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禪》目錄

第367回 小虛空鏡(一)

第367回 小虛空鏡(一)

周圍的球體原本以為距離自己不遠,而等到卓知遠適應了這裏的場景之後,才開始發現,原來那些球體一個個距離自己都少說數萬里,多則十余萬數十萬里,原本都是極為龐大的球體,只是因為相隔甚遠,看起來才彷彿隨時可以握在掌心之間罷了。
天與地開始圍繞著卓知遠旋轉,而卓知遠的末那識也逐步的回到了本體當中,他的本體靜止了下來,徹底的停滯,觀瞧著周圍世界的轉動,天地的運行。此刻再看那些星宿,卻只是像他手中的玩具一般了,卓知遠相信,他在這小虛空鏡當中,已然擁有了隨時可以創造一顆星宿又或者是信手毀滅無數星宿的能力。
卓知遠的第六識意識已經完全湮滅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為深邃綿長的末那識。他的末那識已經可以觸及整個小虛空鏡的所有角落,而這個時候,卓知遠又一次發現了小虛空鏡的另一個奧妙,或者說,這是整個天地、宇宙、洪荒的奧妙。
卓知遠封閉了自己的眼耳鼻舌身五識。而是憑藉著意識令其逐漸的延伸。這一次,他「看」到了更遠,而那些星宿在空中的運轉也盡收眼底。所有的星宿都圍繞著不同的目標在做著規律的圓形或者橢圓形的運轉,轉眼之間便是一個周天。在這些不斷旋轉的星宿中央,有恆定不動的更大的星宿,彷彿它們是這些星宿的中心一般。
「呵呵,這倒是有趣……」卓知遠不由得笑了起來,這天地初開果然頗為有趣。「都說飛升要泯滅七情六慾,可是這天地之初開,情一字卻已經存在。這些星宿,緩緩圍繞固定的星宿轉動,豈非天地至情?若是決然無情,又哪裡來的這些戀戀不捨?每一個星宿都擁有極大的能量。若是無情,它們早就自行修鍊成人,而後各自散落了。聯繫著這些星宿之間的關聯,分明就是至情!」
原本那遙不可及的天與地,看似永恆不動的天地,此刻在卓知遠末那識的感知之下,卻彷彿也在悄然的運動了起來。只是,相比較起那些星宿的運轉。天地的旋轉極為的緩慢,若不是以單純的末那識去查探,根本感覺不到。並且,卓知遠發現自己的身體,似乎也並不受到自身的控制,而是也在空中極為緩慢的旋轉著。
「好奇妙的感覺啊!這才是天地初開真正的奧妙,原來天地有情,天地和任何人之間都有至情,天地宇宙根本就是和本體永不斷絕情慾的聯繫的。可是,為何那些神仙,乃至於欲界之人卻都參不透這個奧妙呢?」卓知遠心中奇怪,只是他哪裡知道,他一直都認為自己的心境不夠,可是,其實他的心境早就超脫了整個人間界,乃至於超脫于仙界之上,已經達到了造物主的階段。這個階段,從天地初開到如今數十萬年,也不過只有當初的盤古大聖以及牟尼老祖、欲界第六天三人曾經達到過。盤古大聖開天闢地,乃是亘古第一人,而牟尼老祖創建禪宗,乃是修鍊第一人。欲界第六天在仙界之外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境界,乃是被情慾牽絆的第一人。這三人,都創造了不可比擬的偉業,這並非修鍊可以達到的境地了。
明白了這一切之後,卓知遠也並不著急探求這浩渺之間的奧秘,而是緩緩在空中將懸浮的身體端坐了下來,呈打坐之姿,無心向天,眼睛默默的閉上了。
可以說,禪宗八識,前六識都和本體息息相關,六識的強大或者弱小,都與本體的強大和弱小有關。猛虎野獸看似力量龐大。但是他們的本體其實卻極為虛弱,手段才是證道的唯一方式,而並非表現出來的肉身力量。是以,任何野獸成妖,樹木成精,都需要比人類更長的時間,也遠遠不如人類修鍊之後那般強大。而人類看上去肉身的力量無法跟任何的野獸樹精相提並論,但是哪怕是修鍊了短短十年八年之人,都能夠輕易的發揮出強大的實力,這卻是獸妖樹精千百年也無法做到的事情。人類的六識乃是這大千世界里最為強大的存在。
這次進入的小千世界和以往又有所不同,這裏看起來極為陌生,卓知遠從未見過這般奇異的場景。
前六識是需要與外界聯繫,將自我和天地融為一體,達到天地即我,我即天地的效果。而到了第七層末那識,便是要徹底的擺脫天地,以更為強大的自我凌駕于天地之上,直至將天地裝入心中。唯有如此,方可破除一切,飛升仙界。這便是飛升真正的內涵,是要成就一個大無畏的自我。令得世界以「我」為中心,大千世界也不過只是「我」的附庸而已。
卓知遠緩緩的領悟著這幾乎只有他一個人的領悟,若是其他的修禪之人抑或者是經歷了這一切的神仙們得知他如今的想法,恐怕非得吐血三升暴斃身亡不可。在其他人的眼中看來,這便是天地宇宙的規則,圍繞某個星宿旋轉,自身也在不斷的旋轉,根本就是天地制定的亘古不變的規則。但是卓知遠早便瞭然了規則只是強者給弱者制定的限制,只要實力足夠強大,便可隨時打破那些所謂的規則,於是在他眼中沒有規則,反倒是更清楚的探知到星宿之間聯繫的本源。此時此刻,卓知遠已經完全跳出了禪宗所能涵蓋的範圍,開始接觸到天地最為本源的本質。
「意識也不能留,我必須空無一物,心中可留七情六慾,可留一切雜念,但是在修鍊之時,卻可以隨意的將之摒除在外。這才是修鍊的根本吧!」心中緩緩念想,意識也逐漸的湮滅了下去,現在,卓知遠渾身散發出來的,就只剩下了末那識在起著作用。
極目四望,只有在這等幾乎完全空曠的地方,卓知遠才能感覺到,自己的視線居然可以無限延伸。看到極遠的地方。這少說也有數十萬里之遙了吧?卻為何還是沒有盡頭一般。即便是天與地,也是有窮盡之處的,雖然卓知遠從未去過天之涯海之角,但是從佛典當中看到,天地不過數百萬里方圓,而這裏,卻好似一個無限延伸的世界一般。
可是,很快卓知遠就又發現,這些看上去恆定不動的星宿其實也在運轉著,只是它們似乎並沒有圍繞別的星宿運轉,而是自身在緩緩的轉動,就彷彿是一個小小的球體在卓知遠的掌心轉動一般。
而卓知遠。卻也在不知不覺當中達到了這樣的境地,他會創造什麼呢?一種全新的規則,還是徹底打破天地之間所有的規則?
他整個人是漂浮在半空之中的,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周圍只是一片茫茫的黑暗。雖然說黑暗對於他這樣的修禪者已經沒有絲毫的阻礙,但是這深邃的黑暗還是讓卓知遠感覺到了一絲困惑。
而到了第七識末那識的境地,就絕非前六識可比了,這也是為何修鍊到了第七識末那識之後,其實力完全是呈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增長,這在前六識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而那些具有圓形或者橢圓形軌跡的星宿,不光圍繞別的星宿轉動,它們自身也一樣,會緩緩自轉。
心念一轉,卓知遠居然在小虛空鏡當中將芥子須彌釋放了出來,芥子須彌取代了他的本體,成為天地的中心,所有的一切都開始圍繞芥子須彌運轉。此刻,卓知遠便是芥子須彌,而芥子須彌,也便是卓知遠。卓知遠已經徹底融合了他所創造的芥子須彌,並且很快便將芥子須彌擴展成為了一個小千世界,而後是中千世界,最後是大千世界。小虛空鏡當中所有的一切,都被收入了當初的芥子須彌當中,萬物星辰,幾乎就要呈現。
「這才是天地之間的大小么?原來佛典不過只是虛妄之語,那所謂的天之涯海之角,不過是仙界的那些人故弄的玄虛而已吧。」
劍仆原以為卓知遠還是使用七寶妙樹來衝擊修持。可是等到他走出了屋子,在門外謹慎的為卓知遠護法的時候,卓知遠卻盤腿坐在床上,並沒有取出七寶妙樹,而是緩緩自行進入了小虛空鏡的小千世界當中。
而之所以用前六識無法發現天地的旋轉,就是因為自己身體的旋轉卻是和天地同步的,換句話說,天地每轉動一分,卓知遠的身體也轉動一分,這便是前六識的力量,讓卓知遠和天地融為一體再不分彼此的力量。
但是末那識卻讓卓知遠超然整個世界之外,乃至於超然到自己的本體之外,可以用一個完全旁觀的角度來觀察自己,就好似本體不再是自己,天地也並非自我,他的自我已經上升到天地之上,上升到天地所不能容納的地步。
腳下的大地哪裡去了?頭頂的蒼穹又在何處?
卓知遠放眼望去,這才發現,他周圍有許許多多的球體正在運轉,各自運轉的軌跡不同,但是卻都各自有各自的規律。偶爾,那些球體還會發出些微的光亮,但是也只是一瞬間,很快便又被湮滅在這無盡的黑暗之中。
突然間,卓知遠似乎明白了什麼,這裏似乎便是盤古大聖初開天地的時候的場景,這裏便是浩渺的宇宙最初的形態,沒有任何生靈,唯有各大星宿,以及茫茫無盡的天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