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獨裁者報告》目錄

第317章 克定陝西!

第317章 克定陝西!

初十,在李世賢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畢長壽再次請降,並且廢除之前三點要求,願意率殘餘之清軍,全部無條件投降百戰軍!
2月底,在結束了對商州的軍事攻擊之後,李世賢開始把目光投向了雖然早就到達戰場,但卻遲遲不敢出兵救援商州的畢長壽所部。
一八五八年三月二十六日,百戰軍蕩寇將軍李世賢克定陝西。
……
這是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寫給自己的堂弟的,信中敘說了思念之情,說道自從李世賢出走「降妖」后,天王並沒有怎麼為難自己,反而還繼續委以自己重任,負責天京防禦。
「從來都沒有什麼天父天兄,咱們過去的那些勝仗,都是咱們一點一點打下來的,天王總是說今天請十萬天兵幫忙,明天請天父天兄顯靈,仗勝了,都是因為天王請來了天兵天將,仗打敗了,是以為咱們的心不誠,這樣喜歡裝神弄鬼的天王難道跟了他還會有前途嗎?」
「將軍,顏行兇猛,手下雖只兩千餘人,卻是火器精銳,又多有凶軍之名,卑職以為,我等不可冒進,還是小心一些的好。」
三月十七,李世賢所率前鋒到達西安城下,當地官員驚恐不已,紛紛來到撫台衙門,可是到了這個時候,身為陝西巡撫的鄧爾恆還能有什麼辦法?
岳雲山督軍星夜飛奔,在離戰場尚有兩日行程,忽報前面有「賊軍」擋道,岳雲山遣人偵探,不過一個時辰,回報在前面阻擋道路的正是「屠夫」顏行。
鄧爾恆站了起來,忽然對著自己的家人深深作了一揖:
李世賢在聽到畢長壽這一「壯舉」之後,卻依舊用他一貫臃懶的口氣說道:「所謂善守,要看在什麼時候什麼狀況之下。昔日捻軍號稱五千,其實據我所知,不過是些失地農民和流民而已,甚至就連武器也沒有多少,綠營雖然戰鬥力低下,但終究還是正規軍隊,以千余正規軍隊對五千流匪,居然只敢死守不出,這樣的仗,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
李世賢所指揮的百戰軍,好像一把最鋒利的刀,而持著這把刀的,是一個最嫻熟的廚子,這個廚子正在用手裡的這把刀,一點一點,一寸一寸,把鄧爾恆身上的肉不慌不忙的割去。
顏行這兩個字從探馬的嘴裏一說出來,一眾清軍將領無不相顧駭然,岳雲山長長嘆息一聲,一個名字居然已經把自己部下嚇成這個樣子,一旦真的交戰,自己這些部下豈有儘力道理?
尤其是顏行所指揮的兩千士卒,皆以「凶軍」之名稱呼。凶軍所到之處,清軍無不聞風喪膽。
隨著畢長壽的投降,陝西重鎮,西安門戶洛南,也順利落到了李世賢手中。
李世賢許之,三月十一日,清軍將領畢長壽率全部士卒投降,此戰陝西三千清軍精銳全軍覆滅。
陝西,落到了百戰軍的手裡,現在所有的人注意力,都放到了河南之地。
1858年2月開始,在陝西由李世賢指揮發起的戰鬥預示著軍政府打通陝西河南通道的作戰已經進入到了最高潮!
並不是說百戰軍的軍力已經強大到了什麼地步,而是現在的清軍已經根本不能稱之為軍隊。
這話頓時引來一片附和之聲,這樣的將領焉能帶兵?這樣的軍隊焉能打仗,岳雲山只能搖頭苦笑不止。
「兵鋒所到之處,竟無一兵一將願意為朝廷一戰……」這是戰場最真實的實情,也是鄧爾恆最無奈心情的體現……
鄧爾恆已經下定了這個決心,這個時候的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自己已經再也沒有任何能夠來挽救陝西的局面了。
又是那個「天王」指使李秀成做的,什麼節制陝西、河南文武官員,現在陝西、河南境內雖然還有部分太平軍殘軍,大股的力量早就已經消失。
鄧爾恆感覺到渾身已經只剩下了一副骨頭架子,所有的鮮血和精力正在逐步離自己而去。
鄧爾恆以岳雲山為將,督軍八千增援。
其實當他打定主意不救河南的那一刻開始,他的下場就已經註定……
「將軍,和李世賢相比,終究還是石達開的威脅更大一些,此番石達開以侯明為前鋒,我料石達開必然親率大軍在後,目標必是西安,畢長壽所部救無可救,一旦西安有失,我等皆成喪家之犬,將軍何不督率大軍,轉回西安防禦?」
1858年3月,軍政府蕩寇將軍李世賢起全部主力,對清軍畢長壽部展開猛攻,畢長壽苦苦支撐,遣人飛奔西安,請求鄧爾恆火速遣軍增援。
李世賢指揮的這一萬新軍,其實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首次踏上戰場,沒有任何作戰經驗,但隨著戰鬥的進行,一次一次勝利的到來,這一批新軍正在迅速成長起來。
孩子們好奇地看著,妻妾們臉上都露出了恐懼。鄧爾恆的妻子「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淚流滿面:
妻妾孩子們歡天喜地的來到後院採風閣內,果然擺放好了酒菜,剛剛坐下喝了幾杯,外面忽然傳來了「咔嚓、咔嚓」的落鎖之聲。
「孝王?節制陝西河南各地文武官員?」李世賢放下了手裡信件,冷冷笑了幾聲。
「正是,自從孝王走後,忠王日夜思念,茶飯不思,一旦孝王重返天國,忠孝二王並立,必能重振天國雄風!」
「臣于陝西任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賊禍亂陝西,橫行無忌,兵鋒所到之處,竟無一兵一將願意為朝廷一戰,多有戰場倒戈,獻城而降者,臣縱有心殺賊,亦無力回天……」
岳雲山眼眶變得通紅,再也不想隱瞞什麼:
撫台滿腹才華,石達開和李世賢這樣的人,都能得到張震重用,撫台何不效仿,留下有用身軀,將來或許還能做些事情那。」
最後才說到了來信主要意思,只說現在李世賢手握重兵,又是獨自領兵在外,若能趁著這個時候反戈一擊,百戰軍必然大亂,則李世賢當為天國首功。李秀成已經和陝西捻軍首領余樂儀取得聯繫,一旦李世賢起事,則捻軍願意全力以赴協助。
使者勃然色變,指著李世賢破口大罵:「枉天王忠王如此信任於你,您卻甘心為妖,李世賢,你以為天父天兄會饒得了你嗎!」
這絕不是李秀成的主意,李秀成太了解自己的脾氣了,一旦自己在某樣事情上做出了決定,任何人都不會再讓自己回頭了。
所謂的清軍「善守之將」,到了這個地步也已經黔驢技窮。
而此時四川之石達開所部,在得知百戰軍已經展開打通河南、陝西之戰後,亦同時調派麾下驍將侯明領精銳三千騎兵會攻陝西。
鄧爾恆落下了筆,心中一片凄涼。
而不斷傳來的敗報,也讓坐鎮西安的鄧爾恆感覺到了末日已經來臨……
從這一刻開始,李世賢將自己和太平天國的最後一點聯繫也已經徹底割斷……
賊軍旦夕就將進城,鄧爾恆不願自己妻兒落到賊軍手裡,玷污了鄧家一世清名,所以只有想到這個法子,帶著你們一起上路,咱們大傢伙兒死的轟轟烈烈的,將來朝廷知道,必然表彰我們鄧家忠義滿門,忠義滿門那,皇上!」
那使者卻沒有看出端倪,只是上前一步說道:「孝王可曾聽說,最近在江蘇境內流傳著一首童謠,『陝西出大賢,大賢李世賢,大賢出,天下定;世賢出,百戰亡』……想來張震已經聽到了這首童謠,孝王本是天國的人,現在獨自領兵在外,以張震個性豈會對孝王信任?孝王何不趁著這個機會,登高一呼……」
撫台,陝西完了,完了啊!就連咱們大清的江山,眼看著也要保不住了!您看那,城外是李世賢的部隊,後面是石達開的部隊,這兩個昔日髮匪悍將,現在都心甘情願的為張震賣命!現在咱們叫張震是賊,可是要不了多少時候,咱們就都變成了賊!自古成王敗寇,誰失敗了誰就是賊,撫台!
李世賢忽然笑了起來,笑容里殊多譏諷:「這想來卻是李秀成的主意了,我這位堂兄為了我當真是煞費苦心那……」
「你以為真的有什麼天父天兄嗎?」李世賢輕輕嘆息了聲:
此時又有飛馬來報:「賊四川偽翼將軍石匪達開,使偽定虜將軍侯明,督三千騎,侵擾陝西!其部已經連克靈台、鳳鴛等地!」
信里還說天王對李世賢過往之事既往不咎,只要李世賢肯起事,天王封李世賢為「孝王」,節制陝西、河南各地文武官員……
那些小妾也都紛紛跪了下來,哭聲一片。
忠臣,做個大清的忠臣,等到賊人到了面前,無非就是一死報效朝廷而已。
「老爺,老爺,妾等都願意隨著老爺一起去,可是求老爺放過孩子們吧!」
但事態發展到了這一地步,畢長壽知道這仗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打下去了……
「士兵們都不想打仗,將領們都想著怎樣保全自己性命,聽到賊軍已到,將領驚恐失措,張皇無計,士卒散漫懶惰,根本沒有作戰準備,這樣的軍隊如何去和賊軍交鋒……」
將領無心戀戰,只想著如何保全自己,因此只要百戰軍一出現在戰場之上,這些清軍將領想的不是如何迎擊,而是如何逃跑,甚至是向敵人投降。
將領尚且如此,又能夠對那些士兵再多要求一些什麼?
那些清軍將領聽了非但沒有擔憂,反而一個個喜動顏色,好像來的不是百戰軍,而是自己的援軍一般:
說著轉身走了出去,背影看起來是如此凄涼……
歧山、扶風等地相繼為侯明攻克,侯明騎兵所到之處,清軍無不聞風而逃,無有敢與之交鋒者,短短十余天時間,後面居然連克十余座城池。
由洛南至西安,從此清軍再也無險可守。
此刻似乎為了呼應李世賢連番大捷,定虜將軍侯明也開始在西安發起強勁攻勢。
就看到李世賢擺了擺手:「去罷,去罷,你不過是個送信的人,我不為難你,你回去后告訴天王忠王,我李世賢現在是軍政府的蕩寇將軍,永遠不會去做天國的什麼孝王了……」
李世賢站了起來,也不聽使者夢囈一般的話,從外面叫來親兵,把手裡的信遞了過去:「立刻派出快馬,務必用最短的時間把這信交到大元帥手裡……」
此後,隨著西安失守,陝西各地清軍紛紛開城納降,四月,侯明所率之軍到達西安,侯明的到來,也意味著石達開和李世賢這兩支部隊勝利會師。
鄧爾恆和自己那些部下並不一樣,在鄧爾恆的心裏投降這兩個字是不存在的。
自二月李世賢進入陝西,到三月二十六日克定西安,前後不過兩個月的時間,推進之迅速讓人難以置信。
看著自己的妻妾孩子,鄧爾恆絕望地搖了搖頭,然後,舉起了手裡早就準備好的火把……
「撫台,西安兵尚有萬余,但士氣低弱,不堪一用。」熟知軍情的岳雲山,臉上也露出了絕望的表情:
此一戰,畢長壽之名聞名天下。
又是一片贊同之聲,到了這個時候,岳雲山心裏也清楚得很,這仗已經再也沒有辦法打下去了,不光軍心散了,就連這些指揮軍隊的將領之心也已經散了……
是夜,清軍主營部分士兵嘩變,企圖挾持畢長壽為人質,以換取自己性命,幸得畢長壽手邊親兵死戰,這才平息這次嘩變。
一八五八年三月初三,百戰軍蕩寇將軍李世賢督軍猛攻畢長壽所部,畢長壽咬牙苦苦堅持三天,至初六,鎮安、山陽等地接連丟失,清軍軍心動蕩,不斷開始出現逃兵。
畢長壽以善守而聞名于清軍,昔日陝西境內捻軍起事,以五千餘眾攻擊巡檢寺,清軍不過千餘人,聞捻軍勢大無不心驚,只有畢長壽激勵部下,率眾死死支撐,以千餘眾苦守巡檢寺月余,一直堅持到清軍主力到達,捻軍被迫撤退為止。
初八,在李世賢猛攻之下,清軍左翼大股士兵嘩變,戰場倒戈,頓時讓清軍整個側翼,完全暴露在了百戰軍的直接攻擊之下。
鄧爾恆擺了擺手,慘然笑了一下:
說著看了一眼鄧爾恆:「撫台,卑職以為,撫台請速速離開西安,重新招募兵勇,訓練士卒,以圖日後再戰……」
又說天王最近已經變了許多,多次對當日一些舉動表現出了懊喪,尤其是在石達開和李世賢出走這兩件事情上,更是整日懊悔不迭。
是役,陝西副將岳雲山率陝西全部官員開城投降,陝西巡撫鄧爾恆驅全家大小於採風閣自焚身亡,二十八口人只有一個最小的兒子,由目前抱著拚死跳樓僥倖得生。
李世賢的兇猛推進,對於夏侯清而言,是個巨大壓力,李世賢后發而先至,先於夏侯清鼎定陝西之地,這也讓夏侯清蒙受了難以訴說的難堪……
初九,已經無路可退的畢長壽遣人商量投降,提出三點要求,諸如准許部分清軍將領回到西安等等條件,李世賢不準,復又揮軍猛攻。
「撫台,就算卑職想打,可也無人可用,若用卑職一個人的性命,能夠換取西安,卑職百死無悔,可現在這些都只是空話廢話!
「正是,正是,顏行兇猛,當小心謹慎為妙。」
「我和他們不一樣,我和他們不一樣,賊永遠是賊,我已經決定了,生是大清的人,死也是大清的鬼。你們誰要是想要投降,那就去罷,去罷!」
「平日里我總是忙於公事,不得照顧你們,今日賊軍到來,我已經決意開城投降,不過有些家裡的事,我還要和你們商量一下,我已經讓人在後院採風閣了準備好了酒宴,今日我陪你們一邊喝酒吃飯,一邊敘敘家常,這些年來你們跟著我也受了不少的苦那……」
「日後再戰?陝西已經變成今日這樣局面,還拿什麼再戰,還……」鄧爾恆說到這裏,忽然好像明白了什麼一樣:「雲山,難道你也不想打了嗎?」
使者怔怔地看著李世賢,這還是自己當初認識的那個主將嗎?在李世賢的嘴裏,怎麼可以對天王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
李世賢在說這個話的時候,已經把目光投到了如何殲滅畢長壽所率領三千清軍身上……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封由金陵方面送來的密信悄悄交到了李世賢手中。
當他回到自己住處的時候,把妻妾孩子都叫了過來,罕見的,鄧爾恆的臉上居然露出了微笑:
「鄧爾恆無能,上不為衛護國家,下不能保護家小,賊軍已到西安,城裡官員都準備獻城投降,鄧爾恆無力阻止,只能任憑他們去了,可是鄧爾恆卻決意為朝廷效忠,今日唯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