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獨裁者報告》目錄

第324章 攻取開封

第324章 攻取開封

「皇上,不是做奴才的不肯盡忠報國,實在到了這個地步,已經無法再戰,巴克泰身背恥辱率眾投降,皇上您保重啊!」
三月二十四日,在炮擊了整整三天之後,百戰軍步兵開始攻城!
「大仁」、「大義」,這是最讓人看重的地方,張震當年為了賑濟災民,不惜變賣家產,是為「大仁」;現在為了搭救敵人,不惜拚死一戰,是為「大義」。
自己這裏已經和太平軍展開作戰,這個時候分兵回援,能不能救了開封還很難說,反而還會讓自己陷入困境之中。
百戰軍分成七股,不斷以小股部隊,在清軍主力撤離之後,頻繁攻擊商丘等地,李鶴年指揮的全部清軍主力,徹底淪為了李秀成手上的一顆棋子,往返奔波于洛陽、商丘,不過半月有餘,清軍疲憊不堪,怨聲載道。
巴克泰一邊調度清軍竭力修補城牆,抵禦進攻,一邊不斷遣使求援。而在得到百戰軍開始全力攻城的消息之後,河南巡撫李鶴年,一下陷入了兩難境地。
再反觀自己為之效忠的,那位整天躲在金陵皇宮裡的爺,每天嘴裏總說著什麼天父天兄,可真事情來了,連殺個部下都不敢,張震大炮一架,就得乖乖把人送出城去。
而自己則率領清軍主力,奔赴洛陽與太平軍決戰!
「大人,百戰軍不過旦夕之間即到內城,大人現在再不做決定,悔之晚矣!」
「李鶴年,匹夫!!匹夫,李鶴年!!」
正是李秀成成功的調度了鄒有貞的太平軍所部,迫使李鶴年不得不與太平軍先戰,致使開封防禦空虛,這才讓百戰軍得了開封。
百戰軍堅持不住了,撤了,被百戰軍圍攻良久的河南,得到了難得的喘息之機。不過其後傳來的消息,卻又讓李鶴年的喜悅受到了沉重打擊。
「告訴巴克泰去,我軍正與髮匪激戰,沒有力量增援開封,讓巴克泰死守開封,等到我們殲滅了洛陽之敵,本撫親自督軍救援,要是在援軍到來之前丟了開封,讓巴克泰自己到皇上那裡領罪去罷!」
「撫台,你把開封交給巴克泰去守的,即便開封丟了,也是巴克泰的責任,和撫台有何關係?撫台只要殲滅了這股髮匪,那就是奇功一件,撫台不但無罪,反而還有功,下官的這一番話還請撫台深思……」
巴克泰勃然大怒,李鶴年見死不救,卻把責任全部推卸到了自己身上,聽到到處響起的炮聲,看著滿城到處燃燒的火光,巴克泰指著洛陽方向破口大罵:
俞鋒微微搖頭,對身邊水軍指揮連曉俊低聲言道:「我料折虜將軍次去必勝,開封早晚落到夏侯清的手上,可惜夏侯清鋒銳太盛,不肯低於人下,今河南之軍,大帥調歸你我三人指揮,夏侯清卻假言大帥命他節制河南文武,若你我存有私心,夏侯清大罪一條。折虜將軍大帥戰時尚且重用,一旦太平時節恐有大禍上身……」
張震這個人實在太奇特了,雖然「反」了,但是之前或者現在,卻對地方上並沒有造成什麼危害,反而還在儘力繁榮地方,儘管有些事情和士紳們固有的傳統格格不入。
雷武大喜,乃命部下大開計勝門,迎接百戰軍入城,俞鋒所部不費吹灰之力,呼嘯入城,開封大門已被打開!
不僅僅是只有救出一個李秀成而已,而是讓張震的個人名聲得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提高。為了自己的「敵人」,能夠做出這樣的舉動毫無疑問是讓人為之嘆服的。
對於張震來說,不惜提前決戰也要營救李秀成的舉動無疑讓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時開封再無可戰之力,巴克泰率眾敗退進內城防禦,轉看身邊寥寥千余殘兵敗將,巴克泰悲從心來。
眾將無不感念其言,人人鼓噪決戰!
投降?巴克泰從來也都沒有想到過這兩個字。
是百戰軍和髮匪勾結到了一起,企圖遙相呼應,疲憊己軍?似乎不太可能,就算真的勾連到一起,百戰軍又憑什麼和髮匪聯絡,憑什麼調動髮匪?
或許,這些事情都是之前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也許除了張震,這件事情好像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一樣,其帶來的影響,正在迅速的向各個階層蔓延……
還有,忠王那對天王多忠心耿耿,可到頭來落了個什麼好?全家都被給殺光了,現在總算脫離苦海了,在軍政府那逍遙自在的做個忠將軍。
義之所在,民心向背,這是上千年來,中國人心目中形成的一個固有的觀念,而現在的軍政府,現在的張震,就是「義之所在」!
從百戰軍開始炮擊開封,到大舉入城,不過只有三天時間,難道曾經不可一世的大清真的要就這麼亡了嗎?
上萬百戰軍精銳,對開封最薄弱的計勝門強攻。時把守計勝門的清軍將領,為漢將雷武,督率百戰軍攻擊計勝門的俞鋒,于總攻之前遣人書信于雷武:
李鶴年趕緊再度帶並馳援商丘,誰想到軍尚未到,居然又傳來了百戰軍已經退兵的消息,對於百戰軍這樣做法,李鶴年百思不得其解,百戰軍做法簡直毫無道理可言。
「今我奉大元帥命,節制河南文武,決戰開封,有勝無敗,克定河南,有進無退!諸君隨我死戰,彪炳史冊!!」
明末總兵官雷遠雖然姓雷,和這個雷武卻是半點關係也都沒有,俞鋒這麼說來,是往雷武臉上貼了老大的一塊金。
「……將軍亦是漢人,今軍政府大元帥光復漢室,天下歸心,將軍豈有以漢人之身,反而效忠異族者?將軍祖上,明總兵官雷遠,于韃子入關之後,以身殉明,何等光烈?將軍忠烈之後,何不戰場倒戈,以為千古英名?」
李鶴年在那沉吟許久,然後慢慢地說道:
入夜,原本以為可以得到稍事休息的清軍,卻再次遭到炮擊,從白天到晚上,又從夜晚到天明,炮擊之聲始終都沒有停止過,百戰軍似乎要用炮火將開封徹底摧毀!
在對安徽戰場局勢初步穩定之後,李鶴年迅速調動大股兵力增援洛陽。但是清軍主力一走,才剛剛離開河南的百戰軍,復又反戈一擊,對商丘等地展開猛攻。
是役,開封守軍一萬一千餘人,被炮擊而死、戰死四千餘人,投降者竟然達到了六千餘人,僅有少數人趁亂奪路逃走。
本來在百戰軍炮火猛攻之下,雷武已經膽戰心驚,百戰軍氣勢之猛,炮火之烈,早就讓雷武和一眾部下喪失了決戰之心,這個時候俞鋒的書信無異於是一場及時雨。
按照軍政府事先部署,奪取開封之戰,應該在清軍與太平軍決戰結束,兩敗俱傷之後再行進行,但是,夏侯清卻把這一決戰提前進行!!
夏侯清趁勢催動全部士卒,儘力攻城,不過兩個時辰,開封六門全部落到百戰軍的手裡。
洪秀全正在張震的連番打擊之下,逐漸失去部下和臣民們的信任……
開封失守,意味著河南門戶大開,百戰軍可以輕易的等待機會,無論清軍和太平軍的作戰最後誰勝誰負,百戰軍已經都可以從容的作出自己最好的選擇……
這一點正是百戰軍所希望看到的,百戰軍開始不慌不忙的進入商丘、周口,構築防線,威逼開封,等待時機,一舉攻克重鎮開封
從這個時候開始,太平天國幾乎每個月,甚至每天都有人離開金陵,離開這座他們心目中曾經的聖殿,義無返顧的,投奔到了軍政府一方。
「下官以為救不救,開封都是要丟的。」李鶴年回頭看去,說話的是布政使解有道:「撫台,眼下我軍主力雲集於此,只怕一旦調兵,反而會讓髮匪趁勢猛撲,則必使我軍大亂,失敗也就為期不遠了。況且百戰軍在這個時候攻擊開封,想來早有準備,只怕我們的援軍還沒有到達開封城下,百戰軍已經得了開封了……」
責任不在自己,而在於鼓動自己放了李秀成的干王洪仁軒!
河南戰場的局勢,開始一步一步落進了李秀成的設計之中……
大量百戰軍蜂擁而入開封,前面又頭雷武這些降將帶路,一瞬之間開封守軍大亂,紛紛潰敗。
要洪天王真的不是天父的兒子,這老被洪天王掛在嘴邊的十萬天兵天將可也就不那麼靠譜了。
太平天國的分崩離析開始了!
部下一迭聲的催促,讓巴克泰長長嘆息一聲,對著北面拜了三拜,起身來的時候已是淚流滿面:
「你這話我也想過,但是丟了開封,一旦朝廷怪罪下來,你我都吃罪不起啊!」
次后更加多的壞消息陸續傳來,越來越多的髮匪出現在了河南戰場,總數不下萬余,正在對以洛陽為中心的各個城鎮發起猛攻。
一個大仁大義兼備的人,似乎再怎麼壞也壞不到什麼地方去……
部下一個一個都心急如焚,巴克泰卻還在這裏絮絮叨叨,好不容易等他說完,一眾部下竟是架著巴克泰開到內城之外向百戰軍投降……
拔出寶劍插於面前泥地,厲聲而道:
在李秀成獻計之後,張震迅速調整在河南的軍事部署,河南各部百戰軍主力開始陸續撤離河南,這讓清廷河南巡撫李鶴年大喜過望。
在太平天國內部,自從發生了百戰軍大舉攻城營救李秀成,以及「第二次天京事變」的事件之後,開始悄悄流傳起了一種說法。
「我等皆是漢人,何必效忠異族?今日大元帥到來,何不反戈一擊,以為千古忠烈?有隨我戰場倒戈者,請皆袒露左臂!」
洪秀全堅定地認為,正是自己這一看起來輕率的舉動,大長了張妖頭的威風,讓自己在臣民中的威望得到了極大打擊。
巴克泰苦苦堅守河南,每日里在百戰軍的炮火攻擊下都死傷慘重,但等來的消息,卻是讓自己孤軍奮戰。
此戰之所以如此快速迅捷結束,開封之所以那麼輕易落到百戰軍的手裡,除了夏侯清的當機立斷,其很大一部分功勞都要歸於李秀成身上。
一八五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河南重鎮開封光復!
不管開始有人和軍政府想方設法的取得聯繫,企圖與軍政府達成某種默契。
不光僅僅只有一個金陵,張震義救李秀成的事,在兩湖,甚至在全國都造成了極大影響。
自己堅守不出的烏龜戰術,終於取得了奇效!
話音方落,就看到守衛計勝門的清軍十個裡倒有九個袒露出了左臂。
真正的大德真命天子,其實是軍政府里的那位大元帥,以前忠王想的,是怎麼擊敗張震,怎麼取張震性命,可忠王有難了,自己身邊的人誰都幫不到他,偏偏就是張震救了忠王,這樣的人才值得為之效忠。
自己身為滿人,又是皇上親點的將軍,可是現在,卻淪落到了向那些漢人投降的地步?但是現在除了投降一途,還有什麼路可以讓自己走?
李鶴年大驚失色,洛陽乃是河南要緊性命所在,一旦有失,則河南整個戰局動搖。
而之前因為張震的「反叛」,而不太看得起張震的一部分的士紳階層態度也開始產生了微妙變化……
如此大罵,竟足足罵了有半個多時辰,一眾部下看得目瞪口呆,能把相同的話一字不差的罵上半個時辰不帶消停的將軍倒也少見……
夏侯清集中安徽、河南商丘、周口全部百戰軍軍力,大軍雲集開封城下,火炮六百二十門,戰船兩一百八十余艘,軍兩萬八千餘眾,全力猛攻開封。
決戰開封!!決戰河南!!
李鶴年咬牙放棄了商丘、周口戰場,以副將巴克泰率軍一萬,退保開封,死守開封,沒有自己的命令,不許出戰半步。
清軍河南守將巴克泰也是久在軍中之人,從之前百戰軍的調度之上,巴克泰已經隱隱猜測到百戰軍是企圖利用清軍和太平軍之間的戰鬥,來坐收漁人之利,但是忽如其來的攻擊,讓巴克泰一時之間有些手忙腳亂。
當洪秀全終於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他的內心同樣也是痛苦並且後悔的,但洪秀全所後悔的,並不是當初殺了李秀成全家。洪秀全真正後悔的事情,是不應該把李秀成放出城去!
李鶴年知道再這樣下去,自己遲早都會被拖死累死。在左右為難的情況下,李鶴年完全按照李秀成的判斷做了應該做的一切事情。
就在李鶴年終於到達洛陽戰場,準備與太平軍決戰的時候,百戰軍折虜將軍夏侯清,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英明的一個決定:
「我堂堂百戰之軍,焉能處處聽命於一降將?清軍火炮不過百門,我軍六倍於之;水軍全軍覆滅,我軍可以控制汴河,炮擊開封;開封軍不過萬人,我軍三倍於之!清軍疲憊不堪,我軍士氣高昂,此時再不決戰,更待何時!」
百戰軍集中全部水陸火炮,猛烈轟擊開封,山崩地裂,日月無光,整個開封,完全淹沒在了百戰軍猛烈的炮火攻擊之中。
是役,在百戰軍對計勝門發起攻擊之後,雷武忽然召集一眾部下,大聲說道:
而在百戰軍的「配合」下,太平軍鄒有貞的部隊也活動得愈發頻繁起來,洛陽周邊城鎮接連落到鄒有貞的手裡,洛陽岌岌可危。
但不救開封的話,一旦開封丟失,這樣天大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大人,開封守無可守,李鶴年見死不救,今日大人已經盡到自己職責,何不放下武器降之?大人亦問心無愧!」
還有洪天王老說自己是天父的兒子,耶穌是自己的哥哥,可現在人家那個洋夷羅孝全可當著那麼多的人說過了,上帝從來就沒有過洪天王這麼一個兒子,那可是正經基督教里出來的,洪天王以前最信任的人,你說人家都說洪天王在那騙人了。
那城裡鋪天蓋地的,都是百戰軍的吶喊之聲,百戰軍軍旗所到之處,守軍無不望風而降。邊上有將上前,哭泣而道:
天父的兒子永遠也沒有錯,錯的永遠都只是那些臣民,對於洪秀全來說,就是那麼簡單的道理……
一八五八年三月二十一日,軍政府折虜將軍夏侯清,克虜將軍俞鋒、揚武將軍連曉俊,督水陸近三萬眾,決戰開封!!
要說還是張震仁德,洪天王殘暴啊……
是時有部下異議,此時決戰是否有違軍政府部署?夏侯清聞言,憤然而道:
緊接著在第二日,「干乾侯」姚狄楚帶兩千部下向軍政府投降……
連曉俊輕輕嘆息一聲:「豈不聞當初韓信下場……」
大量髮匪精銳,忽然出現在了洛陽附近,汝陽、伊川等地都遭到了髮匪攻擊,其中汝陽甚至一度落到了髮匪手裡,全賴當地官兵拚命反撲才把汝陽重新奪了回來。
三月,在李秀成投奔軍政府後沒有幾日,天平天國「羅天義」鍾偉峰帶著兩千部下悄悄離開金陵,向軍政府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