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獨裁者報告》目錄

第134章 民心……

第134章 民心……

越說越是委屈,到了後來小寶竟是放聲大哭起來。
自己現在看起來挺有錢的,可實際上真的是窮到了姥姥家。軍營里的那些士兵要錢,招募新兵一樣也要錢。
馬敏中一一應了下來,末了又把朱明理要了過去以為自己副手,兩人又在那裡商量半天,馬敏中起身告辭而去。
「夫人變賣家當,活命百姓,全城百姓給您磕頭啦!我們給磕頭啦!」
但當這件事情發生之後,一切都忽然改變了。
「這,這……」
窮啊,老子最近一段時候真是窮到姥姥家了……
「夫人,您,您快出去看看吧,真要出大事了!」
魏管家對我仔細說了,看這樣子,將來不但要賣這寶貝,只怕還得繼續賣東西,這可怎麼得了啊,這可怎麼得了啊。
你們當我家撫台銀子哪來的?全是自己掏的腰包。撫台把事交給夫人去辦,可夫人變不出銀子來的啊。沒有法子了,真的沒有法子,又要賣家當,又要不讓別人知道,這才把我給派了出來辦這差使,可誰想到我人笨,這差使還沒有辦好,夫人要是知道我在外面給她丟了臉了,我還怎麼回去見夫人啊!」
一個接著一個聲音響了起來,那些跪倒在地上的百姓真的把頭深深地埋在了地上。
周圍一片安靜,傳來了一聲一聲低低抽泣。原先以為撫台開倉放糧,賑濟災民,那是因為撫台大人有的是銀子,可誰想到撫台家裡是在那變賣家當做善事啊?
一邊是滿城的百姓,一邊是堂堂封疆大吏的夫人,在這漫天風雨之中,就這麼痴痴地跪著……
要想辦成這件事情,這些朝廷里的大臣,離開了誰可都不行,自己這封疆大吏當的。
隊伍越來越多了,黑壓壓的望去,一眼看不到頭,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向著巡撫衙門方向慢慢走去。
不過這麼做也得罪了一些人,那就是其它地方的官員,和張震一比,這些人可就差的不是一點兩點的差距了。
「至於這有沒有經驗,我相信星宇先生必有辦法。星宇先生儘管放心,只要先生應了,先生要銀子有銀子,要人有人。
一個女人幫著張震做到了之前做夢都想做到的事情,一個女人幫著自己的丈夫贏得了民心。
「小兄弟,你瞧,你瞧我這事辦的,我這不可不是做了混帳事了嗎?我這見的官員也不少了,可像撫台這樣的青天老爺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啊!」
成千上萬的百姓,就這麼一個一個站在府衙門口。
「走啊,走啊!」
尤其是那些難民聽說自己吃的,全是巡撫夫人變賣了家產換來的,大部分人都再也按捺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給撫台大人磕頭去,給夫人磕頭去啊!」
張震笑了一下,腦袋裡組織一會:「星宇,你知道西洋人素來喜歡看報紙嗎?」
自己又變不出銀子,要再這麼下去的話,可真要坐吃吃山空了,這可不太像話,朝廷又沒有銀子下來,自己怎麼著也得開闢一條財路。
話是這麼說了,可自己這字實在拿不出手,非得找個人來代筆不可,不然保准惹人笑話。
此外,可到處去找尋一些當地名流,還有那些有才能的讀書人,咱們出銀子高價聘請過來,讓他們為蘇報撰寫文章,也可以拉攏那些地方士紳。
所有百姓,每一個人,一齊齊刷刷地跪了下來,在風雨里就這麼跪了下來,沒有任何人指揮,沒有任何人下令!
正在那裡想著,馬敏中走了進來說道。
江蘇巡撫張震並其夫人,散其家財,以活全城難民的消息,迅速在鄰近州縣傳來。
「本撫也準備辦一份報紙,當然,暫時只在江蘇境內發行,我知道先生飽覽群書,又對西洋那些事情多有了解,所以我想把這拜託給先生。」
「這個,就是我找你來的目的了。」張震請了下茶,說道:
一聲聲的聲音響起來,瞬間就得到了所有人的響應。
江蘇巡撫的夫人周雨瑗,也慢慢的對著百姓跪了下來!
小寶的聲音又響又尖,讓原本嬉笑的人群安靜下來:「你當我們家夫人願意把這傳家寶玉白菜給賣了?那是實在沒有辦法了。
官員見的多了,可這樣的官員真是聞所未聞。
周雨瑗被這消息嚇了一跳,猛然站了起來,有些不知所措,難道賑濟災民出了什麼問題?周雨瑗現在什麼都不擔心,最擔心出事的就是這個。
在這世上除了自己的丈夫,還有比這些百姓更加可愛的人嗎?
「朝廷那的事情你不必擔心,自然有本撫為你解決。」張震擺了擺手,不讓馬敏中繼續把話給說下去:
周雨瑗完全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應該怎麼應對這樣場面。
自己那點銀子,流水一樣嘩嘩出去了。
周雨瑗就這麼獃獃地站在雨里,任憑雨點打落在她身上。
「一是這個蘇報多少時候出一期,二是這報紙是專門給士紳看的,還是百姓也能看?若是百姓要看那麼多不識字的又該如何?」
當周雨瑗出現在了這些百姓面前的時候,最讓人震撼的事情就在這一瞬間發生了:
可是災還得賑下來,夫人說了還有那麼多的災民,我們要不幫他們,他們就得活活餓死,可沒有銀子了怎麼辦?夫人只有想到了這個辦法!
不知是誰,第一個大聲喊了出來。
「這個我倒也聽說過,據說西洋國家大多都有報紙。」
目前已經有了頭緒,就等著自己過去最後確認了,可工廠是眼看就可以開工了,這銀子可還有著老大缺口。
有些疲倦地站了起來,張震鬆了一下筋骨。
原先寧死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去當兵,去戰場上送命,可當玉白菜事件發生之後,張震專門設在各地的募兵處卻一下子湧現出了大批青壯年報名參軍。
老天有眼,讓自己娶了一個那麼好的老婆,賑濟災民所產生的效果,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之前的想像。
官差也是不知所措,硬著頭皮上來勸慰,可誰想到越是勸慰,小寶的哭聲卻越是響亮。
等一聽到了前因後果,那些問話的人當時就震驚在了當場。
「夫人變賣家當,活命百姓,全城百姓給您磕頭啦!我們給磕頭啦!」
好像在那映襯什麼,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下起了濛濛細雨。
這是什麼東西?這是我們家夫人出嫁時候的陪嫁啊,可不把這寶貝賣了,我們拿什麼來賑濟這幾萬的饑民啊?
辦報紙的事情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撫台大人忽然提出未免有些讓自己不知應該如何是好:
多少年了,大清可從來沒有出過這樣的好官,從來沒有出過這樣愛民如子的清官,從來沒有出過這樣讓人敬重欽佩的夫人!
這樣的官員,幾曾見過?
為了賑濟災民,不光我們家撫台運送來的銀子全部用光了,而且連家裡的銀子也快見底了,眼看著就熬不過兩天了。
放眼看去,那一片黑壓壓跪在那裡的百姓,一眼看不到盡頭;側耳聽去,成千上萬的人群,竟然沒有一點聲音。
「既然撫台大人那麼看得起我,那我也就只能勉為其難,盡量試上一試了罷,可萬一這差使要是給辦砸了,在下有言在先,撫台大人可不能怪罪在下。」
馬敏中一一應了下來,又說出心中疑惑:
「撫台,不知撫台召喚馬敏中何事?」
這時候一個丫鬟又跑了進來,面色看起來有些蒼白。
於是有些人說張震沽名釣譽,有些人說張震沒事找事,風言風語傳到張震耳朵里,張震也沒有當一回事情。
外面發生的那一切,真的讓周雨瑗完全呆在了那裡。
周雨瑗之前看起來是那樣的不起眼,柔弱,從來沒有見過世面,什麼都要依靠丈夫,但是當突發情況真正出現的時候,她所表現出來的卻是那樣的令人敬佩。
「不會,不會。」眼看馬敏中答應下來,張震大喜過望:「先生,這報紙的名字我也想好了,既然是在咱們江蘇辦的,我看就叫『蘇報』。
官差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鬆開了套在小寶脖子上的鎖鏈,可看著小寶哭泣樣子,不知道應該怎麼上來勸解才好,那掌柜搓著雙手滿臉愧疚:
可要讓這些人學著張震樣子自己掏腰包拿出銀子來,那可萬萬不能答應。
忽然,更加讓人詫異的事情發生了:
張震點了點頭,這些問題自己也都想過:
沒有任何人的組織,原先圍聚在外面的百姓,紛紛向著巡撫衙門走去,路上的人看了,好奇地問發生了什麼事,怎麼這麼大的動靜?
一顆玉白菜也許只值十萬兩銀子,但它帶來的價值卻是無法用金錢來估量的。
馬敏中愣在了那裡,怎麼也沒有想到撫台大人居然會交給自己這個差使。
這第一期嘛,我看為了不落口實,不妨渲染一些當今朝廷如何如何英明,聖上如何如何明斷等等之類,先生妙筆生花,想來也不用本撫指點。
跪下了,每一個人都跪下了。
和這樣的撫台一起上前線打仗,是絕對不會讓自己的丈夫,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的,一定!
張震急忙請他坐下,讓人上了茶水說道:「星宇啊,自從你來了我這之後,一時沒有給你找到合適的職位,只能讓你先幫著催辦軍糧物資,我知道你是個有大才的人,這個位置實在有些委屈先生了。」
這樣的官員不去給他磕頭,難道還要背著良心給那些贓官磕頭?
百姓都是有良心的人,撫台和夫人已經對他們做到了仁至義盡,而他們唯一可報答的,就是自己的一條性命。
能吃飽飯,不會餓死,還有多少百姓會去跟著長毛,做那殺頭滅門的事情?
「蘇報剛剛辦理,我看不能著急,先一個月辦一期看看,效果好的話咱們再行商議。至於給百姓看的問題,這個本撫還沒有完全想好,咱們先暫時放一放,等到本撫想好再說。」
「撫台說的哪裡話,馬敏中並不覺得委屈。」馬敏中一時沒有明白撫台大人什麼意思,只能順口說了一句。
「這個掌柜的也算有點意思,做的還算不錯。」張震微微一笑,說道:「本撫要親自給給他寫塊奉公守法的牌匾,以資鼓勵!」
另外,我還專門從上海請了兩個洋夷記者幫著先生把報紙弄出來,總之一句話,只要先生願意本撫那是全力幫助於你!」
看撫台大人的意思,這是鐵了心要讓自己辦報紙了,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又長長嘆息一聲:
「夫人,夫人,不好了,半個蘇州城的人都朝咱們這兒來了!」魏管家跌跌撞撞地沖了進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
「撫台,非是在下推託,只是一來在下從來沒有辦過什麼報紙,二來,這辦報紙乃是非同尋常的事情,要是沒有朝廷允許的話……」
無論如何最近這段時候,一定要抽空去下上海,看看那些洋務辦的怎麼樣了,這是自己目前最為關心的事情。
而受到感染的各地士紳,也紛紛拿出銀子賑濟災民,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緩解了災民問題,穩定住了局勢。
從第二期開始,每期報紙具體寫些什麼,先生都不妨告訴本撫一下,不是張震不相信先生,實在是辦報干係重大,出不得半點差錯啊……」
魏管家本來想自己來的,可他說了認識他的人多,就把我給派出來了,我看到魏管家把這寶貝交給我的時候手都在那哆嗦啊!
張震之前的意思僅僅是想著靠震災饑民,換取民心,張震沒有算過這樣究竟要花多少銀子,也根本沒有想過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撫台,我才去打聽過,你家的那顆玉白菜當鋪掌柜收下了,實給十萬兩銀子,當票上卻只有寫八萬兩銀子,而且沒有註明還銀的日期。」
「撫台大人和夫人對咱們恩重如山,走啊,走啊,去撫台大人那磕頭啊!」
一橫心,隨著魏管家去了府衙門口。
報紙將來就是自己喉舌,可前幾期的報紙非得大拍朝廷馬屁不可,自己已經派人去朝廷面見那個肅順,把自己的想法先行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