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殺明》目錄

第624章 沾了徐興夏的光

第624章 沾了徐興夏的光

……
什麼?換一批大臣?同樣是悲劇啊。這樣的辦法,萬曆皇帝不是沒想到,也不是沒有做過。只可惜,還是無法有效的解決問題。從申時行開始,萬曆皇帝換了無數的大臣,結果,在重要的事情上,根本沒有一個人附和他的。你要是不給他們臉色看,他們馬上就辭職回鄉,不跟你萬曆皇帝完了。皇帝的本事再大,也鬥不過別人的賭氣啊!做皇帝做到這樣的地步,也的確是鬱悶。
盧受越發的不敢喘大氣,小心翼翼的說道:「估計是他不敢繼續呆在漠南了。他怕別的蒙古部落對他不利,也怕白衣軍會繼續追殺他。他麾下的殘部,也都各自尋找出路去了。」
當然,在萬曆皇帝看來,這絕對不是他自己的錯,而是群臣們的錯。自古以來,皇帝都是沒有錯誤的。有錯誤的,只有可能是臣子。群臣們看他不順眼,他同樣看群臣們不順眼。對於眼前的這一批大臣,萬曆皇帝更是一點都看不順眼。他從心底下厭惡他們。如果有可能的話,他真想將他們全部都罷職攆走,一個都不留。
他略微沉吟,就聲音嘶啞的說道:「立刻召回葉向高,遞補內閣次輔,專治徐逆賊軍。詔令太子前往南京監國。吏部立刻將各部缺額遞補名單呈送上來,內閣硃批完畢,即刻上任。以後,正四品及以下官員,都由內閣硃批,不必送入宮中。戶部三天之內,拿出解決錢糧的方案,內閣硃批以後,送朕決定。」
現在,朝廷上下,東林黨的黨羽無數。如果萬曆皇帝詔令其他人回來擔任次輔,說不定會引來東林黨的抵制。即使勉強召回,也肯定會遭受到東林黨人的繼續抵制,根本沒有辦法開展工作。但是,召回葉向高擔任內閣次輔,卻是一點阻撓都沒有的。相信他回來以後,也會很順利的就上手處理各項政務。
要求戶部在三天之內,拿出解決錢糧的方案,顯然是要擴軍備戰了。畢竟是主持過三大征的皇帝老兒,一旦真的下定決心,也是雷厲風行的,不會有絲毫的拖延。其實,要求戶部在這麼短的時間里,拿出解決錢糧的方案,基本上就是要戶部研究加賦的可能性和實際操作性了。除了加稅,誰能在這麼短的時間里,解決錢糧的問題?但是,到底加多少,怎麼加,卻是必須研究的。
沒有哪個統治者不願意加收賦稅。也沒有哪個統治者,不願意將自己的庫房堆得滿滿的。哪個當權者,不願意將別人的錢財,都全部搶到自己的錢包裏面來?但是,必須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過猶不及。如果將別人逼急了,很可能引發不良後果。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人?加派賦稅,也是同樣的道理。
「盧受,滾進來!」
盧受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說道:「奴婢不敢隱瞞皇上。白衣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歸化城。根據最新的情報,林丹汗已經離開漠南蒙古,前往漠北投靠喀爾喀蒙古了。」
萬曆皇帝冷冷的問道:「我再問你,林丹汗真的完蛋了嗎?」
萬曆皇帝有些意外的說道:「他在漠南都呆不下去了?」
同時,這也是萬曆皇帝向大臣們釋放一個強烈的信號:我朱翊鈞決定讓步了,太子的位置已經是鐵打的了,他可以獨立監國了。你們再也不需要擔心,我會用其他人來頂替太子了。我朱翊鈞既然認輸了,你們這些做臣子的,就得好好的安心給我辦事。要不然,我朱翊鈞沒有了,只怕太子的日子也不好過。
可是,對於自己的老師,你非但沒有感激涕零,大加封賞,反而將自己的老師推入了地獄。剝奪了一切的榮譽不說,還將屍體也挖出來,鞭屍三百遍。這樣做,的確是太過分了。這樣刻薄寡恩的皇帝,誰願意給你賣命啊?人都是有感情的,兔死狐悲之下,朝臣們對萬曆皇帝的印象,老實說,是非常的糟糕。有這樣的深刻的壞印象在,萬曆皇帝還指望群臣們聽他的話,那就真的是有鬼了。
太監王安急忙進來,靜靜的等候吩咐。
……
但是,今天,他卻讓太子和李選侍一起入宮晚膳,這豈不是太陽從西邊出來嗎?因為太子的原配王貴妃很早就去世了,太子身邊,一直都是李選侍在主持內部事務。王貴妃去世以後,朱以藍、朱由校、朱由檢姐弟,都是李選侍負責照顧的。朱由校、朱由檢兄弟,都將李選侍看做是自己的娘親。
如果是一般的人家,老子和兒子吃飯,那是正常到不得了的事情。但是,皇宮卻是不同的。因為鄭貴妃一伙人的阻撓,萬曆皇帝已經不知道多久沒有見過太子了。慈慶宮雖然也是在紫禁城裡面,其實和其他地方,根本上就是完全隔絕的。沒有萬曆皇帝的命令,太子哪裡都不能去。老實說,朱常洛這個太子,簡直跟囚犯差不多。連太子的面都不願意見,更不要說和太子一起吃飯了。
由於萬曆皇帝對身邊的太監,實行相當嚴厲的約束,輕易不允許他們出宮鬧事。因此,他這個太監頭子,可沒有前輩劉瑾、王振他們威風,也沒有後輩的魏忠賢囂張。在萬曆皇帝的面前,他可是連大氣都不敢出的。被萬曆皇帝一喝,頓時就跪下了。
萬曆皇帝揮揮手,不耐煩的讓他滾蛋。盧受如獲大赦,急忙站起來,抱頭鼠竄。老實說,他這個東廠提督太監,在萬曆皇帝面前,還真是怕得要死。生怕皇帝一不高興,就讓人打死他。萬曆皇帝站在原地想了想,忽然叫道:「來人!」
同時,葉向高又是東南半壁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是東林黨的首腦。現在,朝廷最大的問題,就是錢糧的問題。為了解決錢糧的問題,葉向高本人,是肯定要想辦法的。他背靠東南半壁的利益集團,背後有大量的大地主、大商家支持,想要籌集到一些錢糧,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反正,不管他採取什麼樣的辦法,只要能搞到錢糧,就是好辦法。估計這一點,是萬曆皇帝最看重的原因。
召回葉向高,是要朝廷多一個得力的打手。葉向高的治政能力,其實在方從哲之上。對於複雜問題的處理,葉向高也是很有經驗的。他們兩個,一個首輔,一個次輔,如果能互相通力協作的話,天底下,基本上沒有什麼事,可以難住他們。另外,葉向高此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身為東林黨的首腦,是東林黨的精神領袖。他在東林黨內部的地位,甚至比趙南星還高。趙南星稍微有點孤傲離群。
盧受,正是時任東廠提督太監,同時又是司禮監掌印太監,乃是太監中的第一人。萬曆皇帝回宮,他早早就等在那裡了。乾清宮發生的事情,他自然是第一時間就清楚了。以他的聰明,自然能猜測到,萬曆皇帝回來以後,一定會第一時間叫他過來的。
表面上,王安就是一個太監,和大臣們沒有任何的來往。事實上,他卻是忠誠的太子黨的,很早就和太子一方有聯繫。萬曆皇帝的這個消息,的確讓他感覺高興。他想來想去,感覺這的確是一件好事。可是,徐興夏的問題,還真是不好處理啊!
這次,萬曆皇帝點名要葉向高專門負責對付徐興夏賊軍,裏面也是有很深的玄機的。儘管葉向高是內閣次輔,權力按理說應該在內閣首輔方從哲之下。但是,葉向高曾經是前任首輔,無論是學識、名望、門生、黨羽,都遠在方從哲之上。因此,他這次回來以後,肯定會成為朝臣第一人,掌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換言之,就是集中朝廷全部的力量,來對付徐興夏。
當然,這樣的想法,即使是作為皇帝,他也只能是想想而已。這是根本不可能真正實施的。沒有了這些朝臣,他還怎麼處理政事?國家機構還怎麼運轉?大明的江山還怎麼保持?萬曆皇帝就算再衝動,也不可能幹出這樣的事情來。否則,他就是名副其實的昏君了,會被口誅筆伐的,根本不可能在龍椅上座幾十年。
現在,普通百姓的賦稅,已經相當的沉重。一年到頭的收成,基本上都被官府搶走了。如果繼續攤派的話,必然會引起更多的抗捐抗稅行動,甚至有可能爆發武裝叛亂。如果有白衣軍的煽動,後果更加不堪設想。但是,除了加賦,朝廷實在是沒有其他的辦法了。無論如何,加稅都是必須實行的。
王安表面不動聲色的答應著,轉身去了。走到萬曆皇帝看不到的地方,他立刻加快了腳步。在過門檻的時候,他甚至差點兒摔跤。他身邊的小太監,都很吃驚的看著他,不知道他今天是怎麼了。沒辦法,王安的確是有些把持不住。他太激動了。皇帝居然要跟太子吃飯了?還帶上李選侍?這可是前所未有的新鮮事。
萬曆皇帝緩緩的說道:「傳太子和李選侍入宮晚膳。」
萬曆皇帝忽然很懷念張居正。要是張居正在這裏的話,說不定能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來。因為少年時候遭受的委屈,萬曆皇帝長大以後,毫不猶豫的推行了反張居正的行動,不但廢掉了張居正的所有榮譽,還將他的屍體,都從地下挖出來,鞭屍三百遍,以發泄自己內心的仇恨。但是,等到他真正成熟,懂得玩弄權術以後,他對自己的荒唐決定,其實已經有些後悔了。
萬曆皇帝回到自己的寢宮,立刻叫道。
老實說,萬曆皇帝和朝臣們嚴重對立,互不相讓,張居正的事情,也佔了很重要的成分。在朝臣們看來,張居正乃是你萬曆皇帝的老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教導你,輔助你,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所作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你好。如果不是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積累了深厚的家底,你萬曆皇帝哪裡有資本進行什麼三大征?只怕一戰下來,你萬曆皇帝就要窮的喝粥了。
事實上,萬曆皇帝也沒有令人失望。白衣軍的確是給京城帶來了一些危險,讓大明朝的危局,走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這些危險,還威脅不到他這個曾經雄心勃勃的皇帝。大概是徐興夏的出現,對他產生了強烈的刺激,他再次激發了一絲好勝之心。
萬曆皇帝將李選侍也叫過去,是不是因為朱以藍和徐興夏的關係呢?老實說,如果不是這麼點關係,李選侍根本沒有覲見九五之尊的可能啊。選侍,本身就是一個很低級的嬪妃稱謂,距離貴妃有十萬八千里。看來,這一次,李選侍絕對是沾了朱以藍的光了。當然,說到底,還是沾了徐興夏的光。
受到崔景榮的報告的影響,整個乾清宮裡面,都顯得有點壓抑。群臣們都乖乖的低著頭,沒有說話。誰也想不到,局勢怎麼就危險到這樣的地步了。一時間,他們都沒有什麼好的建議。無奈之下,幾乎是不約而同的,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萬曆皇帝的身上。這樣的大事,最後關頭,當然是要萬曆皇帝拿主意的。
話不多,意志卻很堅定,意思也很明確。畢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短短的幾句話,就傳遞了強烈的要撲滅徐興夏的信息。徐興夏的賊軍來勢雖然兇猛,他還沒有自亂方寸,頭腦還是相當的冷靜的。事實上,萬曆皇帝的這幾點措施,的確是非常強有力的。原本死氣沉沉的朝廷,肯定會隨著這幾點措施的執行,而重新變得緊張起來。當然,最後的結果會怎麼樣,那就見仁見智了。
派遣太子前往南京監國,那是為了預防萬一。賊軍的戰鬥力就算再強,短期內,也是沒有辦法打到南京城的。哪怕北京城不小心被攻破,明王朝也不會滅亡。當然,太子前往南京監國,最重要的任務,還是籌措錢糧。東南半壁乃是富庶之地,以太子的身份,應該可以籌集到相當部分的糧餉吧。只要有糧餉,一切都好辦。
至於補充官員名額,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了。無論他朱翊鈞如何和朝臣對立,在這個時候,也必須將所有名單都補充完整,以便各項工作,都可以順利的展開。將正四品及以下官員的任命權,交給內閣,也是為了刺激內閣的各位成員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努力的做事。只要大家都抖擻起來,賊軍也就不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