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人生》目錄

第1157章 把山寨進行到底

第1157章 把山寨進行到底

而在這方面一直是國內的短板,畢竟材料科學是一切科研的基礎,而在這方面,咱們做的一直不到位。
因為他們知道,去告BYD,他們根本告不贏,人家捨得和你打官司,在華國你打這樣的官司,和國外一樣,如果沒有上級的行政干擾,人家可以和你打個十年八年,甚至打上十幾二十年,也不一定能出結果。
要知道那幫歐美日本鬼畜,可不是一般的壞,一台自動液壓變速器,往往需要成百上千個零件,他們可以把這成百上千個零件全都申請專利。
在國外搞科研,動輒就是十幾億的美元,尤其是變速箱這樣的大項目,老外一般對外宣傳的時候,都會說我們在搞XXX項目的時候,投入了數十億美金……
為了擠佔中高端市場,長城逆向研發了賓士M系列的底盤,然後推出了自己的中高端SUV車型H8,剛開始的時候德國人沒當回事。
所以大眾只能捏鼻子認了!
這也是這幾年來,國外的科研公司,紛紛在國內開設實驗室的主要原因,科研人員工資低,這樣就可以把大把的外圍的基礎的,繁瑣的科研工作,交給華國人來做。
還有一個逆向山寨失敗的典型,那就是長城。
而你生產的時候,往往繞不開一些零部件的專利,畢竟很多零部件都是經過千錘百鍊之後得出的結論。
那麼卡脖子這一招呢?BYD可不是一汽,和你大眾沒合作項目,完全不搭界。
而且把投入研發的經費吹噓的高一點,也可以合理避稅,稅務局來查賬,就把這投入往上面一報,反正賬目繁多,科研又是消耗項目,稅務局的人又不懂科研,所以查不清楚。
而另外兩個因素,一個是材料,另外一個是加工精度。
要知道外國的科研人員的工資可不低,一般的科研人員,哪怕是在實驗室里打雜的,這年頭也得是五萬美金的年薪起步,帶點名頭的年薪都得七八萬,甚至十幾萬,所以老外搞研發,其實投入的大頭,都是在科研人員的薪金上面。
而搞科研,放著這麼大的一個人才市場不利用,那簡直可以被雷劈死算求。
其實不然,要知道老外這些數據裏面其實有很多水分。
我靠,你看看,人家真是捨得,為了搞一個變速箱就投入十幾個億啊,咱們這水平,這點錢,還搞個屁啊?
外國佬那些動輒幾十億美元的科研投入,能嚇得住國內很多不明真相的領導和科研工作者,可是卻嚇不住李逸帆。
長城在低端市場的威力,他們是看得見的,所以他們絕對不容許長城到這個市場來攪局。
另外一方面,就算他們投入了八個億,可是又有多少是用來研發的?
你不願意的話,那好,咱們就給你退錢。
所以即便是到了十幾年之後,這自動變速器的生產加工,都一直是困擾著國內諸多汽車企業的主要問題。
長城這款H8的變速箱就是來至於采埃孚的,然後賓士的人幾個電話過去,采埃孚立馬通知長城,對不起,我們的變速箱產能受限,你們的訂單等著吧,也許要一年兩年,也許要兩年三年才能到貨。
可是就現在的環境,和他們所處的行業來說,周元超非常喜歡李逸帆的這種態度,甚至他覺得,這番話,還帶著一股霸氣!
其實真正用在研發的材料,和機械設備上面的,能有個一半都算不錯了。
光是這麼一個數目,就把後面不明真相的人給震住了,尤其是剛剛加入WTO的華國人,很多人對老外的話都奉為金科玉律。
你生產模仿一個,就會受到他們的專利起訴。
但是又如何?你看大眾去告BYD了嗎?
別的不說,光是一塊變速器的液壓閥上面的液壓油路,那曲曲折折的溝壑,加工起來就格外的困難,還要保障精度,在沒有合格的加工機床的情況下,光是這個就能難死你。
而這時候在國內,你完全不用擔心這樣的問題,這年頭國內的科研人員的工資可非常低。
所以你必須得把你的投入吹的大一點,讓消費者信以為真,我靠,投入這麼大,果然高大上啊!
這樣企業就可以悄悄的把一部分收入盈利,通過研發的名義黑掉,不用交稅。
你們幾十年的積累研究是吧?你們研究所有一百多研發人員是吧?
你怎麼卡人家脖子?人家的發動機自己造的,底盤自己逆向開發日本車商的,連自動變速器都搞出來了,你還怎麼卡?從哪裡卡?
其中最經常被拿出來說的就是專利!
可是後來H8推出之後,大受歡迎,一上市就接到了數千訂單,眼看就要在中高端市場站穩腳跟。
就比如他投入了八個億,他就敢給你吹成十八個億,要不這麼說,消費者哪能買單?
什麼專利,什麼難度,什麼投入,人家都不在乎,人家都捨得。
算了,回去一人發兩箱蘋果,發兩箱橘子,洗洗睡了吧!
和大眾合作的一汽,因為偷偷的使用了大眾二十年前的桑塔納上面用的1.6排量的發動機,結果大眾毫不猶豫的就抽了一汽的臉。
老子一樣可以用人海戰術給你推平,你們用一百多人,老子就用一千多人,而這一千多人的薪資,一年算下來,可能還沒你那研究所的人員薪資高。
這就是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的典型。
而加工精度也是一直困擾咱們的老大難問題,想要保證變速箱的工作壽命,還有穩定性,就繞不開這個難題。
國內的自動變速器,到十年之後,都搞不出來,表面上說是受三方面條件限制的因素。
德國人一看,這還了得?要知道這中高端市場,可是他們一貫的壟斷底盤!
李逸帆這番混不吝的氣勢,可真是把周元超給震住了,原本他確實是有些顧忌專利的問題,可是現在在看看眼前的老闆,他這完全是把專利當成屁啊!
從長遠來說,這種態度很不利於,科學技術的發展,畢竟沒了專利保護,大家都等著山寨別人的就成了,誰還用心去搞研發啊!
材料方面主要是因為變速器裏面的齒輪,軸承,等等零部件往往是需要在高溫,高腐蝕的環境下連續工作,所以必須使用特殊材質的鋼材。
結果怎麼樣?短短几年時間里,人家就搞出了自己的雙離合變速器。
所以他們更喜歡周期短的外購,而且外購的時候,還可以吃回扣……
你以為你們設置專利門檻,就可以嚇退老子?別做夢了!
老子有錢,而且國內的科研人員價格不貴,老子搞得起。
大型國有企業有錢,有人才,有條件可是他們就是不投入,畢竟研發材料,投入大,周期長,而主管的領導都是政治人員,不是科研人員。
要做攪局者,那就必須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那咋辦?卡你脖子,卡死你!
反正現在老子有錢,也捨得錢,我就不信,錢砸下去,連個水花都聽不見。
這樣你推出新產品的時候,每台加價一兩萬,他們才會買單。
這就是逆向山寨成功的典型例子,只要你真正的掌握了核心技術,他就拿你沒轍!
但是在BYD逆向開發他們的雙離合變速器的問題上,他們卻只能選擇裝聾作啞。
要是沒這點混不吝的精神,老子還不如玩蛋去。
但是你說他難,其實也並不是真正的難,主要還是要看你有沒有恆心,舍不捨得投入。
而李逸帆現在接手了晨華汽車,他是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汽車企業出現那樣的情況的,被人卡脖子,可不是他的作風。
再者說了,哥們現在就是不差錢。
現在從頭開始搞研發,還來得及,而且老子是下定決心了,不搞還好,要搞就那動靜鬧大一點。
這一點從後世的BYD身上就可以看得出,作為一家民營汽車製造企業,為了不被外國的零部件供應商卡脖子,為了可以和國內市場上橫行霸道的外資汽車企業叫板,他們就是咬著牙加大投入,埋頭搞研發。
要山寨,那就直接山寨他們最核心的部分,只要掌握了汽車的三大件,那就不怕那些國外車商的打壓。
他們更關注自己在任期間的政績,而不是科研成績。
「我和你說,周工,咱們要麼就不搞,要搞就搞一把大的。剛剛咱們的優勢我都和你說了,所以你就把心給我揣回到肚子里,他們來找,我來擔著!咱們就是要把山寨進行到底!」
長城一下就傻了眼,結果只能自己吞了那個哭過,H8上市無限延期。
一個國內一流大學的科研畢業生,一年到頭的薪資算下來,也就是十萬人民幣頂了天了,這才多少錢,一萬美元多一點。
大眾的人來考察一番,得出的結論就是這台變速器,其實就是山寨的我們的雙離合變速器,只是在一些微結構上做了調整。
什麼狗屁專利,老子才不在乎,就逆向研發你丫的,有種你就去告,看你能告的贏不,打官司扯皮,老子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