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獨裁者報告》目錄

第430章 日本和朝鮮使者

第430章 日本和朝鮮使者

阮涇源和小田佑二郎的前後到來,忽然讓張震腦子裡產生了一個大胆的想法……
「滿清之時,洋夷侵略日本,中華本應出兵相助,奈何滿清腐朽,竟坐視北米合眾國(美國)以利炮轟開日本國門,致使日本混亂,天皇蒙難,本帥聽了之後,心中悲痛,恨當時不過一個小小滿清官員,不能親率十萬大軍,奔赴日本,與日人並肩作戰,恢復天皇神威,驅逐洋夷以為萬世之功,甚恨甚恨!」
眼看建國在即,國內還有這麼多的事情要去做,怎麼好好的,會忽然把自己派往日本?尤其是張全,有些不太樂意。
本來這僅限於中華和屬國之間,不過到了滿清,與中華僅是一般關係的國家,其使臣覲見清朝皇帝也要三跪九拜。
「外臣先是到達福建,百戰軍已經攻破福建,清朝總督投降,外臣振奮不已,次后百戰軍將領送外臣前往北京覲見大帥,一路上護送外臣官員對外臣說了坂本君離開之後的諸多事情,外臣尤其對上海之戰最感興趣。日本痛恨洋夷,猶為天朝上邦甚之。然百戰軍非但在上海與英法強國開展,並且竟然取勝,外臣驚為盛舉,懇請大帥賜教破夷之法!」
最後西洋國家也不會允許看到這樣事情發生,就連目前和軍政府最為親近的美國,一旦中國出兵日本,決然會以武力相向,這樣非但無法得到日本,反而會讓自己的政府成為公敵。
張震聽著有些好笑,自己被坂本龍馬當著個菩薩一樣供了起來?這小田佑二郎一口中國官話說的甚是流利,張震讓他坐了下來繼續說下去。
「讓張全和王曉冬、刑少強、彭霸天來見我!」
「日本?」四人有些莫名其妙。
一是軍政府剛剛推翻滿清,自己國內尚有部分領土沒有納入版圖,國內百廢待興,在這個時候組織一支遠征軍無異天方夜譚。
「大帥對日本恩情,小田代日本民眾叩謝!千秋萬載,中華日本友誼天長地久,日本以父禮待之日本,日本以子禮孝之中華,此必亘古不變!」
日本人的確非常痛恨洋夷,1853年7月8日,美國東印度艦隊佩里准將率領四艘戰艦駛入日本江戶灣前,用武力威脅日本幕府停止「閉關鎖國」的政策。佩里要求幕府接受美國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致「日本皇帝」的國書,結束鎖國政策,並締結通商條約。幕府被迫接受美國總統國書,但要求拖延到第二年答覆。
「目前最緊要做的事情不是驅逐洋夷,而是恢復天皇權威。」張震等著的就是這一句話,在那似模似樣地沉吟了會:
看到了朝鮮使節,張震忽然想到,在自己那個時代,受了韓國電視劇的影響,很多中國人普遍認為朝鮮歷史上也存在皇帝。但這完全是韓國影視界為提高本國的國際地位或中國翻譯為崇洋媚外而篡改的歷史。
滿清順治十三年,俄國使臣巴依科夫率團到北京,不向順治帝跪拜,遭到拒收禮物並遣返的懲罰。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馬戛爾尼覲見乾隆帝時,馬戛爾尼拒絕三跪九叩,最後允許他按覲見英王禮單膝下跪,這是惟一的寬大。後來英使阿美士德訪問中國,欲覲見嘉慶帝,因為拒絕三跪九拜,嘉慶帝怒而不見,令其速速歸國。
「起來,起來,我還沒有稱帝,還是叫我大帥罷!」
征夷大將軍德川家慶正在病中,接到美國國書後急火攻心,十天後便辭世,德川幕府群龍無首,幕府老中阿部正弘不得不向各藩徵求意見,這在將軍獨斷專行的年代是史無前例的。
當天午夜,江戶城發出信鴿將「黑船」到來的消息送往京都,孝明天皇天顏失色。從他七年前即位伊始,西洋各國叩關之聲便一陣緊似一陣,如今外國軍艦真的擊碎了德川幕府的「兩百年太平之夢」。
次年二月十三日,佩里再次率領艦隊來到日本,這次一共有七艘軍艦,而且艦隊一直深入江戶灣內,到達橫濱附近才停船,面對培里的強硬姿勢,幕府只好接受開國的要求了。於是雙方在橫濱簽定了《日美親善條約》,也是日本與西方列強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他西方列強跟隨著美國,紛紛向日本提出通商的要求,於是英國、俄國、荷蘭等西方列強都與日本簽定了親善條約。
自1635年德川家康因天主教威脅而宣布鎖國以來,日本的國門第一次對中國和荷蘭之外的國家洞開。「黑船事件」使幕府受到的衝擊是前所未有的:
身邊養著一隻對主人俯首帖耳的狗,要遠遠好過增加一大批的敵人……
小田佑二郎大喜國王:「大帥,我代坂本君,代日本謝過大帥恩情,若是能夠得到大帥派人前往日本,日本振興必然有望!」
「職下領命,不過,大帥,什麼時候能夠回來?」張全有些不太樂意的應了下,隨即又帶著一點希望的問了一句。
本帥能夠教誨你什麼?教誨你自己滅了日本,你會聽本帥的?張震勉勵幾句,又聽小田佑二郎說了下去:
「是,大帥。」小田佑二郎恭恭敬敬,肅手站立:「坂本君回到日本之後,隨即加入土佐勤王黨,意欲尊王攘夷,坂本君在土佐勤王黨中,每每說及大帥,總是崇敬不已。又讓人按照記憶綉制大帥畫像,懸挂家中,每日跪拜三次,一刻不敢怠慢。又得大帥賜書,每與旁人說及,皆曰此書乃強大日本之希望所在……」
「張全,恐怕短時期內回不來了。」張震笑了一下,提前給自己這員愛將打了一針預防針:「你也別不開心,你想,你的老朋友冉猛早就去了美國,統一之戰根本就沒有參与到,在美國到了現在我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情況,人家心裏許著更不樂意。還有胡崖山,駐節美國,也是音訓全無,你想想這些人罷……」
其實「黑船事件」對於日本來說,影響深遠,這讓日本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如果沒有「黑船事件」,也許日本的封建制社會還能延續上幾百年,成為人種學和社會學的標本。
隨著滿清王朝的覆滅,開國的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坂本君每每與人交流,皆言要想尊王攘夷,非靠中華天朝經驗,非靠大帥出手相助,但總有意見相佐之人,故爾時有爭吵。每到這個時候,坂本總用大帥所賜之書據理力爭,對方到了後來總是理屈詞窮,故坂本君有言,『我得此書,振興國家有望矣』。旁人慾請書觀之,坂本君皆都不許,只雲此書瑰寶,未到輕易示人之時,待它日時機成熟才可面世。
不過如何處理日本,大有學問可言,對於自己身邊的這個國家,趁著其還沒有開始發展,依舊封建落後的時候,一舉滅之並不是不可能,但這卻會牽扯到各方各面。
在高宗李熙稱帝以前,歷任新羅、百濟、高麗、朝鮮等所有君主均為由中國皇帝冊立的國王。作為藩屬國,它的君主從來就不敢稱帝。作為宗主國,按「天無二日」的原則,中國政府也決不允許藩屬國君主稱帝。高麗、朝鮮等一直使用中國年號,以表示奉中國正朔,臣服於中原王朝……
張震笑著把小田佑二郎攙扶起來:「前度坂本龍馬走了之後,我心中甚是牽挂,也不知道坂本回到日本之後,過的如何,正好你也來到我國,好好的和我說一說罷。」
而在這個時候,一個特殊的客人來到了北京,這個人,就是以父親之禮對待張震的日本人坂本龍馬的使者小田佑二郎。
「外臣小田佑二郎,參見中國大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我再好好想想,正好建國在即,你不妨先住在京師之中,等到建國之後我自然會遴選出精幹人員和你一起回到日本,協助你們完成大計!」張震站了起來,把小田佑二郎送到門口,等到小田佑二郎離開,在那想了一會:
實際上,朝鮮歷史上稱皇帝的,也僅兩人而已,高宗李熙,韓國光武元年至韓國光武十一在位;純宗李坧,韓國隆熙元年至韓國隆熙四年在位。兩人稱帝合計十四年。
讓阮涇源站到一邊,問其來意,阮涇源上前,恭敬答道:「大元帥陛下,朝鮮離開侍奉中華為主,尤其侍奉大明為中華正統,從來也都不敢認同滿人朝廷,只是朝鮮國小,無力反抗,今聞大元帥陛下一怒起兵,朝鮮上下無不歡欣鼓舞,今朝鮮國王特命我為使者,跋山涉水,覲見大元帥陛下,奉上禮單一份,以為天朝大軍勞軍之用!阮涇源幸不辱命,現禮單在此,請大元帥陛下過目!」
張震發現自己很有演戲天分,當初不去當演員實在可惜了,再度攙扶起了小田佑二郎,神色肅穆說道:
中華使臣出訪,屬國國王要派陪臣三跪九拜迎接。宣讀詔飭,國王率陪臣三跪九拜,讀畢也要三跪九拜。屬國使臣覲見中華皇帝也是必須三跪九拜。
想到了這一點,張震苦笑了下,怎麼自己那個時代,一個小小朝鮮居然也有那麼多的國人對其趨之若鶩?
希望儘早開國,大帥登基稱帝的呼聲已經越來越強烈了。
小田佑二郎的到來,也得到了張震的親自召見。其實在坂本龍馬當初到達兩江的時候,不少軍政府官員都覺得有些奇怪,堂堂大帥,對一個外邦小國根本默默無聞的年輕人那麼重視有什麼意義?
「天皇權威一旦得到恢復,還有什麼事情不能解決的?其實坂本走後,我一直擔心坂本在日本人單勢薄,早想派員前去協助坂本共圖大計,只是當時一是國內征戰不休,二來及時派了人去也無法聯繫上坂本,今天你既然來了這裏,倒可以解決這一難題。」
「洋夷進入日本,危害甚大,強佔日本國土,藐視天皇權威,長此以往,日本國將不國。我和洋夷開戰,也正是因為中華同樣面臨此等威脅,僥倖一戰成功,當可恢復中華數百年太平。故我以為,日本強國之道,一是尊王,二是攘,二者缺一不可,尤其後者,危害更大,若不及早解決,我恐日本有亡國之禍!」
小田佑二郎也是臉帶憂色,嘆息著道:「外臣又何嘗不是這麼認為,只是日本國小,雖然有心如此,卻又無力和洋夷廝殺!」
張震看了一下禮單,禮物頗為豐厚。這個朝鮮使者倒是沒有說假話,朝鮮從來都是認同大明漢人正統江山,始終都不把滿清當成宗主國。
朝鮮使節進來,行了三跪九叩之禮,山呼「大元帥陛下」,這才站起了身。
其實,在佩里來日一年之前,長崎荷蘭商館館長庫修斯便已將美國艦隊即將到來的傳聞告知幕府,勸其馬上締結日荷通商條約作為對策,但幕府對此事一直半信半疑,認為「反正上托祖宗神靈的威福保佑,區區洋人到時又能怎樣?」
中國與朝鮮是宗主國的關係,這其中規矩甚是嚴格。
張震暫時不想和他們解釋,指著張全說道:「你在兩湖之地表現甚為出色,又跟隨左宗棠東征西討,多為百戰軍立下戰功,這次你在部下之中精選出兩百士卒,以為開赴日本先鋒,你此番不做別的事情,就是保護坂本龍馬安全,以及在軍事方面出謀劃策,在我另行增派人員到達日本之前,你暫時就只是做這些事情。」
開國,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候,那些隨著大帥南征北戰的將士們,又有哪一個不願意當開國功臣?
如何利用日本,把日本重新變回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讓其繼續延續其落後的制度,這才是目前自己最要做的。
江戶幕府兩百年來那深不可測的神秘、莊嚴和威風,在西方的堅船利炮面前,如同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旦接觸到外面的新鮮空氣,馬上便分崩離析了。
所以對於這一點,是大元帥張震並不願意看到的。
小田佑二郎站了起來,恭恭敬敬跪倒在了地上,磕了幾個響頭,等到抬起頭來的時候早已是淚流滿面:
孝明天皇對黑船一籌莫展,只得一面諭示幕府不要忘記負有保衛日本的責任,一面親自前往神社,連續祈禱十七天,乞求神靈保佑,攘斥夷類,天下太平,皇祚長久。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戰,朝鮮派軍援助明朝;1636年,清軍攻佔朝鮮,朝鮮國王投降,這才改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冊封國而已。
這是一這最讓人興奮的話題,大部分的國土已經納入了軍政府的版圖,而隨著北京的奪取,兩廣等第陸續光復的消息也不管傳了過來。
大元帥陛下?這稱呼倒是新鮮,今天這是怎麼了啊,先是日本使節,接著又是朝鮮使節來了,難道之前就已經商量好了不成?
但是想來大帥做事,總有自己特殊想法……
大帥如此匆忙召見,四人聞訊急忙來到宮內,張震見了也不客氣,開門見山說道:「你們四個回去準備一下,很快就要派你們去日本!」
看著有些愁眉苦臉的部下,張震忽然說道:「說起冉猛和胡崖山,這兩個人怎麼到了現在居然一點那邊的情況都沒有送來?」
坂本君心中思念大帥,總想再來中華,然瑣事纏身,總不得分身,因此才命小田前來中華,面見大帥親聆教誨……」
本來按照計劃,在建國之後,張全即將與一眾將領開赴新疆、西藏等地,現在卻忽然要去什麼日本,這不等於讓自己眼看就要到手的戰功飛了?
於是上下垂手坐待,毫無對策。佩里到來的當天夜裡,江戶城一片混亂,武士們忙於備戰,車聲粼粼,戰馬蕭蕭,城外大小寺院內鐘聲齊鳴,婦孺凄厲地哭喊,有錢人準備逃往鄉間,更多的人擁進神社,擊掌禱告神靈,乞求「神風」再起,摧毀「黑船」。
說到這幾句話的時候,張震恨不得抽自己幾個巴掌,自己說這話虧心不苦心,「友誼源遠流長」?他媽的要是老子回去的年代是明朝,非第一個把這些倭寇滅了不可。好容易收拾起了心情繼續說道:
正在那和部下具體交代去往日本后應該做的事情,外面又來報朝鮮國王使節阮涇源參見大元帥陛下。
二來其時日本對中華依舊甚是畏懼,多以天朝上國看之,此刻出兵日本,必然遭到國內民眾反對不滿,軍中將領也未必能夠理解,難道自己和老百姓以及將軍們說,日本很快就會有吞併中國的野心?
張震呼了口氣,緩緩說道:「破夷之法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在我給坂本的書里,其實也有記載,或者坂本沒有仔細觀看,或者沒有體味到其中精髓所在。我中華與日本之間,本是友誼源遠流長,雖然明朝有倭寇之亂,但與大多時的日本人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