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禪》目錄

第428回 道教始成

第428回 道教始成

卓知遠緩緩停下腳步,回頭看著虞江,微微發笑:「生靈之力本來源於世間萬物,也該當有個人去將這種力量還給他們了。」說罷,徹徹底底的飄然遠去了。
眾人錯愕,但是很快也都明白,卓知遠是要率領他們一同飛升仙界了。眾人盡皆沉默了起來,要知道,自古以來,還從未聽說過一幫修禪者聚在一起,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咱們什麼時候飛升啊,然後討論出一個世間,這幫人就一起呼啦啦飛升了。以往修禪之人能夠飛升已經是莫大的光耀,可是如今,在卓知遠等人的眼中看來,飛升是他們早就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了,就好像是凡人吃頓飯那麼簡單。而在洞悉了仙界的本質之後,他們對於飛升這種事,自然也沒有太多的慾望存在了。
更主要的,虞江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他作為一國之君,是絕對不能修鍊任何真訣功法的,也就是說,凡人界的君主是不能邁入通玄界的。知道虞江也是修禪者的人,這天地之間除了月仲奕那一支,就只有卓知遠這一支了。是以,作為一個「凡人」,自然是要有生老病死的,因而虞江也不得不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時機宣布了退位,將皇位傳給了太子,自己則在退位之後不足三日,便「駕鶴西遊」了。當然,虞江所謂的駕崩,只是尋了一個海外仙山,做他的閑雲野鶴去了。
回到九大神獸參悟之處之後,卓知遠乾脆劃地而治,將這一片山頭命名為三清山,雖然並未廣收門徒,但是由於卓知遠等人的手段通玄,加上大胤皇朝的皇上虞江本就和月仲奕一道參与了他的驚天布局,本就是想在中土扶持出一種新的教宗,不敢說取代禪宗,但是至少也要與禪宗分庭抗禮。只有如此,皇族的地位才能在兩大教宗爭鬥之中獲得最大的利益。因而虞江得知卓知遠所居的三清山之後,自然也是親自下詔,恭賀三清教宗的成立,詔告天下,很快便人盡皆知了。
卓知遠含笑不語,只是默然的離開。虞江自然知道卓知遠是什麼意思,無非還是說他依舊眷戀紅塵的一切,遠不到道法自如的境地。
因而,在卓知遠剛剛離開的時候,虞江就大聲的追問:「知遠先生,你傳我之道,我能傳給其他人么?」
回到了三清山之後,卓知遠也便召集了所有人,這種舉動雖然罕見,不過在這十余年之中,倒是也有過數回。眾人自然以為卓知遠還是和往常一般,要與他們講經論道,可是等到齊聚一堂的時候,他們才知道不是如此。
在虞江宣布自己駕崩之後,卓知遠倒是去見了他一面,而後將生靈之力的領悟之法也傳給了他,這使得虞江感激莫名,他好歹也是快要達到第七層末那識的修禪者,自然知道這生靈之力意味著什麼。並且,他對於卓知遠經常念叨的那些玄之又玄的話語,也是領悟頗多。
並且,卓知遠所傳給他們的修鍊之法,也實在是比他們以往的那些真訣功法要強的太多。無論那種真訣功法,始終都是要靜坐修鍊的,可是卓知遠利用生靈之力所創的修鍊之法,卻是根本不拘任何形態,走著也能修鍊,喝酒聊天也能修鍊,甚至於就連在睡覺的時候都可以修鍊。
「世間白雲蒼狗,一晃又是十余年的光陰了。不知如今諸位的修持已然達到何種程度?飛升可有把握了?」卓知遠神態輕鬆,就彷彿在說著明兒下地幹活的事情一般。
虞江頓時大悟,竟然以九五至尊之身,對飄然遠去的卓知遠的背影膜拜不已,恐怕他這一輩子都不曾向任何人磕過頭,卓知遠還是頭一個吧。
自從卓知遠三上清源山之後,始教就淪為原本八大教派之中最為羸弱的一支,原先是趾高氣昂的高高在上,現如今卻是任何一個教派都敢欺負他們,甚至於連散修都敢欺負上門了。
就連虞江親自率領眾臣前來拜謁,卓知遠也是避而不見,以他的神通,稍稍在山頭周圍布下一些禁制,憑大胤皇朝的那些人又怎麼可能進的來。這當然會被許多臣子認為卓知遠太過於倨傲,向虞江進諫了不少,但是卻都被虞江鐵面駁回。別人或許不清楚,但是虞江又豈能不知道?這卓知遠神通廣大到如何的程度?況且他手下如今幾乎完全將通教整合了過去,還有九大上古神獸,太師府原先八部家臣,大和尚古燃,劍仆劍奴這一對絕頂的高手,若是他們有意染指江山社稷,那小小皇城根本不在話下。
鑒於此,緋羽也對教務毫無興趣,從前身上擔負著忍辱負重的重任,她只能率領整個通教苟且偷生。如今通教已經儼然恢復了當初天下第一教派的風采,緋羽也就將掌門之位傳給了她的一名弟子,使其掌管通教,而自己和渡天童一起,掛了個長老的名頭,基本上也就再不理通教教務了。只是警告他們,若是為非作歹禍亂天下,他們必然會毫不留情的將那人剷除的。
雖然說有個傀儡替身,但是總不能永遠讓那個替身裝下去,是以才有了這麼一出。
虞江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道法自如,一切由心,無為而治,此乃正道是也。知遠,既然天道不古,你有有人間正道,那不如你那三清教宗便改名為道教,日後發展,也可與禪宗分庭抗禮。」
但是,人間卻是白雲蒼狗,先是宣布大胤皇朝太師月仲奕的病逝,也不知道虞江用的什麼手段,居然讓天下人幾乎全都相信了月仲奕竟然會病逝,要知道,天下人可是都知道月仲奕是修禪者,是半個仙人啊,又怎麼會像尋常凡人一樣病逝呢?不過不用去太多的關心,總而言之虞江成功的做到了這一點。
如今天下最強的勢力顯然便是卓知遠的三清山,誰還敢放言一個不字?就連欲界那邊的修禪者,別說欲界的那些神仙不可能幫著他們大張旗鼓的來與其他的修禪者作對,就算是真的幫了,卓知遠也依舊不會將他們放在眼中。如今的卓知遠,又怎會將普通的神仙放在眼中?就算是欲界第六天的二十八宿來了,他也有自信與之一拼,就算是自己手下這二十人敵不過二十八宿,也會叫他們付出相當慘痛的代價。
對此卓知遠一直抱著模稜兩可的態度,並沒有對虞江的任何舉動有任何的回應,也不曾斷然拒絕這一切。對於他現在的各種領悟而言,只是覺得道法自然,一切都隨之圓潤自處,不去引導便是最好的引導,自然不會去做出任何試圖改變這個現狀的舉動。
而緋羽和渡天童的去處,毫無疑問都是三清山,還有哪裡比和卓知遠呆在一起更為暢快的呢?最初的時候或許還不覺得,但是時間越長,他們就越發現,這天底下若說還有一處極樂之所,那麼便是三清山了。這裏沒有任何的規矩,除了劍仆劍奴和古燃見到卓知遠會喊一聲師父,其他人的稱呼都紊亂至極,並且大家也徹底捐棄了輩分之類的尊卑,完完全全都是平等之姿。雖然這些人之間的實力也都是參差不齊,原先的輩分更是高矮不等,但是現在,在卓知遠一再強調的「無為」之下,全部被丟棄到了一旁。
這一晃便是十余年,不過光陰這種東西而言,對於一幫修持少說都已經步入第七層末那識第七鏡大千世鏡圓滿以上級別的人來說,根本就不值一提了。
而自從清源山衰落之後,通教雖然弟子人數最少,但是由於高手雲集,是以反倒是成為通玄界最強的一個門派。前幾年之中,他們又在天岳澤廣收門徒,並且繼承了他們在天岳島的一些新傳統,若是有散修願意帶藝投師,他們也是歡迎的。當然了,作為曾經在數千年前叱詫風雲的第一大派,他們自然有自己的法門使得這些加入通教的散修們今後不至於背叛通教。幾年下來,通教的人數也發展到上萬人,幾乎已經是清源山最鼎盛的時候的規模了。
從卓知遠回到三清山之後,他與自己的眾手下便一直處於講經論道的狀態之下,也不見他們修鍊了,反倒是以領悟為上。外人自然無法知悉,但是卓知遠等人之所以這麼做,完全都是因為他們發現,在生靈之力的模式下,領悟遠比修鍊更加能夠讓他們的實力快速的提升。又或者是他們本身的修持已然極高,如今使用一種全新的力量,未免在各種領悟之上都有大大的不足,是以才需要不斷的領悟,一旦悟通了力量使用的各種技巧,將其與天地融合,自然實力增長飛速。
諸如此上,這天地之間又還有哪裡能夠比這裏更加讓人覺得舒適了?
不過虞江也不以為忤,對此,他覺得卓知遠作為一個創始者,並且心境早已過了爭名奪利的階段,可是作為虞江,卻根本是無所謂於此的。
因為卓知遠答應了伽羅僧非恩,是以找了個合適的機會,幫助清源山始教眾弟子重回清源山,且宣告整個通玄界,卓知遠始終出身於清源山,他與清源山之間恩怨已了,其餘人等若是膽敢渾水摸魚,便休怪三清山不留情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