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獨裁者報告》目錄

第504章 巴黎

第504章 巴黎

而貝內德迪居然向俾斯麥送來了一份令人驚訝的方案,方案除說明法國對盧森堡和比利時的要求外,法國方面還表示同意北德意志聯邦與南德四國結盟。俾斯麥暗自冷笑的對部下說道:
「德國所注意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權力。普魯士必須積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時機,這樣的時機我們已經錯過了好幾次。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議論和多數人投票能夠解決的,有時候不可避免的,要通過一場鬥爭在解決,一場鐵與血的鬥爭。」
「大皇帝陛下是否會在巴黎獵艷,我不敢打保票。我們巴黎上流社會的貴婦淑女們,何不乘他逗留在巴黎之時愛他個夠呢……」
「上帝,自從回到法國之後,我再也沒有遇到過像你這樣的男人,甚至連我的丈夫,都已經和我簽署了離婚協議,那麼多年,我都始終單身著……」
張震低聲對俾斯麥說道:
張震嘆了口氣,兒子,自己在法國有了一個兒子,而且還是個混血兒?
法國駐普魯士大使貝內德迪正式拜會俾斯麥,轉告拿破崙三世新建議,如果普魯士同意法國的東北部領土擴展到萊茵河西岸,法國就能贊同德意志境內的領土吞併。俾斯麥對大使十分親熱,他請貝內德迪將拿破崙三世的要求用書面文字寫下來。這樣,白紙黑字,拿破崙三世就有把柄抓在俾斯麥手裡了。一旦公之於眾,法國的臉面丟盡。誰知拿破崙三世的胃口還要大些,他接著提出在蘭道、薩爾布呂肯、盧森堡之外,還要比利時!只是註明,放棄安特衛普。
在女王舉辦的舞會上,張震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俾斯麥。在熱鬧的樂曲聲中,俾斯麥和張震走到了一個角落中:
1864年10月30日所簽訂的《維也納條約》中,規定丹麥放棄兩地。而於1865年8月14日普、奧兩國達成《加斯坦因專約》,將石勒蘇益格劃歸普魯士統治,荷爾斯泰因則歸屬奧地利。
為了顯示自己對於中國大皇帝陛下的尊重,以及法國與中國的「傳統友誼」,拿破崙三世派出專列迎接大皇帝陛下一行,而在到達巴黎之後,張震終於再次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俾斯麥,以及德國皇帝威廉一世。
中國大皇帝陛下初次訪問歐洲,迅速在歐洲各地引起轟動,而法國國王拿破崙三世對於自己能夠邀請到中國皇帝陛下訪問法國,自尊心也得到了莫大滿足。
俾斯麥的答覆是,若法國讓普魯士在德意志放開手腳乾的話,可以同法國簽訂一個與比利時和盧森堡有關的協定,但不承認1814年的邊界。
當夜,為了歡迎給過來賓,法國國王拿破崙三世舉辦了盛大舞會,當身穿中華聯合帝國大元帥軍服的張震出現在舞會上的時候很快引起了轟動。
俾斯麥不拘笑容的臉上,也開始展現出了微笑……
普奧戰爭結束后,妨礙德國統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後控制著南德諸邦的法國了……
次后,俄英丹瑞希比土耳其等國的客人也陸續來到這裏。各國貴賓到齊后,拿破崙三世在隆尚舉行了有六萬名全副武裝的法國士兵參加的盛大閱兵式。
「拿破崙也跑得太快了,我當然要與南德結盟,豈止結盟,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
一個是袁照青生的張疏雨,一個是安琪生的張疏夢。兩位小公主的來到,給帝國平添了幾分喜氣。
完全得到了滿足的領事夫人大口喘息著,用赤裸的胸膛緊緊貼著大皇帝陛下同樣赤裸的胸膛:
從這次演講開始,普魯士的統一拉開大幕。
張震和法國王后歐仁妮的宮女德拉卡勒特夫人跳那晚舞會最後一場華爾茲,他倆配合默契,時而含情脈脈徐徐踱步,時而歡快地忘情旋轉,一些弦樂手和舞客們都情不自禁地說他們跳得美極了。
「法國士兵的訓練專門使之適應于戰爭目的,不做任何為了閱兵目的的事情。從來不根據分列式的表現來評判任何一個部隊。你看,當法國連營走分列式時,即使在皇拿破崙三世面前,也是步伐隨便,橫隊搖擺,兵士們步子雜亂,扛著槍懶懶散散地行進。」
而在此之前,終於得償所願出任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的俾斯麥在議會中公開宣布:
之前在中國時候那些浪漫往事,一下全部浮現到了張震的腦海之中,出現在自己面前的辛西亞女士,依舊是那樣的嫵媚動人,渾身上下閃動著成熟女人的迷人風采,每個男人見到這樣的女人總會想入非非的。
不久,普魯士便征服北德的親奧小邦,並於1866年7月3日以近三十萬軍力在薩多瓦與二十四萬奧軍發生大戰,即薩多瓦會戰,最後奧軍戰敗。
而在這些女人之中,最有名的也許就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二世了!
法國人的思維方式和中國人完全不一樣,他們認為中國大皇帝陛下如果能在歐洲,當然最好是在巴黎找上一個情婦,那將是最浪漫的一件事情,這將會讓大皇帝陛下的法國之行,推上一個完美高潮。
盟友?是的,張震很早就已經選擇了在歐洲真正的盟友,那就是德國,無論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德意志帝國的建立,很快在歐洲就會出現另一個強大的中華聯合帝國了……
「普魯士君臣認為這些條件太過分了,它使普魯士受到屈辱,與法皇本人在比亞里茨和聖克盧的善意克制要求相去太遠。法蘭西欺人太甚,普魯士寧可將南德交給奧地利再恢復邦聯議會,然後和奧地利聯兵八十萬到萊茵河與法蘭西會獵阿爾薩斯。」
拿破崙三世自然不敢去冒與威廉一世會獵的風險,他在罷了德魯安的官以後,派貝內德迪將一份法普攻守同盟條約建議帶到柏林,仍然要求普魯士同意法國有權吞併盧森堡和比利時,並承認1814年的邊界。
1861年丹麥國王欲接管普丹邊境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地,俾斯麥立即以此製造爭端。他首先確保如果普丹開戰,其它列強不會幹涉,並與奧地利結盟共同攻打丹麥,最後逼使丹麥放棄這兩個州。
「是的,我完全贊成這一點。」俾斯麥點了點頭:「不過,這些懶散的士兵們扛著的沙斯波式撞針後膛槍,比我們普魯士軍隊的德雷澤式撞針後膛槍性能要先進得多。」
前法國駐中國領事愛棠先生的夫人辛西亞女士。
普奧戰爭以四十九天這麼短暫的時間,以普魯士未遭任何大的挫折而獲得巨大勝利而結束,使想作壁上觀而坐收漁利的法國拿破崙三世目瞪口呆。在懊惱一番后,召來普魯士駐法大使戈爾茨伯爵,直截了當地提出要普魯士同意將蘭道省和盧森堡併入法國,作為對法國在普奧戰爭中守中立的補償。俾斯麥口頭表示不反對,他已得到風聲,法英外交官接觸頻繁,可能有于普不利的措施出台。
當激情過後,張震仔細打量著身邊的這個女人,身材依舊保持的如此完全,乳房驕傲地挺著,好像在那示威,肚子上一段贅肉也都沒有,皮膚細膩,吹彈可破。
「那麼,中國方面會用最優惠的價格提供給你們一批比沙斯波式撞針後膛槍還要先進的步槍。」當聽完自己老朋友的話后,張震微微笑了起來。
而在這個時候,第四屆世界博覽會在法國巴黎開幕,在此之前就已經接到法國國王拿破崙三世邀請的張震,於1867年初夏到達法國。
而這時俾斯麥決定與奧講和,而不是乘勝追擊,因為他明白到消滅奧地利並不是其首要目標,最重要的是要統一德國。因此他在該年8月23日簽訂的《布拉格條約》中給予奧地利極為寬容的講和條件,以便於保持對奧的良好的關係。
在普丹戰爭后,俾斯麥決定要將奧地利趕出德意志邦聯,以利於將來德國的統一。因此他著手孤立奧地利,首先俾斯麥答允協助俄國取消《黑海中立條款》。並與法皇拿破崙三世會晤,表示普魯士不反對把盧森堡及萊茵河區讓給法國,以此確保法國在普奧戰爭中保持中立。而英國當時繼續實行光榮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奧發生衝突時會保持中立。最後,他在1866年4月8日,與義大利簽訂攻守同盟條約,規定如果普魯士在三個月內與奧開戰,義大利則必須同時對奧宣戰,只有在奧地利歸還威尼斯予義大利的情況下,方可與奧講和。
「很多,無論你們想要多少!」張震用微笑回答了自己老朋友的問題:「我知道您的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個統一的德意志,當年在中國的時候,我們也討論到了這一問題,請相信,我本人將會是你永遠的朋友,中國,也會是普魯士永遠的盟友!」
「好吧,我代表我本人以及普魯士感謝您的慷慨!」俾斯麥非常滿意大皇帝陛下的回答,和大皇帝陛下碰了一下杯子:
中國大皇帝陛下的明星效應也與梅里美等文人的宣揚有關。土伊勒里宮的舞會是張震在歐洲這齣戲的高潮。法國文人愛米爾·左拉對大皇帝陛下有個小花絮式的描寫:
一八六七年二月二十日,兩位帝國小公主同時誕生!
這位女王是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的長女,生於馬德里。她的母親是斐迪南七世的第四任妻子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德·波旁·兩西西里。屬於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而且是在法國大革命中被處死的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外甥女。在沒有男性子嗣的斐迪南七世去世后,其女兒當時只有三歲的伊莎貝拉被宣布為西班牙的女王,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則成為攝政王。
好吧,你可不顧,但是朕不能不顧,那是朕的兒子,是具有帝國皇家血統的孩子,難道讓一個皇家的孩子一直處在異國他鄉……
「我會提出一份具體的要求書,並且會親自和您商討這個問題,希望當您下一次來到歐洲的時候,看到的將是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最後,奧皇因為不滿意《加斯坦因專約》的條款,而要求用普魯士最富庶的工業區西里西亞交換荷爾斯泰因,因此俾斯麥以此借口,指責奧地利毀約。結果在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國總動員,並於同年六月對奧宣戰。義大利亦依據攻守同盟條約,同時對奧宣戰。
中法普俄的國君、其他來賓在檢閱台上肅立,一千人組成的軍樂團將分列式進行曲演奏得震天價響。站在一起的張震俾斯麥不約而同地用挑剔的眼光看著這一隊隊通過檢閱台前的法國士兵。
當然,女王最後穩固了她的政權,然而在伊莎貝拉二世親政之後,宮廷陰謀和政變革命層出不窮,二十多年中西班牙更換了三十四屆政府,形形色色的佞臣集團紛紛上台執政。伊莎貝拉二世本人過著荒淫頹廢的生活,有時還會用任性的、毫無理智的方式干預國內政治。女王似乎對軍隊和教會中的反動分子格外垂青,這就使她在西班牙人的心中更為可憎。
伊莎貝拉二世能夠繼承王位,有賴於斐迪南七世設法說服了西班牙國會廢除薩利克繼承法。在來自法國的波旁王朝於十八世紀入主西班牙時,他們把法國的薩利克法典也帶到了西班牙,並引用其中的王位繼承條例取代了西班牙原有的王位繼承法。按照薩利克法典,女性無權繼承王位;這很快成為西班牙王室男性親王們反對伊莎貝拉二世統治的借口,引發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卡洛斯戰爭。
但是這其實是俾斯麥處心積慮的陰謀,因為奧地利所得的荷爾斯泰因不但面積狹小,而且被普魯士包圍。這樣奧地利很容易便會與普魯士發生衝突,因此這是一條將奧地利推向與普魯士發生戰爭的導火線。
中國大皇帝陛下那威武的軍服,典雅流暢地道的英語,圓熟老到彬彬有禮的待人接物,加上拿破崙三世和皇后對他那老朋友似的親切,使中華大皇帝陛下成了那場舞會上的燦爛明星。
過些時貝內德迪秉承拿破崙三世的意思,催問普方對「補償」的答覆,俾斯麥換了一副面孔,他倦怒的說道:
德拉卡勒特夫人後來對人說,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她將永遠保存樂曲終了時中國大皇帝陛下送給她的一朵玫瑰花。皇帝陛下的確是一個活潑可愛、溫文爾雅的舞伴。
在支開了侍侯著大皇帝陛下的用人之後,之前還保持的如此矜持的辛西亞女士,忽然一下撲倒了大皇帝陛下,就好像一隻章魚一樣緊緊纏住了大皇帝陛下。
然而辛西亞女士後面的話,終於讓之前張震的擔心成為了事實:「我的愛人,我們的孩子已經九歲了……」
「皇帝陛下,我對您上次的建議充滿了興趣,我非常坦誠的問您,您能夠提供給我們多少武器?」
「中國的這位大皇帝給人一個英俊的獵人形象,他正在與幾位客人寒暄,這時我們法蘭西的某豪富與他的情婦手拉手地走過(當然,這個情婦是他與皇帝倆人分享的),這女人的親丈夫卻緊跟在後。大皇帝陛下兩眼若帶譏諷地看著這極不協調的三人,後來忽然大笑起來……」他最後在文章中說道:
貝內德迪送交方案后也鬆了口氣徑去卡而斯巴德做礦泉療養去了。俾斯麥終於打發了這法國佬再撿起內政這攤子事體。
在舞會結束之後,大皇帝陛下的下榻處來了一個神秘的客人,而當這個客人出現在大皇帝陛下面前的時候,卻讓張震感到了一些吃驚。
在法國的這些天里,除了辛西亞女士之外,那些貴族夫人們總是不斷的以各種各樣的借口拜訪中國大皇帝陛下,或者邀請皇帝陛下參加自己舉辦的舞會。
張震苦笑起來,和愛棠領事離婚了嗎?或許,那位領事先生已經知道了自己夫人的秘密?領事先生是聰明睿智的,可是對於這樣事情有的時候也會顯得無能為力。
張震好像隱約記得這位女王的統治很快就會被推翻,當然這和自己毫無關係,自己對於西班牙任何興趣都沒有,當然也包括這位女王在內。
……
「你不用擔心,我的愛人。」辛西亞女士的身子在張震身上不斷蠕動著,聲音也如此嬌美膩人:「我不會對你提出任何要求,愛棠在和我離婚的時候留下的錢已經足夠我們母子過上許多年了,本來我並不想讓你知道這件事情,但當我知道你來到法國之後,我對你的思念之情實在無法遏制,所以才會不顧一切的前來看你。」
所有的道德防線在這裏已經完全撕開,再也沒有什麼顧忌的,在諾大的房間里,剩下的只是男女處於激情中的喘息以及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