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海驚濤》第四部 驚濤駭浪

第五百一十四章 國際旅遊島

第四部 驚濤駭浪

第五百一十四章 國際旅遊島

只是當初他也是偶然想起09年國務院公布的那份《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確定海南為「國際旅遊島」,他就隨口說了一下,現在烏蘭其談起,他還真記不起多少。
烏蘭其深有同感的嘆息,「的確,有時候改革機遇很重要,我們要是早幾年或晚幾年提出建立自貿區,都不會遇到那麼大阻力,現在想想都只能說天不助我啊!」
看完報告楊星心下感嘆果然英雄所見略同,這上面歸納出的海南經濟的優缺點可以說是一語中的,具體提到國際旅遊島建設的目標和他的記憶幾乎分毫不差,難怪海南那邊看了如此激動,省長都親自上門討教。看來他的秘書室已經可以獨當一面,她們已經成長為合格的助手了。
早在1980年和1983年,中央就兩次討論為加快海南島的開發建設,確定可以先在海南實行一系列「不是特區的特區」的優惠政策。到1987年前後進行建省籌備時,中央特別提出了希望海南能在20年裡完成「三步走」的目標:在三五年裡達到全國平均發展水平;10年內趕上國內沿海地區發展水平;20年裡比肩台灣等亞洲「四小龍」。
而從1993年起,由於國家改革開放的重心已經轉移到上海,海南發展進入了低潮,GDP的增長落到了4%~6%之間,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二,甚至有人提出海南應該回歸廣東。烏蘭其告訴了楊星一組數據,一是「九五」時期(1996-2000)全國吸引外資金額增長80%,而同期海南僅僅增長了百分之2.2%,相差近40倍。另外建省頭幾年,海南外來投資企業8400家,到「九五」後期,大概只剩下900餘家,大部分外來投資企業都走了。
楊星聽到烏蘭其這樣一說,愣了一下,還是身旁的俞歌和溫恬偷偷提醒他。原來當初為了說服海南省政府同意建設洋浦港,楊星吩咐讓秘書室按他的思路擬定了一份關於海南省未來發展規劃的建議書,形式上採用之前他和闞東田弄出來的那份《九都發展綱要》。作為禮物把它送給了海南省政府,不過裏面有不少他記憶裏海南今後幾年的一些大事,作為預測楊星相信對海南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看完報告后楊星想了半天才開口:「海南是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嶼,和大陸的物流與人流聯繫皆不暢通,建設類似於香港那樣的自由貿易區或特別關稅區本來是最有潛力的一條路子。海南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海南的發展程度取決於它的開放程度。不過可惜時運不濟,我聽說89年和92年海南兩次向中央國務院正式請求建立特別關稅區,但一次遇到了89年那場大風波,後來又因為洋浦港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所以關稅區一直拖著沒辦是吧?」
所謂「離島免稅政策」,是指一些旅遊景區為滿足國內外遊客旅遊採購的需要而制定的一項國家免徵購物關稅的政策。在亞洲,韓國的濟州島和日本的沖繩都制定了類似政策,兩者都是遠離本土的島嶼,加上海南,都稱為「離島」。海南想要建設國際旅遊島,實行「離島免稅政策」必不可少,楊星趁機想在裏面加點作料,來個瞞天過海。
這時楊星心裏已經有了初步的輪廓,他對烏蘭其說道:「省里對這件事的態度怎麼樣?我說句不中聽的話,海南改革這些年,就是因為一直沒有在經濟建設核心上統一認識,政策經常變化,如果這回國際旅遊島計劃通過,省里有沒有長期作戰的恆心和堅持到底的決心?」楊星這番話相當難聽,但卻一語道破了海南改革的教訓,烏蘭其聽了也只有無語默認。
而關於創建中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這條上,報告里提出可以在海南當地推行「離島免稅政策」,意味著在海南全境實行特殊關稅,難怪楊星提醒烏蘭其這其實是暗度陳倉。
海南在改革中因為一系列的教訓而導致改革步伐大為延緩,並導致海南上層一直對於海南發展前景猶豫不決。表現在外就形成了在發展方向上的諸多爭論,而且在很長時間里都沒形成定論。
和烏蘭其一談楊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對此是樂見其成。他將在洋浦港投巨資,現在也算和海南政府站在了同一條船上,等在洋浦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的事情有了眉目,則更需要海南政府的支持,他辦海南嚴格來說就是幫自己了。
為此海南建省時獲得了大量優惠政策,有些比深圳都優惠。比如1988年國務院先後下發第24、26號文件,其中提到,海南可以自由兌換貨幣;境內投資者自獲利年度起10年內不再補繳所得稅;土地使用權出讓一次性簽約最長70年,而深圳等地是50年。
哪想到別人眼裡他現在也算是國內著名經濟學家,海南省官員看后如獲至寶,省領導特別對他提出把海南建設成為「國際旅遊島」的提法很感興趣。烏蘭其乾脆親自跑到北京拜訪楊星,除了親耳聽聽楊星這個始作俑者的具體實行辦法外,他也是知道楊星手眼通天,現在是總理程滄海身邊的紅人,如果國際旅遊島的計劃可行,那他打鐵趁熱,情楊星配合把這個計劃儘快變成現實不是更好?
按說有這些優惠條件,足以吸引國內外投資者的注意力,海南建省頭幾年,中央希望把海南作為改革排頭兵和樣板推向國際市場的,將它視作全國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在1993年以前,人人都看好海南的發展,投資者大量湧入,那幾年海南GDP的年增長率在23%~40%左右,當時海南雄心勃勃提出要成為國內第一個特別關稅區,追趕香港的水平。
但現在回過頭來看,海南建省后,雖然有10萬熱血青年跨越瓊州海峽「趕海」的火紅歲月,有GDP年增長40%的「跨越式發展」。但也有1985年被官方定性為倒賣汽車物資的「海南汽車走私大案」,有1989年因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引發的「洋浦風波」,更有上世紀90年代初的房地產「泡沫經濟」和接踵而至的金融信用危機。讓海南成為爛尾樓集中展示區,也讓房地產業一談起海南就談虎色變。
有人主張海南應該搞貿易突破,有人則堅持無工不富,有人認為應該優先發展重化工業,有的認為旅遊先行,甚至還有少部分人堅持認為,海南應該「吃小灶」,只要國家網開一面,允許在海南設立賭場和紅燈區,海南很快就能趕上東南亞國家和台灣地區。但長時間爭論沒有結果,嚴重耽誤了海南的發展,失去了很多機會。
那份報告里對於建設國際旅遊島提出了六大戰略定位,即中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
回頭一看,中央定下的三步走目標,連第一個目標海南都沒達成,海南和全國的發展水平都還有差距。面對這種局面,海南上下深感壓力山大,因此對於楊星投資建設洋浦港和提出的「國際旅遊島」的計劃才會如此重視。
海南的現實環境實在太差,經濟總量很小,基礎薄弱,省內上規模企業寥寥無幾,關鍵是人口太少,只有區區幾百萬,客觀條件嚴重束縛了海南發展。並且在海南的改革探索之路上,曾犯下了幾次大的錯誤,導致海南特區的發展遠遠沒有達到當初中央領導的初衷,使得海南GDP增速在國內只排得到中下游水平,失去風光的海南泯然眾人矣了。
楊星當初為了打動海南政府,可是把他記憶中許多在海南得到推廣的政策都給提前寫了進去。本來他想海南每年收到的類似的發展經濟的建議很多,海南自己還有很著名的中改院等智庫機構,他隨筆寫寫建議海南政府能聽進去一部分就不錯了。
海南省當初將整個省都划為特區,可以說是開了改革先河,地位比起深圳等老特區來都要高一截,當時國家雖然經濟薄弱無法給海南太多的物質支持,但相應的在政策上給予了很多補償。
「不過這回要是能建成國際旅遊島,省里藉助當初中央同意在島內實行貨幣自由兌換這條,推動實行『離島免稅政策』,你看不就是相當於成了一個特殊關稅區嗎?」楊星笑著回答。
他只好恬著臉讓俞歌把那份《海南發展的若干建議》的複印件先拿給他重新過目,仔細看看秘書室根據他的想法寫出的東西具體是什麼。烏蘭其倒不以為杵,他知道眼前年輕人雖然大學畢業還不到兩年,但進大學前就已經搞得生意風生水起,現在坐擁近百億美元身家,光名下的上市公司就有幾十家,業務上天入地無所不包,每天忙得事情很多,忘了自己寫的東西很正常。