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禪》目錄

第275回 天魔附生訣

第275回 天魔附生訣

而卓知遠在這次渡過魔劫之後,所得到的絕不僅僅只有渡過魔劫並且增長了修持這麼一條,他得到的遠比這些要多得多。而他所得到的一切,並非體現在自己實力的增長或者真元蘊含量的再度蓬勃增長之上,卓知遠所得到的,是跟他對於整個禪宗八識的修鍊的心得有關。
而卓知遠,僅僅停留在第六層意識的階段,甚至於連魔劫都不曾渡過。
這種法術,依靠吸納天地之間那些離散的魂魄來壯大自身,它並非吸收那些整個的魂魄,而是吸收被打散了卻還留有少許鬼氣的魂魄,從而將其收攏聚齊,歸納本身,最終修成一頭魔靈的形狀,以大幅的增加自身的實力。
【天魔附生訣】算不上什麼特彆強悍的法術,可以說是一種藉助外物來壯大自身的偏門法術,而且這種法術有一個最大的弊端,那便是只要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天魔附生訣】在修鍊過程中產生的魔靈反過來噬主,反倒成為魔靈的奴隸,甚至於被奪了肉身,使得魔靈奪竅成功修成肉身。
好在月小猜年歲尚幼,總不過十六七歲的年紀,待到「月仲奕」處理完一切需要他處理的事情之後,又選擇了閉關,月小猜便又再度搬去卓知遠的將軍府里居住。
這種潛在的關聯,並不能帶給卓知遠什麼實質性的進步。直到敵軍的天師出現。
以卓知遠體內蘊含的真氣或者真元來說,他早就已經超過了第六層意識所能涵蓋的層次,不敢說比第七層末那識的高手更為渾厚,但是沒有渡過心劫的修禪之人,在單純的真元的渾厚程度上來比較,是絕對不如卓知遠的。這也就是說,卓知遠其實早就到了應該渡劫的時候。只是,一直沒能有合適的機會。讓卓知遠面對天地巨魔,也便沒有機會渡過魔劫。
四重劫難,分別是第一重的魔劫,第二重的雷劫,第三重的天劫以及第四重的心劫。
一晃,便是如此三年,這三年裡,前線不斷傳來皇朝的大軍勢如破竹的消息。這也給了月小猜和妙色等待卓知遠歸來極大的信心,她們甚至拿著一張大胤皇朝的地圖,一個一個圈點,卓知遠打了勝仗的地點,三年下來,她們發現。那些報過戰亂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經被她們圈點完畢了。
在升入第六層意識之後,很長時間里,卓知遠對於第六層意識並沒有太多的認識,他甚至感覺不到自己除了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擺脫肉身的束縛之後帶來的變化,唯獨有的,就只是實力上的增強,他擁有了遠比從前更為強橫的力量。可是。力量只是在比較之後才能得出的結果,而卓知遠一直都相信,修持的增長,並不代表絕對的力量增加,否則,他就不會可以以更低的修持一直戰勝比自己在修持上強得多的人了。
可是,這也激發了卓知遠的鬥志,他阻止了想要上前幫忙的陳一新和孟雲高,決定獨戰對手,他實在想不明白,為何自己連一個第六層意識第二重劫難的對手都如此難以應付。
自此。月小猜和妙色,便停留在卓知遠的將軍府中,日復一日的等待著卓知遠的歸來。
對於月小猜和妙色而言,這三年,是充滿著等待的三年,可是對於卓知遠而言,這三年,就彷彿只有一場戰役一般。唯獨那一場戰役,讓卓知遠記憶深刻,從那之後,卓知遠再也對任何的戰爭都沒有了印象,那些似乎永無止境的戰爭,對於卓知遠而言,只是一場接著一場的反覆重複而已。不斷的做著相同的事情,也不斷的取得摧毀性的勝利。
有些人只顧著一心修鍊,而有些人則能在修鍊的過程中,在不斷走入更高修持的境地的過程中,一點點的發現關於修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的奧秘。
這一戰,之所以被卓知遠銘記在心,他修鍊成了【大雷音寶幢佛光】的第一幢佛光是一方面,而另一個更為重要的方面,則是他在這一戰之中,渡過了自己第六層意識修持的第一劫,魔劫。
這四重劫難,除了第四重的心劫乃是要打破我之謬執。斷絕七情六慾才能夠渡過之外,其餘三重劫難,都是要修禪之人主動應劫,方才有可能度過。
其間,「月仲奕」出關了,月小猜回到太師府見了見「月仲奕」,卻發現自己的父親似乎有什麼地方不對勁的,但是卻又說不出來,哪裡有什麼不對。那人的一舉一動,分明就是月仲奕的模樣。
敵軍的天師,在卓知遠眼中看來,並不值一提,甚至於卓知遠最初有一種自己只需要用一招就可以將其徹底摧毀的感覺。對方的修持比卓知遠稍高,但是也極為有限,不過是第六層意識的兩劫的境地。而如今的陳一新和孟雲高,也盡皆都是第六層意識第二重劫難雷劫圓滿的境地。算起來,他們二人倒是和對手一樣,都是渡過了兩重劫難,隨時都準備衝擊第三重劫難的境地。
而對於大胤皇朝的軍隊而言,勝利來的實在是過於簡單,如果不是因為一場場的攻城戰,拖延了他們的時間,以及從一個戰場奔赴下一個戰場所必須耗費的時間的話,這所有的戰爭加起來,似乎只有短短的十來天的時間。而這十來天,則是這三年當中,最至關重要,卻又最為波瀾不驚的十多天。
禪宗八識的第六層,乃是意識的修鍊,到了這一層之後,光靠靜坐修鍊,已經對於修持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了,不像是徹底突破了第六層意識升入第七層末那識之後,又開始需要不斷的冥想,不斷的進入空明的狀態才能提升修持。在第六層意識的四重劫難當中,修禪之人主要是依靠不斷的渡劫來提升修持。冥想進入空明狀態,對於修持的加強和禪心的穩固,自然是有著相當大的好處的,但是想要提升自己的修持,卻只能依靠渡劫的方式。
到了第六層意識的修持之後,修禪之人因為前五識這五個關乎于身體之識都已經大功告成,而成功的轉入到肉身以外的修鍊之上,因而需要掃除一切思想方面的障礙,徹徹底底的破除肉體對於禪宗之道的羈絆,這也便是渡劫的原因由來。
尤其是卓知遠,莫詢留給他的那份【大雷音寶幢佛光】他從出征之前就已經開始修鍊。而當他跟第一個對手一戰完畢之後,就已經練成了第一幢的佛光,跟莫詢不同的是,他所修鍊而成的第一幢佛光之中,端坐著的乃是彌勒金尊,滿臉笑眯眯人畜無害的模樣,可是卻出手就是殺招。
這,也就是說,卓知遠以及大胤皇朝的大軍,即將班師回朝了。
可是,當卓知遠第一次站在真正的戰場之上,感受著身後那數以百萬計的大軍帶來的衝天威勢,感覺著那幾乎直衝雲霄的陽剛之氣以及瘋狂的鬥志、殺氣等等,卓知遠開始抓住了一絲關於力量和修持之間的關聯。
要知道,卓知遠此前可是連第七層末那識的高手都曾經弒于劍下的,此番見到敵軍的天師,又明明察覺到對方不過第六層意識第二劫的境地,自然是覺得不在話下。可是,一動起手來,卓知遠卻感覺到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會應付的如此吃力。
而這一次,卓知遠的機會來了!
在卓知遠的強力衝擊之下,對方終於施展出了自己最後的絕學——【天魔附生訣】。而這一招【天魔附生訣】一出,卓知遠也立時明白了,自己為何會在一個看上去並不多強的對手面前,感覺到如此的吃力,難以應付了。
【天魔附生訣】修鍊成功之後,肉身反倒再不起什麼作用,而是完全依仗釋放出來的魔靈和對手戰鬥,跟劍靈與人相鬥有幾分雷同之處。若是修鍊到極高的境地,魔靈便可動用天地之間最原始的芥子元力,將其化為本身的力量,但是卓知遠所面對的那個天師,卻還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不是從前的那些隨軍的修禪之人沒用,也不是卓知遠等人強悍到了那樣的程度,而是在修禪之人之間的爭鬥當中,多數都會有手下留情的情形。大家都不太願意拿出自己壓箱底的絕招,更不想趕盡殺絕,畢竟修禪之路有多麼的不易,所有修禪之人都非常的清楚。但是卓知遠、陳一新和孟雲高似乎從來都沒有這般的顧慮,他們一出手就是殺招,經常在對手還沒有太大的反應之時,就已經一劍穿心,將他們弒于劍下,毫無任何的顧慮。
這被三軍將士記住的十來天,幾乎都是卓知遠以及陳一新、孟雲高三個人的表演。以往的戰爭之中,雖然將士們也曾見過在空中飛來飛去各種法寶層出不窮以及各種法術此起彼伏的場面,可是卻從未有過任何一次,能夠像是卓知遠、陳一新以及孟雲高這三人對敵的時候來的那般摧枯拉朽。倒也並非他們三人真的就勝過那些對手多少,事實上在那些叛亂的軍隊當中,也有不少第六層以上的高手,不管遇到別的什麼人,定然都會是一場各展所能的龍爭虎鬥。可是到了卓知遠他們這裏,卻都變成了一邊倒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