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王者》目錄

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世功業

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世功業

劉伯溫顯得氣定神閑,眯著雙眼一副高深莫測的表情,微微沉吟了片刻,道:「一萬兵對抗三十萬,的確不足以抗拒,但萬事皆有變數,若均以常理來算,巨鹿一戰,百二十秦關豈能屬楚,赤壁一戰,曹操豈能敗,肥水一戰,苻堅豈能草木皆兵,望風而逃,可見一切只需趁勢而變,勝敗不由人定!」
劉伯溫道:「以老夫之見,陳友諒若當真來攻,其水軍必定要經過長江,進入十里秦淮河,大帥對秦淮可曾熟悉?」
朱元璋臉上的喜色並沒有停留太久,三十萬大軍縱然不在水裡,也是一個足以嚇人的數字,所以他的眉頭很快的擰成了一道疙瘩:「可上了岸,又能如何呢?兵力懸殊太大,想要大勝一場,談何容易!」
「不知這一場大戰該如何打?」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完全相信劉伯溫絕對有漢之張良、蜀之諸葛孔明之才,因此這語氣也多了幾分尊敬。
劉伯溫詭異的一笑,道:「好一個,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大帥既知這一句,相比也該知道秦淮河構成與走向了?」
「好!好!」朱元璋心頭大震,端起茶杯,道:「今日,本帥就一茶代酒,敬先生一杯,自今日起,有我朱元璋在,便有你劉伯溫一席之地,本帥與你同生共死,開創不世功業!」
對於自己的這番計劃,朱元璋雖有多日的推敲,但說到良策,計謀,如何攻城略地,他也不是沒想過,只是他終究不是謀士,對於這番決勝千里之外的良策,當真不知從何想起,這也是他為何怕不急待的宴請劉伯溫的原因之一,聽劉伯溫如此一問,朱元璋微微一嘆,道:「實不相瞞,本帥思索多日,心中一直猶豫不決,這良策本帥著實沒有,不知先生?」
朱元璋一愣,不明白劉伯溫這話中何意,微微愕了一下,道:「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本帥倒是遊覽過,只是不知……?」
劉伯溫道:「內部一倒,陳友諒倒也不懼!只是要想從內部一舉攻跨陳友諒,還需一場大戰!」
朱元璋心有一顫,神色有些驚異的望了一眼劉伯溫,此時的他的臉上再也看不到半分書卷氣,一股決勝千里的氣魄由內而生,朱元璋連連點頭不止,心道:「幸虧蕭兄弟能請他出山,若不然……單是這陳友諒本帥就應付不了,又何談平定天下,建立不世功業呢?」
朱元璋微微一愕,似乎有所領悟。
「當!」的一聲清鳴,茶杯輕輕一碰,劉伯溫與朱元璋舉杯一飲而盡,然後想視而笑。朱元璋多日懸而未決留在心頭的大石,瞬間落了地,仰頭哈哈大笑起來,神情說不出的歡悅
朱元璋一愣,喃喃道:「內部?」腦海里想起了一個人來,嘴角不由得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
一陣歡悅后,劉伯溫望了一眼朱元璋輕聲道:「大帥既有決斷,可有良策?」
朱元璋不及細想,脫口道:「既然不能在水裡,自然上岸了!」
劉伯溫如何聽不出來,粘著長須微微點了點頭道:「這一場大戰只需勝不需敗!大帥手中水軍不足一萬,船隻不足千艘,單憑這些迎戰陳友諒三十萬大軍,萬艘大船,無疑是以卵擊石!但這是在水裡!」
「上岸……?」朱元璋眼中精芒一閃,忽然一拍腦門,欣喜道:「本帥明白了,本帥明白了……?」神情竟是說不出的歡悅。
劉伯溫神情顯得有些得意,他慢悠悠的喝了口茶,雙目神色一閃,盯著朱元璋肅容道:「大帥如此信任在下,那麼在下就直言了!」略一停頓,劉伯溫復道:「陳友諒剛剛建立大漢國,登基做皇帝,他這皇位來路不正,手下必定多有人心浮動,迫於權勢依附與他,一旦大戰,兵敗之時,少不了有人背板與他,大帥若有一舉消滅陳友諒,須從內部才是最佳方略!」
「勝敗不由人定?」朱元璋嘀咕了聲道:「莫非先生有何高見?」
秦淮河在應天城東南通濟門外九龍橋處分為內、外兩支:內秦淮為正流,過九龍橋直向西,由東水關進入南京城,向西流至淮清橋與青溪會合,再向西南在利涉橋匯小運河,再經文德橋、武定橋、鎮淮橋轉折向西北,過新橋至上浮橋、陡門橋,與運瀆水會合,再過下浮橋,向西經過夫子廟,從西水關出城;外秦淮在南京城南外繞行,是五代十國時開鑿的護城河,過九龍橋向南轉折向西,經長干橋后匯合落馬澗,向西至賽虹橋、覓渡橋在西水關外與內秦淮複合,合流後向北經草場門、定淮門、石頭城,經三汊河匯入長江,陳友諒若率領大軍而來,必須順江而下,進入秦淮河並直抵南京城牆之下,而這天通完南京城牆的水路,唯一的阻礙是長江到南京西城牆的三叉江上的一座木製橋,這座橋的名字叫江東橋。一座木橋,自然攔不住陳友諒的龍船,但如能以此橋攔住陳友諒的龍船,以大帥看,陳友諒會如何呢?」
劉伯溫見他面對如此行事,還有這般豪氣,不由得點了點頭,心道:「果然是個人物!但是這份豪氣,這份處事不驚的大氣,古之帝王除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之外,恐怕無人能比了!」
「水裡!」朱元璋目光一閃,贊道:「先生慧眼獨具、一針見血。不錯,陳友諒擁有水軍三十萬,龍船萬艘,但一旦上了岸,這三十萬豈能是三十萬,這萬艘龍船又有何用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