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山河圖》目錄

第501章 佛跳牆

第501章 佛跳牆

楚家強買了一個筆記本給顏如玉,讓她以後上大學帶去。其他人也多多少少送點禮,什麼手機之類,反正都將顏如玉大學需要的東西都送了一遍。村裡面的人比較實在,都是封一個紅包過來。在他們這種村子,考上大學可是大事情。
此外,二叔公還做了好幾個經典菜式,讓大家吃得大喊爽快,十分盡興。尤其是那一道佛跳牆,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嘗過之後,大家心裏只剩下一個遺憾:太少了!但也沒辦法,這道菜只能二叔公動手,其他人不會,頂多隻能在旁邊當打手。一個老人,做那麼多菜,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他們還有很么好埋怨的?
周福榮跟傑克頓等人就圍在二叔公周圍,這些人都是等吃的吃貨。
納蘭性德,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採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讓雪雕再捉幾個野雞回來。」二叔公跟楚家強說道。
「二叔公,你這是準備做什麼菜?」周福榮見二叔公將鴨肉、豬肚、魚唇等食材一一準備妥當,忍不住問道。
這回,周福榮等人更加高興了。那麼原始的佛跳牆倒沒有嘗過,之前在外面嘗的,都是食材大變的,用的幾乎都是山珍海味。
聽到這話,大家都面露喜悅之色,對於這一道鼎鼎大名的菜,能不熟悉嗎?沒有吃過,但也應該聽過。
「你丫頭也不要羡慕,等你明年高考,無論成績如何,二叔公也給你親自做一頓。」二叔公見楚家婉那表情,頓時笑道。
「何止聽說過,還嘗過幾遍,味道的確超群。」周福榮馬上笑道。這道菜本來就好吃,加上由二叔公這樣的絕世廚師出手,這次真的有口福了。
「好啦!寒窗苦讀十幾年,就是為了一朝金榜題名。現在可以放鬆放鬆了,假期很長,準備到哪裡玩?有計劃嗎?」葉彩萍問道。
老村長親自封了一個大紅包過來,劉老師則是送了一本自己珍藏的書籍給她。根據周福榮的鑒定,那是清朝第一才子紀昀的真跡,雖然只是普通的手稿,但也有點珍貴,起碼價值十萬。
「佛跳牆,聽說過吧!」二叔公笑道。
二叔公則是準備親自下廚,給大家做一頓好的。這下,大家有口福了。如今,想要請動二叔公動手,那可不容易呀!不是顏如玉高考取得好成績,大家還沒有機會呢!
小松鼠等小傢伙見大家都送禮物,也拿出自己的珍藏,送給顏如玉。最搞笑的還是小老虎,咬著一根骨頭過來,搞得大家哭笑不得。小熊貓則是拖著一根竹子回來,小松鼠挑了一些好的山貨。
誰知道二叔公還是搖頭:「我做的不是起源清朝的佛跳牆,而是更早的唐朝。」
顏如玉搖搖頭:「不知道,班裡面肯定有聚會,到時候大家商量一下吧!」
佛跳牆原名福壽全,福州官錢局一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他為巴結周蓮,令內眷親自主廚,用紹興酒罈裝雞、鴨、羊肉、豬肚、鴿蛋及海產品等10多種原、輔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壽全。周蓮嘗后,讚不絕口。
其實,說到這清朝第一才子,也一直在爭論。納蘭性德(納蘭容若)和紀昀(紀曉嵐)都曾被稱為大清第一才子。
「嘻嘻!那就先謝謝二叔公啦!」楚家婉馬上開心道。
「好呀!正正宗宗一百多年前的佛跳牆,那才有意思,原汁原味。」陳武笑道。
一百多年過去了,經過幾代名廚的改進,如今的蔡田福佛跳牆主料精選魚翅、鮑魚、刺參、大幹貝、鱉裙、魚肚、魚唇、鹿筋、鴿蛋、花菇、豬肚頭、鴨珍等,把天上跑的、水裡游的、山上長的山珍海味都包括在內,配以多種調料及家養老母雞、家養黃嘴鴨、金華火腿、鴿子、排骨、瑤柱等幾十種原料精心煨制而成,多次作為國宴的主菜,接待國內外貴賓。
「鮑魚、魚翅之類有嗎?沒有的話,我們馬上準備。」周福榮接著問道。
紀昀可能大家比較陌生,但說道紀曉嵐,大家肯定就知道。紀曉嵐被稱為銅牙鐵齒,早就是家喻戶饒了。
「那用那麼麻煩,你們來楚家寨不就行了?這裏不好嗎?山清水秀,什麼都好。你們到其他旅遊景點,恐怕都是看人吧?去了也是受罪。」陳武開口道。
紀曉嵐幼時讀私塾,聰敏過人,過目成育,強記不忘,有小神童美譽。其對聯,在中國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幾乎達到了一個無法觸及的高度。而劉老師送給顏如玉那本書,裏面其實就是一些對聯,橫生妙趣,十分精妙。
楚家強的義妹顏如玉高考取得好成績,這消息很快不翼而飛,傳遍整個楚家寨。
他跟大家解說了一下自己這一脈佛跳牆的來歷,話說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少林寺途中,傳經路過閩都,夜宿旅店,正好隔牆貴官家以「滿壇香」宴奉賓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頓棄佛門多年修行,跳牆而入一享「滿壇香」。「佛跳牆」即因此而得名。
二叔公沒有再跟大家廢話,開始精心炮製自己的佛跳牆起來。邊上,有幾個小學徒正在充當打手,認真地學習二叔公的手藝。老師親自動手,這樣的機會可不多。
有些精明的學徒,甚至拍下來,或者做筆記,將要注意的事項記錄下來。二叔公在烹制的過程中,也會做一定的講解。
二叔公搖搖頭:「不用那些,外面的要用鮑魚我不知道,但我要做的,是最為正宗的一脈之一。以前,哪裡來的鮑魚之類?而且這道菜原本起源於民間,材料都是一些野生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