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諸夏當大王》目錄

第六百五十八章 我們乃是大王的子民!

第六百五十八章 我們乃是大王的子民!

這一幕落在天子帝暮一行人眼中,當即四人頗為詫異,熙國吞併墨郡不過一年,熙雲侯在此地竟有如此威望,百姓對其竟然如此信服。
老者嘿嘿一笑:「老朽不說別的,以前墨伯當政的時候,我們寨子年年要餓死人,可是今年大王一接管墨郡,我們寨子今年日子就鬆了不少,能過個囫圇年,往後日子會一年比一年好,比他們中土人日子還要好,過路的商旅哪個不羡慕我們墨郡百姓。」
「這是自然,熙國只有一位王,沒有第二位王,如今這裡是墨郡,而不是墨國了,我們如今可都是熙雲侯的子民!」說起自己是熙國百姓,老者頗為自豪,似乎在向異鄉人炫耀什麼似的。
老者與村民頗為受用異鄉人的恭維,一時間,賓主盡歡。
末了,天子帝暮亦是頗為感慨,道:「如此看來,熙雲侯對百姓的確頗為不錯。」
墨郡官道邊上,一個土牆高築的寨子飄起了縷縷炊煙,天子帝暮扮作外鄉旅人進入山寨中借宿。
老者點點頭:「那是自然,不過天子總不能不顧天下百姓死活吧,人們可都說天子乃是仁德化身。」
老司徒點點頭:「不錯不錯,細細想來,此話頗有幾分道理。」
「四位客人可是要去熙都求學?」
說起今年過冬的事,老者與身旁的村民眉頭舒展,臉上都沒有太多的憂慮之色,身體中散發著一股子在尋常黔首身上看不到的生機——那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淳樸無華,簡簡單單。
「那是自然!」老者點頭,臉上帶著幾分慶幸:「聽過路的商旅說,天子派遣使者釐定天下田產,欲收【初畝稅】,無論私田、公田都要九取其一,這可苦了老百姓,賦稅徭役本就繁重,就指望著偷偷開墾一點私田過日子,現在可好,私田化為井田,百姓哪還有活路。」
「大王還派來了赤水城老農,他們可是耕種出畝產四石的老農,向他們學了耕種之術,以後地里也能高產。」
老者談及此事,駕輕就熟,很是嫻熟,一看便知他不是第一次向異鄉人賣弄。
帝暮一行人聽聞底層百姓的抱怨,不禁有些尷尬。
天子帝暮與老司徒對視一眼,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幕,在二人心中卻是震撼莫名,似乎抓住了什麼,然而隨即又一閃而逝。
不過好在抱怨之後,老者便話鋒一轉,又說道:
「對,大王給我們都分了田地,以後只需向大王交賦稅,少了不少苛捐雜稅,免了不少徭役。」
又例如新開荒的耕地免租稅,這在熙雲侯的奏書中亦有提及,熙雲侯亦是以此為憑證,批評天朝的【初畝稅】太過激進,不考慮民生。
帝暮一行人自然不擔心區區凡人會下毒害他們,唯一讓他們好奇的是,這老丈的話中道理很是新奇。
「還是我們大王好,明確將土地承包給我們耕種,只需按畝繳納租稅即可,比起其他諸侯國,日子好過多了,只要人夠勤快,耕種有方,多干多得,以後日子會越來越好紅火,嘿嘿嘿,今年向天子朝貢,我熙國位列天下諸侯榜首,諸位應該都知曉吧。」
「客人多禮了,這是應該的。」老者擺擺手,隨後又村民端來一杯熱水,道:「客人多喝熱水,南荒之地蟲豸眾多,喝生水肚子里容易生蟲。」
天子帝暮、帝子啟、老司徒、西興侯都有些發愣,有些錯愕,在此之前,他們從沒有想過有一天,一個黔首老漢在他們面前表露出某種優越感。
比如說,免費租借農具,這其中耗費的財力、物力難以想象,雖說後續百姓土裡豐收了也能收回本錢,可是前期花銷之大,尋常諸侯國根本承受不下來。
「咳咳!」
「大王還賜下了上等的糧食種子,畝產大增,以後糧食多到吃不完!」
「這還有假,不只是我們寨子,這十里八鄉都是如此,今年年初,大王便號召我們開墾務農,新開墾的荒地,第一年不僅免租稅,而且還免費租借農具,最為關鍵的是,只要開墾了荒地我們就能永久擁有承包權,耕種的田多了,日子肯定越來越好過!」
帝暮、老司徒、司土西興侯、帝子啟一行人聞言,若有所思。
老司徒問道:「老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土地都是天子的,向天子朝貢乃是天朝百姓的義務。」
天子帝暮開口問道:「老丈,熙雲侯掌管墨郡不過一年,爾等生活竟有如何大的改善?」
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接待了天子一行人。
一開始,村舍山寨中的百姓對這一行人頗為警惕,不願讓其進入山寨,不過在司土西興侯拿出通關文書後,百姓們這才放下警惕,將一行人迎了進來。
一說起這一年來的變化,老者與其身後的村民都來了興趣,七嘴八舌,訴說著他們日子如何越來越好。
「小郎不愧是學問人,這道理正是從熙都傳來的,據說出自大王之口,說什麼水中有微小的蟲子,若是吞入腹中,蟲子便會在體內繁衍,屆時人就會生病,經過烈火焚煮后,水中蟲豸死了,喝下去就安全了。
老者頗為自豪,為身為熙國人而自豪。
西興侯連忙上前,道:「正是,我家主人慾送小主前往熙都求學,途經此處,多謝老丈收留。」
帝子啟心中不屑,臉上卻是擺出謙和的笑容:「老丈,熙雲侯的子民與墨國百姓有何不同?」
西興侯微微頷首,然後笑了笑:「那便恭喜老丈與諸位鄉親了。」
起初吾等還不信,不過在軍爺的一再要求下,我們試著喝了熱水,果不其然,生病的人都少了。」
「老丈,你口中的大王可是熙雲侯。」帝暮問道。
帝子啟問道:「老丈,你說喝生水體內生蟲,這道理從何得知?莫非是熙都?」
天子帝暮、老司徒一行人默默傾聽著,在村民的論述中,他們看到了熙雲侯不予餘力地鼓勵百姓農桑,對其各項扶持,扶持力度之大,饒是他們也不禁有些咋舌。
「四位客人乃是富貴人家,不曉得吾等地里刨食人家日子苦。」
「那是自然,大王的話,哪能有假!」老者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