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寵》第一卷

第029章 活菩薩

第一卷

第029章 活菩薩

王大娘心裏也疑惑,但是也知道不該問的事不要問,就道:「也有別的法子,就是慢一些。有個方子,按方抓藥,然後喝半年,再加上按摩,可以把腦子的淤血散開。」
那僧人還是搖頭。這些人不知道他的身份,所以有這提議。他這一次的無妄之災,就是不小心暴露身份的緣故。——那個人還是不放過他,就算逼得他出家了,還是不放心!
盛思顏被打破頭之後,也在家裡養傷。她倒是不在乎額頭上留疤,但是這卻是一個很好的理由,可以不去上學。
反正王二哥也是要吃東西的,而且王家大姐偏心,跟這個二弟的關係最好,經常給他開小灶,王家別的孩子也都習以為常了,沒有一個人懷疑那院子里另有乾坤。
「腦袋裡面有淤血?那能不能治好啊?」王家大姐是個急性子,忙悄聲問道。
他和姐姐將那僧人藏在自己的小院,連自己家人都沒有說。
盛思顏被噎了一下,悶悶不樂地道:「娘,我可不可以不去上學了?那個吳大小姐好可怕。我怕去了又被她欺侮。」
王大娘笑道:「不用去別處買。這山上就都有。」
王二哥早上出去上學,跟這些陌生人打了個照面,又聽了一耳朵閑言閑語,心裏有了譜,知道那和尚說的大概都是真的。這些人確實像是尋仇的樣子,不像是來走親戚的。
「太好了,我去我去!」王家大姐忙搶著說道。
王二哥看了看那僧人,想知道他是什麼意思。
「不客氣。你也別謝我,你要謝就謝王家大姐和二柱。我是看在他們倆的面子上,才給你治傷的。」王大娘毫不客氣地道,不肯占這點便宜。
那僧人微微一笑,安慰王家大姐:「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我這輩子,早就不是紅塵俗世中人,縱然現在就死了,也不算是夭折,你不用愁眉苦臉的。」
「啊?連王大娘都不行?」王家大姐很是失望,擔心地看著那僧人。
沒等旁人開口,那僧人卻斷然否決:「不成。就算我死在這裏,也是我的命。」如果專門去求鄭素馨,說不定會走漏消息。他可是知道,鄭素馨作為吳家的大少奶奶,跟那些人的關係很不錯的。
「可是……可是……好死不如賴活著!」王家大姐憋了半天,憋出一句話。
那僧人莞爾,覺得這村子里的人真不錯,對他一個普普通通的僧人,都這樣熱心幫助,完全不求任何回報的,很是感動。
王大娘開好方子,教給王家大姐如何煎藥,如何按摩。
那僧人就安心在王二哥這裏住下了。
時間一長,王二哥的爹娘也都曉得了,但是都裝作不知道。
「這是傷了腦袋。一直低燒,斷斷續續還有頭暈嘔吐?我看是腦袋裡面有淤血。」王氏一邊診脈,一邊瞧著那僧人的臉色。
「娘,我額頭上的疤難看死了,我不想去女學……」盛思顏對王氏撒嬌。
村裡人聽了忍不住想翻白眼。這話說了等於沒說,是真心想找人嗎?遮遮掩掩,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不要欺負他們鄉下人厚道老實好不好?老實人也是有腦子的,老實人不等於是傻子……
那僧人這一次倒沒有拒絕,對王氏彬彬有禮地道:「如此,多謝王大娘了。」
王家大姐見這僧人堅決不肯去吳家莊看診,只好又轉而求王氏:「王大娘,您要不想想還有沒有別的法子?」
王二哥偷偷跟王氏說了,求她去瞧一瞧。
「有這種法子?快寫快寫!寫了方子我去抓藥!」王家大姐忙催著王大娘開方子。
如果盛老爺子能做開顱手術,鄭大奶奶也差不多吧?
那僧人一直在王家村裡養傷。
王二哥在旁邊靜靜地聽著,突然插嘴說道:「鄭大奶奶就在隔壁的吳家莊上養靜,不如,我們去求鄭大奶奶?」
當村裡人問他們,那和尚生的什麼樣子,他們又不直說,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是二十多歲,樣貌俊逸不凡。
王氏本著醫者之心,悄悄來到王二哥的院子,藉著給王二哥診病的由頭,幫那僧人瞧了瞧傷勢。
他白日里出去上學,就是王家大姐借給他收拾屋子的時候,送了好多吃的東西進去。
這王家村旁邊的這座山,懂行的人就把它叫做「葯山」。當初神農盛家有一處葯田就在此處。有些比較奇特的藥草,還就得在這山上的某些地方才能種植存活。
救人是好事,對方不想出來見人,想來也是有原因的。
王大娘選擇帶著盛思顏住在這裏,也是為了給盛思顏治眼疾,採藥方便。
王氏犯愁:「若是盛老爺子還在,應該是能治的。我聽說,盛老爺子醫術通神,曾經給人開顱散淤血。我倒是沒有這麼大本事。」
王氏也點頭:「鄭大奶奶確實為大家做了很多好事。要不去義診那邊看一看?」
第二天,果然就有一些陌生人來到他們村子里,說是要找幫手帶路上山尋人,一邊又問村裡人有沒有見過一個穿著土黃色僧衣的和尚。
那僧人噗嗤一聲笑了,暗道這王家大姐雖然是村姑,可是天然淳樸,說話總是能讓自己解頤,真是難得的一個妙人。
鄭大奶奶鄭素馨的醫術,如今是大夏皇朝的翹楚。盛老爺子還活著的時候,就對鄭大奶奶的醫術讚不絕口,聲稱假以時日,她一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為什麼?」王二哥很是吃驚:「你是擔心鄭大奶奶不肯出手醫治?她是個慈善人,如同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一樣。我聽說她在吳家莊經常義診,免費給村民看病呢。這四里八鄉都誇鄭大奶奶是『活菩薩』。就讓她瞧一瞧吧!」
王家大姐幫著王二哥將那僧人送到他的小院子安置下來。
王氏憐惜地撫了撫她的額頭,安慰她:「不上就不上吧。等娘把你頭上的傷治好了,再去上學也不遲。」
厚道的鄉里人家都知道給對方保留一份面子,不去打破砂鍋問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