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師》目錄

第810章 生龍口

第810章 生龍口

「嘿嘿,這事說起來,也不難。」包龍圖胸有成竹,遞出一份文件:「你看看這個」
總而言之,如果事情解決了,那是報紙建議有功。要是一直沒有解決,他們也算是盡了人事,也能夠心安理得。
「這樣的事情,肯定不會白費力氣。畢竟相關部門需要政績,我們需要名聲,鄉村百姓需要實惠。大家都有好處,堪稱共贏。」
而且也要說實話,石橋肯定比木橋堅固耐用,保質時間長。
「這是什麼?」方元有些迷惑,拿起文件夾翻看起來。看了一眼,他就一愣,更加糊塗。因為文件夾裡頭,居然是一份紅頭文件。
「放心,我已經打聽過了。」包龍圖信誓旦旦道:「橋才斷三天,昨天上報紙,就算相關部門有什麼反應,也肯定沒我們快」
但是大家都明白,在很多情況下,類似這樣的建議,往往是不了了之的結果。所以才會是豆腐塊大小的簡訊,而不是佔據半張報紙的長篇大論。
不出意料的話,剛才的採訪肯定會在今天或者明天的電視、報刊上出現,之後還會有後續的跟蹤報道,不過那就要等工程正式開始的時候了。
從紅頭文件的標題就可以知道,這是上級部門傳發給機關單位的,但是他們屬於私營的企業,應該與機關單位扯不上什麼聯繫吧?
反正他想不出來,這樣的公益計劃,與公司發展有什麼關聯?總不能說,為了支持公益活動獻愛心,捐個幾百萬出去吧。
「贊助早給了。」包龍圖笑逐顏開:「你再看看這個新聞。」
一幫人走了,方元等人卻留了下來。畢竟他們是來辦實事的,肯定要留下來勘察地形,特別是修橋鋪路這樣的工作,絕對不能有半點敷衍。
在記者的鏡頭下,方元侃侃而談,說了一堆沒營養的廢話,等到鏡頭轉移開了,他才悄悄抹了把汗,然後遠遠走到一邊。
一幫員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哪裡還能有什麼意見,自然是紛紛叫好。
包龍圖指著簡訊道:「其他可以忽略了,就看這個。」
「沒錯。」包龍圖得意道:「你想想看,現在上頭倡議公益活動,我們積累的影響號召,相關部門肯定會順水推舟,就算成不了樹立的典型,也肯定大肆報導一番。」
包龍圖列舉起來,笑著說道:「說句不好聽的,我們這樣回報社會,總比那些光贊助卻不拿出實際行動的公司企業強多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肯定會看到我們的責任心。況且這事很有積極意義,妥妥的正能量,就算省台不報,市台也肯定要宣揚。」
眾人同心協力,半天時間就把方案搗弄出來了,反正大體框架肯定是這樣,如果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遇到了其他問題,那再靈活解決就是了。
內容很簡單,說的無非是某個鄉村的一座橋,由於年久失修突然斷了,給鄉村百姓的出行造成困難,希望相關部門予重視,幫百姓排憂解難。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人家的地盤上辦事,如果沒有人家的配合,這事絕對辦不成,所以肯定要提前打招呼。
「哦。」方元視線落在豆腐塊上,簡短的百來個字,他自然是一目了然。簡訊內容不多,但是也集合了新聞的全部要素,非常簡要地闡明了時間地點事件。
「那就好。」方元輕輕點頭:「不過事不宜遲,現在就可以行動了。」
會議結束,在返回辦公室的途中,方元忽然想到一事,急忙道:「包子,那條橋應該還沒有重造吧?要是人家已經開始重新修橋,那我們豈不是多此一舉了嗎?」
類似這樣的簡訊,每張報紙都有很多,但是眾所周知,報紙只有建議的權力,至於相關部門是否採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期間,也少不了相互介紹,方元才知道,帶人來迎接大家的,那是當地縣裡的領導,還有鄉村幹部之類。
送走了這幫人,方元也輕鬆多了,迎著夕陽餘輝觀賞群山盡染的景觀,然後覺得這裏的自然環境還是挺不錯的,當下隨口問道:「對了,這鄉村叫什麼名字來著?」
作為公司的老闆,而且才成立公司一年有餘,他還是很有事業心的,自然不希望公司發展到此為止,肯定想要更大的發展前景。
先是把大大小小的領導採訪了一遍,然後輪到了方元登場,他特意蓄了幾天的鬍鬚沒刮,又戴了一副平光眼鏡,穿上衣鮮光亮的西裝皮鞋,年紀起碼大了十歲,一副成功人士的派頭。
與此同時,一幫人紛紛涌了過來寬慰,而且早有預料似的,有人遞碗,有人奉瓶,紛紛送上了解暈的藥水、茶水、酒水。
「干,為什麼不幹。」方元拍案道:「叫上大家,開會!」
「生龍口」旁邊有人回答。
方元琢磨了下,依舊迷惑不解:「要我們贊助么?這好辦啊,問一下同行給多少,我們跟著給就行了。」
類似這樣的文件,每年應該也派發不少,然後也形成一定的套路了。反正在這期間,各個養老院,困難戶之類,肯定有許多人去送溫暖。
這個時候,方元身體一正,問道:「那你說說看,應該怎麼突破這個瓶頸呢?」
顛簸了半天,在車子停下的時刻,眾人紛紛下來,吐的吐,腳步虛浮的虛浮,反正就沒有哪個還依舊保持精神煥發的樣子。
不過當包龍圖把紅頭文件與豆腐塊簡訊擺在一起的時候,方元眼睛微微一亮,也有幾分揣測:「你想在這方面作文章?」
不僅如此,縣裡的記者,還有泉州方面的記者,也來了十幾個。等到大家恢復過來了,就開始收集素材,錄製視頻。
當然了,在記者的鏡頭之中,這條竹木橋肯定是不會出現的,他們只會拍湍急的河流,還有空蕩蕩的橋面。這樣對比,才能夠顯示出重新修建石頭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當然,如果捐了,能夠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那他也捨得。問題是,那是充滿了不確定的事情,他也不打算花幾百萬買個虛名。畢竟與其買這樣的虛名,不如砸錢撒廣告,這樣還有些實質收穫。
此時此刻,他才算是看到了斷的橋樑,據說這是鄉村通往縣城的主要道路,橋斷了百姓想到縣城,就需要繞一個不小的圈子,非常不便。
鄉村的位置比較偏遠,早上出發中午才到。說實話,鄉村的道路,肯定沒有國道那麼平坦寬敞,一路上沒少坑坑窪窪、坎坷不平。
「名聲上來了,口碑也有了,還怕沒有業務上門?」包龍圖摩拳擦掌道:「總之一句話,這事好處多多,你干不幹?」
都說了,這事是各取所需,皆大歡喜,誰也不會阻撓。所以縣裡來人了,鄉村的頭頭更是一個不少,還有一大幫看熱鬧的百姓。
當然了,百姓也不蠢,在橋斷期間,也砍了兩根木頭,再編織一些竹藤,搭建了一條簡易的小橋,以代替原來的石頭橋。這條竹木橋雖然不大,車輛肯定通行不了,但是行人輕鬆走過不成問題。
總而言之,等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安排好了,那已經是三天以後的事情。在第四天早上,方元才算是與眾人浩浩蕩蕩來到了斷了橋樑的鄉村之中。
當然,這會議也不是單純的走過場,最起碼要拿出一個詳細的執行方案來。畢竟包龍圖只是提了建議而已,至於怎麼操作,就需要一幫員工開動腦筋,群策群力了。
帶著這樣的疑問,方元仔細審閱起來。看完之後他才發現,這事還真與他們有些關係,這是一分公益計劃的倡議書,無非是號召各機關單位,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多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促進社會風氣,構建和諧社會。
「辛苦了,諸位辛苦了。」
方元怕遲了生變,回到辦公室就直接打電話給相關部門。他才把事情一說,相關部門的負責人果然很感興趣。這相當於送上門的政績,哪個會往外推?
「什麼新聞?」方元又是一怔,順手接過了報紙。他目光一掃,發現這是一份地方新聞報紙,在報紙的一角,有人用筆勾了一圈,圈中是豆腐塊大小的一篇簡訊。
所以對於方元公司的「義舉」,鄉村百姓還是十分支持的。在記者採訪的時候,一幫百姓也十分配合,說了不少感激的話。
觥籌交錯之間,大家也吃得十分盡興,直到太陽快下山了,這場歡宴才算是結束。然後泉州方面的來人走了,縣裡的領導也回去了,一幫記者也散了。
私人公司,老闆沒有掣肘,自然是風風火火,雷厲風行,開會的效率更高。方元把公司全部職員招集起來,當場說了這事,再問問他們有什麼意見。
眾人喝了水,又休息了一會兒,才算是緩了過來。
反正雙方可謂是一拍即合,然後就開始了串聯大會
一番忙碌,到了下午兩點多,採訪才算是告一段落。然後大家就在鄉村幹部的迎接下,紛紛來到了附近的一個山村。這裏已經有人準備了豐盛的酒宴,就等大家入席就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