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小兵傳奇》目錄

第三百五十二章 埃及的誘惑

第三百五十二章 埃及的誘惑

比較而言,黑人在吃苦耐勞方面的天賦是其它人種所沒法比的。
「蘇亞提,你血口噴人,你說誰賣國了,我安古莫克一心一意為國王陛下效命,怎麼就成了賣國賊了?」
「你,就算我接待了羅馬人,你也好不到哪裡去,難道說秦國就沒有使者在你那裡嗎?」安古莫克氣哼哼的回擊道。
另一方面,托勒密王國的掌權大臣們心中也在七上八下,秦國下一步的動作他們不用想也能猜到,進軍埃及,佔領運河,以期獲得在地中海與羅馬人爭霸的資本。
蒼涼的歌聲回蕩在血腥過後的戰場,安條克三世之死為所有的一切劃上了句號。
參与這場爭辯會的人物雖然不多,但卻個個是把握著實權的重要人物。
「國王陛下,秦國人已經滅亡了塞琉西,他們下一步必須會將矛頭指向我們,為了國家的存亡,我們只有立即與羅馬人結成同盟,才能將如狼似虎的秦人阻擋在國土之外,不然的話,單憑我們的微薄軍力,結果只會和安條克三世一世,落得亡國滅種的下場。」
在嘗試著將俘獲的黑奴用來運輸輜重、糧秣的甜頭后,傅戈毫不猶豫的把全部的黑人俘虜都交給了蕭何去處理。
當塞琉西人嗚咽悲鳴的聲音漫延開來的時候,全部的殺戮與瘋狂都結束了,塞琉西人失去了他們的領袖,他們的支柱,他們已經不知道該為什麼而戰
在將托勒密五世推上王位的過程中,他和安古莫克結成了短暫的利益聯盟,不過,隨後,這種聯盟就破裂了。
一聽賣國這二個字,心虛的安古莫克一下子就跳了起來,漲紅了臉質問道。
當然,相比安條克三世這裏,普魯西亞斯一世的王國比塞琉西更加的落後,也更加的弱小,今天,若不是塞琉西亡國,漢尼拔也不會想要投奔到比提尼亞去。
大戰過後,秦軍進軍安條克城的行動沒有再遭遇到什麼有力的抵抗,漢尼拔說的沒錯,塞琉西人的精銳在這一戰中殆盡了,其實,如果安條克三世不是那麼想擊敗秦軍奪回失地,如果古斯里沙赫沒有擅自行動,如果安條克三世的身體沒有問題——。
他的目光也沒有看向爭吵不休的一眾大臣,在他那雙孩子氣的瞳孔里,只映射著一個美麗可人的少女身影。
一方面,塞琉西人的速敗讓他們震驚,論軍事實力,塞琉西縱算比不上羅馬那樣的強國,但至少也算得上是地區強國,比托勒密王國、比提尼亞、帕加馬這些個國家還是要強大許多;但就是這樣一個強國,居然在短時間內被秦國打到滅國的地步。
她便是克麗奧佩特拉一世,他的皇后,安條克三世的女兒。
至於塞琉西的榮耀,就讓它過去吧!
當然,秦軍尊重的只有拚死一戰的塞琉西人,而並不包括那些不堪一擊的黑奴軍,對於免費捕獲的這支足達一萬七、八千人的勞力大軍,傅戈別有打算。
至於海路補給,本來戰場局限於兩河流域的話,由海灣口通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補給還能基本滿足前方的需要,但隨著戰事的擴大,負責這一段運輸的任務身毒、維達一帶的殖民軍已經不堪重壓了。
「哼,你別以為我不知道,羅馬人的使者馬爾克盧斯已經到達了亞歷山大城,他現在就在你的府內,對不對?」
秦軍在地中海東岸的雷霆攻勢讓周圍的國家刮目相看,其驚人的戰爭潛力甚至於讓這一地區的老大羅馬人也驚嘆不已。
面臨國家危難抉擇的當口,很不幸,托勒密王國的大臣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與羅馬結盟,然後依靠羅馬的力量對付秦國;另一派則認為秦國的強勢根本無法抵擋,最好的結果就是投降以保全現有的地位和權勢。
「國王陛下,安古莫克大人的提議我不同意,秦人對我們虎視眈眈,羅馬人其實又何嘗不是,一旦我們同意羅馬人的軍隊駐紮,他們便會乘機吞併我們,這樣的話,和賣國又有什麼分別?」
亞歷山大港。
與後世的情形不同,位於尼羅河口的這座港口城市是托勒密王國的首都,而在這一時期,開羅這座聞名於世的古城已經淪為了一座二流城市。
少,可以讓全城十余萬百姓免除兵災之苦,至少,能讓自己保全一條性命。
不過,在公元前200年的這一個冬天。
富麗堂皇的王宮內。
托勒密王國大人物們的日子卻是一點也不好過,從托勒密一世建立王國迄今,國王已經更替了五代,而建國之初的那一股強盛向上的銳氣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消磨得差不多了。
對於這兩種建議,位於國王位置上只有九歲的托勒密五世只是靜靜的聽著,沒有發表任何的主見,一個九歲的孩子,本來他就不懂得多少治國的道理,這些年來國家大事也多是交給了大臣們在打理。
投降!
說話的這位矮胖子官員是負責內政、外交事務的首席大臣,就是他夥同了一群官員將謀殺托勒密五世母親阿西諾亞三世的陰謀叛亂者抓獲,然後將當時年僅五歲的托勒密五世扶上皇位,可以這麼說,托勒密王朝現在的實權大部掌握在此人的手裡。
不過,雖然秦軍擁有了塞琉西安港,但秦軍的船隊卻還不能進入地中海,原因很簡單,由於古蘇伊士運河所在的托勒密王國阻擋,作為安條克三世的同盟者,托勒密王朝此時的態度可謂相當的複雜。
不過,今天,九歲的托勒密五世表現得也太鎮定了,他的臉上居然沒有流露出往日的煩燥與焦慮,相反,還露出一絲微笑來。
它們都已經過去,就像後世那些所謂的戰略分析專家所做出的狗屁不通的評點一樣,都只能算是事後諸葛亮罷了。
蘇亞提毫不退讓的反擊道。
黑奴打仗不行,不過,幹活特別是做苦力卻是一流的。
大秦天啟元年十月二十日。
秦軍目前戰線拉得太長,補給也變得越發的困難,陸路長途增援就不用說了,根本不可能實現也無法實現。
在馬爾克盧斯出使巴比倫之時,羅馬執政官西庇阿和元老院對秦國的戰爭潛力作出的評價是兩河流域已經是秦國向西擴展的極限了,至於地中海東岸,那根本沒有可能成為秦國的疆王,因為,在羅馬人的眼裡,包括埃及、敘利亞高原、小亞細亞在內的大片土地應該納入到羅馬共和國的管轄範圍之內。
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說,安條克三世的這個兒子比他的老子要聰明得多,至少,他懂得什麼事情可為什麼事情不可為。
空曠的荒原上,秦軍士兵得勝的叫喊響徹雲霄,經過一番艱苦的浴血拚殺,秦軍終於在與塞琉西人的爭霸戰中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一場激烈的爭辯正在進行。
漢尼拔的下一站是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的比提尼亞,那裡的國王普魯西亞斯一世正與羅馬的盟國帕加馬交戰,本著敵人的敵人便是盟友的原則,漢尼拔這位讓羅馬人吃盡了苦頭的前迦太基統帥已經幾次受到普魯西亞斯一世的盛情邀請。
對於那些放開武器投降的塞琉西士兵,一貫以殺戮果決的秦軍將士出人意料的沒有殺俘,這一場大戰雖然他們勝了,但對手無疑也是值得尊重的。
一切的如果都不可能發生了。
矮胖子的話剛剛說完,便立即遭到了另一位大臣的有力反駁,這一位的權勢雖然不如安古莫克來得大,但他卻掌握了托勒密王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軍隊。
「投降免死!」
漢尼拔並不在安條克城中,當他從戰場上決意離開之時,他就已經明白,塞琉西即將亡國了,這個國家再不能成為他避難的保護所,他必須尋找一處新的落腳點。
一切似乎俱已在冥冥中註定,漢尼拔生命中的最後一站就是比提尼亞,而事實也證明,普魯西亞斯一世比安條克三世更加的不堪。
又有什麼不可以的。
秦軍開進不設防的安條克城,並立即佔領了沿地中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塞琉西安,安條克三世沒有猜錯,他的那個寶貝兒子確實不是復興塞琉西的人選,當父親陣亡沙場的消息傳回時,他所想到的居然不是聚集剩餘士兵抵抗或復讎,而是打開城門,迎接秦軍的到來。
隨著塞琉西安歸併入秦軍麾下,一路向西征服的秦國正式成為地中海俱樂部的成員之一,在這個俱樂部中,不僅有強大的羅馬共和國,還有位於希臘半島的馬其頓王國、位於埃及的托勒密王國,當然,還有已經淪為羅馬人的附庸的迦太基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