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將》目錄

第二百五十四章 衣帶血詔

第二百五十四章 衣帶血詔

「是,而且在第二日便開始公開行刑,尤其是國丈車騎將軍董承被在菜市口千刀萬剮,可謂是凄慘無比,至於其他人更不用多言,單單隻此一事,朝廷諸臣已經十去其九,而且就算是如此,也不見天子有任何反應。」
荀攸緩緩說道,這個消息衛濤倒是不知道,不過衛濤也沒有感覺太奇怪。
「陛下畢竟是天子,縱然是有這事,那袁紹又豈好以下犯上?而且我觀公達憂色深重,不知所謂如何?」
聽到衛濤一問,荀攸便如被撕開傷口一般,嚎啕而言。
微微一愣,衛濤隨即就明白,大漢四百年,無論再是如何,人們心底都有對他們的忠誠。
「唉……主公,袁家四世三公,想不到竟在此出兩大忤逆之徒,攸本一心相助主公驅逐異族,但聽聞於此,幾乎痛徹心扉,不能自己!」
衛濤微微一愣,隨即就明白了過來,孔融應該是為了天子的事情而來,不過唯今自己又能夠如何?
「主公若想要招攬那關張二人不妨派人往司隸附近探查,如此大敗,那劉關張三人沒有那麼輕易能夠脫身,若運氣不差,當有所獲。」
畢竟曹操至死也沒有稱帝不說,也正是因為曹操之行,才讓天下間沒有那麼多人敢是稱王稱帝。
衛濤微微思量之後就是說道,不過就算是衛濤自己也知道這兩個猜測很是不靠譜。
「既然叛逆之屬不可免,恐怕這袁紹等著的也不過讓人請陛下退位讓賢一類的事情,直接就再是為帝。」
衛濤卻是想起,歷史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相比起來,恐怕曹操真的不是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奉天子以討不臣。
「啟稟主公,外間有名士孔融求見,其言有重要事情要與主公相商。」
大漢四百年,哪怕是周瑜,心中對大漢都不是沒有想法,但衛濤兩世為人,更認定自己的使命乃為防止五胡亂華之事,卻沒有兩人那般情緒,很快就恢復了過來,隨即問道。
荀攸苦笑而道,不知道是為天子可惜,還是為天子感嘆。
不過微微一愣之後,衛濤又是反應了過來。
大漢王朝可是非劉氏不可封王,如今袁紹如此,幾乎就是代表著要取而代之的意思。
說句實話,雖然知道大漢風雨飄搖,但衛濤的確沒有多少參与的心思。
所以在看到大漢勢衰之時,心中思緒也比不得以往。
周瑜這些時日雖然沉浸在溫柔鄉中,但可沒有絲毫意志頹喪,在荀攸開口的時候,他的心中已經是閃過了許多念頭,這時候娓娓道來,卻無絲毫偏差。
「到底是什麼事?」
衛濤微微皺眉,不是外部之禍,那麼就是大漢內部又生事端,衛濤的確不在意逐鹿天下,可各個諸侯卻不如此,相比什麼驅逐異族,還是誰能夠主宰中原更對他們重要。
看到荀攸惶然的神色,衛濤頓時明白了,不是荀攸想不到如此,而是荀攸不想想到如此。
可是經此一事,天子劉協與袁紹反目不成,結果卻成了袁紹手中最為實在的傀儡,可謂是大敗虧輸。
衛濤微微搖搖頭,既然知道那劉關張親若一人,衛濤也就沒有打算招攬的意思,主公時候轉而是問起長安之事。
周瑜這時候也回過神來,不過顯然他還沉浸在方才的消息之中一時之間回不過神來,忍不住就此問道。
不過令衛濤頗為有些驚訝的是,荀攸也是有些茫然。
「主公有所不知,不久之前,袁本初與曹孟德大戰一場,結果袁本初落敗,麾下將士損傷過半,最後勉強守住虎牢關,不讓曹操西進。經此一戰曹操實力更有增長,讓人驚訝。」
「主公,那劉玄德雖有皇叔之稱,但其實原先也不過是袁紹下屬,只是不知道其為何頗得信重,所以他這麼一反亂,最讓袁紹受到損失。不過恐怕袁紹並未是抓捕到他們兄弟,若是不然其必定公開處斬,絕不會像如今這般了無聲息。」
「難道是長安城中的那一位,難道他想要一舉踢開袁紹?」
「袁本初好謀無斷,麾下謀士雖眾,但各個傾軋,就算是敗也毫不稀奇,難道說曹操意欲攻取冀州?亦或者袁紹準備撤出司隸不成?」
當然這在荀攸看來,乃因為衛濤見識過關羽、張飛的本事才會如此關心,不過對於劉備三人荀攸倒還真的不知道。
「這……這……」
那一位。指的正是大漢天子劉協。
「後院起火?」
「什麼!」
聽著荀攸的話,衛濤已經是可以想見,恐怕歷史上的『衣帶詔』類似的事件了,只不過這一次袁紹損失之大,讓人震驚。
衛濤也是默然,雖然之前其實大漢也可以說是名存實亡,但底子還在,還保有自己的軍隊實力,雖然極其弱小,但也不是說完全沒有機會。
「沒有,對於稱王一事,袁紹堅持不受,無論是誰所言,皆為如此。」
「公達不必如此,事情也未嘗是沒有轉機,畢竟袁紹此行等於將袁家完全的逼迫上絕路,袁家之人不可能不可見。一個袁術已經讓他們焦頭爛額,再一個袁紹,除非日後真能夠取而代之,不然袁家必定完全滅絕。袁家也是世家大族,不可能不思慮到此。」
可如今卻不同了,先前一個袁術已經是讓漢室威嚴掃地,若劉協再將皇位禪讓給袁紹,那麼恐怕就真的標志著大漢將亡。
「若是時間足夠,那麼佔據長安之後,與曹孟德夾擊袁紹,恐怕袁紹就不僅僅只是如今落敗那麼簡單。可惜那袁紹也是夠謹慎,果斷回軍一擊。加上其在長安之中的布置,一舉將朝廷軍擊潰,完全是佔據了長安大勢。」
不過終究心中抑鬱,雖然如此應和,但荀攸還是沉默了下來,見到如此,衛濤也是心中暗嘆,卻不知從何說起。
聽到這話,衛濤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在天下人中恐怕已經堪比董卓之行!
「這一次乃因為袁紹後院起火,長安不穩,導致其後勤不濟,而後又被曹操拚死夜襲,一舉燒毀存糧,最後導致大敗。」
自己的這兩位謀士心底之中或多或少也有著這樣的想法。
聽到荀攸之言,周瑜的驚訝頓時脫口而出。
衛濤微微一愣,都是天下一方的諸侯,怎麼會是有這樣的事情?
「據聞袁紹逆賊已經是軟禁陛下,如今朝堂之上,已經全都是袁紹麾下黨徒,而且還不僅是如此,已經是不時有人覲見以勸陛下將之封王。」
荀攸微微搖搖頭很快就是應答說道。
之前已經是有袁術憑著傳國玉璽直接稱帝,而且因為大漢衰落,至今未平,若袁紹再是封王,那大漢可以說真正的名存實亡。
「那劉備兄弟如何了?」
「那麼如今長安形勢如何?那些朝廷重臣全都被擒了?」
「但願如此。」
正在這個時候,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就是見到伊籍就是趕了進來,一進到大廳,當即就向衛濤拱手而道。
「嗯,這樣的混戰當中,縱然三人各有特點,但以他們的本事,想要脫身也不是不可能,不過若三人一同領軍而退,那麼以袁紹之恨,必定窮途而追,恐怕三人是分散而逃。」
荀攸畢竟只是衛濤下屬,不可能越過衛濤而發號施令,而且最少現在,袁紹還未行大逆之事,哪怕是衛濤也沒有無故興兵討伐的道理。
本來劉協是想要吞併袁紹。讓袁紹為其所用。但袁紹別看能力手腕不如曹操,但也是天下英傑,反過來不斷利用劉協的天子名號。
「既然那袁術已經稱帝,那袁紹又如何肯是稱王,如此豈不是落於袁術之下?」
「主公錯了,這一次袁紹大敗非戰之罪也。」
令衛濤有些沒有想到的是,荀攸搖搖頭就是為袁紹給開釋了起來。
「公達,那袁紹可是稱王了?」
「不必耗費那個心思,我也只是略略有些好奇而已。」
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都不會在這個時候來與自己相爭才對。
大亂之後必有大治,只要有時間,大漢必定可重新一統而強盛,只要不讓外敵入侵,再演五胡亂華之事!
說到這裏,哪怕是衛濤也是深深地嘆息了一口氣。
「哦?」
良久之後,衛濤才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相比其他人,衛濤更為關心劉備三兄弟。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劉協終於是忍無可忍!
「孔融?」
衛濤嘆息了一聲,他一聽也就明白了袁紹的想法。
「莫非袁紹還有什麼謀算?不過單單隻是其斬殺群臣的做法就足以讓天下人唾棄,難道他還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之中還會有人願意重視天子之命?」
「……據說,陛下以血詔傳訊眾朝臣,本來無有機會,但在袁紹與曹操開戰的時候,眾朝臣以為機會來了。便以車騎董承為首,不斷掣肘其後勤,更有劉備上跳下竄,最終導致其敗,甚至轉而欲是佔取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