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獨裁者報告》目錄

第371章 威脅

第371章 威脅

「皇上,保重!」
「普魯斯先生,布爾布隆先生,這不是小事,希望你們能耐心地等待我們討論一下。」奕看出了皇上的為難,趕緊說道。
「皇上,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您看這天氣又那麼的好,皇上何不藉著今天這個機會,請移龍步,帶著臣妾和諸位大人一起去圓明園裡看看?」
「洋夷狼子野心,這麼做等於讓京師門戶洞開。萬一將來洋夷和咱們翻臉,京師將再也無險可守,洋夷的火炮可以直接炸到京師!皇上,奴才以為,目前我大清節節勝利,剿滅叛軍只要朝廷上下一心,早晚必能成功,何必去答應洋夷的這些無理要求?」
「尊敬的大清皇上,在我來到您這裏之前,我已經聽說了您的軍隊不斷取得了重大勝利,我僅代表英國和法國對您表達慶賀!」
進入到五月底,六月初戰況似乎變得對軍政府開始不利起來。
蘇州,六萬太平軍在陳玉成的指揮下,持續對蘇州發起猛攻,苦苦支持著的胥門和盤門瓮城,終於失守,落到了陳玉成的手裡。
「報,報!」
「好吧,雖然我們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值得討論的地方。」普魯斯聳了下肩,好像覺得這樣的事情還需要討論有些不可思議:
英國公使普魯斯見到咸豐的時候,直截了當地說道:
「在上海,我們也在不斷取得著勝利!」布爾布隆的笑容也顯得非常燦爛:「那些貿然進攻上海租界的叛軍,在我們的打擊之下,很快就將崩潰,經過英國和法國的緊急磋商之後,我們達成了一致的意見。
咸豐四年春,包令繼文翰出任英國駐華公使,根據本國政府的訓令,於四月二十五日照會大清官員葉名琛,要求修約。修約是指修正1842年的《中英南京條約》和1843年的《中英虎門條約》及其附件。英國提出修約的外交依據是:
自從張震以及曾國藩相繼獨立,以及洋夷所表現出來的咄咄逼人的態度,津京一帶的防禦已經擺上了咸豐帝的議事日程。在此危難之際,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即想到了上次幫他克服危機、平定太平天國北伐軍、戰功赫赫的科爾沁博爾多勒噶台親王僧格林沁。
這有如連環套,一環扣著一環,可問題的要害在於,按照國際法,中英虎門條約所規定的最惠國待遇,只是針對「英人」,並不包括政府,更何況修約不應在最惠國待遇之內。
肅順和奕面面相覷,這都什麼時候了?皇上還有心思去看什麼園子?這懿貴妃也當真不分輕重,現在要做的是如何儘快剿滅反賊才是……
「我們的艦隊已經完成了準備,希望在今天太陽下山之前,我們能夠得到滿意的答覆,我們並不是有著無限耐心的……」
「皇上,斷然不可!」咸豐剛被奕說的有些動了心思,肅順急忙叫了起來:
「皇上,今兒個那麼大的好消息傳來,臣妾也有一個好消息要給您,臣妾聽那些太監說,圓明園的擴建可眼看著就要完工了啊……」
咸豐的腦袋都幾乎要炸開了,懿貴妃在邊上低聲說道:「皇上,臣妾以為恭親王的話有理,皇上,難道忘記修新約的事了嗎?那些洋夷不懂禮教,一旦要求無法得到滿足的話當真什麼事情都能做得出來……」
「混帳,混帳!」洋夷公使剛剛離開,咸豐已經暴怒的拍打著龍案:「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洋夷,是怎麼和朕說話的?大沽口一旦拆除,洋夷的艦船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到京師!不拆,朕寧可不要洋夷的幫助可,也決不去把辛苦建成的大沽口炮台拆了!」
這一來,讓殿堂上的氣氛一下沉默下來。
「皇上,皇上大喜!」出現在咸豐面前的肅順,掩飾不住滿臉喜悅:「皇上,陝西河南同時傳來捷報!」
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大沽口的防衛力量大大加強。
「皇上,急報!」這個時候奕又匆匆走了進來:「皇上,河南、陝西同時傳來急報!僧格林沁所部于河南安陽于叛軍主力對峙,初不勝,次后大捷,殲滅叛軍數萬。叛軍增兵數萬,僧格林沁揮軍日夜廝殺,局面佔優,現請朝廷儘快調撥援軍!
肅順面如死灰,根本不知道該說什麼。
「好,好,這個提議好!」咸豐興緻勃勃地站了起來:「走,大傢伙兒一起去看看!」
兩湖方面的態勢同樣不容樂觀,滿清新軍的康雪燭的指揮下,連續取得兩次會戰勝利,湘軍一敗塗地,失敗,對於湘軍來說已經是很快就會到來的事情。
「什麼?」未等咸豐說話,一邊懿貴妃已經搶先叫了出來:「皇上,我聽說那個顏行素來都有『屠夫』之稱,叛軍中最是兇悍。可是睿親王出馬,顏行竟然一敗再敗,這是祖宗保佑我大清江山萬代那!」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第34款:和約一經議定,兩國各宜遵守,不得輕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貿易及海面各款恐不無稍有變通之處,應俟十二年後,兩國派員公平酌辦。
奴才以為,可以從山東等地調撥全部綠營,儘快增援。同時,再從守衛京城的部隊中,分出一半兵馬增援前線,奴才以為大事可成……」
按照英方的說法,雖然《望廈條約》12年的修約期限至1856年才到期,即便按《中英虎門條約》,也是要到1855年到期,但《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粘」條約,12年的修約期應當從《南京條約》算起,1854年到期。既然英國提出有權在1854年修約,那麼享受最惠國待遇的美國與法國,也有權在這一年提出修約。
這一個聲音一下打斷了咸豐的興緻,咸豐頗是有些惱怒,好好的想去園子里看看,那些不知好歹的公使卻在這個時候求見自己。可眼下又不能得罪這些洋夷,只能勉強讓他們覲見。
為了儘快平息發生在中國的叛亂,為了大清帝國以及我們共同的利益,所以我們將組建英法聯軍,由英國海軍艦隊司令何伯將軍統一指揮,從大沽口、北塘出發,挺進上海、江蘇,協助大清帝國完成對叛軍的最後一擊!」
「肅順大人,如果洋夷現在就把炮火對準大沽口了呢?肅順大人以為咱們能擋得住嗎?就算能擋得住,還有力量去援助前線嗎?」一貫和肅順同進退的奕,這個時候的聲音也忽然提高了起來:
這些防衛不光是為了對付那些叛軍,同時也是為了防範洋夷。可是僧格林沁也有他的麻煩。幾個月來,他在海河中層層設障,已使大沽口成為無法通航的口岸。
「皇上,英國公使普魯斯、法國公使布爾布隆求見!」
「朕只派出了一個僧格林沁和德壽,叛軍就已經抵擋不住,朕看,剿滅叛軍不過是在早晚的事情而已!」
「謝謝,公使先生。」儘管心裏非常不滿,咸豐還是微笑著說道。
二、1843年《中英虎門條約》第8款:……設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用示平允。
皇上動怒,一時鴉雀無聲,過了會,奕才大著膽子說道:
「皇上,僧格林沁所部,自進入河南之後,與叛軍夏侯清、俞鋒部激戰整整一日,夏侯清、俞鋒部大敗,次后僧格林沁揮軍持續突進,勢不可擋!」
要想組成聯軍平定叛軍,又哪裡需要拆除什麼大沽口的防禦?
咸豐在那想了一會,頻頻點頭:
「如果洋夷現在就把炮火對準大沽口了呢?咱們能擋得住嗎?就算能擋得住,還有力量去援助前線嗎?」奕的話再度在咸豐耳邊響起,咸豐忽然苦笑了下:
「皇上息怒,洋夷說話雖然大逆不道,可,可奴才以為現在卻非得順著洋夷的意思去做不可……」
僧格林沁聆訓后立即出京開始策劃津沽防務。在料理完畢通州大營的軍務后,前往天津、大沽一帶。他在大沽一帶修復炮台五座,安設重炮數十位,小炮上百位,並在海河中架設木筏、鐵戧等攔河防禦設施,手下的部隊達到一萬人,其中四千人駐在炮台上。
咸豐帝同意進京換約,但條件是:一,隨行人數不得超過十人;二,不得擺轎排列儀仗;三,換約之後立即離京南下,不得在京久住。咸豐帝的諭旨中,有一句非常關鍵,「到京后,照外國進京之例」,即按中國以往的成例辦理。
見咸豐猶豫在了那裡,布爾布隆微微笑著說道:「陛下,其實如果我們用武力拆除,也並不是不可以,但這會影響到我們和大清帝國的傳統友誼,為了我們共同的敵人,為了儘早讓您的朝廷得到穩定,所以我強烈的建議您拆除那些阻礙了商業利益的防禦,這不光可以讓我們的軍艦順利進出港口,而且還能讓商業更加繁榮……」
咸豐身子抖動了下,很快想到了幾年前發生的事情。
「皇上,咱們之所以能夠扭轉被動局面,節節取得勝利,洋夷實際上是功不可沒的,若沒有洋夷和叛軍開戰,咱們絕不能取得今天這番局面。而現在洋夷雖然提出這樣無理條件,實在是把握住了咱們的弱點。
看到皇上臉上露出欣喜,肅順笑著說道:「皇上,還有更大喜事!睿親王德壽所部,先破定默縣城,再破如東縣城、西翱縣城,三戰三捷,悍匪顏行一敗塗地……」
對於軍政府的合圍之勢,似乎已經真正形成……
偷偷抬起頭來,看了一眼皇上,發現皇上怒氣愈盛,鼓足了勇氣說道:
「陛下,奴才看這兩封急報,勝利不過是在早晚的事情,此時只需為兩人增兵,戰事或者可以儘早解決!」肅順上前說道:
「朕也以為恭親王說的在理,一個炮台,其實起不了什麼作用,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如何剿滅叛軍,咱們離不開那些洋夷,離不開那!」
隨即面色又有些黯淡下來:「可是讓朕到哪再去幫他們找援軍……」
「誰說我滿人不行了?誰說我滿人中沒有英雄了?朕……」說的急了,猛烈咳嗽了一會才繼續說道:
「此計可行,肅順,奕,你們兩個一同去辦這事。另外再宣一道聖旨,告訴僧格林沁和德壽,大清的江山,就拜託給他們了!」
現在洋夷忽然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目的非常明顯,將來即使在平定了「叛亂」之後,英法這些洋夷在沒有了大沽口的阻礙之後,隨時都可以對京城發起攻擊!
咸豐命僧格林沁率軍前往通州,著手京城防禦。隨後咸豐授僧格林沁為欽差大臣,節制京津一帶的軍務。
「皇上本來就是英明天子,英明天子克定叛亂不過就是早晚的事情。」懿貴妃在那微微笑著,好像在那勸慰:
咸豐大喜,這個消息好像比前線取得了任何勝利都要讓咸豐高興,趁著這個高興勁兒,懿貴妃說道:
咸豐忽然有些懷念起張震來,當年廣州事件那麼大的事情,張震都能夠在談笑之間讓洋夷乖乖不再用兵,可現在到哪去找第二個張震?
「咱們咬咬牙,無論如何都調撥出兵力出來,儘快增援,難,也不過難在一時而已,可將來卻是保得我大清江山萬代!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儘快剿滅叛軍,而不是去在乎一個炮台!洋夷和咱們的敵人,目前都是一樣的,那是張震!只要把張震剿滅了,咱們慢慢勵精圖治,將來總有一天能讓那些洋夷見我天朝上國而顫慄不敢言語!」
奴才以為,若是不答應洋夷要求,洋夷非但有可能不再對叛軍用兵,甚至,甚至奴才以為,洋夷還會再度和咱們變成敵人……皇上乃是千古明君,當然知道惹一時之氣,只要咱們能夠度過了這次,將來何愁不能強盛?何愁不能讓那些洋夷俯首稱臣?」
咸豐大喜,不過還沒有來得及表示自己的謝意,普魯斯已經緊接著說道:「不過,皇帝陛下,在我們進軍之前,我們希望您能夠拆除大沽口一線的防禦以使艦隊能夠順利通行……」
咸豐臉上表情又喜又憂:
結果清廷隨後拒絕,這麼一來就徹底得罪了洋夷,進而引出了廣州事變,若不是當年張震用計,只怕洋夷早就再度把炮彈轟向了清廷,京師只怕都已經落到了洋夷手裡。
在這種「原則」問題上,他是決不讓步的。桂良繼續留在上海,準備與英、法、美新任公使商議換約事宜。但以普魯斯為首的英國公使他們根本不願意在此事上再作糾纏,不理會桂良等人的一再照會,掛帆北上,直趨天津。桂良聞訊,知情況不好,立即馳驛回京。
去年英、法、美三國派出新任駐華公使。英國專使額爾金、法國專使葛羅也照會桂良等人,新任公使即將到來,前往北京換約。桂良等人百般努力未獲效果,也只能向咸豐帝報告。
雖然對自己愛妃貿然插嘴有些不滿,但咸豐卻興緻勃勃地說道:
此外,德壽部與叛軍主力在偃西會戰,叛軍大將謝逸、張榮沅、李世賢同時指揮,德壽率軍死戰,殺敵無數,但賊不斷增兵,德壽已沿偃西至洛龍構築防線,戰況空前激烈,德壽也請求朝廷儘快派遣援軍……」
「起來,起來!」咸豐嘆息一聲:「朕自從登基以來,先有髮匪之亂,再有張震之叛,朕一天好日子也都沒有過過,每天夜裡想的都是什麼時候能讓天下太平了……現在忽然看到了希望,朕這心裏,高興那……」
咸豐的身子最近一日不如一日,每天都虛弱的很,有幾次還咳出了血來,可一聽到「大喜」兩個字,蒼白的臉上也恢復了一些光彩,氣喘吁吁地說道:
同時進入英租界和法租界的中國軍隊,遲遲無法取得決定性的突破,雙方在上海形成僵持,誰都無法儘快結束戰爭。
大清,大清,自己所為之效命了一輩子的大清啊,什麼時候變成這個樣子了?什麼時候洋夷只要開口提出任何要求,大清就必須無條件的答應了……
聽到咸豐嘴裏的話,似乎大有蕭索之意,肅順和奕一起跪了下:「皇上為國事日夜操勞,奴才惶恐,大清有皇上這樣的英明天子,何愁叛匪不能剿滅?何愁祖宗基業不能中興!」
「好啊,好啊,都是我大清的棟樑,都是我大清的棟樑!尤其是睿親王。朕聽說謝逸、張榮沅、李世賢三人都是賊軍中的名將,可德壽僅憑一己之力,就能和這三人打個旗鼓相當,大清有德壽這樣的將才何愁社稷不興?」
河南、陝西方面,清軍不斷取得勝利,百戰軍一退再退,清軍進軍神速,至六月速度最快的德壽軍甚至已經挺進到陝西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