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王傳》目錄

第一百九十五章 八寶粥和糖炒栗子

第一百九十五章 八寶粥和糖炒栗子

好在這老頭也算識趣,知道自己和建州諸官員不合群,早早的表明了這一任完了就致仕回家抱孫子去,算算只有一年多的時間,黃良才沒和他為難。
米仁的殼厚且硬,又光滑,很不容易脫去,但是,有水車啊,只要把水車改造下,就可以用水力來給米仁脫殼,而且,米仁可是八寶粥里最不可缺的一樣,幾乎所有做八寶粥的人都會選用米仁,可能是因其有嚼勁,Q的緣故吧。
小火一直炒到糖都熔化裹到栗子上薄薄的一層,王況這才住了手,將栗子盛出來,這裹了糖的栗子一下就油光錚亮起來,非常的漂亮。
人都到齊后,王況為了快速解決,直接拿了把木錘,對著錐栗一個個的砸了過去,把錐栗全砸裂了,對圍觀著的說:「要好看的話,可用刀割開個十字口子。」
一般地說,只要試過幾次,大部分人都能很好的掌握投料時間,當然了,你要是沒時間,找個高壓鍋,材料全丟進去一壓,也是不錯的,味道雖然差那麼一點,但也差不到哪去。
在收到米仁的時候,王況這才想起來,自己小時候,家鄉石陂,家家的田埂上是種滿了這個當地叫米仁,學名叫薏米的東西的。那個時候,大家都窮,沒人能買得起首飾給孩子,有些愛漂亮的女孩子則用了一根線,將成熟了后表面滾圓發亮又帶了褐色條紋的帶殼米仁穿了當項鏈,男孩子則穿了當手鏈來戴。看來,許多東西自己都沒發現啊,也是因了米仁,王況就想起了建安的錐栗來,這兩樣東西,可以說在後世都是全國聞名的,幾乎各地有賣薏米的,都會打出正宗浦城薏米的招牌,賣錐栗的也會打出建甌錐栗的招牌。
當然,八寶粥從來就不會有固定的配比,說是八寶,但有的甚至可以加到十幾樣之多,若是原料不夠,少那麼一兩樣,也是可以,名是這個名,料未必要用固定的料,即便是同一個人,不同時間做出的八寶粥也是不同的。王況就很鄙視,曾經有個自稱大師的,說什麼八寶粥就該放什麼放什麼那才叫正宗,我勒個去,你怎麼不說你身上穿的所謂唐裝是不倫不類的呢?你怎麼不說用高壓鍋壓八寶粥就是不合規矩呢?
送走了岑餘子和慎戥,王況又讓家人去把林明請了過來。
當夜,岑餘子和慎戥就帶了幾個隨從策馬趕來,要是在外州,岑餘子沒得到刺史的召見,就這麼趕到州城,那是要被彈劾的,這就是這時候的規矩,一個蘿蔔一個坑,你就得在你的位置上獃著,但在建州,卻是沒這麼個顧慮,王況想叫哪個地方官來,只要他會來,事後黃良都會給補齊了手續,更何況王況的品級擺在哪,也算是上官了,又有李老二放手去做的暗示,那就幾乎誰也參不動王況,再說了,現在在建州,有誰會願意去參王況呢?即便是臨近的饒州,衢州也都時不時的加緊了和王況的聯繫,想著王況幫他們一幫。
事實上,王況不得不佩服經濟規律的牛氣,自己只是在旁做了下引導,給了建安人示範著走了兩步,接下來的發展都不需要王況刻意去做什麼,人們就猶如是那聞到蜜香的蜂蝶一般蜂擁而上,這天下,沒幾個人和錢有仇的,即便是逐利之心有違孔老夫子的教誨,但咱一沒那濟世之能,二又不荒廢田園,就是想讓日子過得舒坦點,讓小孩子過年有新衣穿,有肉吃,這不為過罷?
頭晚,富來客棧里就已經得了王況的指示,今天一大早就早早的把八寶粥燉上了,有虹豆,花生,蓮子,糯米,扁豆,米仁,大棗,都是常見到的東西,加上等吃的時候再放進去的桂花,湊成八寶。其中的米仁和蓮子,那就是為以後埋下的伏筆了,人都是會跟風的,只要八寶粥的做法傳了出去,一般人學去也都是會下意思的和保持原樣,要時間長了之後,才會有人慢慢的嘗試著去改變。
只有建平縣令,說實在話,王況有時候甚至有想打人的衝動,那就是個典型的老夫子,動不動就說天下以農桑為基,王況鼓動人去燒瓷是這也不合規,那也違矩了,要不是看在他為官還算清廉的份上,王況真想讓黃良參他一本,把他給擼下來。同樣是老頭子,而他年齡還沒黃良大呢,怎麼就這麼不開化呢?
他們到建安的時候,早已經過了半夜,休息一晚,就早早的就來找王況,王況正睡懶覺,也沒辦法,只能早點起來,他理解岑餘子和慎戥的心情。雖然水車並不急,但如果換個位置,假如換了是王況,心中若是有很大期待的話,他也是睡不著的,會一早的去求證。
其實也不能全怪建平縣令,作為一地的父母官,他骨子裡還是希望自己的治下人們能夠安居樂業的,但因為燒瓷可以說在三兩年內,是無法讓建平就起步的,建平要起步,關鍵就在建蓮上,而建蓮的推廣又要等到道路暢通起來后才行,所以,建平縣令自然就看不出建平有什麼未來,眼瞅著建安升到了中縣,唐興又傍上了宣德郎,不兩年就能有結果,作為同樣緊靠著建安的建平縣令,他哪能不急?
王冼這段時間被柳老夫子管教得更嚴了,柳老夫子已經發了狠,一定要讓王冼日後金榜題名,用他的話來說,冼讀書或許不是最聰明的,但是他有常人所不及的靈活頭腦,經常天馬行空,一個命題往往能被他引出意想不到的結論來,就沖這一點,已經夠了,更何況還有個王二郎在呢,有王二郎保駕護航,王冼日後想當不成官都難。
這時候的人吃栗子並沒那麼講究,都是直接用水煮熟了吃,這樣煮的栗子,糖份會被溶解出來,栗子肉就沒那麼甜,而且因為是濕的,口感也是不好。
將鐵鍋支上,整缽鹽都倒了進去,再將砸好的栗子也倒了進去一起翻炒,一直炒到聽到鍋里傳出嗶啵聲了,這才起鍋,用篩子將鹽篩去,洗凈了鍋后,將炒好的栗子放進鍋內,灑上一勺的糖,邊炒邊說:「這糖可多可少,只為的是用融化的糖漿能將香味裹住。」
八寶粥的做法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簡單就簡單在,如果你圖方便,將所有材料一股腦的倒進去熬煮就行。難就難在,你想做出一碗軟糯適中,又滑口又Q的八寶粥來,就要分時分段的投料,難煮爛的最先下鍋,要到一定火侯了,再依次按煮爛所需工夫的程度放下其他材料,而隨著材料的變化,放的順序也是跟著變化的,比如說蓮子,你若是放的新鮮蓮子,那就要最後放,但若是蓮子干,那就必須和花生差不多時候放,花生也是一樣,新鮮的後放,若是采了晒乾的就要先放。
建平有建瓷,有建蓮,這兩個優勢是一定要利用起來的,所以,年初的時候,王況就去找了建平當地的窯主,說是若他們能燒出雪白如玉的瓷來,他以宣德郎的名義擔保,一定能讓建瓷成為名品貢品,還跟他們指明了九江一帶有好瓷土,結果這才入秋,建平那邊就傳出了好消息,說是燒出了白瓷,雖然達不到雪白如玉的地步,也還都是廢瓷,但至少,路子是對了,燒出廢瓷王況猜想主要還是溫度有關,但他並不懂燒瓷,只能由得那些窯主自己去慢慢摸索。
演示到這裏,岑餘子已經明白了,這就想帶了模型回去,被王況攔住了。光有水車臼是不行的,還得讓米仁找到銷路才行,銷路自然就靠八寶粥了,八寶粥八樣,基本都是五穀雜糧,加上糖,比起白粥要好喝許多,尤其是裏面摻的蓮子,花生和龍眼,可以說是色,香,味都有。
王冼這會正被柳老夫子壓著練字,文章差點沒要緊,但是若字差了,那就是致命的缺陷了,當初柳老夫子年輕時落選有那麼一部分原因就是字寫得不夠好,身處建安,基本沒什麼好字可以臨,所以他後來就發狠練字,四處找臨貼,不管有名沒名的,只要字好就行,正暗合了後來總設計師說的那句話,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不過等他字練好了,也因為年齡太大,沒機會去考了,朝廷自然是沒有限制科舉年齡,但是,年齡太大,錄取的機會卻是要少得多。所以,柳老夫子乾脆就不考,轉而尋思著能不能培養出一兩個可以光大門楣的弟子。
外地來的客商也相中了竹雕,漸漸開始有商人從建安販了出去,在竹雕店剛開的時候,王況就給他們出了個主意,所有的竹雕品上,都落上「建安XXX」的款,要不了幾年,天下人就都會只認建安竹雕了,當然前提是他們的技藝要好,這點王況也跟他們說得明明白白,若是你技藝不好,別地的人學了你的做法,不用幾年,你們又得另謀出路了。因此這些竹雕匠人們也很是努力,竟然也學了流水大席的樣,搞什麼評選活動起來,這個王況可是沒出個任何主意的,全是自發的。
因此上,即便是有那麼幾個建州的老學究直搖頭說什麼有違教化之類的,人們依舊是該幹嘛幹嘛,老學究們你說你的,某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迴轉了身,繼續賺錢去也。
想到就做,王況當下就派了人去把慎戥和岑餘子請了過來,又讓人去鄉下收集錐栗。在等岑餘子他們的同時,自己則動手做起了水車模型,到時候,工匠只要按模型放大做出來就可以了。同時又叫人去把王冼叫了過來,讓他跟著自己看做模型。
而辣椒和蓮子不同,蓮子只是一種食物,辣椒卻是調味品,一種食物是可有可無的,調味品那是幾乎家家都要的,所以,辣椒可以全面推廣,不用愁市場問題,而蓮子,在如今大唐的經濟條件下,市場並不是很大,只能小面積種植。當然,東南亞諸島上是有很多香料,但幾乎都是沒法移植到大陸來的,或許有那麼一兩樣可以,但王況可不想再去冒險,自己又不是玉帝老兒,上天不會總眷顧自己這邊的。
錐栗郊區里就有,昨天家人去收的時候,百姓們一聽說是小東家要的,連錢也不肯要,說是敢要錢,就跟那個家人急,這麼著,都不用那家人跑,你送一袋來,他送一籃來,最後足有兩三百斤。正好,王況就乾脆把幾家建安小食的掌柜都叫了過來,要當著他們的面炒糖炒栗子。
之所以總是在挑刺,其實他也是在暗示王況搞點什麼速效的產業出來,比如說搞出個能和辣椒媲美的種植什麼的,但王況又不是神人,能搞出什麼?辣椒能得來,已經算是撞了大運了,依據王況的估計,李大胆應該是被那一陣的狂風吹越過了菲律賓群島,到了一個離澳洲很近的小島上,而澳洲土著早就和美洲有來往,所以李大胆這才得到了辣椒,若是沒那陣幾天幾夜的狂風,李大胆可能永遠也別想得到辣椒的。
水車模型很簡單,岑餘子在長安都已經見識過真正的大水車,但王況要讓他看的是和水車連著的一根長軸,長軸上每隔一段,便錯開一個角度鑲嵌了一塊撥板,撥板壓在一根中間固定在轉軸上,一頭鉚了像是鎚頭的大木樁,此時是木樁那頭重,木樁則是壓在王況用小磚頭刻的石臼里。隨著王況轉動水車,就見那木錘在撥板的撥動下,一下一下上下錯落有致的在石臼里搗了起來。
而且關鍵的一點是,去年,人們還有點心存疑慮,有點錢,就想攢起來萬一有什麼大用,但是看了一年,他們發現,嗯,這賺錢的日子還會繼續下去,得,別攢著了,花一點吧,阿爹阿娘辛苦操勞一輩子了,也該享受下了,所以今年街上穿新衣的老人們比去年多了許多。有些人家,余錢多的,乾脆,請人給老人重新雕了根漂亮的拐棍,把以前的竹杖木棍給換了,有那麼一段時間,建安的竹雕師傅很是吃香,結果到了後來,乾脆,有兩個就開起了竹雕店鋪,裏面賣的全是竹雕的東西,筆洗,筆海,筆筒,拐棍等一應俱全。
這一年建安和唐興的變化比起去年來明顯了太多,街道整潔了,路上行人們臉上開始有了笑容,去年還只是小孩子歡言笑語的,因為去年經濟才好轉那麼一點點,大人們有了點錢,就都首先用在了孩子身上,今年余錢更多了,大人們也開始給自己花了起來。
雖然是管王冼管得嚴,但一聽說是王況叫王冼過去,柳老夫子就放下了板著的臉,沖王冼點點頭,讓他去了,王冼能有如此跳脫的思維,柳老夫子也是明白,這和總跟在王況後面是分不開的。
建蓮暫時沒法大量讓人種,道路不暢通,東西運不出去,種再多也是沒用,只有等路都修好了,能一直到大江都暢通無阻的時候,才是建蓮大面積推廣的時候,才會有銷路,不過建平的路子也算是基本定了下來。
讓如花去客棧里,叫人把早就熬好了的八寶粥端過來,一揭開食盒蓋,就清香四溢了,再加上桂花蜜,則是香上加香,岑餘子和慎戥昨日連夜奔波,加上早上又起得早,肚子早就咕咕叫了,這八寶粥一上來,每人都顧不得燙嘴,一下就連喝了三大碗去,這才開始細細的品起來。
錐栗呢,嗯,搞個糖炒栗子,絕對暢銷。板栗幾乎全國各地氣候適中的地方都有,但錐栗卻是建安最多,錐栗不管是口感上,甜度上,都要勝過板栗許多。而且,栗子這東西,剛新鮮採摘下來的反而不是很甜,用當地話來說,必須得「餓」上幾天甚至十幾天,才會更甜。如果保管得當的話,做好通風,栗子的儲藏期能有兩三個月,有這個條件在,那麼又可以向全國開枝散葉的撒出去了,到時候,建安小食又多了一樣東西可賣。
「這鹽亦可用米粒大小的細卵石代替,若是用細卵石的話,石頭必須洗凈,不過用細卵石時,就可直接將糖加到卵石上,不必再分離出來直接炒。」見到眾人看到一下用那麼多鹽有點心疼的模樣,王況才想起來這時候的鹽可是貴的,誰捨得這麼用?就補充了一句。
王況詳細的跟這倆人說了八寶粥的做法,岑餘子在政壇上摸爬滾打年頭也不少了,一下就明白了過來水車和八寶粥存在的關連,以後只要大家都喜歡喝八寶粥,那麼,再用水車加工好的米仁就不愁沒了銷路。等到最後聽王況說,米仁其實可以不用種在地里,只要種田埂邊上,並不佔用農田后,就更加堅定了他要回去推廣的想法,自然這推廣從慎家開始是最好的了,現成的榜樣,不愁第二年別人不有樣學樣的種起來,不佔用農田,又能多產出,沒人會拒絕得了這樣的誘惑的。
王況沒砸多少,只砸了大約兩斤左右,早有秋香一聽有新的東西吃,樂不可支的給王況架起了爐火,取來小鐵鍋,如花則按王況的吩咐把整缽鹽都端了過來。
但是,王況千算萬算,還是漏算了許多東西,比如說建安的錐栗和唐興的薏米,一直到了秋收完了,岑餘子讓慎家派人給王況送了一袋東西,說是唐興百姓知道小東家喜歡新罕東西,這兩年為百姓又沒少操勞,怕小東家累壞了身子,就挑選了最好的米仁給送過來,說這能補氣。
制瓷業也有了突破,建窯一直是古代名窯之一,只是什麼時候有名起來的王況不知道,現在建州六縣裡,建安佔了州府的優勢,提前發展起來,唐興有桂花金桔,不用兩年也能發展起來,其他縣都還沒怎麼動靜,一口氣吃不了一個大胖子,因此王況的下一步動作還是放在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