口氣,試探著問道:「王、王爺?您是……」
這些荒誕得過分的流言,自然其實也沒多少人當真,不過就是加油添醋,以助談資罷了。不過無論如何,楊昭的名聲,總是因此而變得如雷貫耳起來了。此時此刻,這兩名士兵聽得「河南王」三個字,登時身體一震,腰桿不自覺地便彎下。左首側那名比較年長的士兵滿臉諂媚地陪笑道:「原、原來是河南王殿下。小的剛才也是職責所在,所以不得不攔阻。還請殿下千萬莫要見怪。」言語間就用手肘撞了旁邊那比較年輕的士兵兩下,低聲喝道:「還不快去通報?」
河南王於九寨溝帶領三百銳士,大破吐蕃三萬雄兵的故事,也因此而傳播了開去。月來大興城大街小巷,茶樓酒肆,甚至勾欄瓦舍等地的客人,都無不為之而津津樂道。講者說時自然要來個即興發揮什麼的,於是少不免會有許多荒誕離奇的想象與臆測。什麼小王爺是身高八尺,腰圍也是八尺。眼如銅鈴面似玄壇,有張血盆大口,外加拳頭大如沙煲之類的亂七八糟東西也都出來了。聽說,最近在民間還有人用小王爺的名字來嚇唬不聽話小孩的。
前日自己到此赴宴之時,楊素是權傾朝野,意氣風發的當朝丞相,而如今,他卻不過是名身犯謀逆大罪,如喪家之犬般流亡于江湖的殘廢老人罷了。同樣地,十多個時辰之前,眼前這座重門疊戶的大宅院,由內而外都透發出越國公府邸應有的威嚴與氣派感覺。可是僅僅過了一天,房子依舊是那棟房子,給人的感覺,卻已充斥了衰敗與頹喪的破落氣氛。由是觀之,豈能不令人感嘆?
這個年頭又沒有照相機,即使是當今大隋天子楊堅,假若脫下龍袍走到民間的話,照樣沒人能夠認得出他來,就更不用說楊昭了。然而,楊昭最近在大興城的風頭卻是甚勁。只因為月前平蜀大軍未班師前,曾經將包括吐蕃王子松贊干布在內的幾百名吐蕃俘虜押送回來大興,經由朱雀大街送入太極宮,向天子行朝闕獻俘之禮。
楊昭和李靖兩人按轡徐行,說說談談之間,不經不覺又再來到了楊素府邸之前。雖然昨日才經歷過場激烈戰事,不過這座豪華氣派的大宅院,從外表上看起來,除去增添了幾處煙熏火燎的痕迹以外,倒也並沒什麼重大損傷。然而在小王爺眼中看來,這座房子,不啻就是楊素身份變化的一個縮影。
虞世基?這名字倒好像有點耳熟,不過霎時間又想不起究竟是誰。楊昭回頭望望李靖,李靖走近兩步,在他耳邊低聲道:「這位是江東世家子弟,少有令名,曾任陳主的太子中庶子兼散騎常侍。不過歸順朝廷后仕途不怎麼順,只當上了內史省通直郎。」
虞世基畢恭畢敬地抬起頭來,他年紀約莫二十三四左右,相貌倒也斯文俊秀,還頗有幾分書卷氣的。卻聽他答道:「是。下官日前在內史省當值時,曾經見過王爺金面。王爺當時在承天街上策馬,真可謂雄姿英發,不愧天潢貴胄,龍子鳳孫才有的氣度。下官一見之下,便驚為天人,故此至今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